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年4月15日,一个17岁的农家姑娘被人欺骗后生下了达·芬奇。出身寒微的达·芬奇因私生子的名声而饱尝了人间冷暖。在达·芬奇5岁那年,不堪忍受他人冷言冷语的母亲和一个外乡人私奔了。无依无靠的达·芬奇被别人收养,幸运的是,慈祥的养母十分疼爱达·芬奇,经常教他读书,还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但达·芬奇并不满足于此,他经常一个人跑到田野上,或是躲到山洞里,用孩童天真而敏锐的眼光观察大自然,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形态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家后,他就会认真地描绘记忆中的形态。
养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达·芬奇画在盾牌上惟妙惟肖的小动物而被打动,于是决定找个老师专门教他画画。此后,14岁的达·芬奇到佛罗伦萨,在画家弗罗基奥的教导下开始了绘画生涯。弗罗基奥是一位独具个性的老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他天天只是让达·芬奇画鸡蛋。画了一段时间之后,达·芬奇无法理解老师的目的并且提出了异议。弗罗基奥告诉他,画鸡蛋可以让手和笔熟练地服从大脑的指挥,这是一种基本功的训练。达·芬奇明白老师的苦心之后,变得更加奋发图强。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加上他自身的勤奋努力,达·芬奇的画技得到了飞速提高。出师后,达·芬奇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对几何、物理,化学和天文学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白天在野外写生,晚上则埋头读书。
历时3年的名作《蒙娜丽莎》终于在1503年完成了,画面中蒙娜丽莎的表情似笑非笑,意蕴丰富,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幅画不但是达·芬奇最喜爱的画作,被他随身携带,也是西欧艺术史上第一幅心理肖像画。在此期间,达·芬奇还创作了《香塔圣母》、《最后的晚餐》和《安加利之战图》等不朽的传世珍品。
达·芬奇对绘画的执著促使他不分日夜地工作,这也导致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自从左手不听使唤后,达·芬奇就一直仰卧在床上,抱着从未离身的《蒙娜丽莎》。或许蒙娜丽莎的温柔笑容能让他减轻一些身体上的痛苦。
1519年5月2日,达·芬奇与世长辞,在安静中为他丰富多彩的一生画上句号,而他身边是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顶着光环的魔鬼——达·伽马
1460年,一个名叫瓦斯科·达·伽马的孩子在葡萄牙诞生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航海家,并且开辟了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4世纪到15世纪的欧洲,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促使一些国家迫切谋求航海出路,而当时问世的《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和印度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导致西方人认为东方遍地都是黄金和财宝,引发了一股寻金热潮。但是原有的商路被后来崛起的阿拉伯人所垄断,为了实现“寻金梦”,欧洲的封建主、商人以及航海家们决定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开始了一段冒着生命危险远涉大西洋的探索航程。
就在这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消息传到了葡萄牙,葡萄牙国王在反复的焦虑中决定立刻采取行动。1495年,达·伽马在国王的任命下成为葡萄牙航海探险队队长,开始探寻一条通往印度的新航线,一条充满罪恶与财富的航线。
1497年7月8日,一支由4艘载重量极大的船和170名水手组成的船队在一番准备之后,从里斯本出发了。
船队出发后,一直沿着西非海岸向前航行。11月19日,船队到达好望角。也许是上帝有意的惩罚,接下来的3天,达·伽马的船队遭到了暴风雨的重创。
1498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历经波折的船队终于到达阿拉伯人统治的莫桑比克,由于船员和当地人发生了冲突,船队没过多久便被迫离开。4月上旬,船队到达了蒙巴顿,尽管达·伽马刻意示好,却依然险遭蒙巴顿人的攻击。达·伽马意识到蒙巴顿非久留之地,只好带着船队重新踏上航程,这个时候的他并不知道,映入眼帘的模糊轮廓就是和自己的名气与财富相伴一生的印度海岸。
和当地的官员产生矛盾之后,达·伽马扣押了十余名印度官员,并于1499年率领幸存的两艘船和不到一半的水手回到了里斯本。这次航程的满载而归使达·伽马的名字在葡萄牙迅速传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如此,国王在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之后,还授予他“印度洋海军上将”和“阁下”的荣誉称号。这意味着达·伽马从此跻身于葡萄牙贵族行列。
1502年2月,尝到甜头的达·伽马再次率领由10艘船组成的航海队伍远渡印度洋。这一次,他使用携带的葡萄牙最先进的武器,一路上拦截商船、屠杀船员,并且攻占了印度重镇科泽科德和权钦,将所有原先居住的阿拉伯人赶走,最终变这些地方为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根据地。第二年九月,达·伽马回到葡萄牙后一跃成为全国最富有的贵族。1524年,年事已高的达·伽马被任命为印度总督,第三次到达印度。1524年12月24日,风烛残年的达·伽马死在了就职不到3个月的总督职位上。可以说,达·伽马的一生都在为航海和殖民掠夺“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他开辟的新航线上,欧洲各国翻开了殖民掠夺新的篇章。
对殖民者来说,达·伽马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和大量的殖民地,可是对印度人民来说,达·伽马船队的到来也是他们厄运的开始,所以评价达·伽马为“顶着光环的魔鬼”一点不为过。
同行没同利——麦哲伦航海
1480年,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出生于葡萄牙北部的一个破落骑士家庭。年仅10岁的麦哲伦就进入王宫服役,成为王后的侍从。16岁的时候,麦哲伦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尽管那时候的麦哲伦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航海事务厅办事员,但是哥伦布和达·伽马的航海成就让他决定率领船队去东方探险,并且带回大量的财富。抱着这样的梦想,麦哲伦于1505年参加了海外远征队,开始了他的远洋航海生涯。
麦哲伦在1513年回到葡萄牙后,多次请求国王支持他组织船队进行环球航海探险,可惜葡萄牙国王置之不理,麦哲伦绝望过后只好在1517年离开葡萄牙,投靠了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要塞司令。要塞司令对麦哲伦的才能和魄力非常欣赏,不但把女儿嫁给他,还将他举荐给西班牙国王。麦哲伦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重视,环球航行的要求终于得到同意。
1519年9月,一支由两百多名船员和5艘船只组成的航海队伍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港口出发,环球航行开始了。
几个月的海上漂泊之后,船队越过大西洋来到巴西海岸,并且沿海岸向南继续航行。冬季到来的时候,船队继续艰难航行,到达圣胡利安港的时候已经是月底了,只能在那里抛锚过冬。
经过几个月的休整,船队又继续上路。两个月后,船队在南纬52度处发现一个海口,但是海峡弯弯曲曲、忽窄忽宽,很难前行。麦哲伦派一艘船先去探航,可是这艘船竟然掉头逃回了西班牙,而另一只船也在之前沉没了。麦哲伦只好带领剩下的3艘船,在坚忍不拔的意志支持下走到了出海口,后来那条海峡被称为“麦哲伦海峡”。
随后,麦哲伦命令船队向西北方向横渡,在浩瀚的大洋中无风无雨平稳航行了两个多月,船员们便把这片海洋称作“太平洋”。
麦哲伦的船队历时两年,终于在3月份到达了富饶的马里亚那群岛,并且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麦哲伦在交流后得知,他居然实现了从西方绕到东方的设想。野心勃勃的麦哲伦始终将建立殖民地作为目标,因此在菲律宾群岛的时候,他插手了当地两个部落之间的战斗,在一次部落战斗中,麦哲伦不幸被杀死。一条破烂不堪的船被烧毁后,他的助手驾驶着仅存的两条船,满载香料,穿过马六甲海峡,渡过印度洋,越过好望角,一年多之后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这支航行3年的船队最后只剩下一条船和18名船员了。
这人真有才,教皇也无奈——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出生在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与达·芬奇齐名,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巨匠。他在13岁的时候,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学习绘画,随后又跟贝托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主要以自学为主。在当时,意大利出土了许多古希腊文明时期的艺术雕塑,它们把人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米开朗基罗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
喜欢上雕塑艺术之后,米开朗基罗决定为自己最喜爱的人物大卫创作一尊雕像。他一反宗教上的传统,将大卫雕刻成一个全身肌肉健硕的青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面透着不可战胜的刚毅。雕刻大卫的塑像整整花去了米开朗基罗3年的时间,同时也将米开朗基罗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尽情地展现出来。他因此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完成作品的第二年春天,佛罗伦萨的大艺术家委员会决定将《大卫》树立在一座宫殿前,作为该城市的象征。
从此,米开朗基罗声名鹊起,他对雕塑的创作激情更加狂热了,随后,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气魄,耗费了4年的光阴,根据《圣经》中记载的故事,独自完成了罗马西斯廷教堂的巨型天顶画《创世纪》。
1516年,米开朗基罗怀着满腔的激情和对祖国的挚爱,创作出了雕塑《摩西》,用以表示对西班牙军队占领意大利的反抗。几年后,西班牙国王和罗马教皇勾结,向佛罗伦萨共和国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佛罗伦最终战败了。负责城市任务的米开朗基罗被统治者派去雕刻坟墓前的雕像,后来,不堪忍受侮辱的他只好逃亡到国外。
再次回国后,米开朗基罗在罗马教皇的逼迫下,再一次走进西斯廷教堂,去完成天顶画《创世纪》的下半部分,还有西斯廷祭坛的壁画。万般无奈之下,米开朗基罗用了6年时间,终于画出了一幅13.7×12.2米的宏伟巨制《最后的审判》。壁画完成后,教皇迫不及待地走进教堂,当他看到眼前的巨画时,顿时暴跳如雷,因为画上的两百多个人全都是赤祼着身子,画中的耶稣表现得很狂躁,而圣母玛利亚神情木然。教皇明白,画中的耶稣是在影射自己。于是,他命令米开朗基罗将画全部涂掉,或者作一次彻底的修改,米开朗基罗断然拒绝了。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要么被关进监牢,要么被驱逐出境。教皇只好作罢,另外找了一个画家对《最后的审判》进行修改,那位画家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给画中的每个人穿上了遮羞布。
60岁以后,米开朗基罗将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建筑事业中,设计并主持了圣彼得大教堂的建造,他担任建设总监,为大教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564年2月,89岁的米开朗基罗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与世长辞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马基雅维利
有“政治学之父”之称的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里,身为贫穷律师的父亲所得的报酬有时候还没办法养活一家人。这样的家庭无法给马基雅维利系统的教育,因此,一直靠自学成才的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早年,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共和国担任公职,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开始。1498年后的14年里,马基雅维利一直担任共和国领导中心“十人委员会”的秘书,在这期间,他对军事和外交活动非常积极,曾多次以使节的身份出使外国。
长达六十年的意大利战争爆发了,1512年,马基雅维利因参与反对美帝奇政府被捕,第二年才获得释放。此后,马基雅维利回到佛罗伦萨,不再过问外面的事情,只是专心致志地居住在自己的庄园里,并且从事著述工作。他把积累多年的外交和从政经验精心整理之后,总结成系统的观点,于1513年出版了《君主论》一书。这本书在欧洲的思想界一时间掀起千层浪花。神学家和保守党人强烈反驳马基雅维利的观点,群起攻击《君主论》是邪恶的“圣经”,并将《君主论》列为禁书,自然“邪恶”也成了马基雅维利的代名词。
马基雅维利认为邪恶和虚伪是人性的本质,因此他对于君主个人道德的看法,是建立在对人性本质的分析之上的。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马基雅维利观点的基础,他认为教皇和教会的存在使得各城邦国家之间彼此猜忌蔑视,意大利在中世纪时期商业和贸易的领先地位丧失,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才受到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侵略。马基雅维利以君主问题为核心提出了国家观、军事观、道德观和君主观。他说:“君主不应该相信命运,应使自己的做法符合时代的要求,来完成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