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调查研究证明: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从事何种职业或专业,只要你学会良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的道路上前进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进行了99%的路程。
对每个人来说,人脉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财产。只要你礼貌和蔼,喜欢结交朋友、乐于助人,经常保持笑容,那么你必定拥有良好的人缘,更有机会得到贵人相助,自然离成功之路也就不再遥远。
不做情绪污染源
李丽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她参加了一个传媒招聘会。对于广告,李丽向来抱有很大的热情,也正是这个原因,她一直都想在广告行业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可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李丽在招聘会上连连碰壁。不过她并没有沮丧,失败多次后,在招聘会上,她仍旧抱着极大的兴趣,倾听那些富有经验的广告界精英介绍广告文案的撰写和选题的创意。眼前就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广告商,他正在和前来合作的某品牌负责人侃侃而谈,他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热情的光彩,当讲起自己的广告创意时,就像一个慈祥而伟大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骄傲和自豪一样。
李丽被这种热情征服了,暗自惊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热情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进取之心!”于是她驻足静静聆听。等到品牌负责人满意地离开后,广告商忽然向李丽发问:“我注意到了,你在旁边一直听得很认真!你来招聘会上做什么呢?”
李丽告诉他:“快毕业了来找工作,可惜一无所获。”
“不要失望,毕业生一开始的路不好走,这很正常。”广告商接着说,“但是你肯定会成功的,因为你身上有一股热情和冲劲!”
“我觉得我比不过您,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您这么热情的人!讲得太精彩了!”李丽欣喜地说。
两人于是开始聊了起来,很快,广告商了解到李丽的基本情况后,便盛情邀请李丽去他公司做事。
就这样,李丽意外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果然像广告商说的那样,因为她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所以做得很好。
广告商因为积极的情绪,吸引了品牌负责人和李丽的注意,而李丽也同样因为积极的情绪得到了广告商的认可,成功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良好的情绪就是有这样一股神奇的魔力!只要你拥有它,你就会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冲劲,即使你不完美,别人也不会责怪你,因为“有热情,自然会慢慢完善”。
积极的情绪能唤起人内心深处潜伏的神力,让人周身散发出一种炽热、炫目的光芒,那就是吸引人和感染人的魅力。
仿佛是天性一样,拥有积极情绪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就把内心的感情表现出来,他的理想、兴趣、品格和性情都能从他的站姿、眼神和举动上看出来。这种积极情绪能促使你和人们交谈时,很自然地让人们把话题转移到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上。努力把积极情绪传导给你身边的人,他们也会因此觉得有你就很快乐。相反,缺乏正面情绪的人,与他们交谈往往显得无聊且缺乏生动感,他们本人做起事来也极为拖沓,没有规划,让人看不到希望。
缺乏积极情绪是可怕的,军队将因此无法击败劲敌,艺术家也将失去灵魂和创意,音乐也将不再充满感染力,无私的奉献精神也不可能再出现,来拯救和美化这个世界。积极的情绪可以鼓舞人心,这种鼓舞类似于“热传递”,能够直接将你的热情输送给别人,这比任何商讨、说服、恐吓或者责骂都要管用。
而据研究发现,恶劣情绪与病毒和细菌一样也具有传染性,人们的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等,无不归咎于不良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在做了长期的研究后发现,一个心情舒畅、性格开朗的人跟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一段时间后,自己竟然也会变得神情沮丧。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强,就越容易被坏情绪感染,这种感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比如,一个起先情绪并不低落的学生,和另一个情绪糟糕的学生同住一间宿舍,时间一长,好心情的学生的情绪往往也会跟着跌入低谷。在一个家庭中,某人如果持有低落情绪,他的配偶也极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姆斯·科因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教授,他用研究证实,只需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收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信号,紧接着被传染。所以在社会交往中,个人的情绪确实对其他人有着巨大的传染作用,如果你喜欢和同情某个人,你就极容易被那个人的情绪影响,甚至是控制。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大量的负面信息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有关专家指出,负面情绪极度危害身心健康,会激增人的焦虑感,然后人们就只能坐等焦虑侵害自己的健康和心灵,出现一系列辗转反侧、无所适从、头昏脑涨,失眠多梦等情绪病。负面情绪还可能使患心脏病的几率提高几倍。
这些都说明,人类的情绪相互之间是可以传染的,越是积极的人,越能让周围的人奋发向上,充满力量和斗志;越是阴暗的人,则越会令身边的人感到压抑和沮丧。
为什么要控制我们的情绪?因为情绪管理已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人在社会中需要与他人交往,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避免成为他人的情绪污染源,而这也是一个人具有成熟心理的体现。
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遭遇种种矛盾、挫折和不顺心,负面情绪会时不时地迸发出来。正如前面讲到的,负面情绪会造成种种不良的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该如何化解抑郁、悲伤、焦虑、自卑、愤怒等损害身心健康的恶劣情绪呢?
以下是一些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1)多运动。跑步、打球、疾走、游泳等运动是排解不良情绪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晒太阳。著名精神病专家缪勒指出,阳光可帮助抑郁症病人改善病情,要想精神振作,一定要多晒太阳。
(3)吃香蕉。德国营养心理学家帕德尔教授发现,香蕉中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羟色氨的物质,这种物质可减少不良激素的分泌,使人安宁、快乐。
(4)赏花草。花草的颜色与气味能使人神清气爽,情绪变得积极。
(5)听音乐。轻音乐可促使大脑产生更多的内啡肽,以镇静安神,但若选择重型音乐,则可能收到反效果。
(6)小睡。适当的睡眠可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过激情绪。
(7)游玩。青山绿水,莺歌燕舞,置身于这种美好的环境氛围中,心情自然会好转,获得“宠辱皆忘,其喜洋洋则矣”的效果。
(8)理发。有人说理发可转运,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但改变一下外在的自我形象确实可改善恶劣的心情。
然而,通过简单的行为来化解负面情绪只是治标,不能治本。医学专家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及调研发现,人类情绪变化过甚,尤其是遭到天灾人祸、失业、失恋、离婚、考试落榜、人际关系紧张、身染重病、亲人病故及其他恶性突发事件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住自己,必定会损害自身健康。为此,采用适宜的心理护理,使自己顺利度过情绪险滩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心态的调整上,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应当勇于面对现实、面对变革,热爱生活,增强对人生、对前途、对事业的信心和勇气。即使人生旅途上一路有荆棘、坎坷、风雨、挫折与失败,只要拥有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宽广的襟怀、坚定的意志、奋力的拼搏,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2)及时消除不良刺激。不良情绪大多来自于周围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刺激,只要及时加以消除,即可使心态得到调节。例如,当与同事关系紧张而陷入苦恼时,及时与同事进行沟通,取得相互谅解,从而恢复和谐的同事关系。
(3)积极疏导,避免不良情绪积累。不良情绪的排解办法,一是发泄,即向亲朋好友敞开心扉,尽情宣泄内心的痛苦,即使他们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你也会发现内心的负担减轻了不少。二是用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来冲淡痛苦与烦恼。
(4)培养乐观性格。性格开朗、诙谐幽默的人,总能很快适应各种生活状况,即使突然惨遭失败、生活或事业大受打击,也容易想得开、放得下,安之若素,并想方设法释放心理压力,最终度过情绪危机。
(5)注意控制。遇到不良刺激时,尤其是发现以前也曾有过类似的不快经历时,应立即在心中敲响警钟,告诫自己“多多冷静”“三思而后行”,以免不良情绪充斥身心,危害到身体健康。
只要能坚定不移地按照以上5点去做,你就会发现摆脱恶劣情绪的纠缠不再是空话。
用真诚储蓄你的社交账户
众所周知,在银行里开个户头,就可储蓄存款,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我们其实同样可以给感情开个账户,储存进去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的“信赖”情感,让他人与你相处时多一分“安全感”,以此增加你的人际魅力值。
能够让感情账户增值的,是礼貌、诚实、善良与信用。这些将使别人更加信赖你,也能在你遭遇逆境时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某一天,你可以用这笔储蓄来弥补自己偶尔犯下的过失。有了信赖,即使讷于言,也不致得罪别人,因为对方不会误解你的用意。对信赖足够重视吧!它可以为你带来轻松、直接且有效的沟通。
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只能使感情账户贬值,到最后甚至透支,届时人际关系命悬一线,必将阻碍你的事业和生活,犹如走在地雷遍野的战场上,一言一行都得步步谨慎。为求自保,不得不绞尽脑汁、耗费力气玩弄权术,以致神经时刻高度紧张,这种现象在许多团体中都屡见不鲜。
而在人类关系中最亲密的婚姻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尽管双方一开始是在互相吸引的基础上,相互信赖,从而结合,但如果就此不再继续储蓄信赖,那么总有一天关系会恶化。虽然有的夫妻暂时能维持表面的“睦邻友好”关系,但不把感情储蓄当回事,不久的将来便会出现疑猜,甚至劳燕分飞。
越是持久的关系,越需要不断的情感储蓄。正是因为双方关系亲密,所以对彼此都有所期待,若不能满足,则原有的信赖很容易枯萎。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多年后偶然与老同学相遇,依旧一见如故,可立刻重拾起往日友谊,毫无生疏之感,那是因为过去累积的感情仍然存在,不会因为时间的逝去而消亡。但如果经常接触,人就必须时时投资,因为信赖逐渐在被消耗,一旦消耗殆尽,会突然间横生枝节,令人措手不及。
在感情账户里,我们可作6种储蓄规划:
1.了解别人
了解别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础。人有千种,各有所好。同一种行为,放在甲身上或许能增进感情,但若放在乙身上,就可能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因此唯有了解并真心接纳对方的喜好和习惯,才可增进彼此的关系。
历史上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关于拿破仑·波拿巴与他下属之间关系的。拿破仑叫得出手下所有军官的名字。他还喜欢在军营中走动,当遇见某个军官时,就呼喊他的名字,并跟军官打招呼,谈论这名军官参加过的某场战斗或军事调动。他还会不失时机地询问军官的家乡、配偶和家庭情况。下属在最初的瞬间会大吃一惊,继而受宠若惊,他们的皇帝居然对他们的个人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
如此一来,每个军官都从与拿破仑的谈话中感到拿破仑对自己的重视,这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对拿破仑那么忠心耿耿了。
一般人总习惯于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将自己的需要、喜好与习惯强加在别人身上,且待人处事以此为出发点,一旦得不到他人良好的回应,便武断地认为是对方不知好歹,从此便吝于再付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换句话说是不是“己所欲,便要施于人呢”?情绪大师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这句话的真谛在于——若欲被人所了解,就得先真正了解别人。
2.注意小节
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如一次无礼的行为、一句不经意的错误言论,其实最能消耗感情账户的存款。要知道,人际关系正是由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堆积而成的。
3.信守承诺
守信虽然是一大笔收入,背信却是庞大支出,多次背信,将让你的情感储蓄账单出现严重透支。
一次严重的失信,很可能使人信誉扫地,再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不排除偶尔也会有人力无法控制的意外发生。但是就算客观环境不允许,我们也依然应当尽力实践诺言,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你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若实在做不到,你也应详细说明原委,请对方让你收回承诺。
4.阐明期望
几乎所有人际关系的问题,都出在双方对彼此的角色与目标的认识不清,导致发生冲突的问题上。所以,不论是在办公室里交代工作,还是在家中分配家务,说的话应当越明确越好,以免误会横生,让失望与猜忌的情绪钻空子。
对关系亲密的人,我们总会有所期待,却误以为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必说得太明白。
以婚姻为例,夫妻双方都希望对方扮演自己所期待的某些角色,却又不开诚布公地告诉对方,有些人甚至连自己怀抱着哪些期望都搞不清楚。
对方若是聪明人,那么婚姻关系自然美满,可惜大多数时候,对方都没有反应,此时失望之情顿生,又怎会相处和谐呢?这种含糊的心理导致了太多问题。
人们总抱着这样一种观念:关系有多密切,默契就该有多足。殊不知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宁可慎乎始,在一段关系刚建立之初,就明确了解彼此的想法,哪怕需要花费你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能为日后省去不少麻烦,所以这是一种必要的情感储蓄。否则,本来极小的误会可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断绝了沟通的渠道。
坦诚相待有时需要相当的勇气,难免让有些人喜欢逃避问题,企盼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用沟通就顺利解决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慎乎始总比事后追悔莫及要强得多。
5.诚恳正直
诚恳正直可赢得信任,也是一笔重要的款项。如果不能将它保持住,即使已有所建树也会因为行为不检点而被抹杀。一个人善解人意又不忽视小节,虽然他守信又不负期望,但是如果行为上表现得不诚恳就足以使感情账户出现无底洞。
如果你能以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个人,以积极的态度会见每一个人,那么你的每一次人际交往都能产生积极结果。
人际交互需要平等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指出,从本质上来说,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即相互给予彼此需要的。有的人简单地把这种交换称之为人际交往的互惠原则。这种原则应当被大家所注意和学习。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因为从小出生于优越的家庭环境,备受父母的宠爱,很容易形成骄傲自大的观点,觉得走入社会后,其他人也会众星捧月地把自己捧在手心里,有什么好的事情都会为自己考虑,若自己遇到了困难,别人定会义不容辞地雪中送炭。然而他们却很少去想,“别人为什么要对我好?”“别人凭什么要帮助我?”。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会严重阻碍你的人际交往,甚至对人际关系造成致命的打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看到自己的需要和诉求,只着眼于自身的利益和得失,却从不为别人的感受和利益着想,实际上他们的性格有着自私的缺陷。因此,这类人总是缺乏朋友。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无私的圣人,因而总希望自己所做的每项努力都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包括人际交往。除非有血缘关系,否则没有一个人愿意无偿为他人奉献。要想使一段人际关系保持稳定,就必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我们可以用跷跷板来比喻两个人的关系,只有双方付出了相同的努力和代价,才能维持关系的和谐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互不对等,这段关系肯定会像跷跷板一样失去平衡。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跷跷板定律”。
小杨个性开朗、直爽,但是在办公室里人缘却不怎么好。究其原因,是他过于自信了。他是国内一家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学的专业正好与工作对口,而且专业成绩优异,读书时已经获得了很多嘉奖与表扬。而且,毕业后,他又到国外去深造,拿到了研究生文凭。回国后的他心生优越感,觉得自己理应是天上的月亮,被同事众星拱月。
但同事们却对小杨意见很大,背地里总发泄着对他的不满:“他以为自己是谁啊!也不看看我手头上那么多事,说让我发传真就让我发!”“凭什么总让我给他买饭?”“每个月都要找我借钱,轮到我向他借一次钱,他却不借!”其实,同事们也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各个都专业成绩优秀,只是小杨根本没考虑这些。大家因为对他不满,平时见面连招呼也不跟他打,生怕他再指派自己做事。有时候大家讨论起热点话题,都拿他当透明人,从未想过要跟他打成一片。
某次,到下班的时间时,一个同事手头上的工作还没忙完,不巧的是这个同事的母亲乘坐的火车马上就要到站了,母亲是个乡下人,第一回来城里,如果没人去接,很可能会迷路。同事很头疼,看到小杨准备下班,便求他帮自己这个忙。其实那天小杨本来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下班前约了女朋友。为了不让女朋友怪罪自己,他一口回绝了同事的求助。
后来的一个下午,小杨有事要出门,想借那个同事的自行车骑。结果没等他把话说完,这位同事就说“自己要用”。但是,小杨却发现同事对他撒了谎。
随着类似事件的增多,小杨才有所醒悟,发现自己总是麻烦别人,却在别人需要自己帮忙时一口回绝,以至于使自己成为大家眼中自私的人。
其实,小杨并非自私,也并非有意拒绝帮助别人,只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地位没有那么重要。凡事只考虑自己,从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大多生性自私。自私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人际交互的跷跷板往往是静止的,他们高高地坐在跷跷板的顶端,虽然显得高高在上,却丧失了与人互动的乐趣。
当然,“自私”分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另一种则是像小杨一样,是无意识的,他们缺乏的只是社交技巧而已。
怎样才能保持利益的互惠,使自己立于人际交往的不败之地呢?
第一,我们应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每个人无论外在条件如何优秀或低劣,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此,与人打交道时,我们绝不能抬高自己、贬低他人,或是对自己的一些优势沾沾自喜,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正确的做法是对于所有的人,我们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个性、习惯、喜好和隐私等。
第二,能帮忙尽量帮。记不记得在学校里,老师曾告诉我们——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但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应该为了自己而帮助他人。因为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候每个人都需要他人义气相助。如果你没有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那么当你被困境包围时,你也丧失了向别人求助的资格。
第三,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既然说人际交互是利益的互换,那么如果想让自己受人欢迎,就需要加大自己“被利用”的价值。一段人际关系之所以能被建立与维持,都是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在起作用。若是对自己有帮助的,能增加价值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和维护;反之,那些人际关系就会被终止和灭亡。
把握尺度才不会适得其反
某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里听牧师布道。在听了半个小时后,他觉得牧师的话非常有道理,且妙趣横生,让自己极其感动,于是他将身上所有的钱掏了出来,准备募捐。但牧师又继续讲了10分钟,马克·吐温开始不耐烦起来,觉得自己捐些零钱就好;又过了10分钟,牧师继续发表他的长篇大论,讲得津津有味,却让马克·吐温厌恶至极,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决定一分钱也不给了。终于,牧师心满意足地结束了演讲,开始号召大家募捐,马克·吐温仍旧气愤难平,不仅真的分文未捐,还直接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有个术语,叫作“超限效应”,指人的机体由于受到了过多、过强或者持续时间很长的刺激,引发了一系列不耐烦或叛逆心理的现象。
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母亲唠叨个不停,要孩子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好,孩子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屋里仍是一团糟,完全把母亲的话当回事;妻子苦口婆心地劝丈夫戒烟、戒酒,可丈夫却似乎没有反应,依然我行我素;老师教育学生不要经常迟到,要遵守时间观念,可迟到的同学还是照常迟到;公共场所中,服务员反复提醒客户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可不时有人惊呼自己的手机或钱包被偷了;领导或旁敲侧击或正面训诫,要求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可员工们依旧无心上班……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话说三遍淡如水,不停地唠叨和说教,往往不能起到教育目的,因为对方早就产生了听觉疲劳,一颗反感和叛逆之心蠢蠢欲动。相反,那些言简意赅的批评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既能让受众听得进去,又能促使他们自我反思,从而接受对方的意见。
有一个女孩十分贪玩,经常通宵泡网吧玩游戏,混迹到天明才回家是常有的事。母亲为了这事不知劝过女儿多少回,也不知打骂过女儿多少次,但女孩一点也没有收敛的意思,成绩继续一塌糊涂,整个人继续玩物丧志。某天,女孩的一个好友过生日,她便参加了生日party,与一帮人玩得忘乎所以,等到尽兴之后,她发现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了。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忐忑不安,觉得这下糟糕了,又得挨一顿痛骂。这次是父亲给她开的门,但疲倦的父亲一句也没有骂她,只是黯然地说:“你真的很让我失望!”女孩的心中忽然莫名地酸楚起来,当天晚上,她失眠了。第二天醒来,她发誓要改头换面,再也不浪费时间疯玩,而是要努力学习,果然她后来再也没有让父母失望过。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否则孩子不会产生内疚不安的感情,反而越发不耐烦,直至产生“我就是要和你对着干”的想法。成年人也会有这种心理。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凡事做过了头,就会惹得他人反感,以至于让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败涂地。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笔下的著名寓言故事《杰米扬的汤》广为流传:杰米扬是个热情好客的小伙子,某天,他费了一番精力炖了一锅鲜美的鱼汤,特地邀请爱喝汤的好朋友福卡前来品尝。一开始,福卡觉得鱼汤太鲜美了!他放开肚皮喝了很多,可是杰米扬始终一个劲儿地劝福卡继续吃,不要放下勺子。福卡迫于无奈,只能遵照朋友的指示硬撑着,还要装作吃得津津有味。最后,福卡把一盆子汤都喝光了,杰米扬立刻又说,锅里还有呢,我帮你盛!可怜的福卡被吓坏了,他再也不愿意喝这种受罪的汤,于是他“噌”的一下就站起来,飞快地抓起帽子、腰带和手杖,奔回家去,从此再也不到杰米扬家做客了。
本来是件好事,却因为破坏了“度”的限定,给他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至于让他人心生厌烦,甚至产生了对抗情绪。所以说,凡事都讲究个“度”,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无论是热情还是礼貌,都应该适可而止,否则他人必然会对你起戒心、产生逆反心理,到时你的一片苦心都打了水漂,只能暗自叫苦。
有位演讲者总以为演讲时间越长,越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也越能让观众体味到自己讲述的那些道理。于是他经常声情并茂地连讲几个小时,却失望地发现观众总是提不起精神,中途退场的人越来越多。某一次,他又发表了一篇长篇大论,结果半小时后,听众纷纷扬长而去,只剩下一位养鸭的老农。演讲者的内心充满感激,他用眼神询问老农是否还要继续演讲下去。老人微笑着鼓励他说:“年轻人,就算我手里只剩下一只鸭子,我也会把它喂饱的。”于是演讲者深受鼓舞,继续自己那番冗长、无趣的演讲。待演讲完毕,他诚恳地问老人自己哪方面还需要改进。老人又笑道:“年轻人,只剩下一只鸭子,我也需要喂它,但我是不会用完所有饲料的。”
凡事不懂得适可而止,即便是再宽容的人,都有可能扬长而去。与人交往讲究适度原则,也体现了为他人着想的态度,正是考虑到了他人的舒适感,才需要谨慎地做事,而他人也必定会感激你的善解人意和体贴入微,用同样温和的态度去回馈于你。
让微笑成就你的好人缘
中国古语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使矛盾再深,你笑脸相迎,对方也得还你三分薄面。
待人讲究如沐春风,用春风般的柔和善意来对待别人,是友好态度的最初表现形式。春风满面,笑脸相迎,是向对方散发出友好的信号、打动对方心弦的第一步。
在人类的表情语言中,笑容是最基本的语言之一,在人类各种文化中起的作用基本是通用的,它是少数能超越文化和国籍的传播媒介之一。在社交中,笑容不仅能让“强硬的”人变得温柔,让“困难的”事情变得容易,有时还会起到反败为胜的效果。
下面这则体育比赛中发生的事例,强有力地向我们证明了笑的魅力。这则事例的背景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
在粼粼碧池旁,跳水运动员米切尔的微笑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她是那样自信,即使入水动作稍有瑕疵,人们也觉得她是个真正的成功者。这不能不说是充满凝聚力的、足以感动裁判的“艺术微笑”在起作用。据悉,跳水和体操、艺术体操等运动一样,是有印象分的。笑的力量,在这里充分地被展现出来。须知,在关键时刻,印象分的作用举足轻重,裁判若被你的微笑折服了,多给打半分,甚至零点一分,冠军的奖牌就会移动,没准就会落到你身上。
遗憾的是,中国姑娘似乎天生就不具备微笑因子。当许艳梅登上领奖台时,神情依然是那么端庄,而米切尔却频露微笑,仿佛她才是跳水女皇!
有一位保加利亚教练在评论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时这样说:“这些姑娘身材窈窕,面容姣好,动作轻盈飘逸,可惜就是不会笑,缺乏感人的表现力。我真担心,有朝一日,中国姑娘会在赛场上吃‘不会笑’的大亏。”
在体育比赛中,谁想打动人心,谁就得学会笑;在舞蹈演出中,谁想征服观众,谁就得学会笑;在人际交往中,谁想取得信任,说服别人,谁就必须学会笑,笑是传递自己心中的友好和善意的接力棒,是使对方“如沐春风”的魔力水晶球。
笑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一项特权,想迅速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他人一个真诚的微笑。试想,当你遇到一个陌生人正对着你微笑时,你是否心生温暖,并感到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促使你跟他拉近距离?
笑,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误会;笑,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笑,可以溶解陌生人的拘谨。
笑,就如盐对食物的重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笑是无声的语言,但有时却能起到比语言更大的作用。
你不妨随身带面小镜子,每当气愤、厌恶、沮丧、无精打采时,便强迫自己照照镜子,“制造”点笑容,就可以养成每天早晚面带微笑的好习惯。
会微笑的人是睿智的,会微笑的人也拥有健康的身心。让我们看看在生活中,微笑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
作用之一:放松身体
当人微笑时,可以使全身各处的肌肉得到相对的放松。
运动员在比赛前容易紧张,如果教练横眉怒目或者面部表情严肃,说话没好气,会让运动员加倍紧张。如果教练善于运用微笑,感染和促使运动员带着笑容上场,就会使运动员的身体得到极大的放松。
作用之二:放松心理
微笑的第二个作用,是能够使人的心理获得放松的机会,情绪一旦没了负担,思维就会更具活力,更能天马行空。
例如当你上台演讲时,最开始的一瞬间肯定会出现紧张情绪,甚至情绪一旦紧张,生理上就会接着出现紧张状况:比如手发抖,腿发抖,甚至声音也跟着颤抖起来。这时候,你就应该在站起来时先露出一个优美的微笑,这个微笑是给予自己的,以此鼓励自己。而当你走上讲台时,还要再笑一次,这个笑容是给大家的。这些微笑都可以帮助你化解紧张的情绪。
作用之三:缓解痛苦
微笑的第三个作用,是能够缓解悲伤、忧愁、愤怒、消沉、压抑等各种不良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都是心理上一种特殊的紧张反应,微笑既然能够使人的心理得到松弛,也就能够排解以上这些不良情绪。
作用之四:出现灵感
微笑的第四个作用,是能够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僵化状态的思维松动,使人迸发灵感以大大提升创造力。
思维是一种具备一定紧张度的心理活动。但是,若思维紧张到一定程度,大脑反而会停滞和僵化,这就是所谓的创作瓶颈,即使冥思苦想也不得结果,思维停滞不前,毫无成效。这时候,不妨微笑一下!微笑可以缓解思维畸形的紧张和僵化,使大脑又投入灵活的状态中。
作用之五:消除疲劳
微笑的第五个作用是与上述4个作用相关联的,能够有效消除心理疲劳,包括学习和工作上的疲劳。这也是对待自己有用、对待集体同样有用的方法。就像一群运动员在中场休息时,尽管已经很疲劳了,这时只要教练的一句幽默话语、一个恢谐的表情,就能使大家再度微笑,疲劳顿消。
作用之六:缓解人际关系
微笑的第六个作用,是能够在社会交往中缓解双方在心理、情绪和思维上的过度紧张。
人际交互中出现的心理、情绪和思维的过度紧张,常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矜持、对立、矛盾、僵化、磨擦、不和谐。然而,只要一个微笑,就足以调整这一切问题,因为微笑过后,双方的心理、情绪、思维开始放松,人际关系的紧张度随之降低,双方关系就会出现松动与和谐。
作用之七:进入乐观的状态
因为微笑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也就能够调整周围人的情绪,所以,微笑的第七个作用,是能够帮助你和身边的人迅速进入乐观的状态。
由此不难看出,微笑在一切社交场合中都是极其宝贵的、智慧的交际手段。微笑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我们能用格言的方式来表述就是:微笑会让你拥有良好的人缘。
善于运用微笑吧,不要丢失了这个权力,因为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通往成功之路。
关键时刻要舍得吃亏
一天早晨,母亲做了两碗面条,一只碗上边有一个荷包蛋,一只碗上边没有蛋。当面端上桌后,母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立刻抢着回答。“让妈妈吃那碗有蛋的吧。”母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都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说着,儿子赶紧夹住蛋,咬下去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罢又是一口,把蛋吞了下去。等儿子吃完,母亲才开始吃另一碗。没想到母亲的碗底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顿时傻眼了。
母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教育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其实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最后肯定要吃亏。”
第二天,母亲又做了两碗加了荷包蛋的面条,一只碗蛋卧上边,一只碗上边无蛋。端上桌后,母亲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狡猾地端起了没有蛋的那只碗。“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很坚决。可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倒是母亲的碗里上放一个、下藏一个,儿子又傻了眼。
母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记住,想占别人便宜的人,往往到最后要吃亏。”
第三天,母亲又做了两碗带荷包蛋的面条,还是一只碗蛋卧上边,一只碗上边无蛋。母亲笑着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妈妈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诚恳地说。“那就不客气啦。”母亲端过上边放蛋的那只碗,儿子发现自己的碗里面也藏着一个荷包蛋。
吃亏之事,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常见。在工作中,自己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少,他人的能力不如自己却比自己工资高,尽管有人愤懑不已,但这种社会现象很正常。
当然,谁也不想白白地吃哑巴亏,然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其实吃亏并不是件坏事,很多人在吃亏后,总会念念不忘过去的得与失、多与少等问题,或是后悔自己当初看错了人,为自己以前做过的事郁郁寡欢、愁肠百结,有的甚至因此一蹶不振,给自己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烦恼。后来才发现,其实自己在吃亏后赚到了不少经验和能力,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越是怕吃亏、不肯吃亏的人,就越有可能吃大亏。唯有不斤斤计较的人,才是“傻人有傻福”。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吃亏是福”“吃一堑长一智”的说法。可惜很多人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或者只是表面上的一知半解,但实际行动起来却打了折扣。
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也体现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贪心的人,总是处心积虑地去算计别人,在其热情、仗义与关切的虚伪面具背后,隐藏着对别人的攻击与伤害。只有不怕吃亏的人,才会时刻处于一种平和、自由的心境中,对人生的幸福才能有真切的体会。
人们最讨厌看到的事情之一,是有人单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去占别人便宜。
这样做不但是错误的,而且也不会有好结果。靠损害别人的利益使自己受益,这貌似成功,但从长远来看,显然是害人又害己,让自身的名誉贬值。有句话叫“算来算去算自己,无论什么事都是因果循环的”。所以,一定要记住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舍得吃亏,因为人的善恶对错往往就在于当初的一念之间。
取得成就是个耗时费力的过程,也是众人共同参与制造的过程。一个人如果占别人便宜,就没人肯协助他,他成功的机会就会打折扣。
艾森豪威尔说过:“世界上没有折扣价买来的胜利。”总想着占他人便宜,而不舍得“吃亏”,并不是明智之举。实实在在地让别人从自己手中获得帮助,才是真正的与人相处之道。
赞美帮你俘获他人的心
“历史全是由这些夸赞的真正魅力,来做令人心动的注脚。”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如此颂扬赞美的魅力。
赞赏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它不仅能给人送去温暖和喜悦,带来精神和灵魂的满足,还能激发人们内在的潜力,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
心理学家曾多次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群学生分为三组,对于第一组学生凡事都采取称赞和鼓励的态度;对第二组学生则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于第三组学生要求严苛,总是批评他们。一段时间下来,第一组学生进步速度最快,第三组学生有比较小的进步,而第二组学生几乎没有进步。由此可见,人人都渴望得到重视,受到赞扬。
然而,人们却往往惜字如金,舍不得说出半点溢美之词,就像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的那样:“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称赞就像阳光一样,让我们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其中绝大多数的人,不仅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还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事实上,与人成功交往的第一步,就在于你看待别人的眼光以及你由此表现出来的态度。那些冰冷的批评的眼神、言语,只会给别人带来挫败感。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名人还是乞丐,他们的内心其实都迫切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接纳。为什么不能抛开传统的观念,直爽、坦诚地向他人表示接受,把温暖的阳光给予别人呢?
既然人人都渴望被人重视,被人赞赏,被人需要,那么在社交中如何恰如其分地对他人加以赞美呢?
首先,我们应当养成赞赏他人的好习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缺乏赞赏他人的习惯,他们很少评论身边令自己感到心动和喜悦的行为。不少人还喜欢用挑剔、批评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其实赞赏只不过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小事,我们只需要对别人的每一处细小的进步表示赞赏就可以。例如当你的孩子认真完成了作业,帮助了别的小朋友,又或者是帮助父母做家务;当你的爱人做了一桌子可口的饭菜,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时,你都可以给予赞美,时间一长,你就能养成赞赏他人的习惯,别人也会很高兴和你在一起。
其次,赞赏的语言要具体而真诚,赞赏的话语应当是肺腑之言。当你真心诚意与人交往时,你还应当真诚地去寻找他人的优点,不带丝毫勉强地将你的赞赏说出来。勉强的或虚情假意的赞赏有可能会打动别人一时,却不能长久地让别人信服,有时甚至会导致关系恶化。同时,你最好不要对别人说一些诸如“你太好了”“你真是个好人”之类的话,应当转而用具体明确的语言来表达。赞赏的语言越具体、越明确,它的有效性就越高,别人也越能接受。你可以比较一下下面两种赞赏,哪一种更有效。
甲:“很感谢你仔细阅读了我的论文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我已经把原来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补充进去了。现在,我对修改后的文章十分满意。”
乙:“万分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一览拙作。能得到你的指点,我感到三生有幸。你真是太好了。”
虽然从表面上看,乙的赞赏可谓言辞华丽、评价甚高,但语言空洞、含糊,甚至有种虚伪、做作的感觉。相比之下,甲的赞赏语言朴实、具体、明确,立刻给人一种真诚的感觉。
最后,我们还需要掌握几种常用的赞赏方法。针对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物、不同的需要,赞赏方法也必须不同。
(1)肯定赞赏法。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人们都渴望别人的赞赏,从而使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在使用肯定赞赏法时一定要看准时机,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刻和场合,如出色地完成某件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殊的纪念日等,赞赏会更具感染力,能让被赞美者终生难忘。
在深圳市某酒店里,有个经理就善于运用肯定赞赏法。一次,他在接待由很多国家一流艺术家组成的5个艺术团体时,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世界上只有两种富翁:一种是物质上的富翁,一种是精神上的富翁。在我们看来,诸位艺术家阁下是精神上的富翁,你们拥有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精神财富。同是有修为的人们,不一定给物质上的富翁鼓掌,却一定会为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们鼓掌,这掌声就是你们的价值。我非常倾慕你们的富有,倾慕于你们的价值,假如我有来生,一定愿走进你们的行列,做一名光荣的艺术家!”他说完后,全体艺术团员立刻报以长久的雷鸣般的掌声,团长更是激动地紧握经理的手,连声对这一番激荡人心的鼓励表示谢意,最后还激动地用一句诗来感谢经理:“世界确有真情在,人海茫茫有知音。”
(2)目标赞赏法。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是人性的一个特点。当你真心表达对一个人的赞赏时,他就能感到自己更具有价值,更有成就感。因赞赏,人们会奋发图强;因赞赏,一些人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因赞赏,更有人改变了人生的航向。目标赞赏法正是在于帮助人们确立一个人生方向,并鼓舞他们向着那个目标不懈地奋斗。
(3)反向赞赏法。这种方法是指那些被赞赏者本该受到批评和指责,但他们却得到了表扬。
人人都讨厌受到批评和别人挑剔的神情,无论是怎样有着良苦用心的批评,都无法激发出人们的干劲。反向赞赏法的秘诀就在于找出对方行为中值得赞赏的地方,然后加以肯定,对其错误则要表示理解,不要妄加评价。
美国某大公司就吸收了反向赞赏发的经验,制订出“肯定强化计划”,目的在于找出每个员工的优点,并加以肯定。这一计划随即在各部门实施,尤其是在三个营业额最低的分公司里开展了重点实施战略。没想到两年后,原本营业额最低的三个分公司一跃攀升到最高水平。是反向赞赏法令他们产生了如此神奇的效果。
总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都渴望真诚、友好地交往。在社会网络中,每个人不仅希望被爱,求得一个归属感,还需要自身的价值受到肯定,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充分的尊重,自己的技艺和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承认和赞赏。一旦我们被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演化为持久的动力和冲劲。让我们都真诚地赞赏他人吧!
感恩是一剂交往良药
有一个不幸的小女孩出生在中国台湾,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辛。每天,在太阳即将下山的时刻,小女孩就会跑到家门口,等着妈妈回家。当妈妈出现后,就会给她带回一袋年糕,这是小女孩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光。
但是,有一天,妈妈却没有按时回家。那天天降暴雨,小女孩非常焦急,眼看天色越来越黑,她也不管了,就沿着妈妈每天的必经之路去寻找。走了很久,她终于看见妈妈倒在路边,永远停止了呼吸。
小女孩疯狂地哭喊起来,泪眼朦胧中,她发现妈妈的一只手还紧紧拽着一袋年糕,而另外一只手中攥了一张纸。她颤抖着双手把纸片打开,发现这竟然是一张卖血单。小女孩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妈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那一袋袋的年糕!
这个故事后来被一位音乐家听说了,音乐家深受感动,创作了一首温情的歌曲,叫作《感恩的心》。这首歌被传唱了很久,感动着海峡两岸的人们,也提醒着人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
拥有感恩之心,印证了一个人的良知,也体现了一种处世的哲学。如果能懂得感恩,就能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就能让心胸坦荡、开阔。人的一生之中,随时都受着别人点滴的恩惠——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同事的协助之恩,还有社会上的陌生人对我们的关怀之恩……学会感恩,不是说只为了将来能报恩,何况有些恩泽是不能等量回报的,而是应该将这些恩情牢牢地记在心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恩之情。
有一个男孩,从小在贫困的家庭中长大,为了交齐学费,他只得忍受风吹雨淋,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然而人们并没有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就买他的东西,有一次他跑了一天,竟然分文未进!傍晚时分,他又累、又饿、又绝望,硬着头皮敲开一扇门,央求道:“能给我一杯水吗?我很渴,只要一杯水就行!”开门的是一位气质温和的年轻女子,她给他倒了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当时万分感激。
很多年过去了,男孩终于凭努力成了一名颇有声望的外科大夫。一天,他所在的医院中突然住进了一位需要紧急实施手术的妇人。外科医生为妇人做完手术后,激动地发现她正是当年给他倒过牛奶的年轻女子。当妇人醒来后,以为这次手术费用一定很贵,她鼓足了勇气,拿起药费单,顿时又惊又喜,因为上面只写了一行字:手术费等于一杯牛奶。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对人生有着积极的启示。我们必须感恩生活,因为谁都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失败、无奈总能像幽灵一样冒出来,如果一味地抱怨生活,只会让人生的天空永远布满阴霾,但若是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所有的问题总有一天会迎刃而解。英国作家萨克雷就曾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只有感恩生活,生活才愿意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一位大半辈子在南洋漂泊的马来西亚华侨,晚年荣归故里,想为家乡做点好事。于是,老华侨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信,请求他们帮忙提供一份贫困学生清单,他将挑选出几个孩子作为自己的资助对象。很快,老人拿到了名单。他并没有马上挑选,而是买来很多书,在每本书的扉页上都写上自己的名字及联系方式,然后寄给了那些孩子们。
转眼间,圣诞节到了,老人收到了一张手工绘制的贺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非常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没见过您,但我还是要感激您的善举。祝您新年快乐!”老人读后异常欣慰,高兴地说:“终于让我找到了一个值得资助的孩子了。”
原来,老人寄书的举动不过是想试探那些孩子们,只有抱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孩子,才有资格得到他的帮助。老人对此有这样一番解释:“失去水分的滋养,绿洲也会变成沙漠;失去感激的滋养,人心早晚会变得荒芜。那些不知感恩的人,纵使给他再多的温暖和阳光,日后也不会长出一颗温暖的心脏,所以他们根本不配让别人来爱他们。”
感恩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剂良药,它能为你赢来好人缘。每个人都需要被感激,没有谁愿意看到自己付出后反而受到对方的冷待。学会感恩,尊重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会让身边的人更乐意靠近你、帮助你,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要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这样更有助于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一位心理医生得出一个结论,治疗在人际关系上有心理障碍的病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会他如何感恩。这位医生要求他的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凡是帮助过自己的人都真诚地表达感激之情。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些性情孤僻的病人变得乐意与人沟通,心理上的障碍也消退了不少。
让我们学会感恩吧!感恩生活、感恩他人,因为感恩,才会使内心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阳光,才会注意到人们善意的眼神、真诚的祝福,才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懂得感恩的人是乐观的,是具有亲和力的,他们必然能吸引他人靠近自己,日后的人生路也会越来越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