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情绪,其爆发力十足,足以在瞬间震撼身边的每个人。但是,只要拥有克制力,愤怒便不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而一旦失去自制能力,再小的事件也可能酿成大祸。安东尼·罗宾斯就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将无法得到把控。”
愤怒是个可怕的魔鬼
在日本,有一则古老的传说,一个好勇斗狠的武士问一位老禅师:“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哪里?”不料老禅师轻蔑地说了句:“你不过是个粗俗之人,像我这等得道高僧是不屑与你这种人论道的。”武士一听即可恼羞成怒,拔出宝剑大吼一声:“好个无礼的老头,看我不杀了你!”禅师毫不畏惧,缓缓道来:“这就是地狱。”武士猛然醒悟,心平气和把剑收回,鞠躬感谢禅师的指点。禅师笑道:“这就是天堂。”
愤怒是个可怕的魔鬼,人在愤怒的驱使下很容易冲动,情绪不受控制,甚至能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事,所以我们在愤怒快爆发时,一定要能及时控制住心灵的火山。
愤怒是如何产生的呢?最简单的解释是:因为未能达到某种目的,我们从失望演化为愤怒。
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中,一个妻子每天需要被丈夫充满爱意地抚摸12次,她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健康与完整。某次,在一个有关婚姻的讲座上,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士对着丈夫怒目而视,说:“你在杀害我!”她愤怒,因为丈夫从未给过她需要的爱。
愤怒这种情绪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较早,据说,刚出生三个月左右的婴儿就会有愤怒的表现。当婴儿被限制探索外界环境时,就能引起他们的愤怒,例如,强制婴儿睡觉,婴儿感觉被抱得不舒服或以同一姿势抱得太久等,均可令婴儿因愤怒而啼哭不止。
在成人身上,愤怒依赖于成人思想中已经形成的道德准则,因而常与道德感有密切联系。愤怒的程度不一,从轻微不满到发怒,再到激愤,最后到大怒。愤怒的强度和表现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问题。
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因一时冲动而引起愤怒的事件屡见不鲜。
一对新婚夫妇,本来约好一起过周末,可到了约定的时间,丈夫却因为临时有应酬未归。妻子做好饭等了很久,终于忍不住给丈夫打了电话,不料无人接听。晚上丈夫回来后,妻子的愤怒情绪爆发了!而原本心存歉疚的丈夫在妻子过激的言语之下,很快也变得恼怒,双方甚至大打出手。
在这起事件中,丈夫未归属于突发事件,但最重要的是情绪的认知过程。妻子在长久的等待下,产生了猜疑、焦虑、担心,种种情绪加在一起使她在丈夫回家的瞬间失去了理智和沟通能力,从而使一件小事演变为一场战争。
愤怒也与人的性格有关。尽管多数人情绪较稳定,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但有些人却是天生的火暴脾气,做事不经过大脑,比一般人出事的概率高出很多。这种性格的形成归咎于各种原因,如遗传、教育、自身修养、生活环境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整体素质影响了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
除性格原因外,愤怒还受健康状态的制约。当人在饥饿、疲劳、身体虚弱的情况下,情绪会出现低落,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是,当工作了一天的家长回到家中,这时如果孩子要求父母给自己讲故事,家长通常会表现得很不耐烦,但在吃过饭后,家长的情绪会明显好转,这时孩子再提出要求,多数能得到满足。
还有类似天气、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夏季极易引发事故,因为炎热、憋闷的环境导致人在情绪上的不稳定,而下雨天又多会使人心情抑郁。
有一个老婆婆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伞的,小儿子是打鱼的,老婆婆每天都过着忧虑的生活,晴天担心大儿子没生意,雨天担心小儿子又不能打鱼。有人就开导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小儿子能赚钱,雨天大儿子不正好有了生意吗!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改变自己的认知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在发怒的时候,千万要记得控制住自己的怒气,不耿耿于怀于事物的阴暗面,而是用充满希望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届时你将发现,生活也正悄悄地给予你希望。
愤怒是需要管理的。虽然一般人的生活在大部分时间里总是平淡如水,但也免不了会有些让人挫败甚至想要爆发的瞬间。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愤怒从来都不会没有原因,但没有一个是好原因。”
安东尼·罗宾认为:“你生气并非因为环境本身,而是你对环境所采取的一种愤怒的反应。”其实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并非别人激怒了你,而是你对别人的行为表现做出了生气的反应。
使你产生愤怒情绪的最大原因,可以解释成是你认识的那个人正在对你做出可怕的事情。他们正威胁着你,对你无礼,无视你的存在,或者正伤害到你脆弱的神经。
专家指出,偶尔愤怒其实也并非坏事。因为人在生活中想要避免一切愤怒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如果长期压抑自己,不让愤怒之火喷发出来,将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比如自尊心大受打击,甚至身体机能状态百出,高血压和心脏病悄然登门拜访等。
但是,愤怒本身只不过是你情绪冰山的一角,它不可能独立存在,总要被其他情绪所引发,如恐惧、怨恨或不安。所以既然愤怒在所难免,我们要做的就不是刻意去压抑愤怒,而是找到引发怒火的情绪点,在愤怒还没形成之前消灭这些情绪,从而铲除愤怒带来的消极影响。
控制住你的愤怒吧!当怒气来敲门时,你应当立即试着平心静气,劝解自己对周围的人说些劝勉和鼓励的话语,你会发现下一步出现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得到的回馈也将是积极而正面的,这比让怒火肆意发泄好得多。
愤怒并不能使你控制别人
安东尼·罗宾认为:“你愤怒、愤恨,不过是你的一种习惯,因为你学会了用发怒来表达你的不满,来表明你的需求,希望借机达到你的目的。”
按照一般人的说法,有了愤怒,应该让它自然宣泄,否则是对自身的一种亏待。然而,发泄愤怒本身并不符合自然法则,愤怒不能使人过得更好,暴怒、发脾气对任何人的生活都是毫无积极意义的。
每个人并非天生就会愤怒,而是经由学习而得,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条件反射。因为小时候曾经偶然生气,结果却遂了心愿,才发觉愤怒原来可以使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简单的流程就是,儿童时期你会哭,如果感觉依旧不受重视,你就会哭得更大声。如果仍未收到效果,你就会勃然大怒——踢东西、哭到天翻地覆。
这一招通常都很有效,大人们会急忙奔过来,答应你所有要求。你发脾气以求达到目的,而这一招也的确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当别人满足了你的要求后,你会觉得心情转好,同时也记住了发怒的功劳。
长大后,你上班了,老板没有满足你的加薪要求,你就郁郁寡欢,心里总是念叨:“你是不是该为我的薪金作一些调整?”你总是觉得爱人不再像以往那样爱你,便整天在心底盘算着这样的问题:“你要想办法使我更快乐?”所以你开始自我煎熬、焦虑、烦恼、不安,情绪一落千丈,陷于沮丧的谷底,同时仍在不停地向外界提出问题:“你要为我做些什么?”并反复为这个问题寻觅答案。
事实上,这个世界能为你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你所能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你认为这看起来不太公平,也太残酷,但这就是事实。于是你开始爆发了,怒火熊熊燃烧,但结果如何?你让自己的内心备受煎熬,并使他人的情绪也变得糟糕,可你根本改变不了事实,反而会激发他人的抵触情绪。
成功学家保罗就有一次切身经验:“在我第一次掌管营业小组时,发现团队中有一个推销员史蒂芬,他总是用犀利的言辞冲着不遂他心意的人大吼大叫。因此,每个人都抱着‘不做不错’的心理,以免触犯了史蒂芬,其中也包括我。后来我忽然发觉,史蒂芬正是用这种愤怒来使我产生畏惧感。
“我不再逃避问题,主动找他谈话。我告诉他,以后他在愤怒的语气下所要求的任何条件,我都不同意。从那以后,情况有了变化,我们相处得很愉快,他也不再用满含怒气的语调要求我做任何事。”在一些场合中,有的人也常会犯乱发脾气的毛病。他们发怒、咆哮,逼迫那些本性温驯的人向他们屈服。
但是,这些人终将尝到被众人孤立的苦果。他们不会成功,反而会由于行为不够成熟而导致恶名远扬,其他人无不在尽量躲避他们。
愤怒及发脾气,并非是征服他人、取得威信的有效工具。不要让自己失去控制力,而需时刻保持温和的态度,以赢得人们对你的认同。
但这并不是要求你以后不再愤怒,其实你可以生气、发怒,但需注意“怒”应该如何发,以及它会如何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
情绪潜能专家艾伦就曾经尝试过一次。
16岁的女儿告诉艾伦:“爸爸,你怎么从来都不发脾气呢?你一定有很生气的时候,但你没有把怒气发泄出来,而只是将它藏在心里,这样对你来说是很不好的。”艾伦当时想了一下,觉得女儿的话可以借鉴一下。后来有一次,当某件事情惹火了他时,艾伦就大大地发了一通脾气,他让每个人都看到他青筋暴凸、大声咆哮的模样。
但是很显然,这个方法对艾伦不太合适,他觉得任由怒火四溢是不对的。他不喜欢自己发怒的样子,他感到后悔:“我觉得自己有点愚蠢,因为发现自己好像完全没有控制力。不过发怒并非是件不可原谅的事,问题是如何让怒火冷却,否则它们将越烧越旺,后果将一发不可收拾。”
相信很多有车一族在马路上都遇到过愤怒的情况:被人超车、追尾、乱按喇叭、在内线车道上挡你的路,还有一些太大、太吵、太旧的车子也在路上来来往往。
你开始愤怒,然后想主动还击,维护自己的权益。你不妨买一部旧的改装卡车,装上大而坚固的保险杆,再配上气动喇叭,然后在车子的前后都装上可以闪亮、显示车子行驶状况的霓虹灯。
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大摇大摆在公路上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别的车子惹毛你时,你就可以用你那响彻云霄的大喇叭好好地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你也可以在那些追尾的车子前,忽然来个急刹车,让他们狠狠地撞毁在你的车后部,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教训!而你却毫发无伤。当然,以上做法有一点不好的地方:你的保险年费会比较高,但是你相信自己的烦躁情绪会得到舒解。
然而现实估计会是:如果你整天忙着发泄愤怒情绪,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感觉生活如一团乱麻。
所以,不要一开始就生气,不要拼命跟人飙速。放松情绪,早点出门,多花点时间没关系。不要让别人牵着你的情绪走,沿着自己的车道一路前进,听听车上收音机里的音乐,对那些愁眉不展的人笑一笑。你的愤怒之情会慢慢地消散在街道中。
克制愤怒,因为愤怒会使你暴露在痛苦之下;同时,如果你放任自己于愤怒的情绪中,很可能会激发身边的人燃起熊熊怒火。这是个双输的结果。
寻找自身潜伏的“导火索”
为何我们总是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为何我们明知愤怒是不对的,却并不能每次都将怒火压抑住?因为,我们的自身上潜伏着“导火索”,一旦这些“导火索”被点燃,就会引爆愤怒的火药桶,让人情绪激动,一发不可收拾。
为什么有些人的脾气暴躁易怒?因为他们的“导火索”很短,愤怒的源头会很快被激活,以至于他们都来不及控制情绪,怒火已经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有些人的“导火索”却很长,即使他们被激怒,也能有时间控制住情绪,在心理上开导自己,从而不会让矛盾愈演愈烈。
所以,我们应当审视自身的“导火索”究竟有多长,以便更好地把控自身的情绪。有很多的因素决定了“导火索”的长度,只有知己知彼,方能让自身更加强大。这些因素有:
(1)气质类型。即便你会受兄弟姐妹、父母或其他亲朋好友的影响,但你身上的气质类型却是从一出生就具备的。有些人属于冲动型,他们虽然行动迅猛却缺乏思考,有些人则属于谨慎型,他们会花很长时间理清整个事件的逻辑关系。另外还有一种人属于极易兴奋、反应迅速的类型,这种人的特征是更容易比那些个性随和或从容的人获得身体上的兴奋感。这种差别甚至在胎儿时期就能显示出来,当一个人出生后会贯穿他的一生。冲动型和兴奋型的人都比谨慎型的人的“导火索”更短。
(2)角色榜样。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父母会对子女产生巨大的影响。打个比方,你对压力的应激反应其实早在你的童年时期便已形式,你会从父母那里学来一套应对方式。如果他们是易怒之人,那么不管你如何不愿意,都很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3)个性。你是否拥有争强好胜的个性?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很没有耐心、冲动、叛逆、喜欢苛求别人,而且总是一副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模样?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代表你的“导火索”较短,相应的你的脾气也比较急躁。只要稍微受点刺激,你就开始对这个世界提出抗议了。
(4)对******、尼古丁、酒精等化学物质的摄入。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你的大脑造成影响,进而波及你的情绪。常见的化学物质有:******、尼古丁、酒精、******、镇静剂等,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化学物质。如果你长期沉浸其中,只消使用任意一种化学物质,你的“导火索”都有可能会变得很短。
(5)情绪。如果你患有某种情绪障碍疾病(如焦躁性抑郁症或双相情绪障碍等),你就比常人更容易产生怒火。
(6)压力水平。有点压力无所谓,但那些非正常的、巨大的、使人难以承受的压力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就不容小觑了。一旦你的压力线远离了正常水平,你的“导火索”就会变短,此时,愤怒一触即发,实际上这代表了你的神经系统在抗议:“打住!我不能再承受更多压力了。该死的压力,请离我远点儿!”
(7)睡眠量。如果不能得到充足的睡眠(每天7~9个小时),那么生活对你来说就会沦为一种压力。当你在做任何事情时,因为精神恍惚,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即便如此,你的精神仍变得异常紧张,同时做事的效率会大大降低,而且你的情绪也变得糟糕,很容易就发火。
(8)对世界是否保持着一种敌对的态度。如果你是个愤世嫉俗的人,总是用一种敌对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那么你就会充满了愤怒,觉得一切都不按照自己希望和规划好的方式来发展,周围的人都成了你潜在的敌人,于是你极度紧张,只消一点点刺激,都会让你暴跳如雷。
那么,如何才能延长自身的这根“导火索”呢?诚然,你不可能让自己的气质类型说变就变,也不可能倒带回去,更改自己的童年经历,但你至少可以减少******和酒精的摄入,增加自己的睡眠时间,万一出现了抑郁的状况,及时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使用一些管理方法来疏导压力,对生活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与他人保持着和谐融洽的关系。这些你一定能够做到。
此外,你还可以尝试一些其他的方法。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种被称为“战斗或者逃走”的应激机制,当我们面临某种威胁时,这种机制便指挥着我们用行为来脱离困境——无论这种威胁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胁迫。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面对挑衅时,会表现得极为愤怒(战斗准备),或者干脆转身离去,从而避开所要面对的问题(逃走)。
但是,这两种极端的选择并不会管理你的愤怒,对改变你的情绪也毫无帮助。
如果你拍案而起,决定进行反击,那你就需要在长时间内保持愤怒的状态,同时克服所受到的胁迫——此时你的愤怒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如果你选择逃避威胁,那结果依然是你带着愤怒离开,你可以不与威胁对着干,但你却依然会愤怒很久。
还好,我们还有第三种合理的选择可供实施——这是另外一种立即采取行动的方式。你可以先甩开纠缠(从现场走开),与最易发火的那段时间擦肩而过后,等心态平复下来再回来,这时才是你和对方讨论怎样解决冲突的最佳时机。
总之,控制住自身的“导火索”,能让你更好地扼住愤怒这个可怕的魔鬼的颈项,让你的情绪更胜人一筹。
做决定前请先冷静思考
早年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结婚了,婚后女方因难产而死,遗留下一个孩子。男方忙于生计,又忙着看家,因担心没有人照看孩子,就训练了一条狗,那条狗像人一样聪明,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把孩子抚养得很好。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临走前唤狗照顾好孩子。主人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只能在外留宿一晚。第二天,当主人急匆匆地赶回家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主人把房门一打开,惊讶地发现满地都是血,甚至连床上也是血,本该在床上的孩子却不见了,身边的狗也满口都是血!
主人的愤怒一发不可收拾,认为肯定是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于是拿起刀朝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但马上他就听到孩子的声音。原来,孩子被狗藏到了床底下,虽然身上有血,却并未受伤。主人这下觉得奇怪了,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他仔细检查了狗的尸体,发现狗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还有一只死去的狼,嘴里还叼着狗的肉。
这只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个误会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在不冷静的情况下冲动做事,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当我们失去冷静的心态时,也就开始与幸福背道而驰了。
有这样一个事实,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只要练就了保持冷静的功夫,就能摆脱负面情绪的魔掌而恢复理性,也就不容易破坏幸福的心境。保持冷静,是我们在情绪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功课之一。
那么,究竟怎样才叫“理性”?又该如何“保持冷静”呢?
心理学家认为,在情绪激动时,至少可以在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上努力,只要熟悉和掌握这三点,我们就能力挽狂澜冷静下来。这是“冷静的三道防火墙”,具体做法如下:
冷静防火墙一:“想法灭火”
我们之所以会心生不满,是因为我们评估身处的状况时,认为情形对自己不利。例如:“他怎么迟到那么久,显然没把我当回事!”或者:“他就是有意要伤害我!”这样一想,当然怒不可遏,怒火立刻窜上心头。
在这个“动念发火”的情况下,只要能多一分自我觉察的功力,试着说服自己,在心中跟自己辩论:“此时心里想的是事实吗?难道没有别的可能吗?”于是,我们心中自然会产生其他想法:“也许他是不得已才迟到的!”“恐怕是我错怪了他!”这样,你就能成功发挥第一道防火墙的灭火功能,而不至于丧失理智。
要建造坚固有力的“防火墙”,我们必须拥有良好的自觉能力,以及具备仁爱之心和善意解读世界的能力。
冷静防火墙二:“冲动灭火”
万一第一道防火墙建造失败,你没来得及拦截住心中的负面情绪,却产生了一些不理智的念头:“我现在就给你点颜色瞧瞧!”或者:“我豁出去了,不揍扁你,我誓不罢休!”这时候,即使再温柔、再和善的情商高手,也难免会抑制不住冲动念头:“我真想打人!”
在这个蠢蠢欲动的时候,如果灭火得宜,还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建议你及时跟自己的内心喊话:“冷静!冷静!”然后进行一项“数数法”——在心里默数:“1、4、7、10、13……”以此调动大脑的理性中枢,激发其他的理性想法跟着出现:“再等一等,这样做好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悬崖勒马,让理性再占上风。
冷静防火墙三:“行动灭火”
凡事都有万一,如果前两道防火墙被击破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开始恶言恶语,甚至拳脚并用起来,这时,虽然你的思维距离理性已经相当遥远了,但只要不放弃,你仍然是有希望冷静的。举个例子,一旦意识到自己言行失态,你就要考虑到自己的格调,心中默念:“这实在太不像我了!”以及对方所受的身心创伤:“他会被我伤害!”如此一来,你就能立即停止下一步更恶劣的动作,避免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这样就能为行动灭火,使自己慢慢冷静下来。
只要做好情绪的消防检查,了解自己的哪一道心理防火墙仍待加强,多做练习后,就能为愤怒灭火,时时警醒自己保持冷静的心态,不再赔上幸福感。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知你是否发现。当你产生愤怒的举止时,你就会有愤怒的感觉。你表现得越愤怒,你就越感觉窝火,并且这种不良的感觉会持续得更长久。现代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博士曾说过:“一个人无法以意志来控制他的情绪。”但是,你却能用你的意志来控制你的言行举止。同时,当你的行为表现出某种样子时,你的情绪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换句话说,如果你希望感到快乐,就必须逼迫自己表现出快乐的举止。你希望感到有成就感,你的行为就必须看起来像拥有很多成就的样子。人生历程就像是举止与反应的漫长实验过程,你的情绪正印证了你的行为。
如果你觉得发泄怒火比友谊、爱情、信仰、信心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更重要,那么你就让自己的脾气尽情燃烧吧!但注意后果自付。
如果你已厌倦了你的愤怒,想换个安静的空间独处,那么就赶紧试试这个方法:把愤怒消灭在萌芽状态。当你觉得胃部紧缩,心跳加速,大脑里一片空白时,就赶快浇灭自己的怒火。如果有必要,你还可以立刻离开事故现场,避免让事故升级。
不管你是否相信,上述的忠告是很有效的。表现出冷静的行为就会使你感受到冷静,届时愤怒就不再是你与人们沟通的绊脚石了。
有个小小的建议:你最好能增加对自我的喜爱程度,这样一来,你自然就会希望被别人了解,你会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自我克制,主宰自己的情绪,那将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
若想过得更好,每个人就必须学习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最终,你会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愤怒和敌对情绪或罪恶的心理,让自己的修为和内涵更上一层楼。
总有比发怒更好的解决方法
安东尼·罗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早晨,购物中心的停车场新堆了一处处的积雪。乔治把车停好,在他停车的位置右手边是好不容易从雪堆中清扫出来的唯一出入口。
就在这时,有一辆车正好驶过来,而且直接停在铲过雪的人行道上。这下害得乔治不得不在深及膝盖的雪地中行走,才能进入购物中心。
“这个人真是缺乏公德心!”乔治愤恨地念叨着。一步一滑地走到购物中心大门口后,他跺脚抖下裤子上的雪,仍然止不住转头忿恨地再瞪一眼刚才强行霸占道路的那辆车。
只看这时,一位行动不便,双臂拄着拐杖的老妇人,很吃力地打开车门,挎着购物袋慢吞吞地从车里出来,她走得很慢,踉踉跄跄地穿过人行道。
乔治惊呆了,他站在原地看了好一会儿,突然对自己刚才的反应很不好意思。心里的怨气和懊恼,就像他裤管上的雪一样溶化了。
不过才几秒钟的工夫,乔治的态度就改变了。当他看到那个跛脚的妇人举步维艰地朝他的方向走过来时,他才恍然大悟!正是因为了解了真实情况,促使他改变态度,内心的不悦和愤怒才得以慢慢消散。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并非单纯地靠愤怒就能解决,关键还是在于了解。人际关系的分歧,就是因为彼此的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对立、仇视、摩擦、淡漠和分离,也都是因为相互之间沟通不够造成的。
如果你想要和别人很好地合作、相处,首先就必须学会了解别人。
在一次人际关系讨论会上,教师对与会人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当中,请觉得自己无法和别人相处的人举一下手。”结果举手的人很少。
然后,教师请与会人员写出三件最让他们生气的事。从现场互动结果来看:其中99%的人,生活中的牢骚和不满都是因为别人!那么这些人对自己的答案又有什么说词呢?绝大多数是:“我和你一直相处得很好、很融洽,直到你做出了一些让我看不顺眼的事,我才没办法和你相处。我觉得很生气、懊恼、难过。”
但是,一个人如果想要和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别人按照他规定的模式做事,或到处争取利益绝对是不明智的。
解决愤怒的唯一方式,就是增进了解。
连上帝都说,这是唯一的途径。《旧约箴言》第十四回第二十九节:“不轻易发怒的人才有真智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都持赞同态度并追寻了解这一解决问题的途径。《旧约箴言》第三回第十三节也指出:“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行,其利益强如纯金。”
你可以估计一下自己的了解能力如何,但是很多时候为了真实地掌握与人相处的能力,你还必须身临其境。
假设你在路上开车时,有一个小男孩站在路边向你挥手,你没有理会。不料车子经过男孩身边时,他竟拿东西砸你的车,你赫然听到车窗发出一声“啪”的声音!才知道原来他在用石头砸车。
这时你肯定会急速煞车,怒火万丈地走出车外,朝这个男孩走去,而且越走越气,心里盘算着,一定要把这个捣蛋鬼带到他父母面前,然后狠狠地指责他们,并叫他们赔偿你的损失。
当走到这个孩子跟前时,你心中的怒气已经到达沸点。
可是小男孩站在你面前不停地哭泣,显得惊恐不已,他抬头抽泣说:“真的很抱歉,但原谅我想不出其他方法可以使你停车。”
路边草坪上正躺着一个小小的身躯,小男孩指着草坪说:“我弟弟突然得了很严重的病,请你救救他吧?
这时,你心中的那股怨气还在升腾吗?相信它将会如火焰上的冰柱般迅速融化!因为现在你知晓了这个小男孩用石头砸你车子的真正原因,所以你立刻就原谅他了,心中的愤怒也一下子烟消云散。
某些事情之所以愈演愈烈,让你怒不可遏,其实并非由于这件事本身如此,而是在于我们看不到事件中隐藏的某些深层次的东西。大声咆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在平时尽量多加强了解,才能摒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
相信在平常的生活中,你和上文中的司机一样,难免会碰到类似的人和事,瞬间惹怒你,让你“火冒三丈”。
在紧张工作的间隙,你可能因为别人的干扰浪费了你宝贵的时间而生气;在上班的路上,你可能遇到别人开车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或是追尾,或挡在你面前,让你无法平稳地开到公司;在家里,家人之间也难免出现层出不穷的争执。
如果你以放任自流的态度,让这一连串的生活插曲得过且过,不久后你会发现,生活将是不间断的情绪冲击和创伤的积压物,它让你的生活态度变得消极,然后你会备感痛苦,没准还会因心情郁闷憋出病来。
所以,如果你能领悟到生活的环境、机遇和他人其实都是你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但唯一可控的是,你对这些外在因素的态度。总有比愤怒更好的解决办法,了解他人才是明智之举。如果你抱着想要去了解他人的心态处理问题,你一定能化解大部分不愉快,相信这也正是别人所希望和需要的。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里无时无刻都在呐喊着:“请你来了解我!”
学会吵架的艺术
金庸在小说中写道:“不吵架的夫妻不是真夫妻。”连具有亲密关系的夫妻都会争吵,何况是其他人?
大多数人在吵架时语言没有建设性、没有原则性,他们彼此大声谩骂,恨不得把多年前的旧账翻出来算,讲一些话刺激彼此,期望用自己的咆哮去压倒对方,以自己的怒火和别人的“故事”去击倒对方。
最后的结局是,下一次吵架的导火线又被悄然埋下了。这样的争吵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吵架也需要讲究技巧,需要特意做到或刻意避免某些事情。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对方在想什么,也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来说,对方说:“我觉得你真的很懒惰”。你千万别焦躁地进行反击:“凭什么这样说我,你难道觉得自己比我强吗?”你应该稳定住情绪,问对方:“为什么,是哪里让你感觉我这个样子?”这就是在摸透对方的想法。
如果对方提出的证据让你觉得不合理,你就可以把那些你觉得不合理的理由讲给对方听。清晰而又有逻辑地表达彼此的想法,这样两人的争吵才有针对性,否则,很容易流于瞎打乱撞,陈芝麻烂谷子的说了一大堆,到最后也没吵出什么结果。
其次,要理清彼此的需求。比如问对方:“你要我怎么做你才会满意?”或者干脆直接告诉对方,自己想要什么,他要怎么做才会令你满意。
懂得了吵架的技巧,不仅可以使沟通顺畅,还能增进感情。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学习争吵技巧的同时,需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不要谈一些不太可能改变的事情
如嫌对方的容貌不够靓丽、身材不够好或者赚的钱不够多。如果你是被指责的一方,你可以冷静地告诉对方:“我知道我确实有着这些缺陷,但是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子。如果你想谈论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不要谈一些我可以改变的事情?”如果你是控诉的一方,则建议你要考虑清楚,对方的这些缺点可能无法改变,要么你就接受这样的他,要么你就考虑离开他,不要勉强对方做一些他不可能完成的改变,因为那样做只不过在增加彼此的挫败感而已。
2.切忌翻旧账,要冲着未来的问题争吵
在争吵的过程中,不要不断地挖过去的旧账算。那样做只会激发双方的恼恨情绪,对于事情的解决却没有一点帮助。建议你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好,那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办?”当然你可以先讲自己的想法,然后问对方能否接受和他希望你怎么改变。同样,你也可以问对方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然后估计一下自己能否接受,最后讲出你的期待。常讲“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要怎么办”这句话,就可以帮助你们把争论的核心从情绪的发泄转移到问题的解决上来。
3.不要打断对方
你如果频频打断对方,很容易让对方的怒火燃得更旺,这时要做有效的沟通就很困难。你应该心平气和地听对方把他的话说完,然后针对里面的内容做出合理的反馈。如果对方讲的内容杂乱无章,你可以提醒他讲重点。
然后在对方讲完之后,你可以重述一遍他的想法,边复述边问他:“这是你要表达的意思吗?”通常情况下,盛怒中的对方会因为你准确理解了他的内心感受而逐渐恢复平静。所以,要让对方有机会顺畅地谈完自己的想法,这点很重要。
相反,如果你在讲话时,对方一直在打断你,这时你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你能听我说完吗?这样一直在打断我,怎么能知道我到底想说什么。”如果你已经提醒过两三次,对方仍旧重复打断你,你可以当机立断终止谈话:“我觉得现在我们没办法沟通。如果你想要让谈话继续下去,就不要再打断我。如果你做不到,那么我们可以改天再谈。”一定要坚持你的立场,直到对方不再打断你,你才能继续沟通。
4.不要在过分激动的时候争吵
当两个人情绪激动时会越吵越上瘾,想到什么可以刺伤和攻击对方的话,就会脱口而出。这只是想要将愤怒肆意发泄出来而已,并不能称作沟通。所以,这个时候,避开冲动的雷区是明智之举。
在四种情况下,建议你不要吵架:①开车时;②凌晨1200以后;③喝酒之后;④身体不舒服或疲惫时。
处于上述这些情况时,人们极其容易变得激动暴躁,就像汽油一样容易点燃,并迅速燃烧。一旦吵架,很容易演变成没有焦点的疯狂咆哮。这样吵起来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对方想在这时找你吵架,你可以这样终止:“你现在情绪太激动了,我们明天再谈。”一定要坚持这样做。
在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中,总有吵架这一项。有建设性的吵架会让彼此渗透进对方的心灵,两个人的感情会因此更紧密。因此,只要吵架的方式得当,对彼此的关系确实有一些好处。
当然,即使吵架有再多的好处,也不适宜三天一小用、五天一大用。毕竟吵架会伤感情,即使争吵的双方有着亲密的关系,也容易在彼此心里留下阴影。况且,不是所有的事情大吵一架就能得到解决。
要认识清楚吵架的意义。吵架不是攻击性、强制性地压迫对方接纳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一种比较激烈的方式,讨论并解决问题。不要将问题的解决寄托在嗓门的高低和扭曲的神情上。当“战事”平息之后,吵架的双方应立即从激动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客观地分析对方的意见和指责,认真查找自身的缺点或不足,并努力在日后加以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