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顿悟
26044300000025

第25章 彻悟靠自己(2)

寓言中的病人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因为在医生已经交代过“当须倒灌,乃可瘥耳”的情况下,只要不是白痴,都不至于不知道“倒灌”的意思。他之所以把本该倒灌的药喝了下去,可能是因为觉得倒灌这种方法实在有点难受,折腾人,也有点难为情。反正都是要进入身体里的,我不如直接喝下去的好。殊不知灌肠为的是让药物直达他腹部的病灶。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不说,还差点丢了性命。

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患者。医生明明嘱咐说某某药每天只能吃两片,可他们却想:

“如果我多吃几片,疗效肯定更好。”殊不知“是药三分毒”,即便是维生素类药物也不能多吃。用药必须安全、合理,否则不但不能发挥药物的疗效,还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严重的能致残、致畸,甚至引起死亡。所以,做事情切不可鲁莽轻率,切忌想当然。

想当然的人,往往习惯往好的地方想,低估事情的难度,同时高估自己的能力。换句话说,想当然的人,多半自作聪明。而自作聪明,也正是愚昧的开始。下面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以前,有一地区因为水质不佳、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缘故,人们大都得了大脖子病。一个外地人路过此地,当地的居民就讥笑他说:

“你的脖子长得好奇怪,又长又细。”外地人说:“是你们的脖子有病,你们不去看医生,反而讥笑我。”居民说:“这里的人全是这样,只有你不一样,你才需要看医生呢。”

想当然的人,往往缺乏理智,没耐心,不懂得更不善于思考,从而做出冲动之举,害己害人。

美国阿拉斯加州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年轻人的太太因为难产而死,给他留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年轻人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看孩子,时不时地还要出门采购。幸好他有一条聪明忠诚的狗,它能照看小孩,还会咬着奶瓶给孩子喂奶。

有一天,他出门采购时,因为遇到暴风雪,因此在路上耽误了一会儿。当他打开房门,发现家里到处是血,他疯了似的去看孩子,发现婴儿床上满是鲜血,孩子却不见了!

这时,那只狗一瘸一拐的走出来迎接主人,亲密地舔他的手。他正在纳闷,突然发现狗嘴上沾有血迹。想到不见了的孩子,他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了狗吃孩子的镜头。盛怒之下,他顺手抄起一旁的猎刀,只一刀就把狗杀了!

忽然,床下传来了孩子的声音。他赶紧把孩子抱出来,孩子身上虽然有血,但并没有受伤。他很奇怪,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再看看狗,腿上受了伤;又查看了房间,发现门背后有一头死狼。他终于明白过来:是狗救了孩子,却被自己误杀了!

这真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但此类的故事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日复一日的上演着。那些习惯用想当然判断是非的人,往往把是非颠倒;那些习惯用想当然决定利害取舍的人,往往因小失大,误人误己。

所以,毛主席告诫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想当然是如此地不可靠,我们应该理性而清醒地生活,做事不要轻率,不要想当然,不要全凭主观臆断。

做重大决定前,最好搞清楚真相,尊重一下客观事实,从而使自己尽量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多些明智、多些理性、多些成功。

破除分别心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这是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的开篇之语。大意是说:求得真理并不困难,只要不妄加拣择;如果能远离妄想分别,既不僧恶一些事情,也不酷爱一些事情,真理之门就会向你洞开。

赵州禅师经常教导众弟子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认识到一有语言便是拣择,这是明白。如果老僧我不在明白里,你们还爱戴我吗?”

一个学僧应声答道:“既然你不在明白里,我们还爱戴你干什么?”

赵州平静地回答道:

“我也不知道。”

学僧追问:

“你既然不知道,为什么又说自己不在明白里呢?”

赵州见弟子仍然没有了悟,就喝斥道:

“事情问完了,你退下去吧!”

有一次,一个学僧问赵州: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什么地方不拣择?”

赵州答: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学僧疑惑地说:

“这还是拣择啊。”

赵州禅师见学僧还有分别之心,断然喝斥道:

“糊涂虫!什么地方是拣择?”

又有一次,另一个学僧问: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既然一有语言就是拣择,那么你教导我们说的话不也是拣择了么?”

赵州禅师反问道:

“你为什么不把那段话全部引述出来?”意思是说:你要是把那段话全部引述出来问我,你就是有语言、有拣择了。

学僧坚持说:

“我只念到这里。”

赵州禅师笑着说:

“这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事论事,为什么赵州说“一有语言便是拣择”呢?因为所有的语言都是有目的而发的,所有的目的都有出发点和立足点,不管你的出发点是好是坏,不管你的立足点是正是邪,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分别心,就难免带着成见看人看事。但是,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语言还是需要的,关键是不能胶着于语言。

禅的根本法则就是要去掉分别心,以平常心、平等心、客观心、同理心对待万事万物,这一点,别说寻常人,即使高僧大德也难以做到始终如一,所以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老实说,与人相处、共事,该拣择的时候必须拣择,但千万不要过于拣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缺一行不成世界,你不必去分别什么,你应该像一条鱼融入水一样,自自然然地与周围的一切打成一片,融入其中,才能物我两忘,悠游自在。

人总是习惯去评价一件事物的好坏,或者去点评别人。总是以一种分别心去生活,分别好的分别坏的,有时候自己的都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还是坏的,只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学识和策略就高谈论阔。这样的人其实生活的很不快乐,他们的分别心特别重,别的人和事在他眼里都有好坏之分,他们就会趋向于好的避开那些他认为错的。

这个社会不可能有哪一个人是百分百智慧型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要用自己的分别心去看待万物,即使圣人也做不到区分出好坏,何况凡人呢!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接触身边的人或事,只有接触了才知道人的好坏事情的对错,凭自己的感觉有时候会发生错觉。我们不要对别人有成见,因为你的成见有时候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他们有可能做的对的事情你却凭借自己的分别心评判他们是错的,不但是对他们的误解,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不尊重。

去掉分别心会让我们发现,原来很多人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那些我们以为的坏人其实有很多善良之处,我们以为错的事情原来是对的。如果我们在看待他们之前就施以分别心,把他们定了型,这不是把自己引入到一个错误的道路上吗?所以,在现实生中,我们一定要去掉分别心,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这个世界。我们要和周围的朋友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方式,然后一起找寻生活的乐趣。只有让自己的心释放开来,你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所在。

要想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要想和朋友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就把自己的分别心去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拥有一份随缘之心

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婆罗门慕名前往修习佛法。刚入舍卫国国境,这位婆罗门看到有一对父子在地里干活,突然杂草中蹿出一条毒蛇,咬中了儿子的大腿,片刻儿子便中毒辣身亡。而那个父亲非但没有管儿子,而且从始至终连头都没抬,一心干着自己手上的活。

婆罗门大惊,赶紧走上前去问那个父亲是何道理?父亲非常平静地说: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痛苦伤心又有什么用呢?我家就住在城边,你路过时麻烦转告一下我的妻子,就说儿子已死,不用准备两个人的晚饭了。”

婆罗门心想,这个父亲可能是个白痴,我还是赶紧通知孩子的母亲吧!他本以为把噩耗告诉孩子的母亲,她一定会悲伤大哭,谁料她也像个没事人似的,很平淡地说:

“谢谢你,那我就准备一个人的晚饭好了!人生就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的儿子也是一样!”

婆罗门心想:莫非我走错了地方?我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这里学佛的啊,但是看看这里的人,一点儿人情味都没有,推而想之,传授他们佛法的佛陀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他转念又一想,既然来了,岂能空手而归,最少也要问问佛陀他是怎么让这些人变得没有人情味儿的。

见到佛陀,婆罗门说明来意,佛陀微笑地对他说:

“你错了,这些人是真正的明白事理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无济于事,所以能正视这一自然规律。而尘世之人不明此理,互相贪着爱恋,等到突发事件来临时,就会痛不欲生。若能明白无常之理,一切烦恼自然尽除,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和解脱。”

婆罗门听罢忧然大悟。

不是那对父母无情,而是生活无情,世事无情。苦心经营的事业,架不住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精心设计的未来,抵不往一场疾病;既便你很成功,但独居高处的寒冷和寂寞,青山依旧在,世事已沧桑的无奈,每每让人怅叹人生苦短。所以,一切随缘吧,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我们才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随缘不是随遇而安,更不是逃避,而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达观,是超然,是从容。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无论天空中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你总能保持一份平静和恬淡。

一切随缘,才会安乐。随缘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不会在生活中患得患失,全然一副悠然自得的态度,这样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

很多人都习惯了世俗的眼光,总是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念去生活,这样永远活不出真实的自己。

生活的快乐不是别人给的,我们要想有一个洒脱的人生,就应该把自己放下,把世俗放下,一切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否则,就会遏制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控制不了世间的一些自然规律,比如生老病死,比如灾难痛苦,既然控制不了我们何不把他们都放下,一切随缘,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它就不会来,我们没有必要去在意这些杂念,如果把这些杂念去掉,你会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烦恼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施加的,有时候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烦恼,工作中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会烦恼,生活中得不到朋友的关心会烦恼,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太在意而导致的。往往太在意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徒增烦恼。假如我们能有一个豁达的心态,凡事都可以看透,失去的就让他失去,拥有的就加倍珍惜,那么也许生活就会变得很简单。一切随缘,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很多哲理。

懂得放下,懂得潇洒,学会从容的面对生活,是一个快乐人士所必备的要素。如果你做不到这几点,你的生活永远没有快乐可言。我们的人生总会在风雨了飘摇,既然风雨不可避免,我们为何要为它烦恼呢。我们能做的就是以一个平淡的心态去应对,该发生的就发生,不该发生的永远也不会发生。我们没有必要去在意他们,只要自己做足了努力,一切随缘,你才会过得潇洒和快乐!

换个角度看痛苦

一位晚饭后去郊外散步,遇见一个放声大哭的小伙子。

禅师问:

“你为何如此伤心?”

小伙子不好意思地擦擦眼睛,说:

“我失恋了。”

禅师闻听,连连抚掌大笑,说:

“糊涂呀糊涂,愚痴啊愚痴。”

小伙子气愤地质问:

“我都失恋了,你为什还如此取笑我?”

禅师摇摇头,说:

“不是我取笑你,是你自己在取笑自己啊。”

见小伙子不解,禅师解释说:

“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的。既然你心中有爱,那对方就必定无爱,不然你们又何必分手?

而爱在你这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只不过失去一个不爱你的人,这又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呢?我看你还是赶紧回家去睡觉,或者抓紧时间继续寻找你的真爱。该哭的应该是那个姑娘,她不仅失去了你,还失去了心中的爱,多么可悲,多么愚痴!”

小伙子听了哭笑不得,但是想想自己此前居然连这浅显的道理都没看透,于是向禅师鞠了一个躬,转身寻找自己的真爱去了。

无须讳言,我们这个世界缺少真爱,因为爱总是受利益所蒙弊,所左右,人们总是陷于假爱中不能自拔,看不到真爱的光辉。惟有真爱,才能使人圆满。她不受名利所左右,它更多地取决于人性的修养。

当然,并非所有的不再爱了的人都是利益至上者,在爱情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失恋再正常不过,切忌过于悲伤,因为失恋只不过是失去一个人而已,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失去爱。

爱情如是,感情也如是。人们之所以总是唱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真爱太少,相反更多的人习惯于唱响“请你暂时借我一点爱”,借了又不还。但世间自有真情在,不能因为别人都不爱,我们就不爱,更不能因为某些人辜负了你就不再相信爱。

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只要我们有爱,我们至少能照亮自己。

每个人都有爱,只是我们感悟爱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很多人因为爱而受伤。有时候我们会为它伤心,有时候会为它兴奋,有时候会为它朝思暮想,有时候却又能断了情思。因为爱而痛苦的人数不胜数,如果我们不能换个角度看待它,它就会一直影响着你,让你沉浸在痛苦之中。

爱是两个人的事情,是相互的,只有两个人都付出爱才能够有情义产生,否则就是单相思。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爱而心生烦恼和痛苦。有的人高呼“你不爱我我就去死”,“你如果不接受我我就长跪不起”,这样的人其实是很不明智的。只要我们的心里充满爱就已经够了,别人接不接受是他们的事。我们的爱在我们手中掌握着,只要我们拥有它我们就是幸福的,因为你可以靠着它找到自己最爱的那一个。

换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很多事情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对方的问题。如果我们能看透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一直承受爱的痛苦了,反而会从容的去面对。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要我们有一颗爱的心,真诚的去对待该爱的人,那么你就会从中收获快乐,而不是痛苦。

我们活着这个世界上,因为爱才会有感情。我们常常说要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爱,其实就是要让这个世界上缺少爱的人得到温暖,至于别人接不接受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只要我们付出过就无怨无悔。

即使有了痛苦,那也不是因我们而起,我们也没必要去承受那份痛苦!

爱了,就不后悔,付出过就没有遗憾。我们要以一个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爱,换个角度去看爱产生的痛苦,这样我们才会过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