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24926000000008

第8章 维吾尔族饮食文化(7)

做木赛莱斯有一定的程序,先把葡萄汁榨出来,倒在一口大锅里,按一定比例往锅里添水,然后用文火慢慢地熬,把加入的水分熬掉就差不多了。汁熬好后,就倒入洗净的缸中,加盖封后,置于向阳的地方,让其发酵,约40天左右即成。发酵时,会产生咕嘟咕嘟的响声,像水开锅似的,等到完全平静后,即表示已成。

据说,现在已有企业在阿瓦提投资专门生产木赛莱斯,有瓶装的,也有易拉罐装的,对爱喝木赛莱斯的人来说,更加方便了。

“多合”

“多合”也叫“杜哈甫”,是在南疆盛行的夏季饮料,其原料主要是冬季在冰窖里储存的冰块。冰块在使用前要用水冲洗一下,用小刀刨碎放在碗里,然后倒上酸奶经搅拌后即成,喝起来冰凉可口,还有酸奶的香味,是消暑解渴、富有营养的饮料。夏季在南疆的市场上有售,当地的群众非常喜欢。

“萨朗多合”

“萨朗多合”是在夏季出售的饮料。“萨朗多合”是在“多合”中加入自制的麦芽糖稀而成,喝起来除了具有冰凉奶香的味道外,还有丝丝的甜味,比“多合”更要好喝。人们把这种饮料叫“萨朗多合”。“萨朗”在维吾尔语中是傻子的意思,据说,做“多合”时一般不放甜的东西,这是常规,但是有人却放了糖稀,人们把这种违反常规的做法叫做“萨朗”(傻子),这种饮料也就叫“萨朗多合”。

“吉格地先尔拜提”

“吉格地先尔拜提”是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群众喜爱的一种饮料,呈淡黄色,味微甜,主要在夏季饮用。其原料是用“卡克吉格地”(野生的小沙枣)、野生的枸杞子和少许大麻籽等。待小沙枣成熟后从树上摘下来,晾干备用,用时将干沙枣煮沸后,取其汁,再将汁放入锅内煮开,放入枸杞和碾碎的大麻籽,晾凉后即可饮用,味微甜,带有沙枣的香味。据说这种饮料除了解渴之外,还有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齐兰”

在南疆喀什和疏勒一带,有一种叫“齐兰”的饮料,其原料主要是杏干和冰块。做法也比较简单,首先将杏干洗净,放在铜锅里煮约1小时,待凉后倒入盆中,再放入冰块即成。还有一种做法是不用锅煮,而是将洗净的杏干直接泡在开水里约24小时,然后再放冰块。饮用时不将杏干取出,而是继续将杏干泡在水里,还可以继续加些开水,将杏干的糖分和香味继续泡出。“齐兰”呈淡茶色,味甜,有杏子的芳香,喝起来凉甜可口,是夏季难得的消暑解渴饮料,当地人除自己饮用外,还在“巴扎”(集市)上出售。

“麦扎甫”

在和田地区有一种饮料叫“麦扎甫”,其主要原料是葡萄,由于选择的葡萄不同,做法也不一样,用途也不完全一样。

第一种做法是选用红葡萄干用水来煮,水的量是葡萄干的一倍,水快煮干时加入和葡萄干同样量的糖水,放适量的发面和烧酒,放入罐中密封。冬季封存温度要保持在摄氏20℃,夏季放在室外就可以,一般在8~10天后,罐里就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这说明“麦扎甫”已经做好了。

第二种做法采用新鲜的熟葡萄,做法与第一种基本相似,但有人在里面放檀香等药材,成为高级“麦扎甫”,维吾尔医常用它作为药物为患者治疗心脏病等疾病。

第三种做法选用的是未熟的新鲜葡萄,当葡萄还呈绿色时,就摘下来,榨出汁。放在罐里或是瓶子里,将口密封,放在室外阳光下晒40~50天即成。这种“麦扎甫”,也有人叫“斯尔凯依”,味酸,属凉性,当地人也把它当醋用。

5.果酱、糖果、点心

果酱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在瓜果之乡的新疆,维吾尔族群众除了鲜食瓜果之外,还用葡萄、杏子、无花果、苹果、梨、桑子、桃、樱桃、草莓、酸梅、海棠果及野生浆果做果酱,还用黄萝卜做“赛维孜木拉巴”(黄萝卜酱)。

瓜果在维吾尔族人的饮食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维吾尔族群众人均每年食用的干鲜瓜果可达一二百公斤。因此,为能在其他季节依然感受瓜果的香甜,维吾尔族人会将一些瓜果制成果酱。果酱除了在早餐时食用外,在逢年过节或是招待客人时,也是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

黄萝卜是维吾尔族最喜欢的蔬菜之一,在用它做抓饭、包包子、炒菜、炖汤之外,还选用它来做酱,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黄萝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另外耐贮存,一年四季可食用,用它来做酱,既是美味的食品,又是营养丰富的补品。

玫瑰花酱

玫瑰花酱是和田的一种特产。和田是新疆玫瑰花的种植区,每到5月玫瑰花盛开的季节,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就开始做玫瑰花酱。将玫瑰花的花瓣摘下来,整理干净,用小型绞碎机绞成浆状,再放砂糖搅拌,一般的比例是1000朵玫瑰花的花瓣要用4~5公斤砂糖,然后放在罐里或是坛里,罐口要用纱布包住,防止蚊蝇落入。在阳光下晒20天到1个月,芳香扑鼻、可口甜润的玫瑰花酱就做好了。

玫瑰花酱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物疗效,维吾尔医用玫瑰花酱治疗胃病、腰腿痛、风湿关节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同时,玫瑰花酱还有保护皮肤和润肤的作用。

“古力苏勒克”

“古力苏勒克”是维吾尔族群众民间食用兼药用的另一种玫瑰花果酱,也是一种养胃良药。

这种酱的做法不像一般果酱,它不用锅来熬,也不用糖,而是选用蜂蜜来酿制。做法是在玫瑰花盛开时,摘取花瓣,用清水洗净,在阳光下摊晒晾干,装在罐里,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使其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然后再放在太阳底下晒,利用太阳的温度,使其水分慢慢地蒸发,等到花瓣和蜂蜜凝结在一起时即成。这种果酱呈深褐色,充满玫瑰花香味,可以长期保存,味香而甜,富有营养,每日少量食用,可治疗许多疾病。

“索克玛克”

“索克玛克”是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群众的一种独特食品,原料是红葡萄干、核桃仁、砂糖。做法也比较简单,先将核桃埋在炭火中烤黄,取出后在盐水中浸泡一下,目的一是为了冷却,二是便于砸开核桃。核桃砸开后,取出核桃仁放在“姜窝子”(即臼,一种研磨调料、食品的工具,一般用生铁铸成或是用木料镟成)里,然后再放红葡萄干,进行研磨和捣碎,最后加砂糖再进行搅拌就成了。“索克玛克”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脑、补心、补肝的疗效,而且久放不会变质。当地人还将它作为出远门的干粮,1天吃1次“索克玛克”,全天都不会觉得饿。

“索克玛克”在和田的历史悠久,考古人员在民丰汉代古城遗址中发现的“索克玛克”,其造型和原料同现代的基本一样,这说明在2000年前,和田就有了这种食品。

“曼排孜”

“曼排孜”是维吾尔族传统的水果糖,外面不包装纸,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味香甜。这种块状的水果糖的原料主要是砂糖、水、柠檬酸等。做法是用铜锅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的砂糖、水和柠檬酸用火熬,在熬制过程中不断地搅拌,一直要加温到140℃左右时,糖成稠状,并可以拉出丝时为止。将熬好的糖倒在案板上,并分成五六块,每块用食用色素分别染成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然后拉成条,再合并在一起,拉成拇指粗的细条,用刀切成大小均等的小块即成。这种不加其他原料的水果糖,甜味纯正,深受维吾尔族群众的欢迎,逢年过节,他们常用这种糖招待客人。

“比切克”

“比切克”是维吾尔族群众喜爱的一种乳白色小块糖,一指关节大小,糖内含有小蜂窝,吃起来松软,味甜而可口。

这种糖的原料主要有砂糖、水、柠檬酸等。做法是将砂糖、水和柠檬酸按一定比例调好,放入铜锅内用火熬成稠状,熬时要不断搅动,直到可以拉出丝时为止。将熬好的糖放在案板上,分成若干块,并用细木棍反复地拉丝,直到使淡黄的糖变成乳白色为止,然后擀成细条,用刀切成小块即成。这种糖吃起来酥软,颜色如奶油,深受老人和小孩的喜爱,是逢年过节时的待客之品。

“纳瓦特”

在维吾尔族群众的心目中,最甜的东西不是蜜,而是“纳瓦特”(冰糖)。他们形容最甜的瓜果似“纳瓦特”一样;形容某人说话非常甜,说是嘴里含了“纳瓦特”。

维吾尔族群众把冰糖视为非常珍贵的食品,有句谚语说:“你把冰糖拿走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维吾尔族群众还把冰糖当做馈赠给客人的礼品,特别是给老年人赠送一些冰糖,他们会十分高兴,因为这表示对老人的尊重。

喀什一些维吾尔族群众中都是自己制作冰糖。在大铁锅内放入砂糖熬制,锅内要放一些细棉线,使糖结晶在细棉线上,另外还要用鸡蛋清拌在糖中,去除糖中的杂质。冰糖还是维吾尔族群众用来治病的药物,它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当地群众把梨掏洞,放入冰糖,蒸后服用,止咳化痰的效果十分明显。

“亚阿克阿勒瓦”

在新疆人们都知道葡萄干香甜,和田的核桃油香。在冬季,维吾尔族群众把两种干果结合在一起,做了一种美味的食品,就叫“亚阿克阿勒瓦”。这种食品色泽好看,味道香甜,营养极其丰富,可以作为补品。当地人常在早上用馕就它吃,喝清茶,作为味美而实惠的早餐。

原料是新鲜核桃仁、一等葡萄干、蜂蜜。先将核桃仁、葡萄干洗净晾干待用。制作时,用一半核桃仁和一半葡萄干混合在一块,用蜂蜜搅拌使之粘连在一起,然后放在方形或是长方形的模子里,挤压成形。吃时,用刀一块一块地切下来即可。有的只把核桃仁用蜂蜜粘连在一起,上面粘葡萄干。这种食品除了用来招待客人外,还在街上出售,很受欢迎。

6.瓜果

新疆是我国瓜果产区之一,据《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等记载,2000多年以前,新疆瓜果的栽培就比较普遍。到目前,瓜果资源涉及植物类16种,35属,其中人工栽培44种,17个变种,大约900多个品种。维吾尔族是一个擅长园艺的民族,新疆的大部分水果和瓜果都和维吾尔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著名的有和田地区的核桃、水蜜桃,皮山县的石榴,英吉沙县的巴旦杏仁,阿图什县的无花果,伽师县、麦盖提县和鄯善县的甜瓜,库尔勒的香梨,库车县的杏干和包仁杏,吐鲁番县的无核葡萄和葡萄干,伊犁、阿克苏地区的苹果,呼图壁县的西瓜等,都和维吾尔族的开发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丰富的瓜果,对改善维吾尔族的饮食结构、丰富营养、增强体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这样丰富的瓜果资源,在新疆不仅夏季吃瓜果是常事,而且到了数九寒天吃西瓜、甜瓜、葡萄等水果也不觉稀罕。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瓜农都有瓜窖,擅长贮藏瓜果。一般把甜瓜、葡萄吊在瓜窖里,西瓜埋在粮食堆里或沙子里进行保鲜贮藏。最有趣的要数南疆农民贮藏葡萄的方法了。九、十月份葡萄、甜瓜成熟之后,便把葡萄、甜瓜挂在特制的土房里。这种房屋不太高,墙特别厚,门窗都较小,易保温。然后关紧门窗,扬起黄土,让黄土落满在葡萄上,形成保温层。到了冬季,他们放一碗水在窗台上,用一根马尾固定在一块木板上,来测量屋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果碗里结了一层薄冰,说明屋内温度已达到0℃以下;如果冰结厚了,说明需要加温。其加温方法是牵只羊进来饲养,利用羊身体散发出来的热量,来调节屋内的温度。如果马尾绷紧了,说明屋内干燥,需要在室内洒些水,增加湿度;如果马尾松弛了,说明湿度过高,需要通风和加温,以此达到葡萄、甜瓜等瓜果防冻保鲜的目的。

其实,新疆民间瓜果贮藏保鲜的方法很多,都是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有科学道理的。据了解,哈密瓜和甜瓜可贮藏5个月,少数可达7个月,苹果、葡萄、梨、石榴等水果都可贮藏半年以上。

哈密瓜是我国瓜果中的珍品,古往今来,凡是品尝过哈密瓜滋味的人,无不为之赞叹。汉代称它为“美瓜”,元代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赞美哈密瓜“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如今人们又盛赞哈密瓜为“中华第一蜜瓜”。据北宋李昉撰《太平广记》有“汉明帝(58~76)时,梦食瓜,甚美。时敦煌献异瓜种,名穹隆……”所谓“穹隆”,即维吾尔语甜瓜一词的今译音“库洪”,这是新疆甜瓜在我国史书上的首次记载。1959年在吐鲁番高昌古城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掘出一座晋墓(265~419),出土的有半个干缩的甜瓜,其种子与现代甜瓜栽培种一样。与此同时,1959年在南疆喀什地区巴楚县脱库孜沙来发掘出南北朝(公元5~6世纪)人墓中有11粒甜瓜子壳。根据以上记载和实物,史学家推测出,新疆地区种植甜瓜至少有1600年的历史。

“哈密瓜”是新疆甜瓜的代称。新疆人往往根据出产地来命名瓜名,如“伽师瓜”“精河瓜”等。人们把新疆的甜瓜称为“哈密瓜”始于清代。据史书《回疆志》中记载,康熙年间,哈密王把盛产于鄯善的甜瓜作为贡品,进贡给清朝皇帝,皇帝对此视为珍品,称之“哈密瓜”。自此,人们就把新疆甜瓜统称为“哈密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