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式教育应避免的16个问题
25512600000017

第17章 忽略了对孩子诚信品格的培养

莎士比亚说:“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H。”培养诚信品格,是一笔最好的投资。具有诚信品质的人,注定是人生的赢家。而孩子诚信品质主要是由家长来培养的,因为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责任也最直接,因此家长应该负起培养孩子诚信品格的责任。

是谁造就了这样的悲哀

每一个咸人都应该记住,只有当他们的行为正直而高尚的时候,他所坚持的道德观念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并支配孩子的思想和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报道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叫明子,是一个非常温顺乖巧的孩子,在去年中秋节那天,被班主任拉,住红领巾猛拽了几下(因为她父亲在当天早上到学校投诉班主任乱收费),造咸颈椎脫拉住院治疗十多天后痊愈。

家长四处反映未果,悲愤之余求助于新闻媒体,引起了几家新闻单位的关注,进行调查曝光。法院经审理判决班主任侵害事实成立,赔偿明子医药费1800元,精神损失费4000元。

但明子伤愈返校后,被全体同学所孤立,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还组织了一个“跟踪团”来监视她的行动。这个“跟踪团”有组织,有分工,情报直接送给班主任。一个小男孩还用刀当面威胁恐吓明子,收到满意的效果后,旋即给班主任写了一份“喜报”。这对明子的打击,远远大于先前所受的暴力侵害。

电视里的小女孩哭着说:我再也不想上学了。当明子同班的二十几个孩子面对镜头,回答“有没有看到老师拽明子的红领巾”的提问时,这些孩子像统一训练过一样,齐声高喊:“没——有——”

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小脸,我们的心里难以抑制地涌出厌恶和悲哀。

这些孩子其实明知自己是在撒谎。不但撒谎,还懂得以积极的迫害行动取得老师的欢心。这只是一群不到10岁的孩子啊!他们已懂得了利害关系,已经明白得罪同学与得罪老师,哪样对自己最有害。他们甚至非常成熟地知道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向老师邀宠的机会,他们惟一不关心的,是受害同学的感受和命运,因为与他们无关。

这些孩子,10年以后要进入大学,20年后会成为官员、学者、法官。他们将掌握整个社会的命运,他们将不断面对舍己为人还是损人利己的选择。而童年的烙印,会在其中发挥多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不感到深深的悲哀,可是,这样的悲哀又是谁造成的呢?

有位母亲说,撒谎其实是我们在孩子幼年时教他们的,通常是懒得去接电话,最不伤人的谎言是:“你就说我不在家。”孩子们对说出的每句话都认真负责,而我们呢?这种看似圆滑处事的方式,不经意间就成了孩子不诚信做人的反面教案。

又一位父亲说,生活中我们拿来哄骗孩子的话都没有去做,说过了就当耳边风。要知道,这些微小、毫无恶意小事一点一滴积攒起来,孩子们就会发现:所有的大人都在随便说话,他们的言行之间根本没有相互联系。

可能有人会说:从道理上讲,对人老实是对的,但实际上,会吃亏的。的确是这样,但古往今来,许多事实证明,忠诚老实人也许一时受挫,但其高尚情操永远闪耀着光芒。

受到诚实教育的孩子大多能够开心地坦然地生活,问心无愧地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和人生。反之,不诚实的孩子总承担着一大的心理负担,严重的会影响身心的健康。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莎士比亚说:“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培养诚信品格,是一笔最好的投资。具有诚信品质的人,注定是人生的赢家。而孩子诚信品质主要是由家长来培养的,因为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对孩子的影响也最大,责任也最直接,因此家长应该负起培养孩子诚信品格的责任。

“把握培养关键点”

一个人是否诚信,和他受到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有直接关系,特别是童年时期的引导培养,是一个人形成这一品质的关键。培养孩子诚信品质,是每一位家长都必须重视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擦亮孩子做人的招牌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贝多芬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随时擦亮孩子做人的牌子,让诚信的品质永驻他们的心间。

有一对夫妻,下岗后开了家烧酒店,自己烧酒自己卖,也算有条活路。

丈夫是个老实人,为人真诚、热情,烧制的酒也好,人称“小茅台”,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酒店生意兴隆,常常是供不应求。

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夫妻俩便把挣来的钱投进去,再添置一台烧酒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酒的产量。这样,一可满足顾客需求,二可增加收入,早日致富。

这天,丈夫外出购买设备,临行之前,把酒店的事都交给了妻子,叮嘱妻子一定要善待每一位顾客,诚实经营,不要与顾客发生争吵……

一个月以后,丈夫外出归来。妻子一见丈夫,便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动,神秘兮兮地说:“这几天,我可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诀,像你那样永远发不了财。”丈夫一脸愕然,不解地说:“做生意靠的是信誉,咱家烧的酒好,卖的量足,价钱才理,所以大伙才愿意买咱家的酒,除此还能有什么秘诀。”

妻子听后,用手指着丈夫的头,说:“你这榆木脑袋,现在谁还像你这样做生意,你知道吗?这几天我赚的钱比过去一个月挣的还多。秘诀就是,我给酒里兌了水。”

丈夫一听,肺都要气炸了,他没想到,妻子竟会往酒里兌水,他冲着妻子就是重重的一记耳光。他知道妻子这种坑害顾客的行为,将他们苦心经营的酒店的牌子砸了,他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

从那以后,尽管丈夫想了许多办法,竭力挽回妻子给酒店信誉所带来的损害,可“酒里兌水”这件事还是被顾客发现了,酒店的生意日渐冷清,后来就不得不关门停业了。

其实,做生意也是经营人生。给酒兑水,表面上看是坏了产品,影响的是生意,但折射出的实质是低劣的人品——弄虚作假、不诚实,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失去了酒店的信誉,也就自己砸了牌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这样,如果欺骗了别人一次,就有可能影响自己的一生。

郑凯是上海某小学的学生,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跃为第三名,期末名列全班第一,下学期由于学习松懈,成绩有些下滑,期中考试仅名列班內第九。可能是由于虚荥心太强,或者怕爸爸、妈妈责怪,于是涂改了两科成绩,使总分列班內第三。这是他长大以来第一次欺骗父母。

期中考试刚过,他的父母在参加一次文化沙龙时,巧遇郑凯的班主任,和他谈起郑凯的学习,自然说到期中考试成绩。老师说:“郑凯这次成绩不太理想,只考了第九名。”他爸爸说:“听郑凯说,好像是第三名,从成绩上推算也应是第三名。”老师肯定地说是第九名。

参加晚会回家,父母问郑凯这是怎么回事,他觉得纸包不住火,便把实情告诉了父母。这件事对一个只有12岁的孩子来说,虽然算不上大错,但关系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由于当时心情激动,他爸爸很想狠狠打他一顿,但出于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他没有那样做。而是语重心长对他说:“不管考第几名,爸爸、妈妈都不会责怪你,关键是你不诚实,用假成绩哄骗家长,实际上也是自欺欺人,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能有所咸就?”郑凯不仅对自己的过错十分痛悔,而且还写了反省日记。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许多年,在郑凯的脑海里仍记忆犹新。毕竟对培养他诚实的品质起着很大作用。从那以后,他再没有欺骗过家长。

对孩子的不诚实行为家长要及时纠正。如果不及时改正,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很可能做出害人又害己的事来,后果不堪设想。正如巴甫洛夫所指出的:“永远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胆的推測和假设去掩饰,这也是要不得的。不管这种肥皂泡的色彩多么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以外,是会毫无所得的。”

孟德斯鸠说:“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对一个人来说,名誉是像生命一样宝贵和值得用一切去捍卫的东西。任何欺骗和不诚信的举动,都有可能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搁浅”,做父母的应该记得时时擦亮孩子的“招牌”。

“把握培养关键点”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做人的“招牌”,我们应用诚信的心时时擦拭,以免让其蒙上不洁的污垢。对孩子的不诚实行为家长要及时纠正,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如果欺骗了别人一次,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诺值千金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遵守承诺是一个人诚信的标准之一,违背承诺就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所以古人说:“轻诺者必寡信,与其寡信,不若不诺。”

也许我们都听说过“高山流水”的故事,钟子期和俞伯牙这对旷世难遇的知音,曾约定了见面的时间,但不幸的是钟子期没能等到俞伯牙就逝世了。在他去世之前,他仍然嘱咐自己的父母将自己埋葬在离家二十多里的汉江江口,在他们最初相遇的地方迎接他的知音。他死了也要守约的故事让百姓流传千年。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为了去践约,付出了不做官的代价。在他们眼里,承诺重于一切,人如若不守信用,失去的才是最多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许多家长并没有信守“承诺”的习惯。他们往往向孩子许下这样那样的承诺,但一转身就让其随风而逝,很少有兑现的时候,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做法已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要知道,承诺是必须兑现的誓言,是不容随便变更的。在哄骗中长大的孩子,已不会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也就常常做出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一位叫北野的作家对中外家庭教育比一后提出这样的论点:民族的一量实际是父母的一量。围绕诚信教育。北野曾论述这样一段经历:

北野有一次到一个英国朋友家去玩,这位英国朋友有个3岁的孩子,非要跟北野一块洗澡,北野就敷衍他,你先洗我一会儿就去。等这孩子洗完澡后,北野仍没有去,孩子哭了,说北野骗他。孩子的妈妈也跟北野急了:你怎么能骗孩子呢?你既然答应和孩子一块洗澡就要跟他洗……

相比之下,中国很多年轻的母亲都会对孩子说:“乖乖别哭,蚂妈给你买糖吃,听妈妈的话;乖乖去上幼儿园,妈妈替你买小汽车;乖乖听话,妈妈为你……”至于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是否能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管不了那么多。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他将来很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品格——对别人充满戒备,骗别人心安理得。

我国古代有个“曾参杀猪”的故事:

一天曾参的妻子去赶集,他的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参的妻子被纠缠得无奈,便对孩子说:“你要听话,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住了。曾参妻子从集上回来时,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就上前阻止说:“不过是哄孩子玩的,怎么真的要杀猪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欺骗孩子,就是教孩子说假话。”于是,曾参杀掉正养着的猪,兌现了妻子随口许下的诺言。

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再强调信守承诺的重要。“曾参杀猪”的故事许多人早已耳熟能详,其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值得每位家长去身体力行。

“把握培养关键点”

一个信守自己承诺的人,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一个视承诺为儿戏的人,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在家教当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孩子信守承诺的认识,借以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进行教育。这种做法摧残孩子的感情、诚实和自信……

——愛因斯坦

诚信就是实事求是,讲究信用。用通俗的话来说,诚信就是实在,不虚假。诚信是一个人的美德,有了诚信二字,一个人就会表露出坦荡从容的气度。诚信的人,人们就会表现出对他的尊重和喜欢,从而使他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爱。

伊索寓言中有则故事讲到,有一位穷孩子在河边砍柴,不小心把斧子掉到河里,被河水冲走了。他坐在河岸上失声痛哭。河神知道了此事,很可怜他,走来问明原因后,便下到河里,捞起一把金斧子来,问是否是他的,他说不是;接着河神又捞起一把银斧子来问是不是他掉下去的,他仍说不是;河神第三次下去,捞起孩子自己的斧子来时,孩子说这才是自己所失掉的那一把。河神很赞赏孩子为人诚实,便把金斧、银斧都作为礼物送给他。孩子带着三把斧子回到家里,把事情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朋友们。其中有一个人十分眼红,也去碰碰运气,跑到河边,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丟到急流中,然后坐在那儿痛哭起来。河神来到在他面前,问明了他痛哭的原因,便下河捞起一把金斧子来,问是不是他所丟失的。那人高兴地说:“呀,正是;正是!”然而他那贪婪和不诚实的样子却遭到了河神的痛恨,不但没赏给他那把金斧子,就连他自己的那把斧子也没给他。

诚信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在社会活动中是无形资本,在讲求诚信的今天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有关专家曾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如适时地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是才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会得到满足的。这样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满足而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回来,而又不告诉家长和小朋友的情况。

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因为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咸人的愛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成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

让“诚实教育”生动化。由于孩子年龄小,必须把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才能接受。所以,可利用故事,把做诚实人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使孩子明白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假和欺骗,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发现孩子有不诚实的言行时,要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暴力,进行打骂、体罚等,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造咸孩子为了躲避责罚打骂而说谎。

和孩子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人之初,性本善。”年幼的孩子是非常纯真的,家长要利用这个良好的条件,和孩子建立并保持真诚与互相信任的关系。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告诉家长。

纠正孩子的不诚实行为要及时。孩子的不诚实行为主要指说谎和私拿他人或集体的东西。对这些行为要及时纠正。切不可因自己太忙而疏忽,或以为只是一种小毛病不必大惊小怪,结果会让孩子的不诚实行为不断地蔓延开去。

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例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有了错要勇于承认,凡是答应别人的请求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做好,等等。这些规则一经提出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并要重视克服“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对执行规则,家长要态度坚决,严格要求,切不可迁就、姑息。

“把握培养关键点”

诚信是一种无形资本,从小培养孩子诚信的品格就等于为孩子的未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