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结束后,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用较丰盛的饭菜待客。回族民间婚姻筵席丰富多彩,讲究菜肴的排列,结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讳单数,象征新婚夫妇永远成双成对。各地都有各自的筵席格式,流行较广的是“八大碗”、“十大碗”等。开宴前得请阿訇(或师傅)“光道口”,然后,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才能开始就餐,但禁止饮酒。
回族的丧事食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比较简朴,有的地方办丧事三天不动烟火,由附近的亲戚邻居送食,禁止请客,三天后方进行纪念活动。丧事期间,一般都炸制油香待客。旧时办丧事,送丧后再请送葬人吃晚饭,第四日炸制油香,分送给参加送葬的亲友和邻居表示回谢。在死者去世的第7日、40日、百日、周年、3周年纪念日时要举行悼念活动,新疆回族称“乃孜尔”,这天要诵经和向众人分发食品,进行施舍,并以油香或炒菜招待亲友来者。有些饭后还要每人送一个大油香,上面放两块牛肉。遇到古尔邦节、开斋节,还要上坟,缅怀亲人。
四、主要节日
******教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各地回民的节庆饮食习俗大同小异,有一些各自的特点和习俗。
开斋节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音译)的意译,是回族穆斯林对“尔德·菲图尔”的习惯称呼,我国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将开斋节亦称为“大尔德”,有些地区的回族人民简称其为“尔德节”,新疆地区的******教民族多称其为“肉孜节”。斋月里,回族的饮食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备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食品。入了斋月,男满12岁、女满10岁以上的******都要求封斋,也叫闭斋或是祀斋。但年老体弱的、小孩、生病的以及妇女在月经和产期可以不封斋。
斋月时,即在日出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阳落山前水粮不沾,断绝一切饮食,吸烟者暂时戒烟,夫妻不得同房。待太阳落山后再进饮食。日落后一般先饮一壶茶,补充身体内的水分,然后才正式用餐,食用米饭、馕、面,配以丰富的菜肴,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吃完饭即可休息,次日天明前吃一餐封斋饭。封斋的回族有互请吃开斋饭的礼节,有的在开饭前还要请阿訇诵经。斋月中还要炸油香,送到清真寺中分散给参加礼拜的******吃。
回族人为什么要封斋?相传,******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40岁那年的9月,安拉(真主)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了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和吉庆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教历的9月封斋一个月。又传说,早年穆罕默德对敌作战时,常常在黎明前稍进饮食就去打仗,直到日落西山才回家就餐,所以******每一年封斋一个月来纪念他。这些都是民间传说,其实,斋戒也是******教规定的每个******必须履行的“五功”之一。由于这些传说和规定,形成了回族每年要封斋一个月的习惯。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羊杀牛,做凉粉、粉汤、烩菜等,亲友邻居互相传送,互相拜节问候。除此外还用糯米面炸制糯米油香,有的中间还包上豆沙等来传送。节日这一天每家都要炖上一锅大酥牛肉,做完礼拜后回家吃上一碗大酥牛肉,就去上坟扫墓,祭念亡亲和先辈。新疆地区的回民,在节前要扫尘,粉刷房屋。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全家吃粉汤。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大体相同。有许多回族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节日期间,过去有成见的回族穆斯林,这天也会消除成见,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古尔邦节
古尔邦为阿拉伯语音译,又称“尔德·阿祖哈”,含有牺牲、献身之意,故回族学者将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也有译为“忠孝节”的。节日这天,回族穆斯林们要沐浴洁身、衣冠整洁(穿上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有条件的地方,每人要宰一只羊,7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家里实在太穷的也得宰杀一只鸡)。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3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端正、无缺损的,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3份:一份留给自己吃,一份馈赠待客,一份济贫施舍(或赠清真寺),但不能出售。这三份羊肉必须是信奉******教的人食用,否则是不尊重的,或者说废弃了此功。典礼之后,开始访亲问友。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时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分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上坟,缅怀先人。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回民在古尔邦节,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
圣纪节
******教历太阴年的3月12日,是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希吉拉历3月12日),而相传在希吉拉历十一年(632年)3月12日穆圣逝世,******又称此日为“圣忌”,故圣纪与圣忌合并纪念,俗称“办圣会”。******们重视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先圣,赞颂穆罕默德的美德,永远不忘他的教诲。这天要集会诵经,赞圣,讲述圣人穆罕默德生平事迹,之后******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邀约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杂活都是回族群众自愿来干的。回民把圣纪节这一天义务劳动视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争先恐后,不亦乐乎。
圣纪节也要聚餐,清真寺还举办宴席招待全体******和来宾。有的地方经济条件较好,地方也宽敞,摆上十几桌乃至几十桌饭菜,大家欢欢喜喜,一起进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儿饭,回族群众叫“份碗子”,即每人一份。对于节前散了“乜贴”、捐散了东西而没来进餐的,要托亲友、邻居给带一份“油香”回去品尝。
有的地方的清真寺从上午10点至下午1点,同时摆开几十张餐桌接待客人就餐,8位客人一桌,每个清真寺都要待客几百桌至上千桌。形式多为流水席,吃完一批又来一批,由于不喝酒,每桌都有专人添饭、上汤、分菜,所以吃得很快。待客菜肴也十分丰富,多吃牛肉冷片、壮凉鸡、蒸牛肉(或羊肉)、黄条、烩笋子、炖白云豆、青椒肉片、昆明水腌菜、炸乳扇卷、乳饼烩青豆、牛杂碎、什锦凉粉丝等。每个清真寺菜肴又各不相同,都争相办好。所需费用由就餐者随心功德捐助,操办宴席的厨师和工作人员都是自愿无偿工作。
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3月12日穆圣的诞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
“法图麦”节
也称“法蒂玛”节,是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的节日。节日当天,家家户户晚上不在家吃饭,专门去吃杂豆粥。此粥为回族妇女用黄米、小米、大米、扁豆、豌豆、绿豆、大豆等十几种豆类加肉丁和葱、姜、盐等各种调料熬成的一种稀粥。饭前,请阿訇念经祈祷并赞颂宣讲圣女法图麦及其事迹,然后让大家一起尽情地吃杂豆粥及馄馍或炸油香。
“阿舒拉”节
关于“阿舒拉”节的来历,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教什叶派******为哀悼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的重要纪念日。公元680年,侯赛因对当时的继任哈里发不服,与家属一行离开麦加,在行抵伊拉克境内的卡尔巴拉时,遭倭马亚王朝骑兵的追击,侯赛因一行全部战死。此日正是******教历1月10日(“阿舒拉日”),什叶派认为侯赛因是殉教圣徒,这一日遂被定为该派的蒙难日和哀悼日。每年的这一天,什叶派******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从此,“阿舒拉日”便发展成为什叶派******最重要的纪念日。由于******教历比公历每年约少10天左右,因此,就公历而言“阿舒拉”节是不固定的。我国回族伊斯兰教的格迪目派的******过“阿舒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