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24828000000009

第9章 禅是德行的航舵(2)

要做优雅的人

什么是优雅?有一句话“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给予了很好的诠释。

有一个青年,他的脾气很坏,由于经常遭受别人的辱骂,所以他在受不住羞辱的情况下便也破口大骂,最后自尊心接连遭受挫折,一时心灰意冷,气愤之下就出家了。 他跟随一位师父学习佛学,随后师父知道了他心中的障碍,突然一改以往和善的态度,动不动就对他吼骂,视他为无物。“怎么?骂你,你不乐意是吧?不服气,你也可以骂我呀!为什么不敢呢?因为我是你的师父?因为害怕骂了我,我会将你赶出去,天下虽大却没有你容身的地方?还是你怕会骂不过我,担心自尊受到更大的羞辱,唯恐又刺伤了以往的痛处?”青年一听气愤至极,额头青筋浮凸,简直就如同密封在罐子里的炸药一般。“像你如今这样的心境,怎么能够习法学道呢?我这里有两条路供你挑选,一条是到后山禁闭室修行两年,一条是马上离开寺庙。”师父没有留任何情面说完了这些话。青年虽然生气,然而一想到:这已经是自己人生最后的退路,离开这里,岂不是又要回到从前的世界?一个人在寂寞独处中修行,总比骂不赢人,一再地被羞辱好。于是,他决定修行两年。

在这两年期间,师父时不时地会来到后山,在禁闭室外,故意骂他没有长进,是一个庸才。而他却总是将门窗紧闭,一个人在里面跺脚生闷气,以忍作回应。却不想,越是忍耐就越气愤,还如何修行得下去?某天,师父再次来到禁闭室外,大声斥骂他不是个东西,谁承想他却出声回应了:“多谢师父的夸赞,弟子还确实不是个东西呢!”师父一听,便感觉他有所转变,然而不知道到达什么程度,继续骂道:“哎呀!你这个烂东西,居然敢顶撞你师父了!”青年再应答道:“啊!师父,您说得没错!弟子全身上下就无一处是好东西,如果不是这个虚假不实的烂身体,弟子早就外出云游天下去了!”“哼!你这个废物,以后出了山门可别说是我的徒弟!”青年在屋里大声笑着回答:“岂敢,岂敢!我日后出了山门就会说自己是师父的一堆屎,将来有机会埋于土中,滋养大地,使世间万物受了。幸哉!幸哉!”师父听完就不再骂他,而是微笑着说:“你如今的胸怀,想来定是万里无云的晴空了。既然没有了阴霾,你就不必待在笼子里了,快出来吧!”

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因为他人之过或自己之过而遭人斥责。如果我们一时忍受不了羞辱,定然会与人对骂,唇枪舌剑之间难免伤感情,同时更显得我们缺乏涵养。我们不妨学得优雅一点,以优雅的方式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学会优雅呢?

(1)用眼睛交流。很多人觉得“听”只要用“耳”就可以了,然而“眼”对聆听所起的帮助也是巨大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交谈时,假如你左顾右盼,对方便会认为你不尊重他或心里有鬼,这种举动很失礼,还经常会使自尊心强的人对你产生憎恶,进而留下非常糟糕的印象。从另一个方面讲,不正视对方,你就有可能会失去察言观色的机会,从而在应付对方的各种行为时不知所措。因此,谈话时,一定要直视对方的眼睛。

此外,在谈话时应当注意不要中伤他人。以散布他人的丑闻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是一种卑劣的行为,这种行为绝对毫无益处。如果是毫无根据的恶意诽谤,更会给他人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一定要避免自己的言行伤害他人。

(2)在公共场合保持温文尔雅的笑容。一个睿智的年轻人是不会不分黑白地跟人起哄、嬉闹的。在公共场合,大笑不是聪明人的表现。即便是有时一些人的行为确实令人好笑,但你千万不要表现出大笑的低劣举止,只是微微一笑就足够了。当然,不发出声音是最好的。

有些人完全不知怎么样来丰富自己的心灵,享受使人心情愉悦的乐趣,他们会对一些无聊的偶然事件发出令人刺耳的大笑,这种人的行为实在是愚不可及。

(3)保持绅士形象。刚刚进入社会,你对前途可能还不知所措,于是你就会在一些场合中有一些不自觉的表情或动作。例如,在紧张时,你可能会摸摸鼻子、踢腿或把弄帽子,时间一长,这些小动作就变成了你无法控制的习惯。虽然这不是什么大的缺点,然而你会由于这些小动作给人留下慌乱、缺乏自信的印象,因此你应该努力将这些不良习惯戒除。

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还需要我们加倍注意。从生活中学习,向众人学习将会促使我们变得愈加真实、优雅。高贵的人表现出来的是优雅,低俗的人表现的只能是卑劣。

优雅作为一种态度,并不代表着完美。优雅必须要明白生活的情趣,还要不急躁、慌乱,只有内心完全纯洁和高贵的人才会有真正的优雅。

为人不惜舍己

《大智度论》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救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佛给予众生未来之欢乐,故为“大慈”;它为救度众生拔除痛苦,故名“大悲”。

很久以前,有一个沙门(沙门是厌离人世的生老病死,专心寻找无上智慧,以彻底去除生命苦楚的出家修行人)十分贫穷。他身无分文,每天以乞讨来维持生活。然而,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从来没有伤害过生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保护生灵。

有一次,这个沙门连续几天都没吃到任何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当路过一户人家时,他便跌跌撞撞地走了进去,向主人讨饭吃。这是一个殷实富裕之家,家里装修得富丽堂皇,陈设也极其考究。女主人见他确实太饿了,便让佣人摆上丰富的饭菜款待他。这个沙门十分高兴,独自如狼似虎地吃了起来。

这家的男主人是一个珠宝收集者,常常高价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奇异珍宝。在他的家里珍藏了数不尽的名贵珍宝,简直就成了一个珠宝陈列馆。这一天回到家里,他又愉快地拿回了一颗珍珠,这颗珍珠不但光彩照人,而且价值连城。当他兴高采烈地走进房内时,就看见一个沙门在独自吃饭,于是就把珠子放在了桌子上,然后转身进入内室去更换衣服。当他刚刚转身进屋的时候,一只家养的鹦鹉飞了过来,将那颗珍珠一下子吞到了肚子里。

时间不久,男主人换好衣服与妻子一同出来了。他突然发现那颗宝贵的珍珠不见了,便赶紧向沙门询问:“那颗珠子怎么没有了?”沙门一听,愣住了,接着说:“什么珠子?我根本就没看见啊。”男主人再次追问:“那么,有人曾经来过这里吗?”沙门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人来过这里。”男主人听完,顿时大怒道:“我刚才分明把珠子放在了桌上,而这里除了你之外,再没有其他人。转眼之间珠子就踪迹皆无,定然是你偷的!你这个家伙真是没有良心,我们好心好意用饭菜来招待你,没想到你却恩将仇报,偷我们的东西。今天你要是乖乖地交出珠子来,我便可以饶你一命,否则就要活活打死你!”

沙门听完,不但没有惊慌,反而斩钉截铁地说:“我确实没拿,珠子绝对不是我拿的。”男主人听罢更加愤怒,即刻抄起一根木棒,就向沙门打去。沙门被木棒打倒在地,顿时鲜血直流。就在此时,那只吞了珠子的鹦鹉想要飞过来饮血,碰巧和男主人挥舞的木棒撞在了一起,当即就死了。这时,沙门说话了:“住手!我实话告诉你,你的珠子是被那只鹦鹉吞了。”

男主人听完,马上命令仆人剖开鹦鹉的肚子,果然将那颗珍珠取了出来。男主人手拿着珍珠,奇怪地问沙门:“你明明知道是鹦鹉吞了,那你为何不提早说呢?也免得受这些皮肉之苦。”沙门回答说:“我持佛戒,不能杀生。原本是想告诉你真相,又害怕鹦鹉会遭剖腹之祸。如今,鹦鹉已经死了,说出来也没关系了。假如鹦鹉未死,你就是打死我,我也是不会讲出真相的。”男主人听罢,内心感到万分惭愧,急忙向沙门赔礼道歉。而沙门却显得心平气和,就像不曾发生过此事一般,脸上没有丝毫的怒色。

品德崇高之人,在思考自我安危的同时,还会顾及别人。并且有时为了保护别人,宁愿自己承担一些屈辱和苦难,也不愿意将别人推入绝境。慈悲作为一种悲天悯人的形式,它更多地表现了个人自身的道德素养、精神境界以及处世的方法。

不要与别人比

人与人之间有无可比性?没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费尽心机与人攀比。结果是,越比心里越不平衡,最后,把热情洋溢的自己比丢了还不知晓。

凌晨五点,悦净大师走出了庙门,他是想要给自己庙里的葡萄园雇一个民工。碰巧,一个年轻人跑了过来。悦净大师和小伙子商定一天给十元钱,接着就让小伙子去葡萄园干活了。到七点钟的时候,悦净大师又到外面雇了一个中年男人,并对他说:“你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干活去吧!每天给你十元钱。”中年男人答应了。在九点和十一点的时候,悦净大师再次以相同的价钱分别雇佣了一个年轻妇女与一个中年妇女。等到下午三点的时候,悦净大师又出去,见到一个老头在那里站着,他就问老头:“你为什么一整天都站在这里呢?”老头对他说:“因为无人雇佣我。”悦净大师说:“那你也去我的葡萄园里干活去吧!”

等到晚上,悦净大师就对他的一个弟子说:“你让所有的雇工都来我这里,我要给他们发工资,从最后的开始发,直到最先的。”因此,老头最先领到了十元钱。而最先被雇的小伙子想:老头是下午来的,他挣了十元钱,那我就能挣四十元。但是,轮到给他发工资的时候,竟然也是十元钱。小伙子马上就向悦净大师抱怨道:“您最后雇佣的老头,工作了只有一个时辰,而您居然把他和干了整整一天的我同等看待,这太不公平了。”悦净大师说:“施主!我并没有亏待你啊,开始的时候咱们不是说好了一天十元钱吗?把你的工资拿走吧!我很愿意给这最后来的雇工给你一样的工资。难道你不允许我将自己所有的财物,以我喜欢的方式花掉吗?抑或是由于你看到我对别人好,就眼红吗?”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感到不满足与失落,只是因为感觉别人比我们更幸运,如若我们平心静气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不去与别人比较,那么在生活中许多无谓的烦忧也就不存在了。当看到别人充满了幸福感时,有些人心里会不平衡与失落,进而产生无谓的烦恼,实际上大可不必。该你获得的,你已经得到了,那又何必去与别人攀比、计较呢?

虽然一棵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均是相似的,然而每一片叶子又都有完全不同于另一片叶子的地方。树叶如此,人也一样。世界繁复多彩,芸芸众生都各有其长,同样也有其短。一个人有统驭三军的将才,但他未必能挥毫泼墨;一个人能歌善舞,但他未必能吟诗著文……大千世界中,与他人一模一样的人是找不出来的。人生在世,都肩扛着自己的一份责任与使命。试想,假如每个人都去做相同的工作,那么世界还会有现在这样的丰富多彩吗?小草虽小,却能阻止水土流失;米兰虽小,却是香气扑鼻,在万花丛中让人怜爱;滴水虽小,却可以击穿坚硬的石头,同样闪耀着太阳的光辉。

我们每个人,睿智的做法就是珍爱自己,保持做人的尊严,脚踏实地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到最好,下大力气激发自己的潜能,一步一个脚印,从而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九年守节

慈航法师说:“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仁慈是高尚的情操的底蕴,慷慨豪迈是它表现出的风格,自觉自愿地投入,与之同行让人一生快乐。

很久以前有兄弟三人,虽未出家修行,然而却特别热衷于打坐参禅,还曾经随着佛光禅师一同学禅。

后来,兄弟三人想要追求更高一层的悟境,于是他们相约一起去云游四方。

一天晚上,兄弟三人在一个村庄借宿,正赶上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刚刚离世,妇人带了七个子女艰难度日。

次日清早,当三兄弟准备上路的时候,最小的弟弟忽然对两位哥哥说:“请两位哥哥继续去四方参学去吧!我决意待在这里不走了。”两位哥哥一听,对弟弟的行为非常生气,觉得他缺少了一份志气,本意要出外参学,现在看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于是,他们没有劝说弟弟,直接拂袖而去。

这位寡妇要一个人养育七个年幼的孩子确实很艰难,一看这位行者愿意留下来帮助自己,自然是求之不得。

妇人看到三师弟长得还算英俊,妇人便表示愿以身相许。三师弟听完,没有直接拒绝妇人,只是说:“你的丈夫刚刚离世,我们就结婚确实不好,你应该为你丈夫守节三年再谈我们的婚事。”妇人一听,对三师弟敬重有加。

三年之后,妇人再次向三师弟提出结婚的请求,三师弟说道:“假如现在我与你结婚实在对不住你的丈夫,让我为他守灵三年再说吧!”妇人认为三师弟说得有道理,没有再强求。

三年以后,妇人又提出了结婚的要求,三师弟再次婉言说道:“要想让我们将来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无愧于心,让我们一起为你的丈夫守三年灵再谈结婚的事吧!”

如此三年、三年又三年,时光荏苒,一晃九年的时候过去了,这一家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

三师弟见到他助人的愿望已经完成,就向妇人表白了自己矢志求佛的决心和当初留下来的苦心,之后便与这一家人一一道别,一个人再次踏上了继续参学悟道的漫漫长路。

原本喜好打坐参禅的三兄弟相约去过云游僧的生活,然而最小的弟弟却由于一个新寡的妇人留了下来。他留下来不是因为妇人的美貌,而是慈悲的情怀使然。

这就是修行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