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重阳节
25346100000005

第5章 重阳节的习俗(2)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曾于重阳节作《九日诗》,因为《五经》中未用过“糕”字,所以他不敢在诗中用“糕”字。到了宋朝,大诗人宋祁嘲笑他说:“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中一世豪。” 因为刘禹锡在做诗时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阳节又多了一个典故,即“题糕”。

从上面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唐朝吃重阳糕的风气是颇盛的。

到了宋朝,重阳糕的花样逐渐增加。民间重阳节作糕,有人在每块糕上装饰几只粉制小鹿,名曰“食禄糕”,这是取“禄”、“鹿”同音的口彩。

宫中重阳节祭祖时,要在糕上作几只小粉象,称为“万象糕”,取太平有象之意。

民间在重阳节这天天将亮时,将一片糕搭在小孩的额上,口中祝道:“百事皆高,百事皆高。”

南宋时,重阳糕的制法和北宋不同,原料里增加了糖、肉、鸭丝、栗粉、蜂蜜,缀以石榴,插上彩旗,还在糕面上放上粉制的蛮王或狮子,做得更讲究、更精致,堪称美食。

明朝宫中从九月初一起就开始吃花糕了。花糕做得其大如盆,上面还要铺二三层枣。这时正是枣子成熟的季节,因此用枣做花糕的配料。花糕蒸成后,还要迎回已嫁的女儿。

除了制作精细的花糕外,有的儿童用酸枣捣烂了做枣糕,用火烤脆枣,用糖拌果干,或用线穿山楂,拿到大街小巷上去兜售。

清朝的花糕制得更加精致,比较高级的一种以糖面为原料,中间夹上各色细碎的果屑,有的两层,有的三层,配料各异,比较普遍的是在糕上点缀一些碎枣丁或碎栗丁。有的在花糕上作两只小粉羊,取“重阳(羊)”之意。

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老人。蒸重阳糕的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重阳糕要小一点,薄一点。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的,还在糕面上撒一些木犀花,因此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十分符合老人的口味。

(六)射箭

东晋末年,大将军刘裕在篡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等他即位称帝建立刘宋后,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

南北朝时期,重阳节流行骑马射箭的游戏。

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秋季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各个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抢粮的战斗,因此出现了以习武为内容的重阳习俗。

开始时,重阳节射箭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官场,参加骑射活动的不仅有朝中官员,京畿的高官有时也奉命参加。

唐朝时,百官要在重阳节举行射箭比赛。唐朝皇帝规定:射中鹿,赏一匹马;获得第一名,赏绫罗;其他有射获的也有多少不等的奖赏。

宋朝沿袭了唐朝重阳习射的习俗,但已不像唐朝那么热衷。宋朝宫廷在重阳节这天开始给皇帝生火取暖,叫“开炉”,一直生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一。与此同时,皇帝和大臣都换发可以御寒的夹袄,这是古时“九月授衣”习俗的延续。

辽、金两朝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受汉族文化习俗的影响,也过重阳节。其节日习俗与汉族大同小异,如登高、饮菊花酒、射猎等。汉族重阳节一般只是立靶射箭,射中者有赏;而契丹族过重阳节要比赛射老虎,哪个部族射中的老虎少,就要请大家吃重阳宴。

(七)放风筝

重阳佳节,好多地方都要放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鹞,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我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最早的风筝。

墨子把制风筝的技术传给了他的学生鲁班,鲁班根据墨子的设计开始用竹子作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后,用火烤弯,做成喜鹊的样子,称为“竹鹊”,在空中飞翔了三天。最初的风筝常被当做军事工具,用于测量风向,有时也用于通讯。

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于垓下,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置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四面楚歌”典故的由来。

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人们开始用纸作风筝,称为“纸鸢”。

南北朝时,梁武帝被侯景围困于建业(今南京),内外信息断绝。这时,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帝诏令系在上面。于是,太子简文帝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放纸鸦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现射落了。

唐朝建立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开始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社会很快走向安定和繁荣,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经济全面发展的时期。社会的安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国力的雄厚带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盛行。

唐朝时,重阳节被国家定为传统节日,促进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一直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随着传统节日的兴起,开始向民间娱乐转型,儿童开始放纸鸢玩了。

从五代开始,人们在纸鸢上加上哨子,能在风中像古筝一样发声,故称风筝。而那些没有哨子的则专称纸鸢了。

宋朝城市文化经济日益繁荣,民间手工业蓬勃兴起,朝廷提倡过传统节日,从而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娱乐活动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因此,宋朝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了。这时,民间放风筝已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也是文人艺术创作的一种题材。由于有文人参与,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社会对风筝的大量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了。

明清两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已超越前代,有了巨大的进步。当时,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人们普遍认为放风筝是一种极高雅的活动,能反映高深的修养和高尚的精神世界。

放风筝能使人开朗愉悦,心旷神怡。放风筝时,大脑高度集中,能有效地消除心中杂念。面对一片洁净的蓝天,人的心胸自然变得开阔了。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风筝上绘满了吉祥图案,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福寿双全”、“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

1.飞鸟说:

古代风筝的结构、形状极其类似飞鸟,因而有人认为最初的风筝是受飞鸟的启发,是模仿飞鸟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中国最早的风筝是春秋时期墨子制造的。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

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鹞,飞了一天。墨子制造的木鹞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2.斗笠说:

斗笠是防雨、防暑的器具,类似草帽,系绳很长,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制成。古时候有个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把抓住了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像鸟一样在空中飞了起来。面对此景,这位农夫觉得很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久之,渐渐地演变成放风筝了。

3.树叶说:

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极为感兴趣,便用麻绳拴树叶放着玩。后来,逐渐演变成放风筝了。中国台湾高山族人和海南岛黎族人过去都曾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放着玩,后来才发展为放纸制风筝。

4.帆船说:

古时,我们祖先发明了木船,大禹时木船上装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于是人们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5.帐篷说:

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的现象制造出来的。

6.李邺说:

五代后唐官吏李邺在宫中作纸鸢,借风力用线放到空中玩。后来,他又在鸢首安上竹笛,使风入竹笛发出古筝的声音,故名风筝。

如今,广东阳江于1993年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风筝之乡,阳江市把每年重阳节定为风筝节。

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是我国山东省潍坊市,该市从1984年开始举办风筝会,每年都有来自全世界的风筝爱好者一同放风筝。

(八)吃烤乳猪

吃烤乳猪是过重阳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烤乳猪是广州著名的特色菜,早在西周时即已被列为“八珍”之一,那时称“炮豚”。

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户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势很猛,把院子里的东西都烧光了。

这时,主人匆匆赶回家,只见一片废墟,正惊得目瞪口呆时,忽然一阵肉香味扑鼻而来。主人循着香味找去,发现这香味是从一只烧焦的小猪身上发出来的。小猪的皮烤得红扑扑的,十分好看。他尝了尝小猪肉,觉得味道极好。受此启发,主人发明了吃猪肉的新方法,将乳猪烤红了卖,称之为“烤乳猪”。人们吃了都说好,很快便供不应求了。由于生意兴隆,收入颇丰,主人很快便修起了一座带小院的别墅。

早在南北朝时,贾思勰即把烤乳猪作为一项重要的烹饪技术成果记载在《齐民要术》一书中了。他在书中写道:“(乳猪)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白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

烤乳猪的技术代代相传,日益改进,如今烤乳猪已烹制得十分精细,成为驰名世界的中国菜肴了。

清朝康熙年间,烤乳猪成为宫廷名菜,是满汉全席中的一道主菜。随着满汉全席的盛行,烤乳猪传遍大江南北。在广州,烤乳猪在餐饮业中久享盛誉,深受食客的青睐。

“阳春白雪”是广州最著名的特色菜,是用乳猪为主料制作而成的,堪称一绝。至今,广东人过重阳佳节时,仍有吃烤乳猪的习俗。

(九)敬 老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九九与“久久”谐音,人们认为它有长寿之意,因此敬老成了重阳节的活动之一。

人们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祭祀先人。有些地方重阳祭祖者比清明要多,因此俗称三月上巳为小清明,九九重阳为大清明。

人们常在重阳节祭祖并进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我国敬老之风由来已久,有着优良的传统。

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也是我国汉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刘邦在建立了统治中国长达四百多年的汉朝后,在总结秦王朝统治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开创了许多重要的敬老制度。

1.王杖制度

王杖制度又称赐杖制度,即将王杖赐给有德的老人。刘邦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司法等领域对获杖老人采取了养老的赋税政策。

免除老人的赋税和差役负担。对王杖持有者,官吏不得擅自征发他们服徭役,不得辱骂、殴打他们,否则处以极刑。

把免除差役的范围扩大到持杖老人的家庭成员,即对于抚养这些老人的人,国家也免除其赋税和徭役。

经济上给予持杖老人一定的优待,持有王杖的老人如从事经商活动,要免除市税。即持有王杖的老人在市场做买卖时,要对其实行免税政策。

对持杖老人在政治和生活待遇上要比照六百石官员看待。持杖老人可以出入官府,可以在一般人被禁止行走的驰道和旁道上行走。此外,持杖老人犯罪时,要予以照顾,或不按律治罪,或从轻处理。

2.赐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