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24843700000022

第22章 苏醒的大象——欧洲的复兴(1)

经过近千年的压迫,蒙昧的人们终于开始苏醒,最好的见证就是大学的成立。与此同时,各个领域才华横溢的人才不断涌现,成为近现代科学文化的领头羊。

神话的裂痕——巴黎大学成立

中世纪,根深蒂固的欧洲封建教会统治成为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其势力甚至能和王权分庭抗礼。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遏制人们心中的反抗意识,实现长期麻痹人们的目的,教会将一切违背宗教的精神文化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教士们用文字不通的宗教神话篡改古代羊皮纸上的学术著作,教会则罗列大批禁书,从而禁锢文化传播。亚历山大图书馆这个藏有几十万册图书的古典文化宝库,这座囊括了古代希腊、罗马学者多年智慧和心血的知识殿堂,却被基督教徒们付之一炬。公元391年,阿非罗主教所下的焚毁命令将文化禁锢推向了极致。

至此之后,中世纪初期的普通百姓,不但学不到任何先进的文化知识,而且被教会思想蒙蔽了双眼。更为可笑的是就算出身高贵的王公们也是粗鲁无知的文盲,只有一小部分高级教士为了阅读《圣经》和宣传教义而懂得拉丁文。

那时候的教会学校以《圣经》为教科书,人们只懂得一味地信奉上帝。可以说,教会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只是为教会提供服务的工具。

阿拉伯人的入侵和十字军的东征是东方文明对基督教统治的一次巨大冲击,打开了教会垄断文化的缺口。

市民们对于当前的社会生活开始感到不满足,他们迫切地需要接触一些新的思想和事物。于是,学校开始在西欧的一些城市中出现,大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的。11世纪末,意大利成立了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波伦亚大学。12世纪,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相继出现。到了15世纪,欧洲大地上已经矗立了四十多所大学,其中,法国的巴黎大学尤为典型。

1200年,在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的批准之下,正式成立了巴黎大学,来自欧洲各地渴求新知的求学者云集于此。新成立的巴黎大学设有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4个学科,学生们以听讲、做笔记和参加辩论会作为学习的主要方法,教师们则以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名著作为教材,上课的时候,教师一边诵读教材,一边对各种疑点进行解释。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学生们很少做实验,就连医学教学也不能进行活体解剖,更别提人体解剖。这也是为什么辩论成了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中世纪时期,巴黎以及西欧大学的出现是世界教育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事件。从此,统治人们思想的神话出现了裂痕,宗教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传奇中的传奇——伟大诗人但丁

中世纪早期最杰出的诗人非但丁莫属,他笔下的长诗无情地鞭笞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罪恶黑暗,表达了人类对智慧和理想的追求,是中世纪思想文化黑夜中的一缕曙光。

1265年,但丁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中出生了。少年时代的但丁一直在故乡学习拉丁文、诗学和修辞学,并且饱览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青年时期的但丁更是博览群书,比较广泛地接触和深刻地研究了各门学科。尤其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但丁极为推崇甚至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

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晚宴上,年轻的但丁对美丽清秀的姑娘贝亚德丽齐一见钟情,并且感情与日俱增,这股名为爱情的神奇力量促使但丁为这位早逝的姑娘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抒情诗以及悼念诗。后来但丁用散文把这些诗歌串联在一起,说明每首诗的写作动因,为之取名《新生》。

但丁除了创作诗歌之外,还积极参加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1300年,但丁当选为佛罗伦萨六大执政官之一。在意大利分裂状态下的佛罗伦萨是政治斗争的焦点地带,但丁所在的白党在斗争中败下阵来,但丁在1301年被流放了。

长期的流放生涯使但丁广泛地接触了意大利社会的各层人士,这些经历使但丁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家的政治问题。从此,但丁逐渐打消了返乡的愿望,并于1304年开始著书立说。但丁晚年的时候拒绝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的****,定居在古城拉文纳。拉文纳统治者基独·诺勿罗安排但丁与妻儿团聚,从此以后,但丁在创作《神曲》上花去了他绝大部分的时间。

“神曲”在意大利文中的原意是“神圣的喜剧”,原本但丁给自己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表明对他的尊重而冠以“神圣”一词。《神曲》用托斯坎那地区的方言写成,全长一万四千多行,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三部分,每篇33首歌,包括序曲在内一共100首歌。全诗的开篇是中古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描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迷梦,最后在群星的指引下,由地狱升入天堂。

遗憾的是,但丁刚写完《神曲》就去了威尼斯谈判,因身染疟疾,于1321年9月14日在拉文纳逝世。拉文纳人民用最隆重的葬礼厚葬了但丁,几百年之后,佛罗伦萨打算将这个伟大诗人的遗骨迁回去,却因为遭到拉文纳人民的强烈反对而作罢。现在,但丁仍然在拉文纳安眠。

响应远古的召唤——文艺复兴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欧洲进入了历史的中世纪时期,古老的文化被连年的战争掩埋在废墟之下,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明几乎化为乌有,除了重新开始别无他法。中世纪的文化和当初的古希腊时期一样度过了一个相当漫长的黑暗期,而这个黑暗是在宗教统治下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个时期,文化和艺术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下艰难发展,一切进步的思想都遭到限制,灿烂的古代文化被斥责为异端邪说而遭到封杀,唯有《圣经》成为所有人心中必须信奉的神。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万马齐喑、毫无生气,人们的精神生活一片贫瘠,科学文化严重落后,这段时期被史学家们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为“野蛮的、愚昧的、黑暗的”时期。

历史的车轮前进到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的转折点上,西欧的封建社会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较为发达的意大利北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随之涌现的工场主、商人和银行家形成了社会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几乎是同时,一大批为之服务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应运而生,年轻进取的心不甘被封建制度束缚,他们渴望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封建教会的教义束缚,让社会朝着自己的理想发展。

这个时期,土耳其进攻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学者们纷纷带着大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书籍逃往意大利。他们在那里开设学校,讲授哲学、文学和历史,中世纪的欧洲人为这些优美的文字作品和丰富的学术思想所感染,他们从封闭的世界中走出,社会上渐渐兴起了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运动。由此,欧洲社会经历了一次文化的洗礼,被湮没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在新兴的资产阶级学者们的努力之下重见天日,他们将古希腊的一切定义为美好,而中世纪的一切则都是丑陋和肮脏的,他们迫切要求恢复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不久之后,法国、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相继被这股清风拂过,西欧掀起了一股“希腊热”,文艺复兴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即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肯定人是现实世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神的位置逐渐被人所取代。文艺复兴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进入了全盛时期,不仅是在文学领域,更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产生了一批著名的艺术大师、文学家和思想家。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席卷了欧洲,掀开了新时代的篇章,在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星光璀璨的名城——艺术之都意大利

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像练了吸星大法一样,几乎囊括了所有欧洲先进城市的社会现象。生活在城市中的贵族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积极投身于城市的公共事务如银行和商业活动。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一些依靠经商和开银行富起来的商人开始刻意模仿贵族的行为举止,并逐渐进入贵族阶级。因此,当文艺复兴开始的时候,真正的贵族阶级和靠经商起家的上层资产阶级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封建教会的一统局面被打破后,教育的影响力在民众中不断增加,许多显赫的家族将培养子嗣成为具备读、写和计算能力的全才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于是,能言善辩、学识渊博的教师成为贵族的座上宾,他们除了撰写论文和文学作品外,还担负教导贵族学生的任务。一大批知识分子因东罗马的嬗变而来到意大利,和当地的贵族教师一样开设学校。贵族阶级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慷慨解囊,资助、扶植新思想、新文学和新艺术,从而使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这块沃土上萌芽。

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意大利人对于古典希腊文化的热衷近乎疯狂,甚至产生了反对经院哲学的思想。同样,与希腊古典文化一脉相承的古罗马文化也受到认可,特别是罗马时期的艺术和建筑渐渐取代了法国的建筑艺术风格,成为意大利人所追捧的艺术选择。

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打破了思想禁锢,改变了教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商业活动和银行业的发展使得意大利越来越富裕,财富的所有者对城市的荣誉感有所提高,他们将大量的财富投入到文化建设当中,并且出资建设一些象征城市辉煌的公共纪念性建筑,除此之外,他们还乐此不疲地让作家用含有大量华美辞藻的文学作品颂扬讴歌城市共和国。但是,整个15世纪,王公贵族世袭统治垄断文化事业的局面都没能被打破。很多贵族为了粉饰自己的统治,不惜下重金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上。家族势力稍小一些的贵族也沾染了这种社会风气,尽最大可能效仿那些王公贵族。

当然,罗马教皇在这种事上也是当仁不让的,诸如亚历山大六世、尤利乌斯二世和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德·梅迪奇的儿子利奥十世,都招揽了当时最伟大的艺术家。意大利在这种社会环境的推动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变成了西方世界当之无愧的艺术之都。

爱拼才会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51年,伟大的航海家赫里斯托弗尔·哥伦布生于意大利的******,从小对航海就有着浓厚兴趣的他带着这样的渴望和理想,终于在成年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水手。哥伦布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阅读了《马可·波罗行记》,并对书中描述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东方财富和宝藏的渴望改变了他之后的命运。

为了实现横渡大洋、到达亚洲的愿望,哥伦布经常在各国的王宫中出入,希望能够得到资助。遗憾的是,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统治者都众口一词地拒绝了他的请求,不仅怀疑他的举动,还质疑他的航海经验。但哥伦布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

1487年是一个转机,那一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带领船队到达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这条从欧洲到达印度的新航路被葡萄牙人成功地开辟了。

至此之后,大肆的殖民扩张开始了,西班牙统治者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迫切需要开辟新航路。因此,西班牙国王终于同意资助哥伦布,帮助他实现到达印度的计划。这个决定让哥伦布激动不已,并且马上开始了航海的准备工作。

半年的精心准备之后,哥伦布的航海船队整装待发。1492年8月30日清晨,哥伦布带领浩浩荡荡的航海队伍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斯港出发了,这支船队由3条船和90名水手组成。

船队一路乘风破浪向西前进。只是,航行了一个月后,梦想中的陆地始终没有出现,水手们开始着急,他们向哥伦布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并且提出了返航的要求。一些船员甚至威胁哥伦布,如果不下令返航,就把他扔到海里去。

尽管这些挫折让哥伦布忧心不已,但并未动摇他继续西行的决心。他始终坚信地球是圆的,只要一直向西航行,就一定能到达黄金遍地的印度。为了平息船员的不满情绪,哥伦布不断向他们讲述西行的益处,并保证如果3天后仍然看不到陆地,他就下令返航。

10月12日清晨,沉睡中的众人被一名水手兴奋的喊叫声惊醒,原来,不远处出现了陆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水手们个个欣喜若狂。哥伦布带领水手们在一个小岛旁靠岸,并登上小岛。这一刻他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哥伦布宣布将小岛命名为“救世主岛”,西班牙语为“圣萨尔瓦多”,从此,这座岛的名字就是“圣萨尔瓦多岛”。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壮举为以后发现美洲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奠定了基础。

《蒙娜丽莎》的微笑——艺术大师达·芬奇

在世界绘画史上出现了无数的绘画大师,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画笔勾勒出一个个艺术形象,建造了绘画的艺术长廊,在这个艺术长廊中的每一颗明珠都是璀璨夺目的,但无疑达·芬奇是其中最明亮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