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只注重事物好的一方面而看不到其坏的一面,他就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也不会因为付出努力而收到成果。这个社会需要智勇双全的人,你能看到把一件事情分析透彻,能看到好的一面又能看到其背后隐藏的不足,这样你才能把隐患消除掉,这件事情你就会很有把握的做成功。否则,就会事半功倍。往往付出了很多的汗水,最后却因为一个缺陷让这件事情变得复杂,你能承受这样的失败吗?
所以,要锻炼自己的眼光,让自己的眼力更加毒辣。不但能看透光鲜的一面,而且还能发现去背后的不足,这样的人,往往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自己的目的。有时候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成功就去让自己沿着他们的路继续走,当然有时候你可能会幸运的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但是自己走出来的路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别人走过的,已经有过鲜花和掌声的路是否还属于你。我们要学会思考,不要总是用看的眼光去生活,而是通过脑去生活,这样的人生才会变得有价值!
客观地看待祖师父母
有一天,临济禅师去参拜达摩灵塔,守塔僧问他:
“禅师,你是先拜佛,还是先拜祖呢?”
临济说:
“佛和祖,我都不拜!”
守塔僧看不惯临济的“狂妄”,直截了当地说:“佛和祖跟你有什么冤仇?”
临济听了,只字未答,径自拂袖而去!
回到住处,临济告诫学僧们说:
“学禅的人,一定要自信,切莫向外界寻觅什么;如果一个人求佛,便失去了佛;求道,便失去了道;求祖,便失去了祖。求道者,如果想证悟到真理,就决不要受任何人的迷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只有这样才能解脱,不被外物拘束,自由自在。”
正所谓“我佛慈悲”,临济口中的“杀杀杀”当然只是一种象征,也即破除放下。不能平视佛祖罗汉,不能客观地看待祖师父母,就会受他们的影响和牵绊,就容易感情用事,从而迷失自我,丢掉信念,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前不久某学校搞得集体下跪仪式,非但代表不了对父母的尊重,反而是一种奴性的回归。而那个守塔僧显然是拿这事儿太当事儿了,否则他也就不会看不惯临济了。
往往敢于做自己的人都或多或少的都能收获点成就,因为他们不被外界约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如果一个人总是别束缚,不敢突破自己,不敢违背传统条框,那么他也不可能做出一番大的成就。自信对于成就大事的人来说很重要,因为自信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强大,自信才能获得别人的欣赏,自信的人会让人有踏实的感觉。
假如一个人生活中总是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往往跟着别人的思路去生活,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出真正的自己呢,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呢。如果大家平时没事的时候在讨论足球的话题,谁谁喜欢哪个队,哪个球星最厉害,你也跟着瞎参合,本来自己对它一窍不通还滥竽充数的评头论足,当别人问起你踢球技巧的时候你哑口无言,这样的人总是会让人很看不起。所以,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体现,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你自己,有自己的去生活。
我们应该平视着去生活,客观的对待一些道德理论,不要因为传统的道德观念而让自己迂腐的活着。生活给予了我们释放激情的舞台,我们就要做出一番让自己引以为豪的事情,才能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有些事情我们自己说了要算话,不要再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影响自己当初的想法,坚持自我,抛开杂念,相信自己,那么你就会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光明大道,在这条路上,只有你享受鲜花和掌声,那么别人也都只是你的陪衬了!舞台属于自己的,就要让自己做主角,不要让别人的脚印踩在你的人生舞台上!
不要囿于书本知识
有一天,无尽藏尼找到六祖慧能,说:
“我研读佛经多年,仍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慧能说:
“你说出来我听听,或许我能帮助你。”
无尽藏尼不禁笑了:“你帮我?你连字都不识,佛经也没有读过,怎么能了解其中的真理?”
慧能答道:
“佛性和文字没有关系。”
见无尽藏尼惊讶地看着自己,慧能进一步说:
“佛性就好比天上的明月,文字就像我们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却不是明月本身,看月亮也不一定通过手指。”
一番话说得无尽藏尼连连点头,于是她把不明白的佛经念给慧能听,结果慧能真的为她解决了多年的疑问。
这段公案可谓“学历并不代表能力”的真实写照。为什么很多人有大把的知识却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囿于书本上的知识,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知识不过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结晶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能听起来很高雅,很专业,但实际上还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你听不懂某些高深的术语,不是你水平低,而是因为某些人或者说这个社会都不务实了。禅宗之所以不立文字,为的也不过是让后世僧众越过文字的范畴,从自己从生活中去领悟佛法禅机。
我们从小接触的一个观念就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我们拼命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然而,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因为他们从书本上学的东西自己根本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就造就了很多庸才。一个人的能力不是靠自己掌握了多少书本知识或者能讲出多少理论来体现的。而是他能运用这些知识在实践中能做出什么样的业绩,这才是衡量一个人实力的标准。
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多人读了一辈子书,然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却很少,因为他们不能学以致用,不知道该如何结合到实践中去,这样的人即使学富五车又能怎么样呢?现在的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这个社会是要靠能力说话,而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要掌握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和技能,不要去做一些无用功。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思考,不要完全的依赖于书本,自己实践得出来的理论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每个人的知识来源都要依附于书本上的知识,毕竟那是几千年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搬到现实中去,毕竟书上讲的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相违背的,这时候就需要你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去筛选,选择那些有用的,摒弃那些无用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你才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每一个成功的人,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靠自己亲身体会得出来的,如果只是参照书本上别人说的经验和教训,相信没有人走出辉煌。所以,要想走出精彩的人生,就不要囿于书本知识。
真实的智慧源自自身的体悟
克勤圆悟禅师去拜见真觉禅师时,真觉禅师正在生病,他的膀子上生了疮,疮面正在溃烂,血水直流下来。见到圆悟,他指着膀子上流下的脓血说:
“这是祖师的法乳。”
圆悟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心中认定,得道的人应该是平安无事、欢喜自在的,为什么这个师父不但没有平安,生疮流脓,还指说脓血说是祖师的法乳呢?于是他问:“师父,佛法是这样的吗?
”真觉一句话也不说,圆悟只好离开。
后来,圆悟又参访了许多当代的高僧大德,虽然所有人都说他是大根利器,但他自己知道自己还没有开悟。最后,他拜在五祖法演门下,把平生所学都拿来请教五祖,五祖却从未给他印证过。他愤愤不平,准备离开五祖。临行前,五祖对他说:
“等你生一场大病,你就会明白我的心意了!”
可谓一语成谶,不久圆悟竟真的染上了伤寒病,他把生平所学的东西全拿出来抵抗病痛,但没有一样有用,最后,他在病榻上感慨:
“等我的病好了,一定回到五祖门下!”
这个故事不仅再次说明了知识尤其是那些华而不实的知识在某些方面的苍白,也从侧面说明了佛法的局限性。真实的智慧来自于平常的生活,源自于自身的体悟。知识不过是一堆文字,佛法不过是一些道理,没有实践经验,没有自己的思考,它们或许能在高谈阔论时派上用场,但具体到自己的生活,却是一文不值。执着于佛法也是执着,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其中的意思就是说要想让自己的理论得到验证就要去生活中体验,只有亲自体验后才知道这套理论对不对。为什么现实中有很多人把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最后却成就不了大的事业呢?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太注重表面上的知识,而不懂得去体验,一个人只有在生活中亲自感悟到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别人说的,书本上讲的,对你来说都是废话,因为它们在你身上没有体验过,你也不知道它们对不对!
为什么说死读书的人生活往往是一贫如洗的呢?为什么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只会招来别人的冷眼相对呢,因为他们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种效果,说的好不如做得好,一个人是要靠能力说话的,不要完全依附于华丽的书本知识。如果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势必能得出一些结论或是感悟出一些道理,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自己的亲身体会尤为重要,就像喝汽水,别人说酸的,你也说酸的,别人说甜的你也说甜的,等你喝的时候才感觉到是碳酸的,那么别人问你的时候你就不会根据别人的口味说味道了,你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味道。只有去体悟生活,你才能在生活中发现人生中的一些真理,才可以理解什么是酸甜苦辣,如果不去体会,只是信口雌黄,那么你永远活不出一个精彩的人生!要想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内涵的人,就要让自己去适应社会,走到生活中,走到社会上你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才能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感悟!
把握生命中活泼的实在宋代的石恐禅师和西堂禅师是师兄弟,俩人经常一起参禅。有一次,石恐禅师开玩笑地问西堂禅师:
“你会捉虚空吗?”
西堂马上毫不犹豫地回答:
“会”。
石恐惊奇地问道:
“怎么捉?”
西堂伸出手,很随意地在空中抓了一下,说:
“就这么捉。”
石恐摇了摇头,说:
“你不会捉,不是你那么捉的。”
西堂不服气地反问道:
“那师兄你说该怎么捉?”
石恐一言不发,上前一把拽住西堂的鼻子,痛得西堂大叫:
“师兄放手,这个虚空会痛的,疼死人了,鼻子快拽掉了!”
石恐松开手,笑着说:
“必须这么捉虚空才行。”
西堂摸着红肿的鼻子,笑呵呵地对师兄说:
“多谢师兄指点!”
石恐捉住虚空了吗?根本西堂的反应,看来他是捉住了。西堂被抓了鼻子,还挺高兴,原因就在于他从中悟到了一个道理:学佛也罢,参禅也好,其目标永远在于把握生命中活泼的实在。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没有“色”,空又从何谈起?世上本就没有脱离了“色”的“空”。
这个世界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好看的,那些虚幻的华丽只能忽悠那些没有智商的人。我们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不免会被外界花花绿绿的景色所迷惑。然而这些迷惑大部分是通过虚幻,假象来使人上当受骗的。有时候别人让你去做一件事情,给你描绘了一个很美好的前景,说会得的多少钱等等,最后却发现是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想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警惕之心,那些虚幻的东西只是迷惑眼睛的魔鬼,不要被她华丽的外表所欺骗。
虚幻永远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值得欣赏,即使是一块丑石,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幻想中的无暇美玉比不上它的实在,所以人一定要看重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对它有感觉。同样的道理实在的人也远比那些虚伪徒有其表的人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你交代给他们一件事情,实在人会踏踏实实的帮你完成,而狡猾的人口头上答应的很爽快,却看不到结果。我们这个社会往往被那些口若悬河的人占据着半壁江山,他们的理论好像永远说不完,我们想要找到实实在在的人真的很不容易。
实在是一切物质美丑的标准,即使再美的人或物如果只是虚幻的那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去把握那些真实存在的。一切事物的虚幻都是建立在真实事物之上的,没有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也没有虚幻的假象,假象是在帮实在蒙上一层面纱。所以,我们要认清那些虚幻的东西,把握生活中的实在,只有实在才有可能在现实中找到一席之地,一切虚幻皆是枉然!
宽容别人无心的过错
禅师带小徒弟在江边散步,适逢一个船夫将沙滩上的渡舟推向江里,准备载客渡江。小徒弟赶紧问师父:
“师父,刚才船夫把小船推入江里时,江滩上的螃蟹、虾、螺等压死了不少,这是乘客的罪过?
还是船夫的罪过?”
禅师说:
“既不是乘客的罪过,也不是船夫的罪过!”
小徒弟:
“两者都没有罪过,那是谁的罪过?”
禅师:
“是你的罪过!”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大千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罪过,但其中大多数都是无心之过,对此切不可耿耿于怀,否则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了。
我们常常听别人说宽恕是让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这句话虽然不一定全适用到生活中,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个道理,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我们也许会遇到一些人自己的朋友或是陌生人不小心犯了一些错误,当然他们不是有意的,对于这样的错误你如何看待?是要臭骂他们一泄气还是原谅他们的过失?如果是臭骂他们一顿你的心当然会得到一些安慰,但是你却伤了他们的心,你们的关系可能会产生危机;如果你宽恕他们,原谅他们的这些无心之过,他们会感激你的宽容,并且你会越来越快乐。
有时候一个人痛苦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他的小心眼,不能宽恕别人,拿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承受痛苦。佛语中有这么一句话“佛以慈悲为怀”,来教育人们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这样你才能得到快乐,才能在生活中获得别人的赞许和信任。一个能够宽恕别人的人肯定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人只有善良了才能更容易被别人接受,那么你的朋友圈子就会越来越广。
别人的错误,尤其是别人无心的过错是可以宽恕的,每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一个错误都不犯,有时候给予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远比打击他要好的多。犯了错误的人他们最想得到的就是一些安慰,希望能够得到原谅,如果你原谅他,下一次他也许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反之,如果你一味的打击他,恶言相击,势必会造成太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别人无心的过错需要机会改正,我们要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宽恕别人,别人会感激,你也会快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