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的眼睛里可以照出父母的一切言行,当你用鼓励和赞美去理解自己的孩子时,他也会给你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给你看。
站在最美的角度赞美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赞美,但并不是每一个赞美都能得到孩子的认同和接受,这就需要我们在赞美孩子的时候,选择赞美的角度和赞美的方法要到位。
赞美孩子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必须要你用心去组织去说,假如你对孩子的赞美不当,就如隔靴搔痒般起不到任何作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角色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你可以是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有时你可以作为他的朋友,有时你还可以站在一个陌生人或者旁观者的角度,去帮助他分析和解决一些难题。
妮妮一直都是个很乖的孩子,我很少见到她发脾气或者任性撒娇,但是有一段时间,她变得有些反常。从幼儿园回到家的时候,她开始变得有些任性,而那一段时间正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要准备学生的考试,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我的工作,对孩子的照顾就少了很多。
有一次,我正在整理第二天要用的资料,妮妮突然跑进我的书房,抱着我的腿撒娇:“妈妈,我要吃果冻,你去给我买,好不好?”
我一边继续忙着,一边对女儿说:“妮妮乖,妈妈正在忙,你等哥哥或者爸爸回来带你去买,好不好?”
“不嘛,我就要妈妈陪我去买,现在就去!”女儿执拗地说。
“妮妮再这样的话,妈妈要生气了!”我本来就心情不太好,被女儿这样一闹,口气就变得严厉些。
女儿一听,委屈地跑了出去。我以为小孩像这样的情况一会儿就好,给她买点好吃的哄哄她就可以了,所以也就没放在心上。
接下来的几天,我也没太注意女儿的情绪,直到爱人非常严肃地和我进行了一场谈话,我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妮妮这几天情绪反常,你知道为什么吗?”爱人问我。
我摇摇头,爱人这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我,原来妮妮在幼儿园听小朋友讲,检测妈妈爱不爱自己,就看妈妈答不答应自己的要求,再加上这一段时间我本来就有点忽视了女儿,她才会认为我不爱她了。
吃晚饭的时候,我一直想尽办法让自己和女儿变得亲密起来,但是妮妮好像一直在躲我,对于我给她的表扬和称赞,好像没有之前那么欣喜了。
吃过饭之后,儿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妈妈,你干嘛有事没事总表扬妮妮,她都快被你吓到了!”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选择赞美女儿的角度错了,现在女儿的心里对母亲已经有了一个小疙瘩,我如果继续以一个长者或者母亲的身份称赞女儿,女儿心里产生的也只是对我的敬畏,而不再是亲密。
长此以往下去,女儿都会用一种仰视的角度看我,她或许会认为妈妈对“我”的表扬,只是因为自己做得很对做得很好,而不是因为妈妈爱“我”。晚上,我让女儿和我一起睡,她睡觉前有听故事的习惯,但是我没有给她拿出故事书讲故事,而是拿出了我小时候的一本相册,那里都是我小时候的照片。
妮妮感到很新奇,她没想到可以看到妈妈小时候的样子,所以变得很兴奋,我一边让女儿翻看着相册,一边给她讲我小时候的趣事,而且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和她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然后称赞女儿比我做得好。
女儿很快把我当成了她的朋友,还热心地帮我出主意,说小时候的我应该怎样做就不会犯错误了等。
最后,我问女儿:“妮妮,外婆爱不爱妮妮?”
女儿两手比划着说:“爱,外婆很爱很爱妮妮!”
我抱紧女儿说:“妈妈也很爱很爱妮妮,对不起,那天妈妈不应该生气。”
女儿马上歉疚地说:“妈妈,是妮妮不乖,不应该在妈妈忙的时候还去烦妈妈。”
“那我们和好了?”我笑着看向女儿。
女儿点点头,笑了。
通过和女儿的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小孩的心其实真的很敏感也很脆弱,但也很快能愈合,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并试着去揣摩孩子心中的想法,然后想出最合适的方法去解决。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所以父母必须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角度去称赞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把孩子都想成跟我们一样,是能够自己思考并想出办法解决问题的,他们对具体事物的认知都非常单纯,也很容易走进死角,如果没有父母的引领,他们很可能就走不出来。但是父母用什么办法让孩子心甘情愿地跟着你走出来呢?
例如现在很多小孩都早熟,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智力发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比较快,一方面是由于受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像电视、网络、报刊书籍等,虽然孩子的聪明早熟让父母们都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我总觉得这之间还是存有很多问题。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不单是指他们身体上和成人有所差别,他们并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比成人存在更大的变动性。父母绝对不可小看这个变动性,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父母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尊、毅力和勇气等美好品质,而赞美就是培养这些品质的最好方法,但只有站在最佳角度的赞美才是最有效和效用最长久的方法。父母要学会根据孩子遇到的不同状况,随时更换自己的角色。
我时常会选择一个母亲的角度和一个同龄人朋友的角度去称赞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内心最需要的就是得到大人的赞同和同龄人的称赞,前者可以给他很大的重视感和成就感,而后者满足了孩子小小的虚荣心。
鑫鑫有一次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在他最不擅长的长跑项目上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比赛一结束,我称赞他说:”今天你跑得很稳,很有耐性,表现得很好,妈妈为你感到骄傲!”爱人也在一旁拍拍儿子的肩膀,说:“鑫鑫,你比爸爸小时候厉害,当时的我别说长跑,短跑都坚持不下来。今天你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力量大爆发,你的同学都说你很厉害!”
儿子得意地拍着胸口说:“下次我一定跑得更好!”
我是站在母亲的角度称赞儿子,而爱人则是从朋友的立场出发,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儿子在自己最不擅长的项目上建立自信,减少对它的畏惧感。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名言:“人是感性左右理性的动物。若一个人的感性被真正调动了,那么,他想拒绝你,比接受你还要难。而要想迅速控制一个人的感性,最有效和快捷的方法就是恰如其分的赞美。”孩子的感性远远大于理性,所以要想迅速控制孩子的感性,就要站在最美的角度去赞美孩子!
用“称号”给孩子一把快乐的钥匙
我刚开始做老师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些同学在我背后喊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向日葵!”我不确定他们是不是喊我,所以也就没有在意,直到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有一个调皮的男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小心说漏了嘴:“向日葵老师,这个字我不会写。”
他刚说完,班里的同学就跟着大笑起来,我有些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们,可能大家以为我会生气,笑声很快就消失了,接着他们都有些忐忑不安地看着我。
我没有生气,而是带着请求的语气温和地问:“向日葵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有谁愿意告诉我为什么给我起这个名字吗?”
“因为老师喜欢带一条黄色的丝巾,而且笑起来很像阳光!”有一个胆子大点的女同学站起来说。
“是这样吗?”我突然感到很开心。
班里的同学都点点头,我知道他们给我起的这个外号里面有对我的喜爱和关注。于是我决定将这堂课改成临时班会,让大家一起说说“外号”这个话题。
可是我的提议竟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响应,同学们都低着头,唯恐我叫他起来,让他说出自己的外号。其实,就算学生自己不说,我也早有耳闻,这些孩子给别人起外号,不是根据别人奇特的身形,就是非常突出的缺点,像脸长的就喊人家“驴”,身材胖的就喊“猪八戒”,女生胆小爱哭的就喊人家“林黛玉”或者“爱哭鬼”之类的。
孩子之间的玩笑并没有恶意,但是他们忽略了被取笑的人的心里感受,常常被同学戏弄的人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变得垂头丧气,没有自信,自尊也受到了伤害,这还会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但是事情都是可以朝两方面发展的,从辩证法的理论上来看,一个人的“外号”可以带给他灰心丧气的一面,也可以为他带来自信和快乐,这取决于“外号”的内容和意义。
很多父母习惯称自己的孩子为“我的小宝贝”“我的小乖乖”,这样的称呼在幼儿时期很适合,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如果父母还继续称呼自己的孩子为“小宝贝”“小乖乖”,那么孩子不是产生强烈的反感,就是永远也“长不大”,进而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
父母需要给孩子一个“特殊称号”,这个“特殊称号”其实就是父母给孩子的变相称赞,一旦孩子认同了父母给予的这个“特殊称号”,他们就会有意地让自己变得符合这个称号,并且不断地努力靠近这个称号。
但是父母在选择给孩子的称号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兴趣等方面加以考虑,而不应过于夸大或者不切实际给孩子一个英雄般的称谓。要在孩子取得某项成就或者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时,恰当地给他一个称号,也可以为了鼓励孩子向某方面靠近而有意地给他一个称号。
我给女儿妮妮的称谓是“妈妈的服装师”。这个称谓的由来是有一次我要参加一个聚会,但是选了很多套衣服,都没有选着最满意的。
妮妮一直在旁边,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我拿起一套衣服在身上比划一下又放下,然后问:“妈妈,你要穿哪一件呢?”
我叹了一口气说:“妮妮,妈妈也不知道穿哪一件好看?”
妮妮指着一件白色的纱织外套说:“妈妈穿这件好看!”
我心想自己既然拿不定主意,为什么不趁此机会称赞一下女儿呢?于是,我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妮妮给妈妈选的这件上衣很合适,不过要配什么裤子呢?妮妮,你来帮妈妈选一条裤子吧,妈妈相信你的眼光。”
女儿一听到我的鼓励,马上热心地给我挑选裤子,最后她选中了一条深蓝色的牛仔裤,接着我又让女儿帮我选了一双鞋子。
穿上女儿给我选的衣服,我觉得非常满意,并且故意走到爱人的身边说:“怎么样?女儿帮我选的!”
爱人朝女儿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妮妮的眼光真不错,白色的上衣,深色的牛仔裤,再配上一双高跟鞋,妮妮把妈妈打扮得年轻了好几岁!”
妮妮一听到爱人的夸奖,非常自豪地说:“我觉得这样穿的妈妈最漂亮!”
“谢谢妮妮!妈妈很喜欢,以后妮妮就是妈妈的‘服装师’了。”我给了女儿一个特殊称谓。
“妈妈,服装师是做什么的?”妮妮不解地问。
“服装师就是要为妈妈挑选合适的衣服穿啊,妮妮就是妈妈的服装师。”我笑着说。
“那我也要做爸爸的服装师。”妮妮开心地说。
从那天之后,妮妮就真的成了我的“服装师”,她有时候会帮我挑选丝巾的颜色,还有穿什么衣服合适,而且小小年纪的她眼光也非常独特。如果说一开始我是故意称赞女儿选衣服的眼光,到后来我就是真心地觉得女儿为我选的搭配都非常合适,不过,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是怎么知道那么多色彩知识的呢?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女儿,从她的老师那里得到了答案,原来女儿每次上画画课的时候,都会问老师哪些颜色搭配在一起好看,而且她都会事先在画纸上画一个小人当成我,再分别用画笔涂上不同的颜色,如果她觉得好看,就会让我穿相同颜色的衣服。
我真的没想到女儿会这样为我用心,不过,女儿也通过做我的“服装师”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发现她比以前更加自信、乐观了,而且她的老师还告诉我,她画画的水平提高得很快,特别是在颜色运用方面,比之前好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妮妮学习变得主动了,胆子也大了一些,不像之前那么害羞,还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孩子都很单纯和直率,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个性意识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这时候送给他们一个美丽的“特殊称号”,就好比在迷途中给他们一盏闪亮的灯,让他们看见自己的美丽,潜在的自我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了。
父母给孩子一个美丽的“特殊称号”,就是在称赞肯定孩子的同时,又给了他一个努力的方向。例如我有一个朋友,给自己的儿子取的特殊称号是“家庭的百宝箱”,意思是孩子可以不断地为家庭增加一些新奇的东西,他是想要用这个名字鼓励孩子不断地去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主要是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我这里说的“特殊称号”是对孩子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称号,而那些包含贬义或者直接伤害孩子自尊心和信心的“特殊称号”则是绝对不可取的,父母一定要了解清楚,孩子适合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或者他的兴趣和特长是什么,根据这些为孩子选取一个美丽的“特殊称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