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辛勤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导致疲劳的,尤其是那些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们每天忘我地工作,付出的精力要比常人多很多,但很少有疲惫感,反而会乐在其中。然而,有的人每天处于精疲力竭的状态中,他们的疲惫感却不会通过休息或睡眠解除。
由此,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很多疲惫感其实与自己的心理状况有关,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才是导致疲惫感的真正原因。因此,想要摆脱疲惫感,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善于从工作中发掘乐趣
“累”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之一。很多年轻的白领一族,在上了一天班后,就会觉得浑身上下酸痛无力,连动弹一下都觉得疲惫不堪。
“什么事情也不想做,做什么也没力气。”年纪轻轻就“未老先衰”,实在令人无奈。难道情况真是如此严重?工作会榨干人的所有精力?
一天,何小姐加班到很晚,直到10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此时她觉得自己腰酸背痛,头昏脑涨,没有胃口,只想快点洗漱睡觉。正在这时,男朋友忽然打来电话邀她去蹦迪。顿时,她的精神为之一振,整个人也容光焕发。
她赶紧化了妆,换上一身漂亮的衣服,冲出门去,一直跳到凌晨3点才尽兴而归。此时尽管是三更半夜,她却一点也不疲劳,相反,她兴奋得睡不着觉了。
不难看出,上班之所以让何小姐疲劳到极点,只因为她不喜欢自己的那份工作,甚至感到厌烦,结果,这种厌倦的情绪大大影响了她的生活。
约瑟夫·巴马克博士曾经在《心理学学报》上发表过一篇报告,报告介绍了他做的一次实验:他安排了一大群大学生参加一连串的实验工作,不过这些工作都是大学生们很不感兴趣的。结果学生们感觉无比倦怠,开始抱怨自己头疼、眼睛疼、睡眠不足,脾气也随之变得暴躁起来,甚至有几个人表示自己做不下去了,因为胃极其难受!在随后对他们的化验中,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在烦闷的时候,他体内的血素和氧化作用会有所下降。但当一个人兴致勃勃的时候,他的机体新陈代谢作用却会加速。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觉,当我们在做一些自己很感兴趣、足以令神经得到振奋的工作时,就会发现自己很少会产生倦怠的感觉。
即使像登山之类对体力消耗很大的运动,若是令你心驰神往,恐怕也不会轻易使你感到身心疲劳。明尼苏达州农工储蓄银行的总裁金曼先生就曾举例说明了这样一件事:
1943年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阿尔卑斯登山部协助威尔士军团做爬山练习,金曼先生被请来担任其中的一位教练。
他和其他教练(年龄大约都在42到59岁之间)每日带领那些年轻的士兵长途跋涉,穿越无数的冰河和雪地,再利用绳索和一些简单的工具爬上不低于40英尺的悬崖。他们在小月河山谷里翻越了无数个高峰,当登山练习持续了15个小时之后,那些气血旺盛的年轻人全都感到精疲力竭。
令这些年轻的士兵感到疲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显而易见,是他们对登山的厌烦感。
许多士兵甚至倦怠到不想吃饭就直接呼呼大睡。
可是我们再来看看那些比年轻士兵年龄大了两倍的教练们吧!的确,他们确实也很累,但是并没有叫嚷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他们在吃完晚饭后,还坐在岩石上聊了个把钟头。他们之所以没有倒下呼呼大睡,还畅谈一些有趣的话题,是因为他们喜爱登山这项运动。
哥伦比亚大学的蒙德博士经过多次调查和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工作效率低下的真正原因是人们对工作产生的烦闷感。”
杰罗米·凯恩在自己创造的音乐喜剧“画舫璇宫”中告诉人们:“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是最幸运的人。这使得他们的精力更充沛,快乐更多,而忧虑和疲劳都会相应减少。”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是幸运的,但如果你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从事的是单调、乏味甚至有些让人讨厌的职业时,又该怎么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第一,承认现实,放平心态。
例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不再是天之骄子,很多人毕业即等于失业,而第一份工作往往也是薪水微薄,毫无成就感,这时候,抱怨也好,牢骚也罢,全都于事无补!生存、糊口才是第一要务。仰望星空是我们人生的追求,但如果不先关注脚下,纵然再有本事,也会跌倒,无法成功到达目的地。
第二,钻研业务,发现乐趣。
只有觉得工作有趣,才能喜欢上自己所做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工作本身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中寻找到乐趣,并学会享受这份乐趣带来的美好心情,而不要像祥林嫂一样,整天无精打采,说些蹉跎意志的话来打击自己、折磨别人。还是哲人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光”,其实对工作来说也是一样。
第三,学会幽默,懂得调侃。
当你遭遇了困难,不要马上就觉得天塌下来了,只要努力寻求出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肯定也会善待你。请记住一点:抱怨只能徒增烦恼,幽默却可以放松心情,当你不再把困难当成无法攻克的事情时,困难的那层复杂的外壳就被剔除了。在你面对困境时,适当地自我调侃一下,不但有助于放松心情,也为压力找到了一个释放的出口。
第四,积极工作,乐观办事。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作“像恋爱一样去工作”,假如你如沉浸在爱河般一样热情主动、积极有效地对待工作,还会觉得工作是件枯燥的事情吗?
其实,这世上并没有什么做不到、办不好的事,关键在于自己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努力去发掘工作上的乐趣吧,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事情,退一步,放开那些固执的厌倦感,你会发现事情竟然如此简单!
学会寄情,为身心松绑
职场中,有很多人过分沉浸在工作的狂热之中,却不自知,工作充斥了其人生的全部时间,他们就是典型的“工作狂人”,具体表现为沉迷于工作,放弃一切让自己喘息与放松的机会,公文包里永远有连篇累牍的资料和文件,假如不让他们工作,不消片刻的工夫,他们就会显得慌乱不堪、手足无措。
然而一个人不可能随时随地都置身于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除了学习和工作之外,也应当拥有很多闲暇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却是最容易让人感觉无聊、寂寞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工作之余,让生活变得轻松、活泼,更加有意义呢?
有些人选择了灯红酒绿,用酒精来麻醉自己,试图打消这种无聊的感觉。可惜,事与愿违,“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到浮华与热闹散尽,空留满目荒凉与疮痍,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寂寞与无聊中。
要想让自己摆脱这种境地,我们就应该学会寄情,把自己深厚的情感寄托于自己热爱的事物上。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让自己沉浸在一份轻松愉悦的心境之中,从而拥有一份淡定、从容、恬静的心情,再也听不到寂寞在唱歌,心旷神怡之时,会心一笑,岂不乐乎?
寄情不仅可以使人消除疲惫感,让我们在沉重的社会压力下得到片刻喘息的机会,还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心灵上的寄托。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工作之外的业余爱好非但不会成为事业发展的障碍,反而对事业很有帮助。
俄罗斯大数学家洛巴切夫斯基即使在担任喀山大学校长后,仍然兼职担当喀山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喀山大学图书馆后来成为俄罗斯最好的图书馆之一;伟大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在彼得堡公共图书馆供职30多年,以其一丝不苟的态度广受各界好评。音乐和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也曾当过图书管理员。令人敬佩的是,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做就是半个世纪。
还有一些政坛人物也很“疯狂”,不过这种“疯狂”并非指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而是说他们都是各种业余爱好的狂热拥护者。
在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各种健身绝招中,跑步是相当重要的一项运动。只要条件允许,布什一般都会在健身房里利用健身器材、跑步机等进行锻炼。此外,他还会进行重量训练,包括坐姿推举、扩胸与扩背运动。
相信没有哪位政界名人能像布什那样狂热喜爱跑步的,哪怕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他也要让自己有跑步的机会。用美国媒体的话讲,布什简直是走到哪里,就会跑到哪里:白宫顶楼的健身房、美国最豪华宾馆的总统套房内以及戴维营的林间小道上,都留下了布什有活力的身影。布什的另一项爱好是骑单车,相对于跑步,他骑车的兴致也颇为浓厚,几乎每周都要专门进行这项运动。
另一位热爱运动的政坛人物是约翰·霍华德,约翰·霍华德是澳大利亚政坛一棵罕见的“常青树”。从1974年起,他先后当选为新南威尔士州自由党议员和联邦众议员,自此,霍华德在政坛打拼了近30年,地位仍坚固不可撼动。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拥有坚韧的政治毅力外,霍华德的身体状况也一直不错,这都得益于他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早晨,散步是霍华德的必修课。即使是过生日和度周末,霍华德也依旧会按照老习惯,早晨7点半穿着自己喜欢的“袋鼠”牌运动套装,从他的住所出发,沿着海滨散步35分钟。霍华德还透露了自己的养生“秘诀”,他表示,健康规律的饮食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另外,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把公务行程安排得太紧张。他说:“许多政治家就是因为这两个方面处理不好,经常患溃疡,搞坏了身体,因为他们总是不准时吃饭,或者为了赶飞机而疲于奔命。”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与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的人生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因过度工作影响了生活,或是因过分在意家庭而影响了事业,都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其实,工作与业余爱好二者并不矛盾,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点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工作压力、放松身心,对精力的恢复也大有好处,对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更何况,我们的生活也会从此充满情趣,生命也将更加灿烂夺目。
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化工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无论自己多忙,他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研究蜂鸟——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他还为这种鸟购买了专门的摄影器材。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还被称为自然历史丛书中的精品。
世界织布业巨头威尔福莱特·康虽然平时工作很忙,却自始至终都把油画作为自己重要的业余爱好。他的很多幅油画都被陈列在画展上,其中的一些油画甚至价值连城。
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名人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寄情于有趣的业余爱好,才会让自己紧张的心情得到片刻的放松和宁静,工作和生活才会在平衡中变得和谐融洽。一个充实的人生绝非全部由工作组成的,我们不但要学会减轻工作的沉重压力,学会享受美好的生活;还要在保证家庭不被忽视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这样的人生才是没有缺憾的,这样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生活才是分外幸福的。
不必勉强自己做无聊的事
并非每个人的内心都那么强大,也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把自己讨厌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如果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始终觉得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十分无聊,或者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定位时,就该明智一点,学会适时地放手,此时再坚持下去已没有意义。
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固执己见,也不要勉强自己,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世界上那些最幸福、最成功的人,他们无不是在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在他们的意识里,从不认为自己是工作的奴仆,因此才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功。每天早上,只要他们一醒过来,就会在内心充满了工作的期待,因为他们的工作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动力。
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图书管理员或一个杂货店小老板,那就放手去做吧!就算这不是众人眼里所谓的成功,但起码会令你的人生充满愉悦感和成就感,何乐而不为?而且,没准你已经选择了一条另类的成功之路。
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在一次商会上这样自豪地宣称:“如果我女儿喜欢做园丁,那我会让她做园丁,说不定日后她会跑到英国白金汉宫做园丁,或是在中国开园丁的连锁店,然后店铺可以在上海上市,或者是在纽约上市。所以,你们自己一定要知道,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最好的,什么东西你是最熟悉的,自己一定要做足功课,这样才能够找到成功的投资方向。”
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也说过一句名言:“做自己喜欢和善于做的事,就连上帝也会助你走向成功。”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一个IT天才,早在他还是个不名一文的年轻人时,就对计算机产生了异常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然而,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对盖茨来说并不吃力,因为这完全是一种本能的爱好,这种爱好在盖茨念湖滨中学时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为了研究一套和电脑玩扑克的程序,盖茨简直如痴如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扑克和计算机占据了他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然而,尽管盖茨玩扑克玩得很认真,但他与计算机的第一次博弈简直糟糕透了,好在他并没有气馁,最后终于成了一名扑克高手,并研发出了这种计算机程序。
在那段狂热的日子里,只要晚上不玩扑克,盖茨就会泡在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中心里,而当时还没有多少人是使用计算机的狂热份子。有时,疲惫不堪的盖茨抵御不了瞌睡虫的诱惑,就趴在电脑上进入了梦乡。盖茨的同学一早起来,经常能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
也许,盖茨并非哈佛大学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却在计算机方面拥有无人匹敌的才华。他的导师不仅惊叹于盖茨的聪慧天资,更为他浑身上下那股旺盛和充沛的精力而赞叹不已。
盖茨将自己的激情延续下去,在阿尔布开克创业时期,除了谈生意、出差外,他就在公司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加班至深夜。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横躺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如雷。正是得益于天资、爱好和勤奋的紧密结合,这位IT富豪踏上了辉煌而幸福的人生历程。
一直以来,人们都津津乐道于盖茨的创业经历,感慨于他的勤奋和对工作的痴迷。盖茨的不懈努力开创了日后的光辉成就。从这一点来说,盖茨绝对是值得众人学习的楷模。
有人说:在人这一生的所有幸福中,有一种幸福最为人们所称羡和赞美,但是这种幸福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幸运地拥有,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有这个福气,这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正好就是自己的爱好。
大多数人迫于生计而四处奔波,不得不强迫自己从事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职业,这其实是很不幸的。而一旦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爱好正相吻合,才会感觉到莫大的幸福。就像易趣网的创始人邵易波所说的:“一个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能干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很有劲地去工作,也容易成功……”
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也曾告诫世人:“任何科学研究能否成功,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这份兴趣和事业心,才让丁教授能够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科研工作中,并使他取得了巨大成功。
很多人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抑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面子,又或者为了履行别人认为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咬牙勉强自己去做不喜欢的,甚至是感到无聊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因为林林总总的原因,不得不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还勉强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结果工作上问题百出、焦头烂额,还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何苦呢?有的人明明不喜欢应酬,却为了“钱途”,找了一份销售的职业,结果在工作的过程中满腹牢骚,这其实是完全不必要的。
如今,社会的快节奏使人们每天必须承受着各种压力,工作、经济、家庭、感情、孩子等,各方面状况百出,无不扰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因此,“累”“烦”“郁闷”“无聊”等就成了流行语,不时在我们耳边响起。
如果我们再勉强自己过不喜欢的生活,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就太亏待自己了。凡事都应该秉承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要总是勉强自己,要学会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
别让太多的计划掏空精力
在这个世界上,不成功的人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志向之人,他们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安乐即可,因为缺乏欲望和动力,当然“成功”二字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第二类却截然相反,他们太爱成功了,以至于一天会想出10个计划,理想颇多,却又见异思迁,恨不得一口吃七八个不同的热包子,今天想爬山,明天又想学游泳,结果每一项计划都不能持久,还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经历,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要知道,成功人士从来都是目标专一的人。肯花大力气在作计划上,固然值得嘉奖,但若目标不明确,只能落得个筋疲力尽、费力不讨好的下场。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少年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誓要摘下数学王国桂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在10平方米的陋室里,他不知钻研了多少个春秋,算纸也不知用了几麻袋,最后终于创造出了重大成果;大科学家欧立希一直希望研制出一种药剂,经过长年的辛苦努力,在经历了几百次的失败以后,他终于达成所愿,制出了药剂六六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足以让人们得到启示。我们可以仔细想想,是否见过一个在学习或工作上浅尝辄止的人,到最后获得了成功?答案是否定的,不安心地朝着一个目标奋进,只会让自己浪费时间,到头来除了哀叹一声“老大徒伤悲”外,不会获得任何的人生意义。
有个猎人带着三个儿子去沙漠里猎野骆驼,4个人走了很久,终于走到野骆驼经常出没的地点,父亲没有急着教孩子们怎样打猎,而是提了个问题。
他先问大儿子:“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老大扫视了一下四周,然后回答:“一望无际的天空和沙漠,我们手里握着的猎枪,还有不远处的几只骆驼。”
父亲不再追问,又问了二儿子同样的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儿子以为哥哥的回答太粗糙,便仔细地思考了下,说:“爸爸、大哥、小弟、我们的脚印、猎枪、沙丘……”
父亲的眉头皱了起来,他转身问最小的儿子:“你呢?你看到了什么?”
小儿子坚定地回答:“我只看见了那几只野骆驼。”
果然,打猎的结果是小儿子打到了最多的猎物。
以上这个故事是在告诫我们,若做事目标不明确,计划游移不定,只能让自己一事无成。而在盲目制订无数个计划的过程中,你也会疲于奔命,顾了这头又要顾那头,殊不知自己根本就没有三头六臂,不可能面面俱到。本来是充满活力的一个人,到头来却被折腾得面容憔悴、疲惫不堪,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喜欢看《动物世界》的人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狮子永远只会盯着一个猎物,当它开始追赶这只猎物时,就算眼前有一大群目标,那些目标和它贴得再怎样近,它也不会更改自己的计划。因为狮子抓捕猎物,不仅是一场速度的较量,也关乎到体能的考验。追逐对猎手和猎物来说,都是很累的过程,狮子只要盯紧既定的目标,当猎物跑累了,就能沦为它的美餐。如果狮子难以定性,看到眼前有更肥美的猎物,且猎物又靠自己那么近,便改变目标去追逐,然后又看到下一个新的目标,又去追逐……到头来只能像狗熊掰玉米,不仅一只猎物都捕不到,还让自己疲惫不堪。
其实,我们干事业又何尝不应该少制订点计划,多努把力呢?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而最终能办成的事情也是少量的。分散精力去做过多的事情,不会让你有成就感,与其最后两手空空,倒不如针对一个目标奋进,才可能有所收获。
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人最快乐
相信很多人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思想:要不断“争创第一”,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此,在现实生活中,精益求精便成了人生至高无上的追求,三天的工作恨不能争取两天就完成,而且还要做到令所有人都满意为止。基于这种理念,人们整天都在拼命地干,不停地忙,却忘了人生应该同时树立起两个目标——工作目标与生活目标。
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HR总监李重彪说:“工作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一些人活着是为了工作,结果他连死都死在工作上,这是不应该提倡的。”
由此可见,我们既不能放弃自己的工作,也不能忽略生活,并且只有使两者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我们的人生才算是充满了价值和意义。
杰克是一家公司的主管,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勤奋忘我,并且坚守一个信念——“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甚至鼓励他的员工熟记这一信念,将全部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直到有一天,他的儿子出了车祸,腿部骨折,杰克才在百忙之中勉强抽出一点时间去医院看望儿子,令他惊讶的是,儿子看见他后仿佛不认识他一样,根本不与他进行任何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发生那件事件后,杰克进行了积极的自我反思,他这才惊醒过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忽略了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亲情,导致与家人关系日渐疏远,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千方百计增进家人的感情,无论多忙,他总会抽出时间与妻子和儿子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并提出了全新的概念——“要将工作成绩作为评价自己能力的标准,而非以工作时间的长短来作为能力评估的准则。”
的确,我们大家都承认事业对人生的重要性,但假如因此要忽略,甚至放弃同样重要的健康与家庭,就未免有点顾此失彼。就如同杰克一样,只有在平衡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关系后,我们才会收获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每个人都不是铁打的机器。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持续不断地工作,再有兴趣也会产生疲惫感和压力,甚至开始对工作心生厌倦,此时,如果再不适当地调整工作时间,最终很可能导致情绪暴躁、慢性神经衰弱及其他一些症状接二连三地爆发出来,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大部分人总以为这个世界应该是“零和游戏”的关系。这种“零和游戏”的观念认为:事业和生活相当于鱼与熊掌,是万万不可兼得的,正如善良和赢利不能并存,效率和质量互相冲突。
正是由于这些深入我们骨髓的错误的假定,导致了很多人盲目地选择以“健康”换取工作效率,以“家庭幸福”换取事业成功。最终,他们才悲哀地发现了一个事实:生命中最宝贵的,却曾经被他们抛诸脑后的那些东西——健康、幸福、欢乐等永远不可能再用事业或金钱换回来了。
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人相反,另一部分人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家庭中,完全抛弃了自己的事业,这部分人大多数以女性为主。
李女士原本是一个对待工作充满了主观能动性的职业女性,但婚后,生活与家庭的各种琐事消耗了她很多时间和精力,她开始以一种应付的态度对待工作,上班时总是分神,再也没有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想法,以前在工作上的一腔动力与激情早就消失得一干二净,再也不积极地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己任,而是将工作视为一种需要凑合的任务、必须要完成的应酬,以至对工作总是敷衍、应付了事。
李女士的消极怠工产生了恶果,每天的工作任务都不能按时完成,因此回家后精神上也背负了很大压力,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和丈夫吵架成了家常便饭。时间一长,她的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也让领导对她大为不满,后来公司裁员,她的名字首当其冲排到了第一位。
和李女士一样,不少女性在结婚、生子之后,工作态度也在潜意识中发生了剧烈的转折,以前的上进心消失殆尽,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业必然遭受重大影响;还有一些女性情绪化严重,在遭遇一些偶然事件,比如家中亲人去世、失恋后,挫败感占据了她们的心,让她们事业心全无,甚至放弃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或是被炒了鱿鱼而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加重了经济负担;或是因心灰意冷而放弃了人生的目标,每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长此以往,必然会让自己的身心遭受创伤。
所以,平衡工作和生活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全方位地考虑和对待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味地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或者专注家庭上的琐事,只会造成生活重心的失衡,结果自己反而会忙到焦头烂额,可谓得不偿失。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家和万事兴”。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能奠定事业上的坚实基础,反过来,事业上的成功也是促进家庭和睦的有力物质保障。一个成功的人不仅需要在事业上获得极大的成绩,还应该能调理好自己的家庭关系,如此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了不再让自己被负面情绪重重包围,我们应该从现在起,试着用科学的方法制订工作计划,将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妥当,最终达到生活的平衡、心灵的平衡,在这份平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与满足。
适当加压反而会激发活力
莎士比亚曾说过:“压力是一把双刃剑。”现代人总是与压力为伴,自然能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承受适当的压力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就更能激发自身的动力与活力,督促自己朝着计划的目标迈进。但如果压力过大,让人们不堪重负,则会摧毁人们的健康和精神,成为生活和事业上的敌人。如今,患上抑郁、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的人越来越多,过大的压力让人们苦恼不堪、头痛不已。
所以说压力既是你的敌人,也是你的朋友。正确地看待压力、利用压力,我们才能激发体内的潜能,提升个人能力。
压力就好比是一把弓箭,如果对箭的弦施加太大压力,就会把弦扯断,无法让箭发挥作用;但如果完全不给弦加压,宝箭再厉害都是一个废物。所以必须给弦施加适当的压力,这样箭在弦上才能发得出去,才能射中目标。
有一粒草籽不幸落到了岩石的石缝里,还未发芽就被一块巨石压住了。按理说,这种生存环境是极其恶劣的,没有阳光,没有雨水的滋润,只有石面上渗下来的一点点雨水可以利用,也没有多少泥土,完全不具备生长的因素。但事实却总是让人们欣喜不已,草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没有低头,它坚信自己一定会绽放出生命的绿色!于是它坚强地活了下来,努力地收集一丝阳光、一滴雨露。渐渐地,它展开了一瓣嫩芽,然后越长越高,终于变成了一棵葱郁的青草!尽管巨石压身,也不能阻挡它出人头地,阻挡它为实现梦想而拼搏的精神。
某些人的人生又何尝不像这粒草籽一样:出身贫寒,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艰辛。但正是这种艰难的环境,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正是因为对家庭的困苦刻骨铭心,才会加倍努力,力图让家人过得更好。相比之下,一些富家子弟含着金元宝出生,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日子过得逍遥无比。懒散、好逸恶劳的心态就在这种无压的环境中诞生了,因为怕吃苦,所以不愿认真读书;因为怕吃苦,所以不愿去承担责任,以至于到了一把年纪时,还像个小孩那样不懂事,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吗?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曾说过:“被喂饱的熊都是死熊”,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加拿大某山路的路边上竖有一个牌子,写着“被喂饱的熊都是死熊”。原来,这里是狗熊的出没区,经过此地的人们爱心爆棚,往往会扔东西给熊吃。结果熊尝到甜头,也不捕猎了,干脆每天等在路边,等人们喂自己东西,长此以往,逐渐失去了觅食的能力。然而冬天到了,路人不上山了,熊因为等不到食物,只能冻死或者被饿死。所以加拿大政府才竖了那块牌子,让人们别因为一时的好心而害了熊。
如果有人知道自己也和那些被间接杀害的熊一样,在安逸中失去生存能力,相信他们不会再抱怨和躲避,而是会选择用一种乐观的精神去应对压力。工作没有压力,怎能有效率;生活没有压力,会丧失活力;人若没有了压力,就会变成行尸走肉,每天了无生趣。
在对待压力的问题上,有些人会有一个误区,觉得非要用相当多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否则就达不到慢工出细活的结果,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的确,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但如果一件事件能够很快完成,为什么要竭尽全力往后拖呢?要知道,拖得越久,越会让你变得懒散、缺乏动力、效率低下,最终你可能真的变成了那只熊——不会做事了。
所以说,没有压力并非令人称羡的好事。给自己一点压力,你才能更快进步。有些压力来自外界,还有一些压力则来自于我们本身。我们可以勇敢地承受外界适当的压力,并懂得适当地给自己加压,如此才能扛起生活和事业的担子,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每个人多少都会有压力,这些压力有的来自工作,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亲朋好友和社会舆论,有的与金钱纠缠、有的与爱情为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得感谢压力,因为有压力自然就有动力,就能使我们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让我们获得长足的进步。适当的压力,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不要惧怕有压力的日子,勇敢去面对吧!
别总是活在别人的标准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势,每个人的人生因此都有了不同的轨迹。可总有一些人,看不清自身的优势,一味地用别人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看见别人有某方面优势强过自己,就开始情绪紧张,嫉妒到发狂,对自己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
人们之所以会拿别人的观点来衡量自己,有相当大的原因是对方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你的身高比不上姚明,打网球比不上李娜,打乒乓球比不上刘国梁。这些都是事实,你可以不用放在心上,因为他们和你之间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但是,如果他们是你身边的人,情况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做生意发了财,你却守着那点工资艰难度日;如果小时候成绩比你差的同窗顺利读博,并拿到国外知名大学的奖学金,你却就读于国内一所不知名的大学……这时,你恐怕再也不能心平气和了,这时你会下海经商,或者努力读书,为的就是不丢自己的脸面。
但你有没有仔细想过,自己适不适合经商?就读于高等学府是不是自己的最佳选择?若总是拿别人的标准来考量自己,成功了还好说,一旦失败了,只会让你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有一个公务员,在县里的机关单位按部就班地工作。年轻的时候,他和一位老同学都处于机关的基层,可没过几年,这位老同学就被调到了市里,后来又平步青云到了省里,随后好运更是青睐于他,鲜花和官衔不断增多,地位也越发显赫。
可那位公务员却仍旧在老地方徘徊,一晃20多年过去了,小公务员变成了老公务员,事业却平静得像死水一般。每当和那位老同学比较时,他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极度不平衡。想当初在学校时,自己哪点比对方差?自己是学生会的主席,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他有什么?凭什么成为省城的领导?
一天下班后,他心情压抑,一个人去一家餐馆喝闷酒。坐在他对面的人看到他很不高兴,就搭讪说:“看来您心情很糟糕,发生了什么事?”
公务员边喝酒边诉苦:“唉,我这辈子太倒霉了,我在机关单位熬了20多年,如今黑发熬成了白发,还是一点长进也没有。”他又喝了一杯酒,忽然愤愤不平道:“可是我的旧时同学却很幸运,能够调到省机关单位,其实他有什么能耐?他以为受重用是个人本事?不就是会拍马屁吗!”
看到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同学到省里工作,自己却原地踏步,这使得这名公务员心理上的落差日益增大。如果没有老同学作对比,即便事业毫无起色,他也不至于如鲠在喉,整日情绪抑郁。
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扭曲了自身的个性,其结果并非想当然的成功,却往往会落得个东施效颦的结局。
在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一位叫麦克斯·威尔的医生曾为总统夫人的一个朋友做了一个手术。事后,罗斯福夫人邀请威尔医生参观白宫。威尔就寝时,听说隔壁就是林肯总统曾睡过的房间,他不由得感到无上荣光,一下子睡意全消,开始用白宫的文具和纸张写信给母亲和朋友们炫耀此事。
他心花怒放地告诉自己:“麦克斯,你是在白宫里,这是让多少人都艳羡的事情啊!”
第二天清晨,他和总统夫人共进早餐。他一边吃着盘中美味的炒蛋,一边盘算着回去以后如何用最优美的词语来描述这个美好的清晨。
正在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位仆人端来了一份鲑鱼,威尔虽然不挑食,但偏偏从来不吃鲑鱼,他呆呆地盯着那盘鲑鱼,不敢动手。
罗斯福夫人注意到威尔的神情,便微笑着指指总统,说:“鲑鱼很美味,他很喜欢。”
于是威尔心想:“总统都觉得鲑鱼好吃,我就不能尝试一下?难道我还害怕小小的鲑鱼?”
他毅然举起刀叉,将鲑鱼切成片,勇敢地吃下去。结果,他一整天都觉得胃很难受,一直到晚上都停止不了呕吐。
此事使威尔开始反思。他后来写了一本著作——《心灵的慧剑》,在其中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很简单,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吃鲑鱼,而且根本也不必吃,但是我为了附和总统而背叛了自己。虽然这是件小事,很快就过去了,可是换个角度想,这不正是许多人为了成功最常碰到的陷阱之一吗?”
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为何要向别人看齐呢?你怎么知道别人就一定优于你?他们的言行就一定适用于你?
玛丽·玛格丽特·麦克布蕾在初涉广播界的时候,以为跟风做一个爱尔兰喜剧演员会大受欢迎,结果她失败了。后来她本色出演了一个从密苏里州来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纯朴女孩,终于成为纽约家喻户晓的广播明星。
卓别林初入影坛时,那些电影导演无数次让他去效仿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德国喜剧演员的风格,可卓别林却坚持了自己的表演方法,并成功赢得了大批影迷。
上天创造了众多不同的人,因而也制定了无数个因人而异的标准。只要你敢于坚持自己的本色和个性,按自己原来的面貌去生活,迟早有一天,你也会制定出只属于你自己的成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