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段时间,画师又在路上遇见那位朋友,朋友禁不住问他:“咦!你现在的相貌是如此慈悲、祥和,怎么与上次见面时差别如此明显呢?”画师微笑地说:“只因为我现在感觉很平和,每天都在想着佛的慈悲。”
当我们心中常常欢喜时,我们的相貌也会随之祥和,当我们常常生气时,相对地相貌也会呈现一副凶相。我们常说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那样自己留给人的印象就会良好,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是懂得的。可是当我们刻意地修饰外在门面,而不留意良好心态的养成,那么再堂皇的外表也会烟消玉殒。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净化心灵,把自己心中的暴戾之气驱逐出去,这样一来,别人看着舒服了,我们自己也开心了。
有些人天生脾性就好,从来都是不急不躁的样子,懂得什么时候抬头,什么时候低头,运筹帷幄,在该忍耐的时候忍耐,最终决胜千里。然而,天生如此的人毕竟是少数,许多人的好脾气其实是后天修炼出来的,这样的人知道好脾气可以让自己的命运变得更好。善于修身的人,总是把自己的性格磨炼得没有一点棱角,他们懂得内敛的重要性,平时,不抱怨,不发脾气,对于生活的不公,他们懂得用乐观去回应;即便有时自己占理了,他们也不会因此咄咄逼人地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聪明人往往选择宽容别人,在他们看来,这么做也是为了让自己不生气。懂得用好脾气去面对世间的任何人和事,这样既让自己不生气,又能赢得别人的尊敬,何乐而不为呢?
不是没机会,而是没抓住
不要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没有机会只是因为我们安于现状,不肯寻找和制造机会。
一个中国小伙子在美国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后,随即应征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正是迅速拓展的阶段,给他的报酬相当不错,工作环境也非常好,而且升迁的机会比一些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大得多。
这个小伙子在公司做了半年时间,以前和他在同一个职位上的两个人都已经先后加薪升职,调到别的部门独当一面去了。小伙子虽然觉得经理有些“有眼不识泰山”,对两位同事稍有微词,可是他也知道自己能找到这份工作很幸运,所以做起事来也是兢兢业业,万事小心,他以为这样就离升职很近了。
一年很快过去了,他做的工作虽然没有太突出的成绩,但也没出一点差错。年终,总经理召见他时,他心想:“在我之前的两位同事都是做满了一年就得到了更多报酬,而且他们还做了几件错事,而我也做了一年,但却没出什么差错,怎么说都该轮到我了。”打开门,他感觉经理对他笑得格外亲切。
小伙子立刻正襟危坐,准备听老板的消息:“小伙子,你在公司工作有一年了吧,你的工作状态一直不错……”经理看了一眼旁边的人事卷,顿了顿接着说:“但是公司要裁减人员,这是件很不得已的事,我想你能够体谅。按照公司规定,你可以拿到3个月的遣散费。相信以你的能力很快就会找到更好的工作。”
小伙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住了,他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鼓起勇气问:“您的意思是说我被解雇了?请问我做错了什么,还是……”小伙子的语气不由得激动了:“还是因为我是个中国人,你们就歧视我?我前面那两个升迁的人都是你们本国人,他们犯过错误还都升迁了……”
经理有些吃惊地看着小伙子,回答道:“歧视?这是一项很严重的控诉,我们需要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小伙子,请你先别激动。我们公司从几百个应聘者里挑中了你,足以说明我们对中国人绝对没有一点歧视的意思。正如你所说的,你在工作中的确没出过差错,但正是因为你从来没出过差错,公司才决定解雇你。要知道公司现在是发展阶段,需要的是能够独当一面、有创意的人才,虽然你先前的训练和学识都让公司觉得满意,可是,你做事的方式我们却接受不了。人就是人,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不犯错的只有两种人:其中一种人不是不犯错,而是会把所犯的错误隐藏得很好,甚至能把错的说成对的;另一种人是不做事,所以他不会错,一个人只知道在现有的路上跟着别人走,有错也让别人犯了,这种人虽然很少犯错,但也不会在尝试中进步,不管你是这其中的哪一种,都不是公司所需要的。”
莎士比亚曾说过:“聪明人会抓住每一次机会,更聪明的人会不断创造新机会。”愚蠢者等待机会,聪明者创造机会,培根说:“一个聪明人所创造的机会比他所发现的机会更多。”不要怨天尤人,命运其实就在你的手中,在机遇面前,你也不妨前进一步。要知道,坐等机会只会错失良机,人生缺少的其实不是机会,而是发现机会的眼力和创造机会的眼睛,可是很多人都没有这种觉悟,他们情愿把时间花在胡思乱想上,情愿去抱怨别人“不识货”,却不愿把抱怨的时间用在寻找和把握机会上。也许我们会在寻找机会的路上犯很多错误,但错误并不一定是灾难,它往往是我们成功的必要因素,如果怕犯错,或者犯了错就只顾自怨自艾,抱怨生活的不公,那么我们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发现机会的。
有一条谚语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一下没抓住,再抓就会撞到它的秃头了。”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最大的特点是来去匆匆,瞬息即过。我们抓住机会,就能成就非凡梦想,改变命运;反之,则只能落入厄运的泥潭难以自拔。能否抓住机会,改变命运,就看你是“听天由命”还是“迎接机遇”。一位哲人说过:“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谁才能掌握机遇。”我们有掌控命运之心,才能抓住眼前的机会,才能成为不以悔恨聊以终生的人。
试着理解别人的行为
我们如果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不妨先试着去理解和宽容别人的行为,这种方法最有效。
理解是交流的前提,是共情的能力。理解他人有利于更好的体会到对方的情感、处境,与别人建立更深厚的情感,如果期望得到对方的帮助,与其抱怨或责备,不如理解与宽容。
珍妮请了几个关系很好的商界朋友一起吃午饭,这种社交场合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她的朋友马丁一向是她的得力助手,他帮助珍妮完成了很多社交工作,但是这一次,他的表现却让珍妮有些失望。
这次宴会进行得很失败,珍妮到处都看不到马丁的影子,他只派了个一般的侍者来招待这些朋友。因为侍者技术的欠缺,每次上菜的时候,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菜肴都是最后才端给珍妮的主客们。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一道菜里,他竟在一个很大的盘子里放上了一棵极小的芹菜,那道菜里的肉没有煮烂,而且马铃薯也是油腻腻的。对此珍妮非常生气,但是为了让宴会能顺利进行下去,珍妮一直忍着火气,从头到尾一直强颜欢笑,但是珍妮的心里却不断对自己说:“等宴会结束见到马丁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
这次宴会是在星期一举行的,很幸运的是,在第二天晚上,珍妮听了一场关于为人处世的课,听完课后珍妮才发觉,即使自己狠狠地教训了马丁一顿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而且他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批评而变得不高兴,选择跟自己作对,这样的话反而会使自己失去一个得力的助手。于是珍妮试着站在马丁的立场来看待这件事情:那些菜并不是他去买的,当然也不是他亲自烧的,主要是他的一些手下太笨了,这个问题谁也没有办法。或许是自己的要求太过严厉,火气也太大了,马丁本身并没有犯什么错误。想到这些后,珍妮不但不准备责备马丁,反而决定以一种夸赞的方式作为他们之间谈话的开场白,以夸奖来开导马丁。第三天的时候,珍妮见到了马丁,他显然是做好了吵架的心理准备,从他的表情上珍妮可以看出,他是要和她大吵一架的。
珍妮开口说道:“听我说,马丁,今天我想要你知道,那天当我宴请宾客的时候,你若能在场,我相信那场宴会将更加完美,你对我来说有多重要我非常明白。我相信你是个好帮手。当然,我也很谅解你,那些菜不是你买的,也不是你烧的。所以星期一发生的事情你也没有办法去挽救,这并不是你的错。”当珍妮说完这些的时候,马丁的表情开始慢慢地放松了。马丁微笑着说:“的确,夫人,那些问题出在厨房,并不是我的错。”
珍妮继续说道:“马丁,未来的几天里,我又安排了一些其他的宴会,我的经验不足,需要你的建议。你认为我们是否应该再给厨房一次改正的机会呢?”
“当然可以,夫人,这次我向您保证,上次宴会的情形肯定不会再发生了。”
当下个星期来临的时候,珍妮再次请人赴宴。马丁非常积极,他和珍妮一起计划宴会的菜单,更让珍妮吃惊的是,这次他主动提出把服务费减收一半。当珍妮和宾客到达餐厅的时候,那个餐桌被两打美国玫瑰装扮得多姿多彩,宾客们都很吃惊,也很欣喜,当然这次马丁亲自在场照应一切宴会的相关事宜,这次的食物精美而富有特色,服务也很完美。
当宴会散席的时候,珍妮的主客们说:“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周到的服务,这可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