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开始给他讲西方的数学理论,并以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为教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掌握了这部著作的内容,他认为如果能将这部著作介绍过来,对我国数学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好处。因此,他和利玛窦一起翻译这部著作,历时一年,将这部著作译出六卷,翻译为《几何原本》,刊印发行。“几何”一词便由此得来。
公元1607年,此书一出,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为明末清初研究数学工作的人必读书目,对我国近代数学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徐光启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便将他的家乡法华汇改名为徐家汇。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著名地理名著,是明末著名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旅游日记。他去世前嘱托他的外甥季梦良整理原稿,后来季梦良、王忠纫将他的手稿整理编辑成书。徐霞客在生前游历全国三十多年,记下天台山、黄山、雁荡山等名山游记三十多篇,另外还有《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六十余万字游记资料。
万历十四年,在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南喝岐村,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出生了,他就是徐霞客。徐霞客出生于什宦世家、书香门第,但他的父亲是个淡泊的人,喜欢宁静的乡村生活,这对年幼的徐霞客也有一定的影响。徐霞客自幼天资聪颖,有很强的记忆力,好奇心也特别强。他特别喜爱历史、地理以及有关大自然的书籍。
在他19岁那年,父亲病故。三年服孝期满以后,徐霞客想外出游历,母亲对他的决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年轻的徐霞客告别了书斋生活,开始实现他儿时的梦想。他外出旅游了34年,从22岁开始直到生命结束为止,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在旅途中,他坚持每天做日记,这些日记记录他的旅途经历以及考察的情况和心得体会等,给后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地理资料。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科学家李约瑟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州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的瑙曼早两百多年。”近年,很多人视徐霞客为游圣。
明朝的大画家:仇英
仇英(公元1498年-公元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他是明朝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也称“天门四杰”。
仇英出身工匠家,在早年的时候曾为漆工,也为人彩绘栋宇,后来才从事绘画。年轻的时候由于具有绘画才华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伯虎所器重。他是人物、山水画的一名能手,文征明称他为“异才”,连董其昌都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仇英擅长人物,尤其是仕女,他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出色的作品有《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供职图》等。他也偶尔画一下花鸟,他的花鸟图也是清新明丽、雅致有趣。
仇英的山水画多师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院体画”的传统,综合钱袋各家之长,既保持了工整惊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常见的是细润而又风骨劲俏的青绿之作。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
书卷气十足的文征明
文征明(公元1470年-公元1559年),原名壁,字征明,号衡山居士,今苏州人,他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诗文上和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作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同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他早年考取功名并不顺利,考取生员考到53岁都未能被录取,直到他54岁那年,经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才到了朝廷,被认知为翰林院待诏。那时文征明的书画已经非常盛名,所以求其书画的人甚多,由此遭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便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被批准。
57岁的文征明离开京城,回到老家苏州定居。从此以后,他不再致力于功名,而是把心思全部用在诗文书画上面,过着自由自在的艺术家生活。晚年的文征明非常有名,号称“文笔遍天下”。购买他书画的人络绎不绝,踏破了他家的门槛,说他是“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征明直到90岁,依然孜孜不倦。
文征明的书法温文儒雅、韵味十足,这也与他个人的性情有关,他虽然品格高尚,但处世懂得进退,安于闲适;他的画也非常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细腻,鲜丽中带着清雅。他遗留下来的作品,诗文有《醉翁事记》、《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等。
风流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公元1470年-公元1523年),又名唐寅,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朝苏州人。他才华横溢,但又玩世不恭,与当时的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他不但是一个天才画家,也是一个文学家。唐伯虎16岁考中秀才,29岁考中解元,他风流不羁,心胸开阔,喜爱游山玩水。
唐伯虎擅长描绘山水、人物、花鸟。他年幼时候曾随周臣学画,后来又师法李唐、刘松年。他的画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他的人物画多为仕女或历史故事,他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人物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他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
除绘画以外,他还擅长书法,他的书风奇峭俊秀。另外唐伯虎在文学上也有非常高成就,他的诗作大多表达出其狂放、孤傲的性格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而且他的诗作大多通俗易懂,语言浅白,但又语义隽永,耐人寻味。
什么是“公安派”
公安派是明朝文学流派,代表人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由于他们是湖北公安人,因此世称“公安派”。这一派的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朝自弘治以来,文坛便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前、后七子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对当时文坛影响甚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后来有徐文长、李卓吾等人对他们提出批评,但也不足以矫正其流弊。而“公安派”的出现给复古、拟古派的打击最有力。
公安派的理论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性灵“就是人的自然个性,是毫无掩饰的纯真性情,有了真性情的人,便可以卸下一切伪装,还原最真实的自己,不会顾忌太多的人情世故,率性而为,随性生活。他们认为写文章也是如此,只有真性情才能打动人,才能倾听到心灵的声音。
“性灵说”的提出也与当时社会现状有关,当时的明朝政治腐败,人性受到沉重的压抑。当人性受到压抑的时候,便会转而求索于真实的内心,诉诸于文字便为“性灵”。“性灵说”和李卓吾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它不仅明确地肯定人的情感以及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个性,表现了晚明时期人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有着突出的成就,他们的小品、游记也很有个性,有的清新秀逸,有的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公安派的人在现实中多消极避世,因此他们的作品缺乏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人评论说,他们的文学主张在理论意义上超过了创作实践,这一评论也不失公道。
“前七子”的文学主张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公元1488年-公元1521年)的文学流派,它的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人物。世人为了将他们和后来的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区分开,称他们为“前七子”。
前七子中七人都是进士,他们气节清高,都对当时腐败的朝廷以及庸弱的士气非常不满,他们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以及“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他们的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也就是想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的路子,来拯救当时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的本意是想要改造文风的,但他们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前七子崛于起文坛以后,他们的复古文学主张迅速风行天下,成为当时的文学思想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这七人的文学见解也并不全都相同,在创作上也是各有特色。
李梦阳在复古模拟上主张“刻意古范”,句模字拟,逼肖前人。他的诗文看重气魄,追求豪放雄壮的风格;何景明的思想相对就不那么死板,他建议对古人的作品只要心领神会即可,他的诗文看重才情,偏向于清新一方面;徐祯卿在追随李、徐之后,他的诗歌风格有很明显的不同,他的诗文有很多的精辟独到之处;康海、王九思两人的主要成就是在散曲以及杂剧方面;边贡、王廷相两人的诗歌明快清新,但总体成就相对其他五人较逊色。
前七子的文学主张以及创作实践都有现实意义,但是过于强调复古,文学的创作性显得不足。他们的作品中,李梦阳的《禹庙碑》、《梅山先生墓志铭》,李攀龙的《太华山记》及宗臣的《报刘一丈书》等写得不错,其他的作品模拟倾向过于严重。
刮起了复古风的“后七子”
“后七子”是一个比较严密的文学宗派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的一天,进士出身且在京师任职的李攀龙、王世贞结交,在一起讨论文学,他们商议重新揭开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学复古的“旗鼓”。之后的两年,徐中行、梁有誉、宗臣中了进士,和李攀龙、王世贞结成诗社,然后便有“五子”之说法。后来谢榛、吴国伦两个人又加入进来,这便是通常所说的“后七子”了。
后七子沿承了前七子的文学主张,他们同样是强调“文笔秦汉,诗必盛唐”,并且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相对于前七子,他们的复古风更甚,他们的观点更绝对。他们猪样复古仿古,讲究格调和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加浩大,然后将明朝文学的复古风推向高潮。后七子在文坛上活跃的时间要比前七子长得多。
起初,他们结诗社,开始以谢榛为社长,后来是以李攀龙为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