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发增教育与教学文集
24916500000092

第92章 教案(4)

此时,左宗棠正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由于他积极地支持湘军,为其“济师、济饷”《清史稿》第39册,12024页。,不久,便被曾国藩延入湘军,充任了这支地主武装的参赞军务。随后,他又在曾国藩的委派和赞助下,招募了一支五千人的“乡勇”,并经江西进入皖南作战。这支反动武装便是后来的左系湘军。左宗棠镇压太平军的活动主要是在浙江地区进行的。1861年年底,太平军攻克浙江重镇杭州,清廷震动,急命曾国藩督办江、浙、皖、赣四省军务,加紧进行镇压。第二年2月,左宗棠在曾国藩力保能“足任浙事”《清史稿》第39册,12024页。后,率军进入浙江,旋被授以浙江巡抚要职。左宗棠军一进入浙江,便受到太平军大将李世贤的阻击,迟迟没有进展。直到这年7月,李世贤奉调回援天京,左宗棠始得以沿钱塘江东进。到1863年3月,他才先后攻陷了衢州、严州和金华等各个州县。接着,他与法帝的“常捷军”勾结,合力围攻杭州。1864年3月底,杭州城陷,太平军在浙江的最后基地丧失了。为了奖励左宗棠镇压太平军的“战功”,清廷授予他“浙闽总督兼巡抚”《清史稿》第39册,12025页。的要职,让他独掌浙江、福建两省的军政大权。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此后,太平军的余部遂分为长江以南的李世贤、汪海洋部和长江以北的赖文光、陈德才两部分,继续坚持反抗中外反动派的斗争。李、汪部于这年十月经江西突入福建,初时会挫败清军,群众纷纷响应,一时拥众二十万。后来由于内部不团结,汪海洋杀害李世贤,造成了部众离心,终于在中外反动军队的进攻下失败。在绞杀江南太平军余部的反革命活动中,左宗棠是最为卖力的。为此,清朝政府颁赐双眼花翎赏给左宗棠,以示嘉奖。

天京陷落后,长江以北的太平军余部与捻军合并,由赖文光和张宗禹率领,坚持抗清斗争。1865年,他们在山东大破清军,杀了钦差大臣、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清廷大震,急调曾国藩督湘、淮军北上镇压。但是在捻军的抗击下,曾军屡败,特别是在河南贾鲁河一役,捻军全歼了曾国荃的“新湘军”,使得准军从此一蹶不振。曾国藩也以“剿捻无功”,而不得不退回两江总督的原任。

捻军为了摆脱孤军独战的局面,1866年秋,赖文光“特命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怀王邱远才前进甘陕,往联回众,以为掎角之势”《太平天国》第2册,《赖文光自述》。。自此,捻军分为东西两部。西部捻军六万人,转入陕西,与当地的回民起义军联合,形成“捻自南而北,千有余里,同自西(甘)而东(陕),亦有千余里”《清史稿》第39册,12028、12027页。的捻回合势局面。

清朝政府在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的打击下,十分惊恐,除调李鸿章率淮军专门对付东捻军外,又急命左宗棠“移督陕、甘”《清史稿》的淮军、恭亲王奕的旗兵、安徽和山东等省的地方兵,以及外国雇佣军,在黄河、运河和徒骇河之间将捻军层层围困,致使西捻全军覆没。

捻军败后,左宗棠即于1869年统率本部湘军返回陕西,继续镇压起义回军。他以“先抚后剿”和挑拨回汉民族关系等卑劣手段,将陕、甘的回民起义镇压下去。

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起义的过程,是左宗棠一生中从发迹到飞黄腾达的过程。这些沾满起义人民鲜血的反动活动,使得他爬上了清朝封建统治上层人物的行列,成为显赫一时的所谓“中兴名将”。

但是,左宗棠的政治生涯并未就此结束;他在抗拒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粉碎英、俄分裂中国国土的斗争中,的确又为祖国立下很大的功绩,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种。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疯狂侵略中国的边疆,妄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英、俄对我国新疆的侵略就是其重要的一步。

19世纪60年代,陕、甘回民起义方兴未艾,新疆各族人民便纷纷地发动反清的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曾经迅速扩及全疆,严重地威胁了清朝在新疆的反动统治。但是,各族的封建主和宗教上层分子却从起义一开始就窃夺了领导权,建立了许多封建的割据小政权,并互相进行混战。回族封建主金相印建立的以喀什为中心的金相印政权便是其中的一个。1864年9月,金相印竟叛变祖国,投靠中亚的浩罕国(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请其出师。第二年4月,浩罕国的阿古柏率领一支军队公然进入南疆,不久即盘踞天山南路,自立为汗,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1870年他更攻占了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盆地,将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尽行侵占。阿古柏在其侵略我国新疆的罪恶活动中,得到了英、俄帝国主义的支持。沙俄于1866—1868年,曾经派遣军官,为其训练军队。英国也“欲令别立为国,用捍蔽俄”《清史稿》第39册,12031页。。1870年,英国殖民者给予阿古柏一万支枪和若干大炮;英国女王更公然地宣称承认其为“合法的独立王国”。

与此同时,沙皇俄国还直接出兵新疆,侵略我国领土。1871年6月,他以“安定边境秩序”为借口,派兵占领了新疆的伊犁地区,随后便在1872年,派人“出使”南疆,同阿古柏签订“商约”。承认他为“哲德沙尔国首领”。一南一北,两只豺狼,大有吞并我国新疆的态势。

面对着新疆“黑云压城”的险恶形势,清朝政府内部发生了一场“海防”和“塞防”的争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把塞防经费移用充实海防,“罢西征,专力海防”《李鸿章全集·奏稿》卷24。湖南巡抚王文韶认为,沙俄侵略的威胁最大,主张全力加强西北的防务;正在陕甘总督位上的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失地。他的意见得到了国内广大舆论的支持。

清朝政府内部经过反复辩论,权衡利害,终于同意左宗棠的意见,从而暂时结束了这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争论。1875年4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为其筹措粮饷,委他以收复新疆的重任。1876年3月,左宗棠亲率清军三路进入新疆。他针对着阿古柏在新疆的实际军事形势,制定了“缓进速战”和“先收北路,转取南路”的进军策略。左宗棠了解新疆各族人民“惟望速为救援”的心情,反复告诫兵勇入疆后“勿淫掠,勿残杀”《清史稿》取胜,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1877年春,清军转攻南疆,一鼓作气,在达坂城、托克逊和吐鲁番三战三捷,消灭了阿古柏军的主力。阿古柏在大势已去的情形下,于败逃途中,在库尔勒服毒自杀。这年12月18日,清军又收复了喀什噶尔,彻底地解决了阿古柏侵略军的残余势力。与此同时,另一路清军则在1878年1月2日,再次收复和田,活捉了民族败类金相印,并将其处决。至此,新疆的大部分国土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平定了阿古柏侵略政权后,并未就此裹足不进,而是立即投入抗击沙俄,收复伊犁地区的斗争。

还在左宗棠进军新疆,消灭阿古柏侵略政权时,伊犁地区的问题业已日趋严重。1879年10月2日,清朝的全权大使崇厚在李鸿章的指使和支持下,与沙俄谈判索还伊犁时,竟签订了一个丧失大块国士和权益的《交收伊犁条约》。清朝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遂于1880年1月,将崇厚革职拿问,改派曾纪泽使俄改约。同时,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在新疆统筹军务。这年5月底,左宗棠以年逾古稀的多病之躯,满怀“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的激情,重新出征。在行军途中,他让士兵抬着一口棺材,以示与沙俄侵略者决一雌雄,誓无反顾的决心。最后,虽然由于沙俄的压力,清廷于8月间将左宗棠调离新疆,向沙俄妥协,但是左宗棠的出征,仍然给予了沙俄侵略者以极大的威胁,对于曾纪泽关于伊犁问题的谈判,是一个莫大的支持。

左宗棠这种反对外国侵略的态度是一贯的。还在中英鸦片战争期间,他赞同林则徐的坚决抗英立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提出过以劲旅护卫天津,与英法侵略军决一死战的建议;中法战争中,他出任钦差大臣,视师福建,并表示愿意亲赴云南“督师”,以抗法军,直至1884年,死于福州任上,死前仍以对侵略者未能“大伸挞伐,张我国威”而抱憾。他始终是站在反对侵略,保卫中华民族利益的立场上。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者。

左宗棠的一生并不仅仅局限在政治方面和戎马生活,他还是我国兴起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他所经办的福州船政局及其培养掌握造船学、驾驶术人才的前后两个学堂,对于发展我国的近代工业和培养近代科技人才,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居身于腐朽的清朝政府上层,却能保留着不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反侵略与投降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左宗棠是不畏权势,不徇私情而刚正不阿、坚持原则的。在保卫国土和反抗侵略上,他为国而忘身,鞠躬尽瘁的爱国行动,不能因为他有过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等的污秽历史,而加以泯灭,而是应该给以赞扬的。“白圭之玷”的章太炎

原载《中学历史教学》1988年第4期

章太炎(1869—1936年),名炳麟,字枚叔。太炎是他的别号,因仰慕明末思想家顾炎武的民族气节,故又以顾炎武的名字绛作为自己的名字。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之一,著名的思想家和活动家。

章太炎出生于浙江余杭县东乡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九岁到十二岁时,随外祖父朱有虔就读。这位具有民族意识的启蒙教师,每在授课之余往往给他讲一些明末清初的像王夫之、顾炎武等抗清志士的故事和思想。例如,讲到清初兴文字狱时,就联系到王夫之所说的,由于“南宋之亡于元”,所以“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了”的话。这样的教育熏陶,在章太炎思想上打下深刻的烙印,成为他日后坚持“种族革命”的重要思想根源。从十三岁起,章太炎开始阅读父亲的藏书,尤其是一些秘密流行的历史书,如《扬州十日纪》、《嘉定屠城记略》等。这些书籍记载了清军入关时屠杀汉族人民的残暴行径。清朝兴文字狱,死者被戮尸,数十人被处死,上百人被牵连的冤狱;郑成功恢复台湾,坚持抗清的业绩等等,对于激发他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奠定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基础,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895年,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潮流的影响下,他曾经参与了维新变法的宣传活动。当他在杭州听到康有为、梁启超成立“强学会”的消息时,立即寄出十六元钱作为会费请求入会;后来。又担任了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昌言报》等报的主笔、编辑。在他撰写的文章中,明确提出“发愤图强”、“修内政”、“行新制度”等主张,积极鼓吹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章太炎也为清政府所追捕,不得已而经台湾流亡日本。这一时期,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在思想上有了大转变,开始倾向于革命。1899年,他从日本回到上海。1900年便毅然剪掉辫子,改变装束,表示与拥戴清帝的维新派决裂。“断然改装”,标志着章太炎政治立场的一次重大转变。1902年,在清政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再度流亡日本。在太炎以沉痛的心情起草了一篇激动人心的宣言。他列举了波兰、希腊复国的史例,大力推崇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何腾蛟、李成梁抗清志士在明末的抗清斗争,号召大家继承他们的事业,推翻腐朽的清朝。这次聚会因清朝政府勾结日本政府出面干涉而未开成,但他们以聚餐等各种方式举行了纪念会,还给香港《中国日报》发了消息,得到该报支持,起到了宣传鼓动的作用。事后,港、澳、穗等地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都仿效他们举行了类似的纪念会,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朝政府。

在此后,章太炎专心致力于革命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他在革命派与康、梁保皇派的论战中,作出过十分重大的贡献。其中作用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他写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是针对着康有为广为散发的《与南北美洲诸干华商书》一文而写的,1903年发表于《苏报》上,对在批驳康有为攻击革命,宣扬保皇,主张君主立宪的种种谬论进行无情的鞭挞,以极其饱满的热情歌颂了革命,认为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一剂良药。他引用了一些国家历史上的实例,说明中国只有革命,才有出路;指出被康有为捧成有才能的圣君光绪帝,连自家性命都不能自保,还要相信他能变法图强,岂不像“酿四大海水为酒”一样的荒谬;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个“未辨菽麦”的“小丑”。他极力宣传“合众共和”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应当相信革命之后的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国制度。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说理透彻、精辟而富有感情,犹若疾劲的秋风横扫落叶,驱扫了康有为等保皇派的对革命的种种迷雾,呼唤了人们的觉醒,抛弃了对保皇派的幻想,转到革命的立场上来。也还是在这一年,章太炎还对年青革命家邹容所写的一本揭露清朝政府黑暗统治,宣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主张的小册子——《革命军》作序,并在《苏报》上撰文介绍。这两篇文章在同一年的先后发表,“极为当时一般人所喜读”,轰动了整个社会,使清朝廷感到极大的震恐。因此,在1930年6月,清朝廷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把章太炎逮捕入狱,并封闭了《苏报》馆。接着,在中国的土地上演出了一出原告清朝廷和被告革命党人在外国租界会审公廨的滑稽剧。在法庭上章太炎和邹容对清朝廷所谓“大逆不道”的控告,痛加申斥,表现了革命者的高尚气节。在狱中,他在研究佛家唯识论的同时,与革命党人仍保持着联系,并在1904年与蔡元培等人共创“光复会”。1906年监禁期满出狱时,孙中山派代表在上海迎接,当晚即乘日邮船东渡,第三次流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