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日本保护动物的环境。“阿喵”作为一只野猫能衣食无忧地在当地生活,直至成为明星为旅游做贡献,与日本保护动物的良好环境密不可分。在东京,每次出门几乎都能碰到野猫。而且,日本的野猫不怕人,一个个都大大方方,任你逗弄抚摩。野猫不怕人是因为大多数日本人对它们实在是太友好了。经常碰到这样的日本大婶大妈,或步行或骑自行车,到各自固定的地点分发猫食。不要以为是施舍,就是随随便便的残羹剩饭,她们拿的都是正规的罐或颗粒猫食,有的还外带牛奶。在这样的环境里,野猫不愁吃喝才能玩出这么多可爱的“动作”,成为旅游小队长。
最后要说媒体的宣传了。“阿喵”从一个本地明星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级明星,与当地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分不开。最初,野猫“阿喵”在当地土特产店和料理店门口睡觉伸懒腰的姿态,吸引了当地民众的“眼球”,也引起当地政府的注意。时逢一个从香港来的美食栏目摄制组在当地拍摄,由当地民众和政府大力推荐,“阿喵”被摄制组看中,制作出了精彩节目在海内外播放,把“阿喵”的可爱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从某种意义上讲,坂井市的政府和民众充当了“阿喵”的经纪人,将“阿喵”推向了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动物明星从诞生到为当地带来真金白银,绝不是偶然。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将一只流浪野猫打造成“招财猫”。
公交“痴汉”,冤比窦娥
2007年1月,日本导演周防正行执导的电影《即便如此我也没干》上映。影片描述的是主人公金子彻平挤进早晨拥挤的公交,赶往某单位面试。却被一名女中学生误以为是公交“痴汉”。金子彻平拒绝私下和解,说什么也要还自己清白,从此走上备受折磨的冤罪洗清路。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生活,远比艺术残酷。东京某公立中学的教师,29岁的津山正义被东京地方法院立川支部法官仓泽千严宣判其“痴汉”罪名成立,罚款40万日元。
然而,津山正义在接受参访时说:“那天,我赶着去和女朋友约会,结果钱包忘在学校了。我就坐上三鹰市的市内公交回学校,结果一女高中生说我摸了她屁股。可当时公交晃得厉害,我左手握着吊环,右手拿着手机输入短信,看车里的闭路电视就知道了。但就有几秒钟,我握着吊环的左手被其他人的手臂挡住,结果法院就说我是在那几秒钟内下的手。还说什么,‘虽然时间短不容易得手,但也并非完全做不到’。”
对于法院的判决,津山正义当然不服。除了“左手吊环,右手短信”外,津山还有其他证据。他提出,如果自己的手真的接触到女高中生制服的话,一定会沾有纤维。为什么在科学鉴证的时候没能查出呢。对此,法院的回答是,“接触了,但是没沾上纤维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这简直就是《即便如此我也没有干》的再版。
随后,津山正义的律师池末彰郎也介绍说,在日本,但凡是男性对女性施加性犯罪的案例,都会受“不管怎么说,肯定是干了”这样一种先入观影响。而法院的倾向也是对“痴汉”案件中的受害者证言给予绝对信任。但事实上,受害者有可能说谎,也有可能认错人。
最后,津山正义还总结了几个被误会为“痴汉”时绝对不能做的举动:
第一,不能道歉。“在公交里,站在前面的女生曾回瞪了我一眼,并且嘴里还嘟囔着什么。我当时就感觉是有麻烦上门了,所以条件发射地脱口而出,‘对不起’。结果证明,这个道歉的举动是最大的失误。在调查过程中,那女生说,就是我这一声‘对不起’,让她确信我就是那个摸她屁股的‘痴汉’。”
第二,不要和对方沟通。津山正义继续说,那个女生拽着我的手腕要我跟她下车。下车后,她连续质问我是不是痴汉,我坚决否认后,她就要扭走了。可是我也气愤啊,平白无故地被人误会,还被拉下了车。于是就对女生说:“开什么玩笑,在这种地方把我拉下车。”女生显得很气愤,于是叫上另一辆公交的司机把我控制住,直到警车来把我带走。
第三,不能信任警方,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津山正义回忆说,在三鹰警察署里,“刑警曾用谎言来强迫我供认。说什么‘有多个目击证人,闭路电视里也有你作案的证据,你还是自己坦白吧。’就连检察官也威胁我,‘我的工作就是宣判你有罪’。”
在日本,一旦被当作“痴汉”起诉,有罪率竟然是99.9%。为此,曾被误指为“痴汉”的日本作家阿川弘之还公开呼吁,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像设置“女性专用车厢”一样,设置“男性专用车厢”,以保护男性的清誉。
今天是津山正义,明天就有可能是你我。
日本特色之天气预报
一到夏天,中国就被高温覆盖,整个中国似乎都进入了“烧烤”模式。很多市民反映天气预报不靠谱,如天气预报36℃的时候,实测温度高达45℃。有专家指出,气温预报确实低于城市居民体感温度,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气预报已经不能跟上城市扩张步伐和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未来亟待推出更精细化的预报。更加人性化的天气预报广受期待。
日本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与中国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包括天气、气温、降水概率等部分组成,更细致一点的预报则包括穿衣指数、洗衣指数、洗车指数、带伞指数、体感温度指数等。但日本天气预报的人性化还是在很多方面表现了出来。
首先,天气预报非常精确和具体,最普通的天气预报也精确到三个小时,朝日新闻网站提供的天气预报分别具体到0时、3时、6时、9时、12时、15时、18时、21时,这样一来,民众就可以更方便地为次日工作、生活做好准备,起码可以基本预知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的天气并做好准备。更有一些新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可以精确到具体位置,时间则可精确到10分钟。当前中国的天气预报只是预测第二天整日的天气,如预报北京雷阵雨转晴,也许是凌晨雷阵雨,清早就转晴,也许是下午雷阵雨,傍晚转晴。针对这两种情况,民众需要做的准备当然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不少在中国居住的日本朋友坦言,希望中国的天气预报能在时间上更具体一些,起码具体到上午、下午、晚上。
第二,细节体现天气预报的人性化。日本天气预报的次日气温预测不仅有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数值,还会加括号标注与当日会升高几度或降低几度。如东京明日气温预报结果为最高气温31(+3)℃,最低气温25(+2),民众不用太多思考,就知道明天会比今天热两三度,对明天的气温就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而在当前盛夏时期,多数媒体的天气预报都会有中暑指数,提醒民众注意降温防暑。如NHK晚间天气预报的预防中暑信息预报还用了脸红流汗的卡通人物来形象地说明中暑指数的高低。
与地震一样,日本天气预报发布及时,尤其是雷电、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时,信息会通过电视屏幕、收音机、手机等方式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市民。由于体制的不同,日本没有专门的地震局,所以日本的地震信息播报也是气象部门的工作。也许正是由于日本多地震、多台风等恶劣天气的缘故,日本的天气预报与地震预报一样,能做到细致和尽可能的准确,并且能够从民众的角度出发提供信息,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与中国一样,日本的大城市同样存在热岛效应。同时,体感温度受温度、湿度、风速的影响很难准确预报,所以日本的一些天气预报会给出体感温度指数。但欧洲很多国家都在天气预报中会明确预报体感温度,所以有不少日本人呼吁应提供体感温度的预报。不过,当前日本已经出现了一些软件,可以较为精确地计算出次日的体感温度。
日本“厕神”
在日本的东北地区,每年1月15日晚上,家里的母亲要把厕所里面的电灯关上,然后再在里面点燃一支蜡烛摆放。接下来,这位母亲还要在托盘上放一块切成长方形的年糕,端到厕所里面去,供奉在洋式马桶前面。在当地人看来,厕所里面是有“厕神”的,如果在这个“小年”的时候供奉了,一年都会平安无事的。
在日本福岛地区,人们在家里上厕所的时候,进去之前一定是要敲门的,然后还要按照时间在门外说一声“早上好”或者“晚上好”之类的寒暄用语。在当地人看来,厕所里面的神虽然是自己用眼睛看不见的,但是你如果沉默不语地进去了,就可能莽莽撞撞地冲撞到“厕神”,那样一来,自己的命运也就会倒霉起来。
在日本福岛地区还有这样的风俗。家里孩子出生以后的第二天,奶奶或者外婆要抱着还没有出满月的婴儿连续到附近的3家邻居串门。进入每家以后,除了给人家看看孩子以外,还要抱着孩子到这家的厕所里面去,亲自放上一枚金黄色的5元硬币,请“厕神”保佑。据说,这样做后,孩子一生都会健康地成长。
一个居住在神奈川县的日本人告诉我,他小的时候洗澡之前都会先脱一个精光,然后在泡澡之前去一次厕所。为此,他的祖母曾经把他拽过来按在大腿上打了一顿屁股,告诉他“厕所里面是有神的,你这样赤条条地进去就会冒犯神的”。打完之后,让他跪在厕所面前给“厕神”道歉。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光身如厕了。
居住在茨城县的一位日本人介绍说,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夜里醒了想上厕所,可是觉得有点害怕,就这样尿床了。第二天早上被爷爷发现了,爷爷就让她在白天去厕所里面喊三遍:“明天晚上我有事请,不能来了。”结果,当天晚上还真的就没有因为尿意而醒来的事情了。现在,她把这个方法又传授给了自己的孩子们。
在日本的奥多摩地区,每年的1月16日,家里都要把厕所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再在厕所里面点燃一炷香。据说,这样做后,家里就不会有人患结膜炎。如果不肯这样做好清扫,眼睛不好使的“厕神”就会发怒,让家人患上结膜炎。对这种说法,我是存疑的。因为结膜炎应该是近代西医发现的,“厕神”可是古老的啊!
在日本的冈山地区,一个刚刚盖好住房里面的厕所,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是家族里面年龄最大的人。那里的风俗传说是,这样尊重和爱戴家里的老人,“厕所神”看着一定会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然后就会像发功一样把他的力量借给这位老人使用,并且让他把这种力量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来保佑一个合家兴旺。
日本岐阜地区有新鲜的事,新房落成或者搬家的时候,全家成员都要挤到厕所里面去,在那里大口大口地吃面条。据说,往昔搬家的岁月里,离开家以后就会感觉到非常的寒冷,有的马上就得感冒,还有的被冻倒在街。然后,幸亏神的帮忙,把倒下的人送进厕所,又暖和过来了。这样,人们在迁离居家时要在厕所吃一顿。
在日本静冈伊豆的修善寺里面,还有一个供奉着“厕所神”的明德寺。可以称得上是“寺中寺”。人们可以在这个寺里面领取一些写着吉祥保佑话语的被称为“札”的小木板,然后挂到自己家的厕所里面。每次上厕所的时候,要把这些吉祥保佑的话语念出声来,然后再做小方便或者大方便。据说,这样可以预防下半身的疾病。
躲地震区分中国人与日本人
地震来啦!瞬间,我感到一种天崩地裂般的摇晃,柜子在身后轰然倒下,椅子被甩出去老远,我紧紧地抱着桌腿丝毫不敢轻举妄动。大约十几秒之后,晃动渐渐平息下来,我的手掌湿漉漉地一把汗啊。打开房门,走出地震体验室,这才看到操控间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震级是7。
对,这只是一场虚拟的地震体验,是日本东京都立川市消防署“立川防灾馆”避难讲座的一项内容。
站在防灾教育中心门前,我感慨万千:人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但是,却鲜有人知道日本也是一个防灾教育设施最多的国家。防灾馆的讲解员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叮嘱参加讲座的学员“地震来临时,第一,保住生命是最重要的。第二,不要忘记关闭煤气。第三,为了逃生,请尽快打开通往‘非常口’的屋门。”
嗯,只是打开屋门而已。在日本,即使是面临大地震,日本人也不主张室外避难,而是尽可能寻找室内安全的空间暂时躲避。曾经与日本友人聊起如何分辨日本人和中国人,对方半开玩笑地说:“街敢闯红灯的,肯定是中国人;地震来临时,拼命往外跑的,一定是中国人。”这话听着让人心里不爽,前者不说,后者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差异:面对突发灾难,中国是要“逃生”,日本是要“避难”。这一“逃”一“避”,行为方式就不同喽。
关于日本人何以不“逃”的原因,我也在追究。第一,日本震灾频繁,房屋良好的抗震性、日本称为“耐震性”成为必要条件。至今,日本人敢说:“地震不发生在建筑物上”,也就是说,日本的房屋建筑不会因为地震而倒塌。因此,多数日本人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会贸然地逃往室外。第二,日本人从小接受防灾教育,“室内避难”的意识根深蒂固。第三,日本的地震真是太多,如果总是为此而跑,那天天上班、上学就不用干别的事情了。
日本人在培养全民防灾意识上下的功夫,实在值得中国借鉴。
“亡羊补牢”的事情,谁都会做。“防患于未然”的事情,却不是谁都愿意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