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精品导视
25036600000040

第40章 美国往事

影片档案

出品:美国华纳影片公司1984年

类型:彩色黑帮片

片长:229分钟

编剧:塞尔乔·莱昂内等(根据哈利·格雷的自传体小说《流氓》改编)

导演:塞尔乔·莱昂内

摄影:托尼诺·德利·科利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饰面条

詹姆斯·伍兹饰麦克斯

伊丽莎白·麦克高文饰黛博拉

本片获1984年奥斯卡最佳配乐、最佳服装设计金像奖。

导演简介

塞尔乔·莱昂内1929年生于意大利,父亲是默片时代导演,使他自小深受电影熏陶。年轻时,美国电影对他影响很深,尤其是罗伯特·怀斯的《木马屠城记》、威廉·惠勒的《宾虚》和弗雷德·齐纳曼的《修女传》。1947年,塞尔乔·莱昂内进入电影行业,曾为意大利导演德·西卡和到意大利拍片的威廉·惠勒当过助手。后来,他担任副导演的片子至少在五十部以上。他导演的真正处女作是1961年的《洛特岛要塞》。

1964年,塞尔乔·莱昂内把黑泽明的《大镖客》改编为《荒野大镖客》,引起轰动,这是他的第一部西部片,不同于经典的西部片,被称为“通心粉西部片”,开创了意大利西部片热潮。其后他继续执导了数部意大利西部片,其中《黄昏双镖客》、《黄金三镖客》和之前的《荒野大镖客》合称“镖客三部曲”,是塞尔乔·莱昂内西部片的经典之作。1969年开始,塞尔乔·莱昂内开始用影像来为美国讲述美国,拍摄了《西部往事》和《革命往事》。1984年的《美国往事》让他达到创作最高峰,合称为“往事三部曲”。1989年4月30日塞尔乔·莱昂内因病逝世。

剧情简介

1933年,纽约警察局根据接到的告密电话,去围捕一伙倒卖私酒的黑社会分子,枪战中击毙麦克斯等三人,只有一个绰号“面条”的青年逃脱,他就是告密者。“面条”同三个死者自幼一起在纽约犹太街区长大,四人不分彼此,把卖私酒赚到的钱存放在火车站的一个储物柜里。他们积蓄了一笔巨款之后,麦克斯仍不满足,又策划抢劫银行。“面条”怕兄弟们丧命,便先向警察局密告他们贩私酒,希望以较轻的罪名把大家拘捕起来。不料他的一番苦心反倒断送了弟兄们的性命。逃走前,他去火车站取自己的积蓄,可那笔巨款已不翼而飞。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友黛博拉也在此前去了好莱坞。“面条”四处流浪,隐姓埋名过了35年。

有一天他接到一封匿名信,让他回纽约参加三位死者的迁葬。在纽约他发现三座坟前都立了墓碑,立碑人的落款却是他本人。更奇怪的是,火车站储物柜里那笔巨款又归回原处。原来,麦克斯并没有死。他早已买通警察,借警察之手除去同伙,独吞四人财产,然后伪装死去。他改名换姓,并利用那笔巨款爬上参议院的高位,他还占有了“面条”从少年时起便热恋的女友黛博拉。35年后的今天,麦克斯的非法活动已经败露。他请回浪迹四方的旧友,忏悔之后,请求“面条”来执行他的死刑。“面条”拒绝了他,麦克斯随后跳进一辆垃圾处理车自杀。

影片分析

一、叙事结构

关于影片的叙事结构,塞尔乔·莱昂内在将近240分钟的影片中,讲述了“面条”和他的朋友、恋人一生的故事。影片依人物年龄,将故事分三大块进行叙述:少年故事,青年故事和老年故事。影片没有按故事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架构,也没有采取倒叙法,而是打破常规叙事方法,模糊了顺叙、倒叙和插叙间的界限,采取了这样一种叙事线索:青年故事——老年故事——少年故事——老年故事——青年故事——老年故事——青年故事——老年故事。在这八个叙事段落之间,有现实的顺叙,也有对往事的回忆。

影片的情节,有两条情节线贯穿全片:一条是“面条”与麦克斯的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另一条是“面条”与黛博拉的爱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影片结尾,以麦克斯的儿子大卫(也是“面条”的名字)的出场,将两条线最终结合在一起。由扮演少年麦克斯的演员扮演的大卫,既是过去友情的象征性再现,又体现着麦克斯对“面条”的怀念。同时他作为黛博拉的“儿子”的事实,也明明白白地呈现了“面条”与黛博拉始终未结合的爱情悲剧。

贩私酒是少年事件的中心事件,策划和抢劫联邦银行是青年故事的中心事件,麦克斯自杀是老年故事的中心事件。将三个中心事件贯穿起来的情节链是火车站存物柜中的巨款的存入、被窃和原数归还。全片的核心事件是抢劫联邦银行和黛博拉去好莱坞,前者是友情线索发展的高潮,后者是爱情线索发展的高潮。全片的情节动力是解火车站储物柜中的巨款失而复得之谜。

二、人物形象

关于影片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的刻画,本片没有像一般的黑帮片流于模式化,而是深入地探讨了人物的生长环境、性格与命运等命题。影片的主要人物:面“条”、麦克斯和黛博拉生长在纽约犹太街区。在那里,“面条”和麦克斯等小伙伴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与黛博拉之间萌生了两小无猜的恋情。“面条”为人“义”字当头,对朋友不惜赴汤蹈火,是个不乏浪漫色彩、幻想型的人。他爱冲动,这决定了他要为小兄弟报仇并饱受牢狱之灾。他的性格不能改变他下层人的社会地位,并决定了他终生伴随着内疚和悔恨的命运,他的出路是逃到大烟绕城的梦境里,躲避现实。麦克斯是个注重实际而怀有野心的人,他心狠手辣又善于隐藏自己。他狡猾、放纵、自私而不择手段,导演把他推上政治舞台最后又让他绞死在垃圾处理车里,并非出于偶然。而黛博拉虽然珍视“面条”的爱情,但她把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当大明星看得比爱情更重要。不同的生活追求和价值观念,使生长在相同环境中的三个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关于影片的主题,三个主人公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们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及他们不同的人生归宿。影片在细致且深入地处理人物的性格差异、感情关系的过程中,表现了双重的悲剧主题:友谊的悲剧和爱情的悲剧。对于黛博拉和麦克斯来说,真情并没有泯灭,但他们已经沦为野心或成功欲的臣仆,功利压倒了感情,从而导致了行为的悲剧结局。影片在深深怀念和淡淡伤感的氛围中,更深刻地展示了人的必然命运:往事成空,回忆和怀念即意味着永远的失落。正如影片结尾时,年轻的“面条”抽着鸦片,对着天花板,意味深长地微笑。

三、时空转换

闪回和倒叙在当代电影中甚少使用,甚至被某些影评家评为“老掉牙”的手法,但在《美国往事》中,闪回镜头和倒叙手法却自始至终都在采用,形成了影片时空结构的主要处理方式。这种结构处理正如影片的情节剧因果关系一样,不仅没有给观众带来陈旧感,而且似乎是最恰当不过地表现了本片的特定内容。开头部分,烟馆里长达几十秒钟的电话铃响让故事闪回到困扰主人公的事件中,观众随之进入1933年。35年后,“面条”返回纽约,影片通过墙洞里的一双眼睛,闪回到久远的1921年,回溯了面条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面条”从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他的回忆又引出了一段闪回,随着“面条”的回忆,观众了解了麦克斯和奥唐奈的关系。当“面条”面对参议员贝利(麦克斯)时,他没有像当年为小伙伴报仇时那般冲动,影片借闪回再现了“面条”记忆中的美好的时刻,让观众清楚地看到,飘零半生的“面条”,心中存留的不是恨,而是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留恋。这种叙事方法不仅未让观众在三个多小时里感到枯燥,反而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刺激。

影片为了使这种频繁的时空转换不至于造成生硬的效果而打破观众的整体心理,在每两段时空的转换上,采用了诸如相同机位、同一段音乐或者相似动作、形状等剪辑手段。

四、音乐

音乐在本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观众在观赏影片的过程中,无时不在感受音乐的力量。长笛吹出舒缓、哀婉而略带忧伤的曲调,把观众带到遥远的过去,使影片充溢着温馨和怀旧的情调。无论是黛博拉舞蹈的场面,穷孩子搞恶作剧的场面,还是“面条”和黛博拉共进晚餐的浪漫场景,无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音乐的作用旨在阐述主题,用音符去诉说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由猫王唱红的一曲《昨天》,作为贯穿全片的音乐主题,伴随着“往事”进行和消灭,又伴随着回忆和思念而再现,极好地渲染了气氛,强化了影片主旨。(王万尧)

参考书目

《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18例》,戴锦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