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明清科举的特点,一是进士人数虽然不少,但没有一个状元,甚至没有一个一甲进士;二是武进士、武举人比例很大。跟苏州明清三十五名状元比,泾县是有愧于科举制度的。但这也恰恰说明,旧时主要以经商而经世致用的泾县,完全不同于主要以消费而尚礼重文的苏州。明清的武科考,要考骑射、举重等武艺,因为习武的实用价值显而易见,所以泾县儒生中能文能武者不在少数。茂林的吴江龙,考文进士怎么也考不上,改考武进士就一举成功。
比吴江龙糟得多的是胡朴安。也习过武的溪头都胡朴安,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懂西方数学中的代数、微积分,可就是考童子试都考不上。胡朴安勉强上了榜的第七次应考,是在他二十六岁那年。这时他早就设学馆教书,自谋生计了。如今我们提及胡朴安,一贯称他为著名国学大师,知道他于国学界及国学研究有巨大贡献。
出生于乾隆十四年,公元一七七五年的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是包合乡包村人。尽管包世臣五岁时,其父就“授句读于膝上”,十九岁就设学馆教书,可直到三十四岁才中了举。包世臣一生淡漠仕途,除六十四岁当过一年县令外,常年以卖文鬻字为生,去世前一贫如洗。当年著名文字学家,嘉定老人钱献之,对年轻包世臣印象深刻:“包生困至是,率口必及民间疾苦,可谓纯净无疵者矣。”如今我们提及包世臣,一贯称他为清朝著名学者。
二十七岁那年,包世臣读完顾炎武的重要著作《日知录》。因为该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之学,完全契合他内心的想法,所以声称,以学者而论,千百年来当首推顾炎武。这时候,包世臣就农业方面已撰写《郡县农政》,就漕运方面已撰写《海运南漕议》。后来他于水利方面撰写了《记直隶水道》,于鸦片战争撰写了《歼夷疏》,并对盐务、货币、兵事等,均有切中时弊的著述。一八四一年,林则除奉命赴浙江筹划海防,特取道江西豫章[10],拜访曾经撰写“厉禁烟土”文章的包世臣。林则徐在笔记中写道:“顾先生寓,询一切机宜。两耳稍聋,先生作笔答之。”
泾县古称吴安,有学者称包世臣为吴安先生,或包吴安。中国书法界学者,至今仍推重包吴安的书法专著《艺舟双楫》。作者将传世书法作品分为五类,即所谓,“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这种观点非但于书法精当而精到,于绘画、音乐、诗歌等,亦不无启发。
包世臣的书法启蒙老师是晚年主讲震山书院的赵青藜。他称赵青藜的书法为逸品。包世臣自称“廿六而后学,四十而后知”;初学唐宋,后法北碑,世人称其楷书笔力饱满,有金石之气。然而,他的同乡吴玉如持有异议,称年轻时上过包世臣、康有为的当,称《艺舟双楫》“实在是痴人说梦,误尽苍生。”
吴玉如是茂林人,曾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津沽大学中文系主任。十岁前对苏轼、赵孟頫书法下过功夫。读南开学校时,常彻夜临池;其时与******是同班同学,曾睡过上下铺。四十岁闭门谢客,潜心篆隶。据说郭沫若看到他的一副对联时称:“清朝没有这种作品。”这究竟是说吴玉如比包世臣这样的清朝人写得好呢,还是写得差呢,或是说吴玉如特立独行,没跟在包世臣这样的清朝人后面亦步亦趋?模棱两可,叫人不得要领。
于书法界的争议,外行人要么存而不论,要么人云亦云。其实就包世臣而言,似乎更应该看重他的洞悉世务、忧国忧民、言利务实、经世致用,更看重他在清贫中悠游于书法的沉静、自信和睿智,而他的书法及书法理论,让行家去说。
包世臣家境贫寒,早年曾租过地种菜卖,因此之故,包合乡包村无包世臣故居可寻。包村著名明清建筑,是那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包大智坊”。它的横梁、斗拱、翼角、石雕,均有建筑上的研究价值。其横梁题刻“敕封文林郎奉政大夫广西平乐府抚夷同知[11]包大智”及“诰赠文林郎福建建平府顺昌县知县包殊祥孺人徐氏”,均无涉于清朝著名学者包世臣。
泾县另一位清朝著名学者是溪头都的胡承珙,他与黄田的朱珔,同为皖系汉学于泾县的代表人物,以训诂学阐释经义,考订大量古籍。《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九儒林三》有其小传一则。
“胡承珙,字墨庄,泾县人。嘉庆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调署台湾兵备道,缉获洋盗张充等置於法。旋(因积劳成疾)乞假回籍……究心经学,尤专意於毛诗传……著毛诗后笺三十卷。其书主於申述毛义……剖析精微,折衷至当。”
胡朴安在他的《泾县乡土记》中写道:“胡氏聚族而居,纵横不出十里,烟火万家,而财力甚微,世以文学显……承珙字墨庄,邃于经学,所著《毛诗后笺》、《礼仪古今文义疏》、《尔雅古义》诸书,考核精详,古训赖以不坠。自清朝乾嘉以来,海内士大夫,争言汉学,而吴皖二派为至盛。吴学一派,笃言好古,实事求是。皖学一派,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今读墨庄遗书,实皖学之中坚。”
胡承珙的传世之作不但有《毛诗后笺》三十卷,还有《小尔雅义证》十三卷,《求是堂诗文集》三十四卷,以及《古羊公义》和《礼记别义》等。据说西阳乡溪头都的“官房”古民居群是他的故居,但如今能够证实的,只有一块被砌入村民厨房间的石碑与他有关,因为石碑上所写的“惜阴”二字,是他的手迹。据碑主人讲,这块落款为“墨庄承珙”的石碑,是从前面的“善思堂”搬来的。由此推断,善思堂可能是胡承珙的故居。可惜这座房子早已坍塌,不复存在。
胡朴安是胡承珙的后人,其祖父、父亲都是乡村塾师。像包世臣一样,胡朴安在故乡溪头都的时候,也曾设学馆教书,也曾种菜卖。就经世致用而言,胡朴安比包世臣更为具体。一九〇五年他主持芜湖万春圩万亩荒地的开垦工作,亲自去上海购买耕田机,自学拆卸、安装及使用,投身农业建设;一九一〇年与其弟胡怀琛一同入柳亚子的南社,又一同入孙中山的同盟会,投身革命事业;一九一九年任沪宁铁路编查课课长,一九三一年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投身社会生活。
而就文字的撰写而言,胡朴安比包世臣数量更多,内容更广。胡朴安一生著述百余种,著作等身不足以比划他的著作量。除《周易古史观》、《庄子章义》、《中庸新解》等国学专著外,另撰有《中国文字学史》、《古文字学》、《中国训诂学史》、《中华全国风俗志》、《俗语典》,等等等等。并为他的同乡学者包世臣,编纂过《包慎伯先生年谱》。
国学大师胡朴安的胞弟胡怀琛,字寄尘,是另一位国学大师。胡怀琛三岁识字。六岁从其兄胡朴安读“四书”。七岁作五言诗。十岁应童子试。试卷上不答经书要义,而是赋诗一首:“……才如李白也遭谪,拂袖归来抱膝眠。”二十岁第二次应试又不避帝讳,所以跟胡朴安一样,也是连童子试都几次考不上。而他从胡朴安习武时善腾跃术,一丈多高的墙头不在话下。在上海读南洋中学时,就以写文章而自给。
胡怀琛一九一六年任京奉铁路编译局科员,一九二四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其后在上海的中国公学、沪江、国民、持志等大学任教授,授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等课程。他的著述及编纂,与其兄胡朴安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一百五十二种,一千五百万字。除《国学概论》,《墨子学辨》,《简易字说》等国学专著外,另撰有《中国文学史略》、《胡怀琛诗歌丛稿》、《秋山文存》、《最短之短篇小说》,等等等等。
国学大师胡怀琛的儿子胡道静,也是一位国学大师。胡道静的外祖父是泾县黄田村的朱姓商人,在江西吉安做糖果生意。溪头都胡氏与黄田朱氏联姻,在当年是普遍现象。黄田人自豪的是,旧时黄田女子没有一个不识字。因此之故,母亲朱细珠从小教他识字,读《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三百首》,当不足为奇。
读中学时,胡道静师从一代名家、东南大学国学教授顾实先生,读大学时聆听持志大学国学系主任、伯父胡朴安主讲的文字学、训诂学等课程。十六岁用“以史治子”的方法撰写《公孙龙子考》,顾实作序,商务印书馆出版,稿酬二百块银元。十七岁撰写《校雠学》,胡朴安作序,也是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五六年出版重要国学著作《梦溪笔谈校证》,在国际科技史界赢得崇高声誉。一九八一年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推选为通讯院士。可惜其四十万字的《梦溪笔谈补证》、一百万字的《中国古农书总目》及三卷本的《南方草木状》文稿,在**********中被付诸一炬,闻之令人痛心。
于泾县越发仔细的观察及梳理,居然是越发的迷惑。旧时的商人、官员、塾师、学者之间的交错互动,金钱、思想、趣味、学术之间的有力交织,纷至沓来的一座座明清民居、一卷卷家藏家谱、一本本学术著作,斑斓而深厚,壮观而庞杂,或无从归纳,或无从推究,起先茫然于那些古老的迷宫般的村巷,接着茫然于那些鲜明的理念、深邃的思谋、独特的意趣,以及百折不挠的行动。所以,于儒于商的述说,自然是十分的零乱,而且挂一漏万。挂于我有深刻印象的“一”,漏于我尚不知就里的“万”。
在茂林信步走入吴波故居。现房主将一进七间的最西头一间指给我看,告诉我吴波小时候就住在这里。院墙内有小花园。墙上有双重梅花漏窗。吴波在茂林的读书处是西仁里古屋,授课塾师是陶庵先生。民国时期,茂林的吴组缃给国民党将领冯玉祥当过国文教员兼秘书,吴波则给冯玉祥手下的一个高级将领当过秘书。吴波还当过公路局长,护送过****喇嘛回西藏,跟国民党军统官员沈醉有过一番交情,并去过香港,见过世面。年青时风流倜傥,抽烟、喝酒、打牌、唱戏,样样都会。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奇怪事情:来自泾县茂林的一个浪荡公子,居然后来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财政部长[12]。据吴波家人讲,吴波同******在西安有过一次彻夜长谈,后来就去了延安。其间的因果关系,偶然中有多少必然,必然中有多少偶然,扑朔迷离,看不明白。
注释:
[1]摘自朱珔《乐吾公传》。
[2]道台:道员的俗称,明清时期省和府、州之间的高级行政长官,掌钱谷、督粮、盐业、巡警、劝业等,清朝道员领正四品衔。
[3]厘局:旧时在内地交通要道对过往货物征收税金的行政部门。
[4]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米市胡同的泾县会馆,相传黄田朱家所建,亦称朱家会馆。创刊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停刊于一九一九年八月三十一日,分别由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主编的政治周刊《每周评论》,其编辑部就在这里。
[5]翰林院:明清外朝官署,主管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庶吉士:择优任用的新进士。编修:任庶吉士三年后,通过考试择优任用。侍讲:翰林院掌撰著、记载等事。
[6]泾县民间有萧彦错杀童官生之传说。
[7]龙腾虎跃:这是皖南古民居中罕见的出现虎形象的砖雕。
[8]赵青藜:字然乙,泾县人。清朝乾隆元年进士,桐城方苞得意门生,曾任山东监察御史。
[9]濂洛之学:北宋理学的两个学派。周敦颐居濂溪,其弟子程颢、程颐居洛阳,故有濂学、洛学之称。
[10]豫章:今江西南昌。
[11]同治:明清定为知府、知州的佐官,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水利等,清代亦称州同。
[12]此前曾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秘书主任,晋察冀边区粮食局代理局长,华北解放区财政厅副厅长。二〇〇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