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学点博弈论(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4869700000034

第34章 脏脸博弈:找一面镜子看自己(2)

楚国来到郑国城外,就要考虑到底是攻还是不攻,如果攻则面临两种可能:一种真的是空城,一种则是中了埋伏;如果不攻也同样面临两种抉择:一种是因为空城而错失机会,一种是中了敌人的埋伏而损失大量的兵力。出于这种考虑,他们肯定会选择比较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先防守。而对郑国来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制造更多的假象让对方的逆推理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从而争取更多的有利时机。也就是说,站在郑国的角度看,他要考虑楚国的思维过程,并且要进一步考虑到楚国怎么看待郑国对自己的看法。同样,楚国也是如此。因此,郑国为了避免这种想法成为双方的“共同知识”,郑国就要极力地保持镇定,在楚国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中,郑国就只有等待齐国的救援快点到来了。另外,郑国推理楚国的真退还是假退也是获取“共同知识”的一个过程。

双方博弈就在于更多“私有信息”的优先获取,能够胜出在于你是否比别人先一步推测到他所没有掌握的信息,并避免它成为双方的“共同知识”。如果你掌握了比别人更多的信息,那么无疑你在这场博弈中就占据了绝对优势,而这场赌局也就成为你稳操胜券的囊中物。

村中到底有几只病狗

一个拥有50户人家的小村庄里家家户户都养狗,而且每家都仅有一只狗。突然有一天,村长宣布:在这50只狗当中至少有一只病狗,病狗的主人要在门前亮起红灯,并不准再携狗出来。于是人们开始寻找病狗,但是村长规定:每个人都可以观察其他的49只狗,通过观察别人的狗来判断自己的狗是否得病,但观察后的结果不能告诉别人。

就这样,第一天没有人亮红灯,第二天没人亮红灯,第三天传来警报声——红灯亮了。那么请问村中有几只病狗呢?

这是来自IBM公司的面试题,也是一个推理和行动的过程。解答这道题需要一个逆推理的过程,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第一步,假设村中只有1只病狗,那么病狗的主人会看到其他49只狗都没有病,那么他很快就会得出推论:自己的狗有病。所以,第一天晚上肯定就会亮起红灯。当然,这个推理过程别人也一定知道,也就是“你知道我知道”。但是第一天并没有人亮起红灯,也就是说“病狗的数目是大于1的”。当然,这个推论大家都能推测得知,是共知的。

第二步,假设村中有2只病狗,病狗的主人只会看到1只病狗和48只好狗,但是在第二天的时候他仍旧看到1只病狗和48只好狗。那么,病狗的主人就应当知晓自己的狗是病狗,也就应当亮起红灯。因为在第一步的推理不成立的基础上得知“病狗的数目是2”,但是第二天并没有人亮红灯,所以,我们可以推断,病狗的数目是大于2的,其中一个病狗的主人看到的肯定不止1只病狗。因此,他也无法判断出自己的狗是不是病狗。同样,对其他人而言,他的这种推论大家都能推测得到:“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第三步,假设村中有3只病狗,那么其中一个病狗的主人在第一天就应当看到2只病狗和47只好狗,第二天同样如此。其他两位病狗的主人也根据每天自己看到的病狗数目推测村中病狗的数目,所以在第二步不成立的基础上,病狗的主人应当推测“病狗的数目是3”。因此在第三天的时候,病狗的主人仍旧看到2只病狗和47只好狗的时候就应当形成一种共识:自己的狗是病狗。所以在第三天的时候红灯亮了。此时,这种共识成为所有人的共同知识。

这种推论是放在病狗主人的角度上进行的推理,病狗的主人和好狗的主人在看到病狗的数目上是有区别的。因此,当第三天红灯亮起时,这种推论就成为一种共同知识,否则推理仍将继续。当然,这种推论是以诚信为基础的思维游戏,既然推出来就应当执行,不能有病狗的主人隐瞒病狗情况之类的说法。

“脏脸博弈”中提到了“共同知识”的作用,这是一种极为强大而可怕的力量。

胡雪岩和盛宣怀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利益集团。胡雪岩的后台是左宗棠,盛宣怀的后台则是李鸿章,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的矛盾很深,也由此导致了胡雪岩和盛宣怀之间的争斗。

如果凭借真本事,盛宣怀要斗倒“一界商神”胡雪岩不太可能,但是他却做到了,他凭借的是直击要害的手段,使胡雪岩的“财富大厦”短时间内轰然倒塌。这个手段的采用,正是盛宣怀利用了人们无形中形成的“共同知识”,从而把斗倒胡雪岩这个不太可能的梦想变成现实。

胡雪岩每年都会囤积大量生丝以垄断生丝市场,控制生丝的价格。要知道,对于某种东西太过依赖就会成为一个人的弱点。而盛宣怀恰恰把握住了胡雪岩的这个“七寸”并向此部位发动了攻击。他先秘密掌握了胡雪岩买卖生丝的情况,并大量收购生丝再出售给胡雪岩的客户群。同时,他还收买各地的商人和洋行买办,这样胡雪岩的生丝就无法出手,以至于资金周转不开。这对胡雪岩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事情到此并未结束,胡雪岩在银行有一千多万两的两笔贷款,都以各省的协饷做担保。每年这笔协饷都会由上海道台准时补贴给胡雪岩,但是盛宣怀却动了手脚,他用李鸿章的名义唆使上海道台把补贴胡雪岩协饷的时间推迟了20天之多。而同时,他又串通了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无奈之下,胡雪岩只好将他在阜康钱庄的钱调出了80万来补这个窟窿,这正好中了盛宣怀的圈套。

盛宣怀通过内线得知胡雪岩的调款活动,于是他针对阜康钱庄提款挤兑。他不仅派出一些大户挤兑钱庄,而且还四处散播消息说“胡雪岩因为囤积生丝大赔血本,只好挪用阜康钱庄的贷款;胡雪岩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阜康钱庄倒闭在即”之类的话,弄得人心惶惶。人们纷纷跑到阜康钱庄挤兑提款。很快局面就失去了控制,胡雪岩此时已经无力回天。不久,他在悲愤中死去。

由此我们得知,当“共同知识”成为别人手里的一件武器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在金融市场上,“共同知识”所形成的这个机制有着深刻的意义,而经济学家们也以“共同知识”为基础讨论过金融危机与金融恐慌的传导机制。盛宣怀打倒胡雪岩的这种手段恰恰是将“共同知识”巧妙地运用在了金融领域并最终打垮了这位商界巨人。

无形走向的步调一致

一场精彩的舞台剧将要上演,故事讲述的是残暴的君王想要杀死疯狂爱恋自己女儿的一位伯爵,于是他命令自己的护卫队长和这位伯爵击剑,从中暗下杀手。得手后,国王下令护卫队长从暗道离开(舞台后面一个铁制的升降台),然后自己得意地举起一杯葡萄酒庆祝最后的胜利。

但是舞台上扮演这3个角色的人相互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扮演国王的是剧本导演,他一直都瞧不起护卫队长的扮演者,从来不让他担任主角。因此这个人怀恨在心,并在国王的酒杯里下了毒,准备让这位国王在舞台上永远消失。

伯爵的扮演者嫉恨护卫队长的扮演者多次当众侮辱他,并抢走了他最心爱的女人。因此,他在升降机上接通了高压电线,只要这位护卫队长一登上升降台,电流就会通过他那件金属外壳的衣服将他电死。国王的扮演者则恼怒伯爵的扮演者曾经欺骗了自己的女儿,让自己的女儿绝望自杀,因此也设下了圈套。3个人各自打着算盘,等待着舞台剧上演的那一刻。

舞台剧开始了,也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开始。最终3人都在自己没有预料到却期待结束别人的地方走向了共同的命运——死亡。

3人的命运似乎被一双看不到的手操控着,在这个故事中,假定的条件是这3个人都同样聪明,同样理性而自私自利,那么他们这个时候就会迅速地盘算着自己和别人的想法。

“我知道他知道我怎么想,我也知道他怎么想,而且我也知道他知道我怎么想”,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共同知识”。

这时他们所选择的最好想法就是先下手为强,但可惜的是,他们的想法似乎被一双看不到的手操控并导致了失灵。他们思考的速度一样快、理性程度一样高,所以他们同时下手,选择了这个最隆重的舞台作为他人却最终也成为自己的结束点。这就形成了双死的均衡,无形中走向了步调的一致。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3人最终死亡的关键因素就是“共同知识”的作用机制,事实上,在军事中我们也常可以看到“共同知识”所发挥的这种不可或缺的作用。

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出兵希腊。为了防止希腊城邦的联合抵抗,波斯君王首先运用外交攻势离间希腊诸城邦的关系,然后他动用了海陆部队大举进攻雅典和埃维厄两国。

很快埃维厄便被攻陷,经过波斯帝国的血洗和掠夺,所有市民都沦为奴隶。

面对波斯帝国,希腊求助于斯巴达却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雅典奋力抵抗,只取得了一些小规模的胜利。此次战争过后1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波希战争。

公元前480年,波斯君王亲自率领陆军30万以及战舰1000艘进攻希腊。

雅典面对波斯大军的压境,全城进入备战状态。面对波斯的百万大军,全希腊各城邦均有生死存亡系于一线的感觉,因此他们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波斯。

就连在第一次波希战争中拒绝与希腊结盟的斯巴达也参与了对抗波斯的行动。

波希战争最终以双方签订的《卡里阿斯和约》宣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

从此,希腊称霸地中海数百年,而波斯帝国也由这次战役转向衰落,最后被马其顿消灭。

在第一波希战争中,波斯君王是用足够的理性制定策略的。他为了防止希腊各城邦的联合而采用了离间的手法,这就显示了他策略上的高明,所以这种策略也让波斯取得了胜利。

从波斯君王的角度看,他并不希望希腊各城邦结成联盟,“我知道他们想结成联盟,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他们想结成联盟……”由此一系列的推理使雅典各小城邦无法达成思想上的共识,最终奈何不了波斯帝国的强力攻击。

在第二次波希战争中,波斯帝国却并没有采取战略上的理性思考,而是采用大军压境的方法。这样的情势无疑就让希腊各城邦无形中达成共识,共同抵抗敌人的进攻,正是这种“共同知识”的作用使希腊的凝聚力量非常强大,最终击垮了波斯大军。由此也可以看出“脏脸博弈”在军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