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2546700000155

第155章 岳飞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1103—1142)南宋将领。相州汤阴人(今属河南)人,字鹏举。农民出身。二十岁从军,以抗金和讨平地方割据集团功,渐升为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为“岳家军”,得百姓爱戴。1134年,初次北伐,收复襄阳六郡。1136年再次北伐,收复洛阳西南部分州县。1140年又次北伐,取得颍昌(今许昌)、郾城(今河南郾城)大捷,前锋到达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同年,援淮西,获胜。授枢密副使,解除兵权。不久被诬下狱,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有《岳忠武文集》。今杭州、朱仙镇、汤阴、武昌和台湾都有祠庙。

岳飞是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毛泽东非常熟悉岳飞。早在家乡韶山冲读私塾时,少年毛泽东所读的明清小说平话中就有一本据明人熊大木岳飞评话改写的《精忠说岳全传》。当时,毛泽东常去附近李家屋场李漱清处求教。李是出过洋、见过世面的读书人,毛泽东曾向他谈过读《说岳全传》的认识:牛皋比岳飞有气魄,岳飞比不上他。岳飞明明知道秦桧要加害他,却偏要跑到风波亭去送死;牛皋的胆子大得多,他敢于提起人马,上太行山落草,造皇帝老子的反……显然,《说岳全传》给少年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像,他开始认识岳飞就是从这部小说为起点的。

后来,毛泽东也很爱看岳飞题材的戏剧。抗战时期在延安几次观赏由田汉编剧、延安平剧院巡回演出的全本《岳飞》。毛泽东善于以岳飞故事激励人们。据他的警卫员陈昌奉回忆,早在1933年,毛泽东在瑞金就观看过京剧《岳母刺字》,事后说:岳飞是个民族英雄,他精忠报国,全心为民,抵抗外军侵略……我们要向他学习。1960年3月19日,毛泽东在上海请工人代表和市委领导人一起在锦江小礼堂看戏,其中就有折子戏《岳母刺字》,当舞台上岳母在儿子背脊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时,毛泽东情不自禁,激动地从大沙发上站起身来热烈鼓掌。重新入座后,他又侧身问上海联华钢厂厂长孔令熙:这个戏你看过吗?且深情地说:中国像这样的母亲有千千万万呢!

毛泽东虽然对《宋史》评价不高,对其中的《岳飞传》却详加细读,从中认识岳飞的一生业绩。其中若干文字,更能抓住其精髓。如对岳飞所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等尤感触良深,这八个字,他在《论持久战》中恰如其分地加以引用:“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94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难阶段,岳飞故事是教育、激励军民的最佳题材。毛泽东也时常从中寻找契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和文字,作为爱国主义、抗日救亡的精神武器。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李逵什么也没有学,仗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什么地方毕业。用李逵、岳飞故事勉励学员,也就是说,岳飞能成为独当一面、文武俱全的大将,乃是靠自学成材。毛泽东很欣赏岳飞的自学成材。后来在1958年的几次会议上提及破除迷信时,都提到岳飞的例子,说:岳飞建立岳家军只二十几岁。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消极抗日,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历朝以来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正当的;另一条是不正当的。如果朝廷里是贤明皇帝,所谓“明君”,就会是忠臣当朝,这就是正当的,用人在贤;昏君,必有奸臣当朝,是不正当的,用人在亲,狐群狗党,弄得一塌糊涂。宋朝徽、钦二帝,秦桧当朝,害死岳飞,弄得山河破裂。毛泽东还非常注意用中国历史上的投降派和抵抗派的故事对人们展开思想教育。1939年1月,他在关于研究中华民族史事复陕北公学何干之教授信中说道,“如能在你的书中证明民族抵抗与民族投降两条路线的谁对谁错,而把南北朝、南宋、明末、清末一班民族投降主义者痛斥一番,把那些民族抵抗主义者赞扬一番,对于抗日战争是有帮助的。”(《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36页)就此,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一次演讲里,特别提倡要学若干历史人物干到底的英雄气节,他说:多少共产党人被捕杀头,还是威武不能屈。但尚有一部分叛徒起先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做工作,但一旦威武来了,就屈服,带路杀人,什么都做。一种人被捉了,要杀就杀,这种英雄的人,中国历史上很多,有文天祥、项羽、岳飞,决不投降,他们就有这种骨气。那些叛徒就没有这种骨气,所以平素讲得天花乱坠,是没有用的。

毛泽东对岳飞的精神倍加肯定。1950年春,他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期间,向斯大林介绍中国共产党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精神,苏联翻译费德林不明白“归”字的含义,请求加以解释。毛泽东说,“归”字是“回到原来状态”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藐视一切困难和痛苦,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状态一样看待死亡。并且进一步作解释:这是十二世纪古代中国的一位著名统帅岳飞使用过的一种说法。岳飞以抗击女真人入侵的军事远征而出名。斯大林明白意思后,也不禁小声说道:看来这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雄才大略。1963年2月15日,毛泽东在会见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时,陪同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向他汇报了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所介绍的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的主要经验“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他听了非常高兴地说:是呀,过去岳飞讲文官不要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矣。这句话有片面性,因为它缺了一面,好像文官不要钱,但是可以怕死;武将不怕死,却可以要钱。我们解放军则是文官既不要钱,也不怕死;武官既不怕死,也不要钱,这样岂不更好,天下岂不更太平!岳飞还有两句话:“饿死不抢掠,冻死不拆屋”。就是饿死也不能抢劫,冻死也不能拆房子烤火。看起来,岳飞治军是有他的一套的。所以那时金兀术不怕别的,只怕岳家军。他说过:“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说到这里,毛泽东加强了语气说:谁要撼我们解放军,那就更加困难了,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毛泽东谈说岳飞,也深刻地解剖岳飞,其中颇有见地的是,指出杀岳飞的元凶和岳飞掉头的价值。1957年6月,毛泽东在北京接见冒广生(鹤亭)、舒湮父子,当冒广生介绍舒湮在抗战初期在上海写了个话剧《精忠报国》,把秦桧影射汪精卫时,毛泽东这时目视着舒湮说: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秦桧不过是执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徵明有首词,可以读一读。毛泽东一语中的,中国旧史书历来为尊者讳,皇帝所做坏事,责任却要由臣子承担。岳飞被冤杀事,《宋史》有关纪传只罪秦桧,毛泽东摒弃传统的史说,指出杀岳飞主使是赵构。对岳飞被冤杀,毛泽东深为愤懑,他曾说岳飞“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中国自古以来,遭受冤屈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但很少有像岳飞那样名垂千古,代代皆知的。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说:舍不得砍掉头,就下不了最后的决心。岳飞不是砍了头,比干不是挖了心吗!又说:我跟陈伯达讲过,你不尖锐,无非怕丢掉选票,连封建时代的人物都不如,无非是开除党籍、撤职、记过、老婆离婚。砍头也只有一分钟的痛苦。《风波亭》的戏还要唱,岳飞砍了头,有什么不好?毛泽东认为,岳飞被砍头,坏事变好事,能激励人心。大概在此时前后,有天中央几位领导人闲谈。贺龙说:都说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扰,我就见不得英雄落难,尤其见不得岳飞遭难,一见就担忧,就掉泪。毛泽东这时也颇有感触:我也是看《三国》掉眼泪的人。听见《风波亭》,心里就难受。可是后来我还发现,人这一生经多大难,办多大事。英雄一死就出了名。岳飞被杀,就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毛泽东曾几次去过岳飞的故里汤阴和葬地杭州。1952年,毛泽东视察河南,在返京途中,特地中途下车,参观汤阴岳庙和岳飞故里。在岳飞故里,毛泽东见到矗立的《岳忠武王故里》巨碑,碑文大致是据《宋史·岳飞传》写的,字数繁多,他仍颇有兴味,从头到尾耐心地念完,表示了对岳飞的敬仰和肯定。汤阴县长王庭文汇报说:据我们所查,岳家后代没有一个当过汉奸的。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很好,很好,岳飞是个大好人,岳家又没有一个当汉奸的,都保持了岳飞的爱国主义气节。

1954年春天,毛泽东在杭州起草宪法。他找来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问:快到清明节了,是吗?又自问自答:你知道“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是谁的话吗?这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名言。接着,毛泽东对王芳说:我有一事想托你办一下。快到清明节了,按我们民族的习惯,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请你替我给岳王坟献个花圈。当天,岳飞墓前,出现了一只制作精美但没有标明敬挽人姓名的花圈。毛泽东喜欢读岳飞庙里的楹联,他尤为青睐的是岳王坟墓门的一副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它相传是清初松江的一个女子写的。怀着对岳飞的追思,抨击宋高宗赵构等投降派,毛泽东还曾圈点并手书为他称誉的明朝诗人高启《吊岳王墓》: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