——木文化的春夏秋冬
(一) 木有神灵,人有魂灵
人,为什么对木有亲近感?人,为什么在木质的世界里,才有复得返自然的感觉?这就令人想起日本木文化学者小原二郎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人类对于木的亲切感是源于两者都是生物体所致。”
木有神灵、人有魂灵,这是对“两者都是生物体”的最好的解释。日本人在木材的用语上有“心持ち材”与“心去り材”的说法,是“持心”与“去心”的意思。真有意思的用语!
木通达森林的文化,石通达沙漠文化,森林文化与沙漠文化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就是视点放置的位子不同。森林中的人从内部看事物,沙漠中的人从外部看事物。从外部看事物作出判断的是男性,从内部看事物作出判断的是女性。森林通多神教,在生出具有母性神性格的宗教同时,养育出女性之人;沙漠通一神教,在生出具有严厉的父性神性格的宗教同时,养育了男性之人。
从物理性来看,木与石的最大不同在于弹力性和融通性。木吸收水分就膨胀,干燥时就萎缩。木造建筑有时之所以比石造建筑要来得抗震,就在于木与木之间的榫头相接处有余地的缘故。石头强中有弱,既有男性特征,也有女性特征。木头弱中有强,既有女性特征,也有男性特征。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对树木抱有一种独特的信仰。在他们看来,树木是神从天上降落地面的媒介,树木中必然蜷缩着神灵。即使被砍伐后的树木,其神灵也不死。原木(即原色木料)作为清净而有灵性之物,受人尊崇。
而成熟于平安时代的天台本觉思想,干脆用“草木国土悉皆成佛”的语言,表明不仅动物可以成佛,植物也可成佛。这对日本人的影响也很大。
日本散文作家三木卓,多少年前写有散文《一棵树》:
更可喜的是,树比我的寿命还要长,它与我同年龄,但先死去的一定是我。若是养一只小鸟、小猫,就不可避免地要看到它们的死亡,并且,在其死前的数年间,我将目睹一个与自己同时诞生的生命一步步走向衰老的过程。但是,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树只是一点点地长大,除非环境极端恶化,否则它一直健康地成长,而且在我死后,仍然会活下去。大家都公认树的这种价值:即树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一种稳定、持续的生命状态。只有树木,才具有这样的价值。
记得有一首歌叫《别了,杉树》(日本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曲),唱的是故乡村口的一棵杉树。为什么要用杉树作为歌名呢?我想,那是因为每当作者想起故乡的小村,或者回到故乡的时候,这棵杉树便成为无法替代的、唯一的故乡象征。显然,这里描述的就是日本人对树木的一种感受:树比人活得长。人等不到树木的死期,树木则见证人的衰老与死亡,所以,树木是伟大的、是有灵性的。渺小的人类在时间久远的巨树面前,只有恭敬地低下头、和睦相处。任何的砍伐和摧残,就是砍伐和摧残人类自身。
木有神灵、人有魂灵。这里的关系表现为神灵是魂灵的归宿,魂灵是神灵的显现。日本木文化的一个基础性的构造,就是源于神灵与魂灵相互间的连带与交融,所产生的精神共鸣。日本人佛师,在雕刻之前对木片说马上就要能见到佛了。木片则对佛师说,请快点让我成佛吧。一边聆听木片的声音一边雕刻,这是真正的匠技——DNA中渗透了木的神灵。
日本人不曾建造石砌建筑的原因,至今仍然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谜。日本多山,表明并不缺石材,也不缺石工技术和石匠。早期的以仁德天皇仁德天皇:日本第16代天皇(313~399年)。陵墓为代表的古墓就是由巨石建造。但为什么这一传承断裂了呢?为什么在这之后木造结构大行其道呢?如法隆寺就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筑。现在看来原因还是在于对石与木的感觉不同。日本人面对冰冷坚硬的石头,无法触摸其“石灵”,更缺乏空间的想象力。而面对柔软味香的木材,则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为“神灵”随时能感触,与人的魂灵共生。
(二) 日本何以成了木的王国?
在这个地球上,大约有8000种树木。其中日本占了多少种树木?
按照大井次三郎大井次三郎:日本植物学家(1905~1977年)在《日本植物志》中的记载,从北海道到冲绳,在日本生长的木本植物和外来树种总共有2231种树木,占世界树木种类的三分之一。在2231个树种中,日本特有的树种为1718种(也有日本学者认为有2000种类)。也就是说地球上树木全种类的20%以上在日本都有。
虽然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森林资源并不贫乏。日本国土的67%为森林所覆盖。其中天然林约为1350万公顷,人工林约为1150万公顷,总的森林蓄积量达35~40亿立方米。森林的功能资产为70兆日元。根据日本学术会议的试算,日本年间排出的碎木片是4000万立方米,解体住宅时产出的碎木片年间大约是1000万立方米。现在日本的木材利用的循环利用率为40%,纸张的循环利用率是第一位,大约有60%的纸张是再利用的,旧纸回收的技术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树木首先在森林里生,然后在人间的生活中生,最后在资源化中再生。在日本人的眼里,森林之木竟然有三次的再生机会,这是任何生物体都难以具有的。可见,日本人自古就对树木有亲近感,木质物体之所以介入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致创生出日本特色的木文化,都与森林资源丰富与循环有关。日本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木王国。
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树木种类呢?这与日本的自然条件有关。日本列岛南北长3000公里,跨有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这就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此外,日本列岛多山,也有利于植物的垂直分布。
在2000多种树木中,与日本人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的有用材木有多少呢?据日本农林有关方面的统计:针叶树3科27种,阔叶树38科106种。使用范围从建筑用材到美术工艺品、什器、运动用具、制纸用材等。在这个基础上日本农水省和日本木材加工技术协会选定了代表日本木王国的50种树木,这其中针叶树为18种,广叶树32种。针叶树如花柏、冷杉、桧木、红松、黑松、土松等。广叶树如桐树、辽杨、莲香树、山樱、赤杨、山桑等。这50种树木中日本人最为喜欢、最为珍惜的国产树种有5种:桧木、杉木、山毛榉、水橡木、赤松。
文化一定是有传承的,这个传承一定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日本人喜欢木制品也可追溯至远古的绳文时代。据考古发现,那个时候就出现了很多木制品,如独木舟、木弓、木桶、木梳、木镯、取火具、祭祀具和装饰品等,有些木制品的表面还涂有漆料。从各异的木制品可以看出,绳文人就已经很懂得木的特性了。例如,他们会将坚硬耐用的栗木用于建筑。
再从日本出土的整个文物来看,木制品占了很大一部分,近40000件。从对树木的利用率高低来统计,桧木9800件、杉木4600件、栗木3100件、趼木 2200件、栎木1800件、松木1000件、榉木1000件、柳类900件、冷杉700点、桤木500件、槭木500件、樱木500件、山桑400件。
(三) 日本古典中的木文化
《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和《风土记》被日本人称之为万叶时代的古典四书。
《古事记》完成于710年,记述了从神代到第33代推古朝为止的天皇家的故事,属于日本最古老的文献。《日本书纪》编撰于720年,属于从神代到第40代持统朝为止的天皇家公式纪录,与《古事记》重叠的地方很多。《万叶集》完成于780年,收录长歌、短歌、旋头歌共4500余首,属于从古代到奈良时代为止的歌集。《风土记》编撰的年代与《古事记》相同,属于地方志性质,如当地的物产,地名的由来等,现在残存的只有出云、常陆、播磨、丰后和肥前等五个地方志。
据日本林业学者井上俊在《万叶树木散步》(羽衣出版,2003年)中的统计,四书中出现的树木种类,《古事记》是36种、《日本书纪》是44种、《风土记》是54种、《万叶集》是73种、全部相加是207种,除去重复的部分相加是105种。
四书记述的与当时生活有关联的植物有26种,其中树木有16种:松、杉、桧、槲、樫、栗、槠、榉、楮、桂、藤、椿、橘、苓、竹、栎。
在记纪神话里,记述了伊邪那岐命伊邪那岐命:日本神话中的父神。和伊邪那美命伊邪那美命:日本神话中的母神。两神产下很多子神,其中有木神久久能智神,草神鹿屋野比壳神。但这二神后来没有登过场,这也是日本神话中的一个谜。《日本书纪》在神代卷里还记述了素笺鸣尊生出4种树木:拔胡须成杉、拔胸毛成桧、拔屁股毛成披、拔眉毛成樟。这可以说是日本有记载的树木种植的开端。之后,素笺鸣尊又说了些木尽其用的话:杉及樟,此两者可以为浮宝之材。桧可以为瑞宫之材;柀可以为棺材;另外,书纪中还记载素笺鸣尊的儿子五十猛神,从天上带回树种播种。从此“始自筑紫,凡大八洲国之内,莫不播植而成青山焉”。
在日本将杉木视为神木,是从《万叶集》开始的。那个时候日本人的眼里,有两件东西可以称之为神:一个是大神神社的三轮山、一个就是石上神社的杉树。《万叶集》第2417首就是歌咏石上神社大杉树的诗:
石上布留古神杉,
我今虽年迈,
再作新恋。
这里值得留意的是,杉木——神木——新恋的模式,将木与恋纳入同一视线。可见古代日本人对木文化已经有了很好的感觉。
《风土记》里描写肥前国一棵巨大的樟树很有情趣:
昔者樟树一株,茎枝秀高,茎叶繁茂。朝日之影,可蔽杵岛郡的蒲川山;暮日之影,可蔽养父郡的横草山,日本武尊巡幸至此,大赞道:这个国家是繁荣之国。
《日本书纪》景行天皇记里,有筑后国巨木栎树的记载:
时有僵树,长九百七十丈。百寮蹈其树而往来。时人歌曰:朝霜尽染的御木小桥,群臣渡过那御木小桥。这时,天皇问道:是什么树?有一老夫答道:是树者历木。过去,未僵之先,遮挡朝日之光,把杵岛山也给隐去了。遮挡夕阳之辉,亦覆阿苏山。天皇道:这棵树是神木。故这个国家宜号御木国。
日本人一直号称自己是木大国,原来出处于第12代的景行天皇。除了古典四书之外,751年成立的《怀风藻》中也有瞩目的木文化描述。《怀风藻》是由120篇汉诗集组成。诗集中涉及的植物有25种,其中树木为17种。歌咏松的有20首,歌咏柳、桂、枫的有18首,歌咏梅的有16首,歌咏竹的有13首。汉诗当然受中国的影响很深,因此提及的6种树木也都是与中国有关的树木。《怀风藻》里有一首歌咏松的五言诗《山齐》很有名:
尘外年光满,林间物候明。
风月澄游席,松桂期交情。
成书于10世纪平安时代的《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清少纳言属于宫中的悠闲者,所以留下了很多独抒性灵且细腻生动的文字。如她有许多描写树木的文字,读来有趣。
如写桧木:虽然不生长在人里近处,但歌词云,“三栋四栋之殿,系建筑材料,故而可贵”。又据说,梅雨季节,水滴如雨声,倒是十分有趣。
如写枫树:细致可观,当其叶端微微转红时,众叶伸展向一方,颇饶情致,花则又含蓄,若小虫之干枯者一般,令人怜爱。
如写桐树:花开紫艳,叶片广大,不可与其他花木同等视之。唐士有名鸟(指凤凰)择其枝而栖止,其趣不凡。用以作琴,百音俱出,风雅之情,世间可谓常有乎?此木之贵,非同一般。
如写樟木:即使在众树丛生处,也不与他树杂生。若是想象其蓊郁茂密之状,未免使人难以亲近,但是其枝上千,人道是:如恋人之心千千结,则又不知究竟是谁想到那数目,也挺有意思。
如写楝树:楝树之姿虽不美,但楝花十分可爱。花朵干爽清丽,若盛开于五月五日,则更为适宜。
而成书于11世纪的《源氏物语》,里面登场的主要女性人物基本都用植物来起名。如桐壶、藤壶、葵、夕颜、紫等。
(四) 正月木文化的传统行事
日本人正月用松或竹或梅装饰的门松,所谓的松竹梅便是。此外还有用里白树、交趾木、酸橙木作为供品(镜饼)和注连装饰物使用。在三重县熊野滩地方,门松用杨桐作装饰,再添加马醉木,或者用柱联装饰物吊挂在马醉木的小树枝上。
在小正月(农历正月十五日),日本有地方将一种茧形的小年糕球的米饼或团子,吊挂在树枝上。蚕茧圆满丰饶,用来祈祷幸福。这里的树枝,并不局限于马醉木。地方不同,用材也不同。如灯台树、四照花、柳树、朴树、野梧桐等树枝都可使用,还有的地方用削挂的东西作为供品。所谓削挂就是折采柳树,接骨木,灯台树等小枝,用刀具切削成很薄的木片后,吊在树上。这在日本东北地方的栗穗稗穗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