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我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次月考,我在班上排名12,年级排名68,进入了前100名,总的来说,我应该是进步了。因为上学期末,我在班上的名次是25,年级名次是152。在努力中,我这学期进步了,可是,今天下午,我回到家,并没有得到爸爸的鼓励,而是被他狠狠地训了一顿:‘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上学还没条件呢!可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就这么着来回报我们?你看看某某某,人家为什么能考第一?你真让我们失望……’又来了,又来了……还有,我现在是独来独往了,我和许多人都绝交了(包括某某),也没和学习差的人来往了。
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总是让孩子找不到自信,也找不到一个长远的目标,会让孩子一直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生活在父母的紧逼之中,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不利的。所以,父母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孩子好,我们继续努力,孩子不好,就要耐心帮助其慢慢改正。
首先,父母应该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
人的性格大多都分为很多种,无外乎内外向,或活泼开朗或少言寡语,或胆大或胆小。其实,无论孩子属于哪种性格,都没关系,只要孩子能快乐健康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每个性格不同的孩子,父母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指导和帮助他们。如果孩子很调皮,那就多培养他的耐心,如练习绘画、毛笔字等,非常能锻炼孩子的,能发掘或培养更为广泛的兴趣,让他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果孩子胆小,父母就应该多带他参加活动,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让他明白,其实这个社会并不可怕,而自己也不差,他们有个优点,是懂事文静,做事情谨慎不容易出错,其实他们都是有优点的。
其次,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有这样一个现象,一次,几十个中国与外国的孩子一起进行某项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但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
这件事情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父母则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父母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三是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夸别人
父母不断在自己孩子面前夸其他孩子如何勤奋,学习成绩如何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孩子容易认为父母对他失去了信心,自己也会自暴自弃;此外,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会被激发出来,导致他与家长对着干,父母越希望他成绩好,他就越不爱学习。父母可以通过对孩子自身纵向对比增强孩子的信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多肯定、多鼓励。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孩子时间逐步进步。
孩子都有优点和特有的能力,父母要多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成长和学习,而非一味地与人比较,协助他走出亮丽的人生。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批评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孩子如若被父母当众揭短,甚至被揭开心灵上的“伤疤”,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
有些家长由于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期望值太高,所以批评教育孩子不讲方法,直来直去。有的严厉有余,横加叱呵;有的破口大骂,暴力相加,这都是错误的。因为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心理承受重压的能力很脆弱,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还不强,多数孩子对过于严厉的批评是很难承受的,这类批评实质上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伤害,有百害而无一益。如果家长能换一种方法,把批评艺术化一些,结果会截然不同。
有位老师在学校门口向一位学生家长反映说:
“你的孩子一堂课连三十分钟也坐不住,你得帮助教育教育。”这时孩子正好在远处看见老师向妈妈讲些什么。老师走后,孩子问妈妈:“刚才老师说我什么了?”妈妈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一堂课原先只能坐十分钟,现在已能坐二十分钟了”孩子听后非常高兴。后来,这个孩子在课堂上能全神贯注的听讲,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他在妈妈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之路。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其实,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下面这些问题,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批评要注意时间和场合,父母尽量不要在清晨、吃饭时、睡觉前批评孩子。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最关键的是,父母批评孩子最不应该在公开场合,比如:公共场所、当着孩子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甚至有的孩子自尊心会很强。如果父母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还可能会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一个星期天,一位中学生邀请他的同学来家聚会,他们玩得正开心,妈妈回来了,看到家里乱七八糟,便火冒三丈,当着同学的面把他臭骂了一顿。儿子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同学们也感觉下不了台阶。这孩子一气之下就到姥姥家去住,每天都从姥姥家直接上学,母子俩僵了两个星期,最后还是妈妈主动承认错误,化解了矛盾,孩子才肯回家。
上面这个情景中,孩子的妈妈当着孩子同学的面指责孩子,让他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就是因为妈妈忽视了这一点,从而破坏了母子之见的关系。
批评不仅要注意时间和场合,更要合理。只有合理,才能使孩子从心理上产生接受感,才有可能抑制孩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等。父母对孩子进行批评,首先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事实搞清楚,事实不清,夸大其词会使孩子产生拒绝心理。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要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能把一说成二。生活中,有些父母之所以批评孩子遭到抑制,甚至让孩子产生不满,就是因为父母批评的理由不充分,甚至夸大其词,使孩子产生反感。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孩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等。为了使批评能够达到目的,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时一定要向孩子讲清楚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的危害性,使孩子感到非常有必要克服这些缺点与改正错误,使孩子感到父母批评自己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自己好、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快地进步。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父母的批评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不要总翻旧账。然而,有些父母批评孩子却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东拉西扯算旧账,把上星期,甚至一年前、两年前孩子的过失都放在一块儿算。这样就冲淡了要批评过失的主题,孩子不知道挨批评的重点是什么,也不清楚父母让他改正什么,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有缺点,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信心。
有时候,父母的批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因此,要给孩子申诉的机会。当批评不符合事实,父母也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如果孩子表面上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然而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保持解释时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批评不是结果,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批评就事论事,并且批评过后,父母要表达对孩子感情依旧,不能—直板者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错事为理由不带孩子出去。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应该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爱他,而希望他更茁壮成长起来。
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因此,当孩子的行为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父母千万不要劈头盖脸地随意指责孩子,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孩子的心理特点给予积极引导。
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现在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未来更是如此。如何使现在的孩子能适应未来的竞争,这是每一位父母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事事都让孩子争第一,可第一只有一个。于是,孩子经常在努力与失望中备受折磨,无形之中的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来。如下面这个案例,
浩浩的父母深知现在社会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于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浩浩在竞争中被淘汰,从小就运用各种方法鼓励浩浩竞争。而浩浩也很争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学到初中,每次考试成绩均在班上名列榜首。正当浩浩的父母自以为实施的鼓励措施发挥功效时,没想到在浩浩中考前夕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
原来,当天下午,浩浩的班主任宣读期中考试成绩,意想不到的是,浩浩这次考了个第二名,一向位居榜首的他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一气之下,他拔出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刺伤了超过他的那个同学的胳膊,扬长而去。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反射出,父母不能够盲目的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过度或不当的竞争,会让孩子走向歧途。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呢?
首先,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有的孩子以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比如,有的孩子为得到老师的关注,就说别的同学的坏话等。这时,父母要教育孩子认识到,竞争应该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集体和他人,不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同学之间的竞争应该有利于促进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以竞争促进大家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共同进步。另外,父母要鼓励孩子在优良的作风及精神道德方面与同学竞争,与同学比学习、比纪律、比团结、比进步、比友谊。教育孩子要珍惜同学间的友谊,要运用正当的竞争手段,不能做出伤害同学的事情。
其次,教育孩子在竞争中要学会宽容
现实生活中,部分在竞争中失败的孩子,往往会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会对获胜的一方充满敌对情绪,表现为不再和对方交朋友,甚至怂恿别的伙伴孤立他。这点也反映出这些孩子还未能积极、正确地面对竞争。这就要求父母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提高孩子的竞争道德水平,教育孩子在竞争中要学会宽容。让孩子明白竞争不应该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
再次,要消除孩子在竞争中产生的嫉妒心理
有的孩子害怕同学比自己强而对同学采取“封闭”和“打击”的对策。比如,有好的资料和信息不愿意借给别的同学,对同学的求助漠然置之,甚至毁坏比自己强的同学的资料等。这时父母要启发孩子在竞争中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不要以打击对方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让孩子认识到竞争不应是阴险和狡诈、暗中算计人,应是齐头并进,以实力取胜。
四是要端正孩子竞争的心态
有的孩子的竞争欲望过于强烈,这时父母应该先帮孩子端正心态,要让孩子明白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是件美好的事,要用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应充满妒忌和愤懑。参与竞争的意义之一,就是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告诉孩子,在竞争中得到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在竞争中,没有常胜将军,没有哪个人能在各方面都取胜。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知道强中还有强中手。有的孩子在家中与父母下棋,只能赢,不能输,一输就要耍赖,于是父母便只能让他赢,长期这样,容易产生负面效应,使孩子变得“输不起”。因此,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能培养孩子的意志,让孩子感到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在失败之后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忧虑和自卑等消极情绪,才能争取到下一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