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顿悟
26044300000024

第24章 彻悟靠自己(1)

人往往是自己吓自己

从前乾陀卫国有一班艺人,因为遭遇荒年就到别处去觅求生计。

途经婆罗新山,而这山中素来多恶鬼,如吃人的罗刹鬼之类。当时这帮艺人一起在山中过夜,山中风寒,就燃火而卧。有一位艺人觉得冷,就起来披上演罗刹用的戏衣,向火而坐。伙伴中有人一觉醒来,猝然看见火边有一个罗刹鬼,竟不细察一下,爬起来就逃。于是惊动了其他伴侣,全都逃奔而去。这时,那个穿罗刹衣的人不明就里也立即跟了上去,奔驰绝走。众人见他在后面,以为要加害于他们,倍增惶怖,就越山渡河,投沟赴壑,身体都伤破了,委顿跌踬,疲惫不堪。直至天明,方才知道不是鬼。

世上本无鬼,鬼源自于人们内心的恐惧。怕鬼的人多半胆小怕事,也多半怕别的东西,有人怕黑、有人怕高、有人怕水、有人怕狗……至于怕苦、怕累、怕挑战、怕失败、怕失去……虽说与“怕鬼”的跨度有点大,但本质上都一样。和“近怕鬼”的道理相类似,人们之所以会害怕,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对这一事物不够了解,而是因为对这一事物了解得太多。了解太多的话,你就会心生恐惧,从而自己吓自己。

民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叫“近怕鬼,远怕水”,乍听起来有点迷信,细一思量却颇有辩证意味。单说“近怕鬼”吧,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周围哪个路段出过车祸,哪棵树上吊死过人,大抵都知晓,光天化日之下当然没什么好怕的,但是晚上路过,心里就会不自觉地生出些联想,胆子小的难免发怵。若是机缘巧合再碰上点外部刺激,胆子大的也得吓一大跳。而外地人对此一无所知,想到那些“死鬼”更是无从谈起,自然也就没啥好怕了。

不仅鬼怪如此,在人类社会依然如此。很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在德国一所大学里,一个18岁的青年学生吃完晚饭后,照例做导师每天单独布置给他的3道数学题。这个学生很有数学天赋,一般情况下,不管导师的题目有多难,他都能在3个小时内完成。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前面两道题目不到2个小时就做完了。第3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要求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正十七边形。学生也没有特别在意,只是埋头做题。几个小时过去了,却找不到解答方法。他想:也许是导师看到我每次做题都很顺利,就故意给我增加了一些难度吧。越是困难,他越想把这道题攻克。他拿着圆规和直尺,一边画一边想着各种可能的思路,一直持续到天亮。最后,这道题终于被解开了。

学生拿着自己的作业,来到导师的办公室。他内疚地对导师说:

“您给我布置的最后一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才解答出来。对不起,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导师接过他的作业一看,惊呆了,问道:

“这是你昨天晚上做出来的?”“是啊。可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导师让学生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让他当面在纸上再画一个正十七边形。学生很快就画了出来。导师激动地说:

“你知道吗?你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这道题,阿基米得没有做出,牛顿没有解出。你竟然在一个晚上就把它解答出来了!你真是个天才。我也正在研究这道题目,昨天给你留题时,我一不小心把写这道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布置的作业里。”

每当这个学生回忆起那件事情,总是说:

“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年来无人能解的题目,我也不可能在一个晚上把它解决。”这个学生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事实上,所谓鬼神和困难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

做题如此,做人做事也一样,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给我们布置难题的考场。但是别把它想得太复杂了。非但不能怕,我们还要自己给自己主动找点难题。

世上虚幻的魔鬼不可怕,心中真实的心魔才是真正可怕,所以,无知者无畏,请千万别自己吓自己!一旦你解除了这些心里的魔障,你就会获得人生的突破和成功!

人生最忌刻板不开窍

有一天,一个名叫龙牙的学僧问翠微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翠微说:给我把禅板递过来。

龙牙就把禅板递给翠微,翠微伸手接过,劈头就打。

龙牙揉着脑袋说:你打我也没关系。只是你还没告诉我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这次翠微连打也懒得打他了。

龙牙又去问临济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临济说:给我把蒲团递过来。

龙牙就把蒲团递了过去,临济接在手中,也是劈头就打。

龙牙又说:你打就打吧,只是你也没有告诉我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后来,雪窦禅师听说这件事后,专门写了一首偈子:

龙牙山里龙无眼,死水何曾振古风。

禅板蒲团不能用,只应分付与卢公。

雪窦的偈子中的卢公,是他的自称,他的意思是说,龙牙这个人就像死水一样古板,老实得一踏糊涂,他也不想想,两位禅师让他拿禅板蒲团与他的问题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尤其是在挨了一次打之后,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如果是我,禅师不直接回答,让我拿那些家什,我拿起来就砸过去,还等着他砸我?

这个公案对现代人有什么意义吗?当然有:不论是顿悟佛法,还是生活、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刻板不开窍。现代人常说,“太老实是无能的表现”,这里所说的老实,不是安份守己的那种老实,而是太保守,因循守旧、缺乏灵气的意思。如果不想挨现实生活的打,那就像雪窦禅师学习,机灵着点儿。

现实中的社会是一群朝气蓬勃,有理想,有想法人的社会,如果自己太过于保守,不能灵活的去应对生活,那么就会一辈子受别人的气,永远活在没有尊严的世界里。人生中的每一段旅程都需要我们的智慧,只有充满智慧,能随机应变的人才可以获得一番成就。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那就是太过于老实,不会变通的人只会吃亏,总是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生活,如果你没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很难立住脚,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然而不会运用它,最后也会变得一穷二白。

我们常常说一个不会用脑的人也不会懂得怎么去生活,他们就是在消耗着时间,走一步算一步,跟着别人的思路在走,没有自己的观念,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呢?这个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人,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自己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兴趣,总会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凡取得一些成就的人,他们的头脑都比较灵活,无论在哪里,总会发现一些商机,从而获得利益。他们喜欢思考,敢于去做,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总比那些老实巴交,太过于保守的人好得多。毕竟他们有了经历,有了精彩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太过于保守,就会显得很笨拙,有时候还可能被说成弱智,不善言谈,不敢发表自己的建议,这些都是困扰其发展的因素。

所以,要想让自己变得富有朝气,变得有激情有梦想,就要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遇到事情能够随机应变,这也是一种睿智的体现。灵气是一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生活中,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灵气的人。

当你可以逃命时,是什么让你“束手就擒”

一虔诚的佛教信徒,有一次在与少林寺很近的地方,被两位歹徒截住。歹徒让信徒交出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信徒什么都没有说,默默地把一条金项链交给了歹徒。

歹徒不甘心,在信徒的浑身上下搜了两遍,没有更多收获,便恼羞成怒,把他打昏在地。

路过此地的一名僧人救起了信徒,问道:

“你被抢的地方,就离少林寺那么近,寺里有许多武林高手,你当时为什么不大声喊救命呢?”

信徒答道:

“因为我怕一张开嘴巴,连我嘴里的五颗金牙,也会一起被那个歹徒抢走。”

其实,很多人不就是经常面临这种明明可以“喊救命”,却因为顾虑重重,而自愿放弃“求援”的机会吗?这些让自己乖乖“束手就擒”的因素,包括自尊、面子、名利……很多人总是只顾眼前利益,而轻易放弃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只会让问题陷入更难解解决的境地。更何况你为了某种原因漠视问题的存在,并不代表那个问题已经消失。充其量只是给问题盖了一块遮羞布,总有一天,你还是要正视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句话包含了一定的禅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拥有的一切,无论是有形财产,还是无形名利,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自己,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我们这里罢了。等生命归西的那一刻,物归何处我们又如何知道呢?世人的贪念,缘于心中放不下种种:放不下名利,也放不下面子和自尊。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帅气的勇士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勇士很骄傲,不愿向姑娘表白,更不肯跪下向姑娘求婚。美丽的姑娘明白勇士的心思,对天发誓:如果勇士当众不跪,她就嫁给别人。勇士非常痛苦,一边是自己的尊严,一边是美丽的爱情。这该怎么办呢?

敖包相会,勇士单膝跪地,姑娘笑逐颜开。笑声未断,血光四溅。

勇士拔出利刃,割断了姑娘的喉颈,然后插进自己的心脏。

因为执着于所谓的自尊,勇士失去了爱人,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在爱情面前,这个勇士只是一个懦夫。他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遮挡住问题的根源,或许他以为他死了,自尊也算保住了,可事实并非如此。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同情这位姑娘,讥笑他的愚蠢。

当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要只想着逃避,逃避只能使问题更加严重,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你勤苦求觅却一无所有

从前有个痴人到大池边去,见水底有真金的影像,惊呼:

“有金子。”就跳入水中翻泥觅求。弄得疲惫极了,却不得,便出来,坐下。

须臾之间,水清了,又现出金子的色泽来,就再跳进去翻泥觅求,还是不得。父亲来找儿子了,见他这番模样,便问:

“你在做什么,这般疲困?”儿子道:

“水底有真金,我时时跳下去,想翻泥觅取,疲累极了,却不得。”父亲看了水底真金的影子,就知道金在树上。所以能够知道,是因为影子显现于水底。父亲说道:

“必定是飞鸟衔来放在树上的。”儿子就按父亲的话,上树觅到了金子。

金子就在眼前,但对痴人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直到他的父亲出现,才最终觅得真金,我们应该从中悟到点什么呢?姑且试言之:

要成就一件事情,有很多必备的条件。首先你自己要是一块金子,哪怕是一块被埋没的金子,隐藏在树上的金子,这是故事中的痴人父母能找到金子的前提,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其次,好比树上的金子想让人发现自己,必须借助水的助力,让人看见自己的倒影一样,我们做事情也需要借助他人和环境的力量。

荀子在《劝学》中说: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登上高处,挥动手臂,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顺风而呼,声音并非宏亮,但听的人都觉得很清楚;借助车马,不用腿跑也能行千里之远;借助船,水性不好也能渡过大河。也就是说,成功者并不是生来就与众不同,关键在于他能借助外力。就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吧,他的长处就是借,不仅能借朋友的(借荆州),还能借对手的(草船借箭),甚至能借天地万物(借风、借火等)的能量以为己用。

再次,需要一个伯乐。在这个寓言中,伯乐就是那个痴人的父亲,如果他父亲不来,那么即使他再努力,也不会发现金子。巩俐、章子怡、董洁、魏敏芝等“谋女郎”,为什么能够迅速走红?还不是因为遇上了张艺谋这个大贵人嘛!再说小沈阳吧,客观地说,他是有些才华,但是全国十几亿人当中比他有才且有貌的多了去了。一个年纪轻轻的二人转演员,为什么能赢得国人和媒体如此多的关注?很简单,他的贵人赵本山给他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我们都听过“顾况戏白居易”的典故,也读过诗仙李白的名句:“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白居易为什么要拜访顾况呢?李白为什么想结识韩荆州呢?说白了还不是想借点助力嘛!虽然千载之后知道白居易与李白的人远比知道顾况和韩荆州的人多,但在当时来说,顾况就是白居易的伯乐,韩荆州则是李白梦想中的伯乐。

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伯乐。寓言中的主人公虽然痴了点,但在他父亲到来之前,如果他没有发现水中的金子,并为此上下求索,弄得满身污泥,他父亲又怎么会问他“汝何所作,疲困如是”,父子俩自然也不会发现树上的金子了。说到这里,你看明白了吗?是的,你的勤奋有时候就是你的伯乐!

上世纪80年代,王石在深圳从事饲料中转生意,简单说来就是从东北运来玉米等原料,然后销往各大饲料加工厂。每当货物到站,他就立即赶到货运站,雇请农民工装卸玉米包。除了指挥搬运,他还亲自上阵扛玉米包。时间长了,人们大惑不解,问他:

“你是老板,随便干点什么不好,何必跟农民工扛麻袋呢?”他淡淡一笑,没说什么,因为他实在说不出理由,心里就是有一股做事的冲动。后来,王石的饲料生意越做越大,但有限的运输能力成了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多“弄”几节车皮,王石拎着两条三五牌香烟,敲开了货运站主任的家门。还没等他张嘴,主任先开口了:

“你是来要车皮的吧?

……你把烟拿回去,明天到办公室找我!”在回去的路上,王石不停地骂自己没用,才说了一句话就给撵出来了,也许是送的礼太少了。但次日一早,当他硬着头皮来到主任办公室时,主任却热情地招呼他:“年轻人,我早就认识你了……我在货运站工作这么多年,只见过一个扛麻袋的老板,就是你。我觉得你很想干一番事业,一直想帮帮你,没想到你主动找上门来了。”

后来,王石在自传中总结道:“通过这件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在商业社会里,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是买不来尊重和荣誉的。那个主任正是欣赏我做事的态度和吃苦精神,所以才愿意无偿地帮助我。”

要练出真本事,就要学会借力借势,还要做一个值得帮助的人——这就是这个寓言的现实寓意。

做理性的自己,切忌想当然

曾有一个人腹部患病了。医生说:

“需灌一下肠,才会好。”便去把各种灌具拿拢来,准备给他洗肠。医生离去的那会儿,这人取药吃了下去,结果腹胀得要命,无法忍受。医生回来一见,奇怪了,就问:

“为什么会这样?”他答道:

“刚才的灌药,我吃下去了,所以难受得要死。”医生听罢,狠狠责备道:“你这大愚人,不懂用法,从肛门灌的,哪是口服的!”随即又用另外的药给他吃了下去,方才吐了出来,病才好。这样的愚人,遭世人的嗤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