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398—446)南朝史学家。宋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字蔚宗。博涉经史,善文章,通音律。任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为刘义隆(宋文帝)亲信。后因参与彭城王刘义康谋反,下狱被杀。所撰有《后汉书》纪传九十篇,后梁刘昭补入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并为作注。北宋时合刊行世。
毛泽东经常读《后汉书》。1959年仲夏,他曾对秘书林克介绍说:《后汉书》等史书,值得读一读。并当即送给林克一本范晔的《后汉书》。《后汉书》简明而又周详,共一百二十卷,其中有九十卷(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是范晔所写,其余志三十卷乃西晋司马彪所撰。
毛泽东早年就读《后汉书》,读了很多遍,其中有些列传更多。因而有批语:“《后汉书》写得不坏,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这条批语是写在中华书局标点本第二十一册,内载卷九十一至九十四卷,其中有他喜欢的《黄琼传》、《李固传》等。因为经常读《后汉书》,也善于作比较。1959年6月,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西汉高、文、景、武、昭等读起来较有兴味,东汉两头均无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读。”意思是说东汉只有光武帝(世祖本纪)可以,其余诸帝本纪了无兴味。这也是《后汉书》欠缺处。毛泽东还以《后汉书》注和唐颜师古的《汉书》注作比较,他颇赞美唐章怀太子李贤和宋刘敛分别为《后汉书》所作的注,说“李贤好,刘敛好”。还说“李贤贤于颜师古远甚”。(《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29页)如果不是多次阅读,精心研究,显然是难有如此见识的。毛泽东有时也喜欢引用《后汉书》故事。建国后见诸于他的言论和文章,就有朱浮致彭宠信,“凡举事者无为亲者痛而为仇者快”以及云台二十八将,等等故事,也有向干部推荐其中某篇列传的,如《李固传》、《黄琼传》、《皇甫嵩传》和《刘盆子传》等。
1954年4月的一个深夜,毛泽东要解放军总政治部萧华副主任来中南海。他很有兴味地说:“我刚刚看了一篇好文章。你看看这一段。”说着,指着书中的一段,把书送给了萧华。萧华看是范哗的《后汉书》,毛泽东指的是卷一百零一《皇甫嵩传》,内容是皇甫嵩讨黄巾波才于长社那段故事,开始皇甫嵩战败,但他乘敌不备,夜间乘风火烧敌营,获得大胜。间有李贤注所引《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者也。故善出奇,无穷如天地,无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也”,在此句旁边,毛泽东用毛笔醒目地批了几个字:“正,原则性;奇,灵活性。”(《光明日报》1993年12月20日)毛泽东说:《后汉书》中提到的这个皇甫嵩也不简单,击黄巾,兵少,军中皆恐。他召集干部作动员,说“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也是个有识有勇的统兵之才。
1973年中共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要王洪文读《后汉书·刘盆子传》。他的用意,无非是提醒王:按照刘盆子的资历、能力和社会地位,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只是依仗着刘氏宗室这一条,“摸彩”摸得一个皇帝的宝座。你王洪文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不学习,不长进,结果也会像刘盆子那样。王洪文到了上海,要市委写作组朱永嘉讲解《刘盆子传》。朱只做了古文翻译。他也是乖巧人,听了一遍《刘盆子传》白话文后,就明白了毛泽东叫他读此传的用意所在了。然而,王洪文终究没有读懂,最后仍成了“刘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