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安徽泾县
24938800000018

第18章 水墨泾川(2)

一九四〇年底,国民党第三战区在歙县岩寺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制订剿灭皖南新四军的军事编组。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叶挺奉******命令,率九千余名抗日将士启程北移,于夜半时分秘密撤离云岭,计划由茂林南下,经宁国、郎溪至溧阳,然后渡江前往苏北。其军事编组为三个纵队,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随第二纵队行动。因连日阴雨,青弋江水位猛涨,渡河时章渡浮桥被洪水冲断,大半将士于隆冬季节武装泅渡。

一月六日拂晓,先头部队与国民党四十师在丕岭长下村交火,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泾县茂林地区突然发生。一月六日下午,叶挺在潘村召开纵队长会议。黄昏时分,由裘岭突围的一纵队遭国民党五十二师阻击,由丕岭突围的二纵队遭国民党四十师阻击,由高岭突围的三纵队遭国民党七十九师阻击,三路纵队未能按计划在星潭会合。

一月七日下午,叶挺在百坑户召开紧急会议。当日晚间,二纵队与国民党七十九师争夺里潭制高点。八日晚,军部教导队与国民党一四四师争夺高坦制高点。九日那天,一纵队电台被打坏,无法与军部联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傅秋涛果敢决断,由球岭以南的三节水冒险穿越峡谷公路,率一千余人成功突围。十日拂晓,军部主力被围困于凤村乡石井坑,叶挺杀了战马,以示破釜沉舟之决心。石井坑战斗持续三日之久,其间的东流山争夺战尤为惨烈。十三日黄昏,随军著名音乐家、《渔光曲》作曲者任光被流弹击中,临死前仍背着他的用于作曲的小提琴。

一月十四日下午,饶漱石以中国共产党东南分局副书记的名义,要求叶挺下山找国民党谈判。叶挺前往国民党一〇八师被扣押,后因“叛变”罪被囚禁于上饶集中营及重庆监狱,至一九四六年三月四日获释出狱。同年四月八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终年五十岁。据统计,皖南事变中有两千余名新四军将士杀出重围,三千余名或牺牲或失散,四千三百余名被俘;被俘者被关入国民党上饶集中营。

如今云岭有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有住宅、学堂、花园的种墨园建筑群是司令部、参谋部所在地;建于光绪年间,有八字院门、花砖门墙、四水归堂天井的大夫第是军部秘书处;亦建于光绪年间,有抱鼓石、门厅屏风、忠孝节义白石刻字的陈氏宗祠是军部大会堂。此外,云岭关帝庙是修械所,汤家宅院是政治处,“佑启人文”敞厅是战地服务团,张氏厅屋是****中央东南分局,董家宅院是教导总队。附带讲一句,曾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王明,生于云岭罗里村,其故居三进九间,门额刻有“霞蔚云蒸”四字;据当地人讲,王明童年时代过继给外婆家,很小就去了六安金寨。

如今泾县水西山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其入口处有四座七米高的石阙,象征新四军激战七天七夜;其陵墓神道有三层九十级石阶,象征九千新四军将士分三路纵队北移;其纪念廊中的九根圆形柱子,只有两根是完整的,其余都是高低不同的半截残柱,象征九千将士遭国民党军队围歼,只有两千人成功突围。

如今茂林有皖南事变主战场标记建筑。那是一组大理石垒砌的雄浑肃穆的立体字“41.1.7”,它将历史上的这一天,醒目地留存于天地之间。而那道斜坡状的红色背墙,则象征一面浴血的战旗。当年的浴血奋战,其情其景,其忠其勇,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令人毛骨悚然,令人肃然起敬。

茂林于我的感觉,越发是泾县的缩影。茂林的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建筑遗存,乃至它的由盛而衰,于泾县是经典的呈现。在蒙蒙细雨中寻找村口的牌坊群,肯定找不见。因为一九五九年修泾县大桥时它被全部拆除,当普通石料砌入桥墩中。比起著名的徽州歙县棠樾牌坊群,茂林的要壮观得多,因为茂林的牌坊数是十四座,棠樾的是七座。据说其遗址在村口加油站旁边,可加油站替我问了好几位老人,也不曾予我以明确的指示。也就是说,我只能从手头一张老照片上看茂林牌坊群森森然的样子,于实地则找不见它的任何痕迹。因为耿耿于怀,一日居然专程去县城看泾县大桥,在桥洞底下仔细观察,希望能够用相机拍摄到茂林牌坊的痕迹,结果无功而返。

泾县的古墓群,是另一道人文景观。民间重视堪舆理论,选择其村落、宅基、坟地等,总是非常讲究。徐榜墓在中村青龙山,其墓地被风水先生称为“莲花形”,墓前有石砌牌坊,一九五八年墓室被毁,一九六六年牌坊被拆除;

董杰墓在中村凤凰山,其墓地被称为“凤形”,四周有围墙,墓碑有顶盖,神道上有牌坊,两旁有石虎、望天啸[9]等,一九六六年墓室被毁;

潘锡恩墓在茂林潘村,其墓地被称为“荷花形”,神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等,一九六六年墓室被毁,墓碑失踪;

吴芳培墓在茂林西山,其墓地被称为“凤冠形”或“八角亭”,墓冢高大,两旁有麻石围墙,一九六六年墓室被毁,墓碑失踪。

一九六六年五月,另一场战争席卷全国各地,泾县不能例外。战争的一方是革命群众,另一方是传统文化,时人称其为“破四旧[10]”运动,或曰“**********”,或曰“大革文化的命”。这场革命的普及、迅速、细致、盲目、剧烈,可谓“史无前例”。其间首当其冲的是各类古代文物,如建筑、碑刻、书画等,其次是各种传统观念,如儒学、佛学、民间意识等。

茂林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吴文海,当年曾亲眼目睹吴芳培墓被拆毁的情形。他对我说:“先是打一个小洞进墓室,进去了才知道里面有七口棺材。我们只晓得其中两口是吴芳培两位夫人的,另两口是吴芳培两个儿子的。吴芳培本人身穿朝服。棺材里有一根上下一样粗细的,一米来长的竹管旱烟袋,这么细长的竹子不容易找。竹管上刻有山水画十分精致。棺材的每一面都是一整块木板,这么大块的木板也是不容易找。里面的墓砖挖了几天几夜呢,那些砖头后来都给了林场盖房子,盖了五间房,让林场有自己的伙房、宿舍、办公室。棺材里金条也不少……”

茂林文物保护协会设法找到了吴芳培祖父、祖母、父亲、生母、伯父、次子诸人的墓碑,临时存放于吴氏大宗祠。而吴芳培本人的墓碑,据说在芜湖,可惜去了人没找到,所以至今不见其踪影。不过吴芳培的一品官画像,是知道其下落的:一九六六年给烧掉了。

以我有限的行走,以及有限的见识而论,我认为当今皖南风格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不是皖南徽州的西递、宏村,不是皖南泾县的黄田、查济,而是浙江兰溪的诸葛村。讲风水的讲,诸葛村有内八卦及外八卦,风水是特别的好。而我于当地的了解,却是知道**********“破四旧”时期,三国蜀汉丞相诸葛孔明的后裔,暗中仍有凛然的宗族权威,其家族意识依旧浓厚,宗族代系依旧分明,宗祠族规依旧有震慑力量,所以较之于别处,村中的各类文物被破坏得少。

我曾自说自话地想,若泾县于太平天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的受损程度不曾如此严重,其民间财富依旧雄厚,文化气脉依旧调和,那么,已经予我深刻印象的黄田、查济、茂林、潘村、翟村、万村、小岭、西阳、周村、云岭、章渡、后岸、赤滩等等村镇,会是何等的鼎盛与繁丽?

第一次来查济的时候,于村外的田埂上,看到一根汉白玉石柱。柱面上有两个古代人物的浮雕,人头均被砸毁,身段依然优美。这石柱默默倒在杂草中,显露着往日的奢华,今日的漠然。那是二〇〇〇年五月第一次来泾县,第一次来查济,第一次来翟村和万村。同年八月十日,《南方周末·地方》版替我刊出“陈村小记”一文,编辑将文中的一段话抽出来,排在标题旁引人注目。这段话写的是万村予我的,尤其是万村万氏宗祠予我的悲凉感觉。

“夕阳斜过古树照在园子里,蒿草高过断墙在晚风中摇曳,于这寂寞古老的村巷且走且看,触目惊心的是这华美的破败,及破败的华美。”

民国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查济人在深山老林中找到一棵古银杏树,伐倒后锯刨成方形木梁,其长度十米有余,要拿它替换宝公祠内那根出问题的过海梁。四十八名壮汉将新木梁往查济抬。途中一直有一位有经验的站在木梁上鸣锣起肩,统一步伐。夜晚歇宿时,老族长抱一床棉被,露天躺在木梁上。由此可以想见,旧时查济人于祖先是何等的崇敬,于修复宗祠是何等的隆重而审慎。

查济的八甲祠祭祀查村查姓七十世祖查图源,宝公祠祭祀查图源的弟弟查宝源,洪公祠祭祀他的另一个弟弟查洪源。宝公祠至今安然无恙,洪公祠却坍塌大半,而八甲祠因失火被完全烧毁。怕误入祠内的游客被楼板或望砖砸伤,洪公祠正门给半截砖墙封死,边门终日上锁。一日查济文物保护协会对我网开一面,开了边门的铁锁,领我入内察看一番。

那可是满目的苍凉与悲寂,满目的恢宏与精美。门厅和享堂已经没了房顶,金水池石栏及柱头不复存在,然而,四十座汉白玉束腰石磉还在,依山而建的美人靠木楼还在,木楼窗棂上的福、禄、寿精细雕刻还在。登临摇摇欲坠的木楼,穿行于幽暗曲折的楼道,不是担心自己有无生命危险,而是痛惜这座古祠的破败。

茂林有一种迷信说法,其村落的衰败,跟村中一棵紫荆树相关。据茂林《吴氏宗谱》记载,始迁祖吴希贤之子吴安国于一〇七五年建造“延陵新宅”时,植紫荆树于宅边。这棵树活了八百九十年,于四十年前被雷电击中而枯死。无独有偶的是,查济也有一棵同样如此古老的紫荆树,至今仍枝叶繁茂,显然其象征意义不及茂林的明显。

民国初期,查济有《查济小学校歌》。我采访查贵锟、查贵生两位老人时,他们给我唱了起来。唱到不同处,时年七十三岁的弟弟,跟年长九岁的哥哥争得面红耳赤,这使我忍俊不禁。记得他们惟一没有争议的一句歌词是“地灵人杰乃佳气所钟”。

查济的地灵人杰,或曰钟灵毓秀,我于石门山谷感觉最深。查济西北的岑山、碧山之间,有一条风景秀丽的河谷,去过黄山也不曾见到这么幽美的谷地。这条河谷的高处有一座石门,山路两边的巨石像门框一样奇特。一九八〇年代修路期间,有人拿炸药将它的天然“门楣”给炸掉,闻之不免惋惜一番。

河谷中溪水奔流,訇然入耳。偶有平缓处则林木茂密,流水于卧树间及白石上蜿然漫延。河谷两旁的岑山、碧山高耸入云,溪水在山影中忽高忽低。据查济人讲,李白曾于此地赋诗一首:“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又是无独有偶,黄田、西阳东面的黄山由徽州黄山绵延而来,山中有两石对峙如门。每年三月、九月望日之夜,月亮移入石门中,如一面圆镜镶嵌于镜框内,其山峰被称为石门峰,其行政区被称为石门乡[11]。

黄山的另一处著名景点是石井坑。那儿溪水蜿蜒,巨石累累,且有数不胜数的大小石穴如升如斗,蔚为大观。清朝学者洪吉亮赋《黄山》诗,有“积势走百里,山腰围万井”之句。那儿的鹰嘴崖有石穴溢水成溪,棺材潭呈严格之矩形鱼翔浅底,毛竹园有石屋群予游人以莫大之悬疑。

于黄昏时分沿山明水秀的黄山西麓行走,就像置身于一幅绵延不断的长卷山水画中。而这种感觉,于青弋江两岸更为明显。米芾之所谓“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仿佛就指的是泾县。由徽州而来的徽水,依旧于黄村北汇入青弋江,而旧时的徽水乌筏,今日只走乌溪至黄村一段;由乌溪的姚村起,至黄村的平垣止,穿急流,越险滩,于山岭中顺徽水漂流十六公里,当地人称其为“江南第一漂”。于漂流的乌筏上看黛绿如墨且墨分五色的远山,自然会想起黄田旗峰公家庙的那对门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旗峰公朱浙,字南江,皖南朱氏茶院公二十三世,朱枱之子,朱快之父。朱枱号黄田,以地名为号;朱浙号旗峰,以山名为号。于黄田看旗峰山、牛背山重岭叠嶂,象山、狮山夹凤子河守门户,其图画之瑰丽,意象之趣妙,不免赞叹造化一番。

注释:

[1]澄心堂纸:南唐李后主将他监制的宣纸类纸品,存放于宫中的澄心堂内,故有澄心堂纸之称。一说当时徽州歙县亦出产这种纸品。

[2]桂阳:今湖南郴州。

[3]虬川:皖南南陵县境内。

[4]摘自《泾县志》。

[5]粤贼:指太平军部队。显然撰文者是清军立场。

[6]吊栋阁:前屋临街,后屋临水,临水的屋子有三分之二悬空于河床上方,各有数根木柱支撑,若湘西等地的吊脚楼。

[7]显然撰文者也是清军立场。

[8]当今宣纸的著名品牌,是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生产的中国驰名商标红星牌,其公司所在地位于泾县乌溪。

[9]望天啸:通常指华表顶端的石兽,亦称望天吼。

[10]破四旧:指**********时期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政治运动。

[11]石门乡:自宋代起,至民国止,黄山北部地区称石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