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却被门卫拦在了大门口,还被要求检查外企工作证。可是她并没有外企工作证,双方互不相让,就这样在大门口僵持着。进进出出的人,个个都投来一种异样的眼光。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女性,她内心的屈辱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她也知道这份工作得来不易,因此她没有发泄出来,只是在心里咬着牙说:“我绝不能这样下去!”
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情同样冲撞着吴士宏的内心。公司里有个资格很老的香港女职员,动不动就喜欢指使人给她办事,吴士宏就是她的主要指使对象。一天,这位女士叫着吴士宏的英语名字说:“Juliet,如果你想喝咖啡就请告诉我!”吴士宏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位自以为是的女士在说什么。这位女士继续说:“如果你要喝我的咖啡,就请你记得每次把杯盖盖好!”吴士宏本来是一个很会忍气吞声的人,可是这次她忍无可忍了,因为那个女人竟然把自己当成是偷喝咖啡的贼,这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她完全无法接受。浑身颤栗的吴士宏,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把积压在内心的满腔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吴士宏暗暗发誓:“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让公司里所有的人,不管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都归我管!”
甘愿自卑者,就只能沉沦下去;不肯自卑者,就会产生无穷的推动力。从那之后,吴士宏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她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最佳出路,最终苦尽甘来。在那些跟她一起进IBM的人中,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她第一批当上了本土的经理;她成了第一批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她第一个成了IBM华南地区的总经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天王”……最后,吴士宏如愿以偿地登上了IBM(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宝座,兑现了自己当日立下的誓言。
对于吴士宏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她从来没有真正害怕过什么东西,即使不会的东西也不害怕。这是一个成功人士在前进的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勇者的前行是从来不会让任何东西成为自己成功的绊脚石的。大智大勇是所有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因为只有大智大勇,才能成就别人无法企及的业绩。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信,面对困难与挫折,害怕只会让人退缩,而退缩只会让成功离自己越来越远。要成大事者,首先要有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智慧固然重要,但是勇气更加重要。只有勇于面对,勇往直前,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强者,才能把所有的困难和挫折都踩在脚下。
向目标直行
佛说:“贤者能看破放下,不因为有人讥毁而伤心,不因为有人称誉而欢喜。贤者之心,有如石山,虽有大风,亦不动摇;亦即有讥毁贤者,有称誉贤者,贤者皆不动心。”
不去想前面是坎坷还是泥泞,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不去想未来是否光明,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一天,在河边钓鱼的渔夫看见一个老和尚在凛冽的寒风中过河。只见那老和尚脱下衣服,然后把衣服顶在头顶上一步一步走下水去。渔夫喊住老和尚说:“师父,上游有桥。”老和尚应声而答:“知道。”渔夫看老尚并没有停下脚步,又喊道:“师父,下游有渡。”老和尚依然做了两个字的回答:“知道。”但事实上老和尚并没有回来,他一步步远去,在萧瑟的寒风中走向对岸。
在这之前,就有过无数青年也要过河,可他们一到河边就停下了。他们问渔夫附近有桥吗?渔夫回答他们说:“上游十里有桥,下游十里有渡。”年轻人听了,便立即离开河边,或上或下绕道而去了。那天,有一个人或许嫌路远,听到渔夫的话后,没有离开,他脱了鞋,一步步走进水里。当冰冷的河水快要没过膝盖的时候,那人停住了,接着又一步步返回岸上,穿好鞋离开河边绕道而去。
在我们前进的路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是选择绕道而行,逃避现实;还是选择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尽管这只是人生道路上无数个选择中的一个,但一念之差,所得的结果将是千差万别。
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就是一位执著坚忍、披荆斩棘、自强不息的历史强人。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任父职,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任职期间,他在宫廷的图书馆里,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为著述《史记》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著述《史记》。他满腔热血,夜以继日,勤奋笔耕,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只可惜,这种平静的著述生活只过了短短五年,一场飞来横祸,使他陷入了绝境。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与名将李陵分兵出击匈奴。李陵率步兵五千人,走到今天甘肃额济纳旗东这个地方的时候,与司奴三万骑兵相遇,李陵率人奋勇杀敌,一个回合下来歼敌数千人。匈奴单于得到战报后大吃一惊,立即调来八万骑兵,全力围攻李陵。双方兵力十分悬殊,加上李陵转战千里,率领的军队死伤无数,最后弹尽粮绝,援兵又迟迟不到,终于被俘投降。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一经传来,便引起朝中一片震动,大臣们个个都落井下石纷纷归罪于李陵。当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时,他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地为李陵辩护。汉武帝听完立刻大怒,认为司马迁有意为李陵开脱罪责,并且在言语之中有打击李广利的嫌疑。结果,司马迁被下狱论罪。第二年,又以“诬罔主上”的罪名,被判处死罪。
根据汉代的刑法,死罪可以用钱赎罪,也可受“腐刑”(即宫刑,阉割男子生殖器的一种刑法)抵罪。司马迁家贫,没有钱赎罪,亲友们又避之不及,根本没人来接济他,最终他受了腐刑。司马迁蒙受着奇耻大辱,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他看来,所有的耻辱当中,“腐刑极矣”!身心受到的创伤使他痛不欲生,曾经想到要自杀。但是,当他又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想到“草创未就”的不朽事业,司马迁终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逐渐地冷静下来。于是,这位为流俗所鄙薄的史家,凭借着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并以古代圣贤发奋著述的事例激励自己,用他“身残处秽”的生命完成了那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巨著——《史记》!
从司马迁的故事中,我们看出,执著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灵的食粮。只要有了目标,有了坚定的信念,便可风雨无阻,一路披荆斩棘,为生命谱上精彩的一曲。
不论你是贵是贱、是富是贫,无论你是奔波于闹市通衢,还是栖身于山水田园,只要心中有信念,有所执著,能置常人眼中的得失、荣辱、毁誉于不顾,就能拥有笑傲人生的旷达与潇洒。执著是一场分期分批的投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成功对这场投资来说却是一次性回报。执著于自己所爱的事业,追求一份成功与收获,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坚守执著才可能有所收获。为了我们的事业与生活,我们应该永远坚守执著,在目标的引领下,不惧艰辛,不绕道而行。也许收获有大有小,有迟有早,只要坚守此心,人生就不虚此行。如果说软弱是生命的悲哀和无奈,逃避是意志的沉沦和丧失,那么执著则是理想的升华和永恒。
积水成渊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句话是用来比喻积累的作用,千里之行始于脚下,无一哪得十。
有个年轻的和尚,看到寺中佛身残旧,便发誓要用自己亲手募捐得来的钱为佛修一个金身。这件事虽然功德无量,但是做起来又谈何容易!不少同门都好心地劝他放弃这个念头,然而小和尚却是一个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百折不回的人,一旦立下了宏愿,就会一如既往地向前走,绝不退缩。
下山后募捐的第一天,他早早就来到了最繁华的闹市街头,向过路的行人化缘。过了一小会儿,迎面走过来一个武士,小和尚上前施礼道:“贫僧誓愿塑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吧!”武士置若罔闻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小和尚急忙追上去,紧跟在武士的身后低声乞求:“化缘随心,捐多少都行!”武士很不耐烦地挥挥手,十分干脆地厉声拒绝道:“走开,离我远点!”武士在前面走着,小和尚紧随其后。不一会儿,俩人就这样一起走出了十多里路!
那个武士回头看看了身后执著的小和尚,产生了怜悯之心,随手便扔下了一文钱。小和尚赶紧从地上捡起那一文钱,毕恭毕敬地朝武士行礼致谢。武士感觉很纳闷,这会儿态度已经缓和了许多,于是,回头不解地问道:“区区一文钱,也值得你这样看重与高兴?”小和尚回答:“今天是贫僧为塑佛金身而行乞的第一天,倘若连一文钱也不能化到,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因此产生动摇。如今承蒙您慷慨解囊,贫僧对于成就大愿已经确信无疑,所以感到无限的欣慰。再次谢过施主,佛祖会保佑您的。”小和尚说完,便转身按照原路回去继续化缘,一边走还一边自言自语:“一日一钱,千日一千;持之以恒,水滴石穿。”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武士听后不禁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追了上去,并且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小和尚。
暑去冬来,经过无数个风霜雨雪的日子,小和尚终于筹足了资金,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这个小和尚就是著名的铁眼禅师。
“积水能成渊,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类的警句每个人都会背,而真正能做到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又有几人?佛教强调“愿”,更注重“行”。像铁眼禅师,有愿有行,无所不能。
以勤为桨
古人云:“一生之计在于勤。”《易经》中讲道:“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白天能以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精神做事,晚上能和白天一样思虑事情,日行夜思,这样的话,即使陷入危险境地,也可化险为夷;即使是目标很高,也不会出现过失。可见,勤劳精神在个人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唐朝时期的百丈怀海禅师,继承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的衣钵以后,便立下一套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他们开启了禅宗丛林清规制度中国化,也为禅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因为佛教一向以清规戒律来规范生活,而百丈禅师把制度做了这样的改进,以农禅为生活,当然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为他所主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因而又被称为百丈禅师。他除了领着众人修行之外,每天都必定亲自去做辛劳的农活,在生活中他要求自己自食其力,态度极为认真,对于平日烦琐的小事情,也不肯假手他人。
随着时光流逝,百丈禅师渐渐地上了年纪,但他每日仍然坚持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农禅生活虽说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可弟子们实在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再做这种粗重的活,于是,大家就来恳请他老人家不要随众出工,应该在寺里好好静养,可百丈禅师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功德的劳苦人民,人生在世,如果不能亲自劳动,那我不成了废人吗?”弟子们阻止再三,仍动摇不了禅师服务的决心,无奈之下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让他无法做工。百丈禅师看到这种情况,只好用绝食行为来提出抗议,这下子弟子们更着急了,就问他为什么不饮不食?百丈禅师说:“既然我没有工作,又怎么可以吃饭呢?”弟子们没办法,只好把工具还给他,让他再随众做工。百丈禅师这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成了丛林千古的楷模!
唐代诗人韩愈在他的《进学解》里讲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一切学术、学业的专精与实业的成就都在于勤奋地付出努力,勤乃无价之宝,有益而辛勤的劳动总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而人性的偏失,最需注意防范的就是逸乐。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以其劳动不息也。”意思是: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流动水不会变臭,是用来比喻运动的东西不容易被腐蚀。然而安逸享乐就跟池中蓄水一般,因长期不流动,就会滋生出腐化的细菌,而并非幸福,逸乐惯了的人,会致使机能皆废,无事可做。人世间就因怠慢懒惰而令人毁心销骨,一切恶事皆由此生。
佛说:“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工作与职位,勤勉不怠,不粗心大意、不放逸,对于事件又能妥善办理,对于安身立命及生活职业亦安排得适当合理,那么资财对于他来说,未得者可得,既得者则能永远妥为保存,不致散失。”
中国历代对勤勉敬业褒扬有加。周文王的祖父留给周文王的训条是:“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敬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克服怠惰懒散的习惯就会走向成功;让怠惰的心理占上风就要遭灭亡。孔子的先祖正考父是这样对待职务晋升的:《史记》记载他“一命而偻,二命而佝,三命而俯”。偻、佝、俯是表示背脊弯曲程度的字。俯已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官当得越大,他的腰弯得越厉害,危机感越重。三命是上卿之职。就凭孔子先人的这种敬业精神,鲁国大夫盂嫠子认为“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临死时把儿子叫到身边,对儿子说:“我死后你要把孔子当老师,跟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