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脱口秀
24859100000039

第39章 三 结构形式

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演讲艺术时,往往提到这样一点,即在一篇成功的演讲中,演讲的结构与形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探讨这一结构形式所应具有的一些普遍性的原则,无疑也是对演讲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一)演讲结构的一般原则

演讲结构的一般原则,是演讲内容在结构上的基本要求。演讲内容在结构上包括演讲的开头,演讲的主体和演讲的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大致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一样。但是,由于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说话活动,因而演讲结构的原则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在演讲的开头和演讲的结尾表现得尤为明显。

1.演讲的开头

演讲的开头要具有吸引力,美国演说家洛克伍德·桑佩曾经说过:“在整个讲话过程中做到轻松地、巧妙地与听众交流思想是困难的。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讲话开头的用字和表达。”从心理定位趋向来看,听众通过对优秀演讲和低劣演讲的多次认识并由此形成经验之后,在心理上对后来的演讲则往往只凭某种记号来分配注意力和确立评价态度。演讲的开头是演讲者向听众出示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记号,这个记号是否能够表现出优秀演讲的特征即是否具有吸引力,对于演讲的成败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怎样才能使开头具有吸引力呢?瑞士作家温克勒说:

“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众的同感;二是如字意所释,打开场面,引入正题。”这可以说是对演讲开头一般原则的最为中肯的诠释,所谓“建立说者与听众之同感”。

就是促成演讲者与听众的思想和情感的一致。而所谓“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就是要开门见山,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唯其如此,才能迅速地搭起“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一座桥梁”,从而为整个演讲的成功奠定基础。在演讲史上很多优秀演讲的开头都体现了这个原则。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发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即是一篇著名的演讲。比较一下这篇演讲的草稿和定稿的开头,我们对演讲开头的一般原则便可获得明确的认识:

就在15个月以前,我们中间大部分人曾聚集在这座坟墓周围。当时,这里将是一位高贵的崇高的妇女最后安息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掘开这座坟墓,把她的丈夫的遗体放在里面。

(草稿)

3月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家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定稿)

草稿的开头从马克思夫人燕妮的逝世谈起,这样略嫌离题并且入题较慢。在定稿中,恩格斯则开门见山地从马克思的逝世谈起,使听众在演讲一开始就沉浸于对马克思的缅怀与崇敬之中,从而达到演讲者与听众的思想和情感的一致。对于这一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演讲实践已经给予了充分有力的证明。

无视演讲开头的一般原则,那就难以顺利实现演讲的意图。比如说:有的演讲一开头就是“一个伟大的前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老生常谈,结果使听众注意力松弛,情绪低落,评价态度也不积极。更为恶劣的是,有的演讲者习惯于以“今天本来没有什么准备”之类的空话套话开头,则只能使听众对演讲产生反感。

演讲的开头并无固定的格式,或阐明主题,或说明情况,或介绍背景,或提出问题,或引用诗文,但一般原则是要具有吸引力。

2.演讲的结尾

演讲结尾的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演讲的结尾是对整个演讲的结束。结尾给听众的印象往往将代表整个演讲给听众的印象,言简意深、余音绕梁的结尾往往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地思考和回味,而松散拖沓、枯燥无味的结尾只能使听众感到厌倦并随着事过境迁而被遗忘。因此,演讲的结尾能否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听众确立评价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怎样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呢?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说:“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未尽时戛然而止”。换一句话说,演讲最好在演讲达到高潮时果断结束,以此来强化给听众的印象。可以这样认为,这是演讲结尾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演讲处在高潮的时候,听众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注意力和情绪都由此而达到最佳状态。如果在这种状态中突然结束演讲,那么保留在听众大脑中的最后印象就特别深刻。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国务卿裴特瑞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便是采用这种方法结尾的。

我们的同胞已经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亨利在给议会中屈服于英国武力的温和派以致命打击之后,把演讲推向了高潮。至此,亨利以“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九个字戛然而止。致使全场愕然,随后就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而“不自由,毋宁死”则成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名言。

演讲的结尾最忌冗长拖沓、画蛇添足。有的人演讲在结尾时总是三番五次地说:“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再耽误大家一会儿,有个问题再强调一下”之类的话,这就势必引起听众的厌烦情绪,因而就可能冲淡给听众的印象,甚至会给听众留下恶劣的印象。

演讲的结尾也无固定的格式,或对演讲全文的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结束,或以格言警句以及幽默俏皮的话结尾。但需强调的是,它的一般原则是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

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是根据演讲的时空特点对演讲结构进行技术的处理。恰当地运用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有助于使演讲的内容构成更适合于演讲内容的发表,从而提高演讲的质量。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对演讲结构的层次、演讲结构的节奏和演讲结构的衔接进行技术性处理。

1.演讲结构的层次

演讲结构的层次是根据演讲的时空特点对演讲的内容和材料加以选取和组合并形成一个顺理成章的层次结构。

由于演讲是一种讲话活动,靠的是声音的传达而非文字的载体,因而其结构层次是无法凭借视觉加以把握的,而听觉对层次的把握又要受限于演讲时间的一维性。因此,演讲结构的层次比一般文章结构的层次具有更高的要求。

怎样才能使演讲的结构层次清晰明了呢?根据听众以听觉来把握层次的特点,显示演讲结构层次的基本方法就是在演讲结构中树立明显的有声语言的标志。以这种标志适时诉诸于听众的听觉,从而获得层次清晰的效果。1940年5月13日英国首相邱吉尔出任首相的施政演说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我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字来回答:

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

在这段话中,邱吉尔用了两个设问来树立标志,一个问政策,一个问目标,然后分别给予回答,观点十分鲜明,层次十分清晰,有助于听众更好地把握邱吉尔演讲的意图和内容。以反复设问来引导演讲,并以对这一系列设问给予回答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之在结构上环环相加,层层深入,这是设置语言标志的一种方法。此外,以排比句、过渡句等作为语言标志,也是使演讲的层次清晰明了的有效方法。

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碑前的演讲,其中一连用了四个“我憧憬着有一天”领起的排比句,句式整齐,感情澎湃,收到了极好的演说效果。

2.演讲结构的节奏

据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听讲话的有效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因此,演讲者必须适时地消除听众可能产生的兴奋性抑制,才能始终维持听众的有效注意力。

演讲结构的节奏,主要是通过变换演讲内容来实现的。

演讲史上优秀的演说家几乎没有一个不长于使用这种方法。1884年7月27日林肯在华盛顿众议院的演讲尤为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

前几天,佐治亚洲的一位参议员艾弗森先生,一个能说会道学问高深的人(我自己没有学问,只能这样判断)出乎意料地对我们严加斥责。他使用了《巴尔的摩美国人》认为的尖刻狠毒的语调,在他第二次发言以后,我两眼发黑,赶紧用手掐自己的身体。以确知自己还活着……

这是一篇反驳词,全篇大多是说理和论证,因而也就极有可能显得枯燥。林肯为了能够始终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一边进行反驳,一边插入讽刺、幽默的话,从而使整篇演讲有张有弛,节奏鲜明,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总之,演讲结构的节奏既要鲜明,又要适度。平铺直叙,呆板沉滞,固然会使听众紧张疲劳;而变换内容过于频繁,也会造成听众注意力涣散。鲁迅说:“讲演固然不妨夹着笑骂,但无聊的打诨,是非徒无益,而且有害的。”所以,插入的内容应该是为实现自己的演讲意图服务的。

3.演讲结构的衔接

由于演讲结构的节奏需要适时地变换演讲内容,因而也就容易使演讲结构显得零散。衔接便是对结构的松紧、疏密的一种弥补,它使各个内容层次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从而达到演讲的某种程度上的整合,而演讲富于整体感,是有助于使演讲的主题深入人心的。

演讲结构的衔接方法,主要是运用过渡段和过渡句。

德国作家雷曼麦说:“衔接部分是十分鲜明直接地反映着某一种形势或将要论及的问题的。这一部分必须同演讲内容有密切的关系”。1934年高尔基在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就非常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法来衔接演说的开头和主体:

我觉得,这里提到高尔基的名字,常常加上一些形容词“伟大的”、“高大的”等等。……在这里,我们大家的年龄尽管差别很大,然而却都是同一个年轻的母亲——苏联文学的孩子。

高尔基引用别人形容自己的话,显然是为了活跃气氛。

但接着就以“我们大家的年龄尽管差别很大,然而却是同一个很年轻的母亲——苏联文学的孩子”这一过渡句引入正题,使开头和主体过渡得极为自然,具有浑然一体的效果。

(三)演讲结构的特殊形式

演讲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决定了演讲结构还具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演讲结构的特殊形式主要是指它的时间形式、空间形式和时空交错形式(运动形式)。

1.演讲结构的时间形式

演讲结构的时间形式是利用听众听觉的时间一维性(即时间的方向是永远向前的,它不可能在任何哪一个地方暂停)来表现演讲内容的形式。但是由于时间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并且无法用语言文字固定在演讲结构中,所以,演讲结构的时间形式只有在演讲内容发表时才具有具体而确定的内容。也就是说,演讲的这种特殊形式只存在于演讲发表的一段确定的时间里。在演讲中正确地运用演讲结构的时间形式,可以获得独特的演讲效果。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曾在伦敦参事会演讲关于劳工的情况。赖白斯在演讲中途突然停顿,取出了表,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地眼看听众达72秒之久。正当别的参事员和听众都以疑问的眼光望着赖白斯的时候,他说:“诸位刚才感觉局促不安的72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演讲者在这里充分利用了演讲的时间条件,把时间作为演讲结构所组成部分。以具体时间来表现具体内容,这种方法有助于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运用起来富有成效,致使当时伦敦的各大报纸都争相登载了这段新闻。

2.演讲结构的空间形式

演讲结构的空间形式是利用听众视觉的空间“三维性”(即空间是立体的,是有容积的,表现为长、宽、高三维)来表现演讲内容的形式。空间本身没有内容的,但在演讲内容发表时(当时当地),空间具有传递视觉信息的作用,因而恰当地使用演讲的空间形式,可以弥补声音艺术之不足。

3.演讲结构的时空交错形式

由于演讲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所以演讲的结构须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黑格尔说:“既然要产生一种活的实践效果,演说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演讲的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能力和一般性格。否则,他们的语调就会由于对时间、地点和听众都不适合而不能达到预想的实践效果。”

这段话提出了演讲结构运动形式的依据。

1863年11月19日,美国国务卿埃弗雷特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发表演讲。当时天气格外晴朗,景色宜人。埃弗雷特立即打消了原来的开头而改用这样的开头:

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在还安静憩息的广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勒格尼山脉隐约地耸立在我们前方,弟兄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

为了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埃弗雷特即兴以描述风景的形式开始他的演讲,把壮丽景色与对烈士的崇敬心情融合在一起,使演讲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吸引力。1935年高尔基应邀在苏联作协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演讲,代表们一见到高尔基便长时间鼓掌,高尔基即兴说:“如果把花在鼓掌上面的全部时间计算起来,时间就浪费得太多了。”高尔基以此取代原来的开头,使会场十分活跃。

一言以蔽之,演讲的形式,对于演讲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演讲结构的一般原则,是对演讲结构提出的基本要求;演讲结构的技术手段,是提高演讲质量的重要方法;而演讲结构的特殊形式,则是对演讲的特点有效利用。正确地认识和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是完成优秀演讲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