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制的崩溃:辛亥革命百年史话
2546300000055

第55章 与孙中山失之交臂

李鸿章是慈禧的灵魂人物,但他只知洋务。

他并不是不懂政治,只是不触及与慈禧政治相左的政治,他在政治上,一向是个沉于保守与自保性很强的人,他一直未能处理好国内政治矛盾,他也没有这个愿望与雅量。

比如他至少有两次与革命党领导人孙中山失之交臂。

第一次,甲午战争爆发前夜,怀着还只是想走改良路线的孙中山以“为民请命”的心情赴津拜访,欲递上救世国策信给他,但他拒于门外。从此,孙中山对改良绝望,致使他走向革清朝的命。

另一次是义和团与八国联军闹中华期间,即1900年7月17日,李鸿章搭招商局的安平号去香港,香港仪仗队列队欢迎并放十七响礼炮,他上岸后拜会了香港总督卜力。而孙中山等人从新加坡所搭乘的佐渡丸号已在头一天抵港,但未获香港当局准许登岸,因过去当局承诺以五年为限禁止他进入。但由目前伦敦国家档案局已经解密的文件来看,港督卜力与索尔兹伯里首相兼外相之间的电报往来记录,可知卜力总督原本打算准许孙文上岸的。7月12日,他问:

“是否可对两人在香港会面商谈合作事宜不加干涉?”首相在7月14日回答:

“不可。”而日本外务省档案中也有“兵发秘字第四一零号”的文献,据此“可知香港总督在背后怂恿李鸿章,说大清国当今的时局正利于两广(广东、广西)脱离清朝独立,要李鸿章聘孙文为顾问,乘机取得政权。对此,李鸿章答今后将观察局势之趋再慢慢决定(陈舜臣:《青山一发——从孙文崛起看大清日落》)。”

李鸿章只在香港逗留了一宿,就匆匆离港返沪。他显然在了解真相后,慌忙离开的。

而孙中山在与李鸿章合作失望后,就在这佐渡丸号上选择在惠州发动由众多会党人参加的起义。10月18日,年仅21岁的“兴中会”的史坚如却在广州谋炸接任李鸿章的满官德寿而被捕牺牲,被誉为“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第一健将指设计青天白日国旗的陆皓东。

李鸿章是个拥有众多人为之仰望为之寄望的汉官,但他始终是个满清帝制的富有开放思想的晚清忠臣。他的审时度势,他的自保晚节,他的抬着棺材出访美国等等外交求和政绩,都是相当令时人惊羡的。

然而,假如李鸿章能有此雅量,或许不会有今后的令清朝当局胆寒的广州起义、惠州起义,与令清帝崩溃的辛亥革命。但他没有为朝廷排忧解难的愿望,他只有图政绩名声的愿望。而这又是后人所要加额的,因为,只要能把自己的官做到底,就是最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