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上的恐怖袭击(世界军事之旅)
2482500000029

第29章 “缅因”号事件

19世纪90年代末,随着美国国力上升,垄断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扬所和原料产她,于是各种宣传机器大造对外扩张的舆论。而且其对外扩张野心也急剧膨胀,梦想重新瓜分世界。不过,鉴于当时自身实力,他还不敢打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主意,只好把目光投向那些日薄西山的老朽帝国,相比而言只有西班牙是个好目标。这时的西班牙——昔日的庞大帝国仅剩下古巴、波多黎各和亚洲的菲律宾等几个殖民地。美国决定首先拿西班牙开刀,夺取觊觎已久的古巴和菲律宾并且控制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取得向远东和亚洲扩张的基地。

被誉为“加勒比海明珠”的古巴,与美国在地理上仅仅相距92海里,美国人曾长期把它视为自己“版图上的应有之物”。为了吞并古巴,美国当局曾用尽各种手段,但始终没有得逞。物产丰富的菲律宾,也早在美国人的扩张视野之内。如果占领了菲律宾,美国整个海洋运输的航道将会有很大突破。美国人正是想通过夺取古巴和菲律宾等战略要地,建立稳定的扩张基地,逐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但日益没落的西班牙殖民者也不甘就此让出地盘,一场争夺战一触即发。

其实早在1895年,古巴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在古巴的投资和商业利益也受到伤害。1898年,西班牙驻美大使迪皮伊·德洛梅的私人信件于2月9日为《纽约杂志》所披露,德洛梅在给朋友的信件中称美国总统麦金莱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政客”,并透漏西班牙决心在古巴顽抗下去。信件的公布使美国舆论哗然。美国以“帮助古巴革命”为幌子,借口保护侨民而派战列舰“缅因”号前往哈瓦那。

1898年2月15日晚,在古巴哈瓦那港口,一片宁静。一座古老的灯塔俯瞰着海面,在摇曳的灯光下,隐约可见海面上几百条船只。港湾里,“缅因”号停泊在海面上,甲板上的美国海军士兵正载歌载舞,喝酒说笑。突然,发生“轰隆”一声巨响,“缅因”号随即发生剧烈地震颤。接着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整艘“缅因”号变成一个火球。不久,整条“缅因”号慢慢地向右边倾斜。船员见大势已去,纷纷跳海逃命而去。这次事件,有大约266名官兵丧生。美国方面断言“缅因”号是因“触水雷”而爆炸沉没。

“缅因”号事件是谁造成的,是西班牙人吗?众说纷纭。但是早已处心积虑要与西班牙争夺古巴这块“肥肉”的美国,正愁着没有对西班牙发动挑战的借口,他们立即把“缅因”号事件归咎于西班牙,咬定“缅因”号事件是西班牙派遣特务所为。一时间,“记住‘缅因’号事件”和“西班牙人见鬼去吧”成为美国人口中最流行的话语,很多不明真相的美国人产生了“正义干涉”的冲动情绪。

3月25日,美国总统麦金莱正式宣布,“缅因”号军舰是因为触着西班牙布置的水雷导致爆炸的,并向西班牙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西班牙立即同古巴革命军停战,期限至10月1日,以便美国进行“友好斡旋”。西班牙政府极力想避免和美国发生战争,遂答应了美国的全部要求,与此同时,还请出欧洲各国出面调停。4月7日,英、法、德、奥、意、俄6国驻美大使共同照会美国,希望古巴问题能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一向以“双眼时刻盯着国内的政治晴雨表”而着称的美国总统麦金莱则答复说,他也希望和平,如果美国将来仍被迫出面干涉,那也是为了“人类的幸福”。

4月11日,麦金莱要求国会授权给他,为“保证在古巴岛上建立一个能够维持秩序并执行国际义务的稳定政府,必要时使用美国的陆海军力量”,即进行武装干涉。4月19日,麦金莱的要求得到了国会两院的批准。出于无奈,西班牙政府在4月23日向美国宣战。4月25日,美国也向西班牙宣战。酝酿已久的美西战争终于爆发了!

战争在菲律宾和古巴两个战场进行。在菲律宾,5月1日,杜威指挥的美亚洲分舰队在马尼拉湾全歼蒙托霍指挥的西班牙分舰队,西军伤亡381人,美军仅伤7人。6月至7月,梅里特将军率美国远征军1.5万人往马尼拉湾登陆,在菲起义军配合下击败西军(4.2万人),8月13日进占马尼拉。6月22日至23日,沙夫特将军率美军约1.8万人在圣地亚哥以东登陆,7月1日向埃尔卡内和圣胡安高地西军阵地发起攻击,经激战将西军击退。7月3日,被封锁在圣地亚哥湾内的西班牙分舰队突围失败,被全歼。7月17日,圣地亚哥守军2.4万人投降。25日,美军占领波多黎各。8月10日双方签订《美西巴黎和约》。和约规定:第一条:西班牙放弃对古巴主权的一切要求和权利。第二条:西班牙将其管辖的波多黎各岛、西印度群岛中的其他岛屿以及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让给美国。第三条:西班牙把菲律宾群岛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

就这样,美西战争作为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而载入史册。虽然这场战争规模不大、时间不长(仅用3个月时间),但是帝国主义阵营的“后起之秀”美国硬是从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口中抠出了如此众多的肥肉,以至于有美国人得意洋洋地说:“历史上还没有任何战争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以如此小的损失,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

但是,这场战争作为帝国主义战争的一篇,作为殖民者践踏弱小国家利益的范例而遭到百般非议。就连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也愤慨地说:美国国旗上的“白条应当涂成黑色,旗上的星条应当改为骷髅头和交叉骨”。

“解放科威特”

1991年1月16日(中东时间),当最后一缕阳光拂过中东的沙漠,黄昏刚刚来临,此时,海湾各机场上多国部队的作战飞机陆续升空起飞,它们沿着“沙漠盾牌”行动的标准航线飞行,给人感觉像是又在执行日常的巡逻任务。其实他们只是在等待着进攻发起时刻的到来。

远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7架B-52战略轰炸机早已破雾升空。它们正在执行人类航空历史上航程最远、留空时间最长的远征。11个半小时后,它们将发射ACM-86B常规巡航导弹,将巴格达一带的8个战略目标化为一片废墟。

午夜刚过,沙特南部的哈米斯-穆夏特机场,10架黑灰色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缓缓滑进起飞线,在进行了简短通话和起飞前的最后检查后,1月17日零时22分,飞机启动加速,滑跑拉起,升入茫茫沙漠的夜空。

1时,沙特北部阿尔米夫机场,4架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2架MH-53J特战直升机腾空而起,飞向北方的夜空。6分钟后,4架“阿帕奇”组成的另一个分队跟着起飞,紧随前一个机组而去。

1时30分,位于红海的“圣哈辛托”号巡洋舰上,伴着一声轰鸣和舰员们的欢呼,一枚“战斧”巡航导弹抱着火焰升入夜空,向东北方向疾速飞去。

1991年1月17日,美军从沙特基地发射火箭袭击伊拉克目标。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当日开始对拒不撤军的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海湾战争爆发。

在此时刻,数百架作战飞机和支援保障飞机陆续从海湾各机场和红海、波斯湾的航空母舰上起飞,汇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钢铁风暴,向科威特和伊拉克席卷而去!

而夜幕笼罩下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万籁俱寂,此时,除了少数警戒值班的分队外,大部分的官兵已进入梦乡,他们对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浑然不觉,谁也不会想到多国部队会提前采取行动。

3时06分,第一枚“战斧”爆炸的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华盛顿(19时06分),白宫新闻发言人马林·菲茨沃特向美国公众和全世界宣布:

“解放科威特的行动已经开始!”

两个小时后,布什以总统的身份发表电视讲话,历数萨达姆的种种罪恶,发誓要把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待。

就这样持续近半年的危机终于演变为战争,世界和平在隆隆的炸弹爆炸声中惊悸战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参战国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局部战争由此拉开了帷幕。

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代号为“沙漠风暴”,整个“沙漠风暴”作战行动分为空中突击作战行动、海上作战行动和陆上作战行动。自1991年1月17日多国部队发起“沙漠风暴”空中突击开始,到2月28日结束战争为止,历时43天。

据美国国防报告统计,海湾战争中,伊军伤亡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坦克3800辆、火炮2900门、装甲输送车1450辆,有324架飞机被摧毁、缴获或飞到国外。多国部队方面,美军阵亡148人,战斗受伤458人,非战斗死亡138人,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国家阵亡192人,受伤318人。

无论是从战争结局,还是从统计数据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是大获全胜。

战争是结束了,但是战争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美国是真的代表正义吗?是真的在帮助科威特恢复主权吗?

那就让我们透过战争的迷雾来看看吧!

海湾战争的爆发,一个最直接的起因就是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领了科威特全境,并于8月8日宣布科成为其第19个省。伊拉克的侵略行为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美国,萨达姆的错误正好为美国进兵中东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美国当然不会错失良机。

8月4日早晨,美国方方面面的大官来到戴维营的阿斯彭小舍,讨论对伊拉克入侵采取什么样的军事行动。一番密谋和商讨之后,一个代号为“沙漠盾牌”的行动计划诞生了。随后,美国国防部长亲自出马,奔走于中东各国,凭借着一番威逼利诱,总算是领到了沙特国王的特许通行证。布什总统一听说沙特国王同意了,立即签署了“沙漠盾牌计划”的命令。

8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了出兵海湾的决定,美国各大电视网都转播了这次讲话。他神色严峻地说:

“在一个国家的生活中,我们有责任阐明我们的使命和我们的信仰。尽管有时做出这种选择是不容易的。今天,我以总统身份要求你们支持我所做出的决定。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和平、正义和世界的安宁。”

“我今天在这里郑重宣告,美国将尽自己的一切责任来使这些制裁措施有效地实施,促使伊拉克立即从科威特撤走。”

美国人这样的大动干戈,兴师动众,出兵海湾,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主持公道,但实际上并不像它自己所标榜的那样纯洁,其实在它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海湾地区盛产石油,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蕴藏量占世界石油总蕴藏量的一半以上,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的1/2,而且所产原油质量高、成本低,是西方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基地。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这一地区。由于这里的石油大部分由海上运输,所以波斯湾通往世界各地的运输线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因而美国出兵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线,这是第一个理由。

中东位于东半球的中心和欧亚非三洲的接合部,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今更是东西方水陆交通的枢纽、世界战略之要冲。这里有享誉海上石油通道的“咽喉”、油库“阀门”之称的霍尔木兹海峡,有被西方称为世界战略之必争的曼德海峡,还有被称为整个海上链条钥匙的苏伊士运河。美国已故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仅仅从地理角度讲,在整个世界没有比中东更重要的了。”因而美国极力想插足这一战略要地。“解放科威特”这一看起来非常合法和正义的借口,促成了美国霸占中东的梦想。

另外,布什想利用美国在处理海湾危机中的重要影响和赢得的广泛支持,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威望,为其在中期选举中获胜和在大选中连任总统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可借海湾危机缓解围内要求大幅削减军费的压力,继续维持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增强应付地区冲突的能力。

可以说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是两种利益心态的激烈碰撞。

萨达姆欲在中东争雄,美国欲在世界称霸;萨达姆欲当石油领袖,美国欲当石油管家;萨达姆胆大妄为,美国敢作敢当。双方的利益截然对立,立场水火不容,最终只有靠武力一决高低。

海湾战争结束后,科威特彻底从伊拉克手中解放了,美国却仍然继续寻找种种借口,维持它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当初“解放科威特”时的正义之师的形象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