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早上,邹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恰好这时他的妻子从身边走过,邹忌问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哪一个更漂亮?”他的妻子说:“这还用说,当然是你漂亮,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在齐国国都北部,住着一个徐公,他也是齐国公认的美男子,齐国的人们往往将这两人相提并论。邹忌觉得他妻子的话不可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更美,于是他又去问他的小妾:“我跟徐公到底谁漂亮?”小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拜访邹忌,邹忌跟他坐着聊天,然后问他:“你觉得我和徐公谁更漂亮呢?”客人连忙说:“当然你比徐公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有事来到邹忌家里。邹忌仔细地欣赏他,自认为自己实在不如他漂亮,而且觉得相差太远了。晚上他睡觉前反复思考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我的客人赞美我,是有求于我。他们怎么可能和我说实话呢。”
第二天,邹忌便上朝廷去见齐威王,对齐威王说:“我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有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恩赐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多。”
齐威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很快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并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直言进谏,畅所欲言,宫廷门口和院子里人挤满了,热闹非凡。几个月之后,进谏的人明显少了,偶尔才有一两个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齐王的开明,国相的能干,齐国臣民的共同努力,使得齐国的国势蒸蒸日上,在诸侯各国中的影响也日益增大。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之后,都到齐国来朝拜了。
邹忌上朝时能为天子尽忠,直言劝谏,回到家中依然能反省自身,寻找自己的不足,真是难得的君子啊!
丧亲章,第十八
【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1),礼无容,言不文(2)。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3)。三日而食(4),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5)。丧不过三年(6),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7),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8),卜其宅兆(9),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10)。孝子之事亲终矣。”
【注释】
(1)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偯,哭泣的余声,以致气竭声嘶,已到悲伤痛哭的极点。《礼记》:“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齐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
(2)礼无容,言不文:《国语·周语》韦昭注,“容,仪容也。”《礼记,丧大记篇》:“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寝苦枕块,非丧事不言。”又《丧服四制篇》:“三年之丧,居不言。”
(3)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乐,前一个乐为音乐的乐,后一个乐为快乐的乐。旨,鲜美的食物。甘,香甜。郑玄注:“去文绣,衣衰服也。孝子三日成服,衰麻而服三年丧也。”《白虎通·丧服篇》:“丧礼必制衰麻,盖服以饰情,情貌相配,中外相应,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声,所以表中诚也。”《礼记·问丧篇》:“痛疾在心,故不甘味,身不安美也。”又《闲传篇》:“故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齐衰之丧,疏食水饮,不食莱果;大功之丧,不食醯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又《丧服四制》:“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履,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练冠,三年而祥。”《论语》:“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4)三日而食:三日而食,指古时丧礼,父母之丧三天以后,才有正常饮食。
(5)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曲礼》:“居丧之礼,毁瘠不形。”《礼记·檀弓篇》:“毁不危身。”《礼记·三年问》:“夫三年之丧,天下达丧也。”郑玄注云:“达,谓自天子至于庶人。”《中庸》第十八章:“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6)丧不过三年:指守丧之期不可超过三年。《论语·阳货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礼记·丧服四制》:“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圣人因杀以制节,此丧之所以三年。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此丧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
(7)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棺,棺材。椁,套于棺材外之木盖。衣,寿衣。衾,丧礼用的被单。举,举葬,举行小敛及大敛的礼节。《礼记·檀弓篇》:“殷人棺椁。”郑玄注:“椁,大也,以木为之,言椁大于棺也。殷人尚梓。”又《丧大记》曰:“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郑玄注云:“周尸为棺,周棺为椁。”《孟子·公孙丑篇》:“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又《滕文公篇》:“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8)擗踊哭泣,哀以送之:擗,拊心日擗,拍胸之意,指女子哭时用手拍胸。踊,顿足曰踊,男子哭时以足顿地。《礼记·问丧篇》:“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哀之至也。”又《问丧篇》:“辟踊哭泣。”
(9)卜其宅兆:卜,占卜。《礼记·丧大记》郑玄注:“卜,卜葬之日也。”《吕氏春秋·举难篇》高注:“卜,择也。”宅,墓穴。兆,茔域,坟墓的地界。
(10)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礼记·曾子问篇》:“曾子曰:父母之丧,弗除可乎?孔子曰:先王制礼,过时弗举,礼也。非弗能勿除也。患其过于制也,故君子过时不祭,礼也。”又《祭义篇》:“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吴澄云:“亲在,则事之以爱敬;亲死,则事之以哀戚。生死皆致其孝,然后足以尽生民之本,备死生之义。”又云:“民之生也,心之德为仁,仁之发为爱。爱亲,本也;及人,末也。故孝为生民之本。义者,宜也。生而爱敬,死而哀戚,理所宜然,故曰死生之义。”
【译文】
孔子说:“孝子在父母丧亡时,由于哀伤过度,哭得声嘶力竭,以致泣不成声。礼节自然没有平时那样庄重:说出来的话也没有什么文采;穿着华丽的衣服,内心会感到极度的不安;听到悦耳的音乐也毫无快乐的感觉;即使吃到美味的食物,也不知道甘甜,这就是哀伤的具体表现呀!父母丧亡三天后,就可恢复正常饮食,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父母的丧亡而伤害到自己的生命,更不可因哀悼父母的丧亡而使活着的人受到伤害,那样做就违背了人性。这是圣人的政令。治丧更不可超过三年,这是向人民表示治丧应有的一定的期限。父母丧亡时,要准备棺椁衣衾举行小殓和大殓的礼节;在奠堂还应陈列木制祭器,以表示哀伤;捶胸顿足地哭泣着送出殡;选择适当的墓穴安葬;兴建宗庙,以祭祀鬼神的礼仪祭奠父母;举行春秋二祭以追念先人。父母在世之时,事奉父母,要以亲爱恭敬的态度;父母丧亡时,送葬父母,要以悲愁哀伤的心情,这样才算是尽到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这样养生送终的大义才算是齐全了。这就是孝子事奉双亲的最终表现。”
【故事】
滕文公——孝的表率
春秋战国时期滕国国君滕定公去世,滕文公继位,他对他的老师然友说:“过去我和孟子曾在宋国交谈,我心里一直没有忘记。现在不幸遭遇了大变故,我想派你去问问孟子,再办理丧事。”
然友到邹国去问孟子。
孟子告诉他,“父母亲的丧事本来就该竭尽自己的心力。曾子说:‘健在时依礼侍奉,去世了依礼安葬、依礼祭祀,才可以称得上孝。’诸侯的礼仪我没有学过,不过我曾听说过。三年的丧期,粗布缉边的孝服,用稀饭薄粥充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夏、商、周三代都这样做。”
然友向滕文公汇报,确定行三年的丧期。滕国的父老、百官都不愿意,说:“辈份比我们高的鲁国,历代国君去世都没有实行,我们以前的国君也没有实行,到了你的手上却要改变,是不行的,而且记载上说‘丧葬、祭祀依从祖宗’,我们应该把这些继承下来。”
为此,滕文公再次派然友去向孟子请教。
孟子说:“是呀,这是不能勉求他人的。孔子说:‘国君去世,太子政务交给冢宰处理,而自己喝粥,面色暗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这样,大小官员没有敢不哀伤的,因为太子给他们带了头。’在上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这件事就要看太子了。”
然友向滕文公汇报后,滕文公说:“是呀,事情确实取决于我。”于是在土屋中居住了五个月,没有下过命令、指示,百官、亲属都赞同,说滕文公懂道理。到了举行葬礼时,诸侯和来宾都来观礼,滕文公容颜的悲戚、哭泣的哀伤,令前来吊丧的人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