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细说成语典故
2605200000042

第42章 五味生活篇(19)

有一天,他们一块去打猎,看到天上有两只大雕,为了抢夺一块肉,而纠缠在一起。摄图命人取来两支箭,问长孙晟道:“上次你射的金钱是个死物,而这两只大雕却是个活物。你若将二雕射落,岂不更显你的技艺高超吗?”

长孙晟笑道:“哪里用得着两支箭!我只用一支箭,就能射中双雕。”说着,他取出宝弓,搭上一支箭,就将两只雕连在—起射落。摄图大喜,拍手称赞不已。

■一毛不拔

◎成语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喻非常吝啬、自私。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成语故事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是“兼爱”、“非攻”,也就是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平相处。

杨朱是和他他同时代的一位哲学家,他的主张与墨子的观点正好相反。他主张“贵生”、“重己”,也就是重视个体生命,反对别人侵犯自己,也反对自己无故侵犯别人。

一天,有人向哲学家孟子询问,想知道他对杨朱、墨子两位贤者有什么看法。

孟子答道:“杨子主张‘为我’,就算拔他身上的一根汗毛而有利天下,他都不愿意干;墨子主张‘兼爱’,只要某件事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让他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跟,他也心甘情愿去做。鲁国的贤人子莫,提倡中道。其实,坚守中道才是人们最好的选择。”

■一丘之貉

◎成语释义

比喻彼此相同,没差别的坏人。丘:小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兽。

◎成语出处

《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成语故事

西汉宣帝时,丞相杨敞的次子杨恽很正直。他常常直率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并屡次揭发别人贪赃枉法的行为。所以,很多人对他怀恨在心,想找个机会把他除掉。

一天,他看到—幅反映古代暴君的画,不禁叹息道:“皇上要是能够看到此画,从中吸取教训,天下万民就可以摆脱亡国换代的命运了。”

汉宣帝听到了这话,非常生气,认为杨恽的胆子太大,竟敢讽刺自己。于是,宣帝传下旨意,将他带上大殿,问他到底因为什么口出怨言。杨恽说道:“我并没想要讽刺您,只是希望您能够以史为鉴,少犯错误。”

宣帝更加生气,说道:“看在你以前为国家立过功劳,所以这次就不杀你,只把你贬官为民。以后要再敢胡说八道,妄议朝政,朕决不轻饶!”

就这样,杨恽被罢了官,回到家乡,当起了平民百姓。

过了几年,匈奴单于被人杀死了。杨恽听说了此事,就给朋友写信说:“一个君主不听取良臣的意见,就只能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比如秦二世胡亥,一心听信奸臣的谗言,专与忠良作对,结果终于亡国。如果他能听取忠臣的意见,也许秦朝到今天都不至于灭亡呢!古代的君王和今天的君王真像是一个小土山上的貉一样,没有多大区别呀!”

不幸的是,这封信落到了他的仇家、太仆戴长乐手中。戴长乐看完这封信,高兴得立刻将此信呈给皇帝。汉宣帝看了之后,果然大发雷霆,认为杨恽是有意讥刺天子,就将他开刀问斩。

■一网打尽

◎成语释义

全部捉在网中,一个也不漏。比喻把自己的对立面或坏人全部逮住或彻底消灭。

◎成语出处

宋朝魏泰的《东轩笔录》:“刘待制元瑜既弹苏舜钦,而连坐者甚众,同时俊彦为之一空,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官员苏舜钦才华盖世,重臣范仲淹就推荐他担任进奏院主官。苏舜钦忠心耿耿地为皇帝办事,几次写奏章给宋仁宗,指出宰相吕夷简的过失。吕夷简知道此事,非常生气,想陷害苏舜钦,出一出胸中的恶气。

每年秋天赛神会,官员们都要变卖一些东西,然后摆下宴席,让大家尽情地享受一番。这一年,苏舜钦为了让大家高兴高兴,就让下属卖掉拆下来的公文封套,自己又添了点钱,请大家吃酒。

大家越喝越高兴,苏舜钦就找了些歌女来作陪,以助酒兴。太子中舍官李定得知进奏院官员正在聚会,也想来参加,却被苏舜钦一口拒绝。李定很生气,就在城中散布苏舜钦铺张浪费的谣言。

御史刘元瑜知道了这件事,就向仁宗皇帝打报告,说苏舜钦太不像话了,竟然用公家的钱吃吃喝喝。宰相吕夷简非常高兴,也趁机说苏舜钦的坏话。仁宗大怒,给苏舜钦定了一个“监守自盗罪”,罢了他的官。凡是参加宴会的人,也都先后受到处罚。

刘元瑜非常高兴,洋洋得意地对吕夷简说:“这次我帮你把他们这些人一网打尽,可称得上是奇功一件。”

■以貌取人

◎成语释义

只根据外貌来衡量人物。貌:容貌。

◎成语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成语故事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长得丑陋,叫子羽;一个长得非常漂亮,叫宰予。两个人虽然同为孔门弟子,孔子对他们两个人的态度却差别很大。

孔子看到子羽长得太丑了,不由得不厌恶他,就对他冷淡起来。而宰予长得非常清秀,又有一定的口才,所以孔子非常喜欢他,认为将来他—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青云直上。谁知道,孔子的想法完全错了。

子羽这个人非常喜欢学习。他离开孔子后,更加努力地钻研学问,后来游学江南,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跟随他学习并拜他为师的学子,有三百多人。他的声誉越来越高,各诸侯国都知道他的名字。

可是宰予呢,开始还给人留下一个谦谦君子的印象,到了后来,他不爱学习的特点就暴露无遗。尽管孔子很喜欢他,教得非常认真,可是他学习时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孔子几次劝他,他却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有一天,太阳已经老高了,他还在床上睡觉,不去学习。孔子很生气,骂他是一块不可雕刻的朽木。

后来,宰予由于口才出众,在齐国当了大官。但是没过多久,他因为犯上作乱,被齐王开刀问斩。孔子听说了这个消息,沉痛地说:“从子羽身上我知道,不能以外貌来衡量一个人;而宰予的事也给我敲了一个警钟,不能凭一个人的口才来衡量他。”

■以强凌弱

◎成语释义

凭借强力,欺凌弱小。凌:欺侮、侵犯。

◎成语出处

《庄子·盗跖》:“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成语故事

孔子有个朋友,叫柳下季,是一位大贤。柳下季的弟弟跖是一位强盗,人们都管他叫做盗跖。一天,孔子去找盗跖,想劝他改邪归正,像他的哥哥那样,当个受别人尊敬的人。

盗跖一见孔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他说道:“你这个欺骗天下人的伪善之人!今天,你如果顺从我的心意,我还可以饶你一命,否则的话,我就一刀宰了你,摘了你的心当饭吃!”

孔子听了,毫不害怕,说道:“凭你的才华,足可以成为一路诸侯,享受荣华富贵。可是你却当起了强盗。难道‘强盗’二字就那么好听吗?我劝你呀,还是不要舞刀弄枪、侵犯百姓了。”

盗跖觉得孔子的话不合他的心意,就说道:“你不要用功名利禄引诱我,我可不是愚昧的人!当初尧、舜位居天子之位,可是如今他们的子孙连立锥之地都没有。所以我对荣华富贵是不稀罕的。”

说着,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从黄帝以后,天下就争斗不止,到处打仗。尧和舜当了天子,就设立了百官。商汤起兵谋反,居然把他的君主流放到南巢,周武王起兵造反,更是逼得君主自焚而死。从此以后,社会上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欺负少数。所以从商汤、周武王开始,全是靠征伐杀戮而犯上作乱。

“到了现在,你却把仁义之说传授与众人,欺骗各国君主,妄想靠这个谋取富贵。这样看起来,天下的盗贼就数你最大了。天下人真是糊涂,为什么不叫你盗王,而偏要称我为盗跖?”

孔子见话不投机,只得回转曲阜。回去后,他叹口气说:“我真是自己触霉头,闲着没事,亲身涉险。我这次不顾一切,去摸老虎胡须,却险些被老虎吃掉。”

■昭然若揭

◎成语释义

形容事情的真相或本质都已经暴露无遗,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昭然:清楚、明白。揭:高举。

◎成语出处

《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喜欢谈论修身处世的问题。

一天,他去找老师扁庆子,刚一进门就抱怨:“我的命真是太坏了。种庄稼吧,正赶上歉收;做官吧,君主又糊涂,不欣赏我;我现在被放逐到乡间,乡官见了我还要嘲讽一番。我到底做了什么坏事,要招致这么严重的惩罚?”

听完孙休的抱怨,扁庆子安慰他说:“你见的世面太少,所以不知道圣人是怎样确定自己的行为的!他们很清高,因此能将腹中肝胆的存在忘得干干净净,能对外界发生的事不闻不问,心中坦坦荡荡,没有丁点杂念,好像生活在尘世之外一样。”

接着,扁庆子开始教训孙休了:“可是你呢!整天想的都是凡夫俗子所关心的事情,把自己的欲望和才能非常明显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就像高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一样,让人家看得清清楚楚。你的所作所为,与圣人相比,真是太差了!你身体很健康,不是聋子、瞎子、跛子,有儿有女,跟他们一起生活难道不快乐?既然老天对你这么好,你还有什么报怨的理由?所以你的抱怨实在是瞎耽误工夫。我劝你赶快回家好好过日子,不要再无事生非了!”

■直言不讳

◎成语释义

直爽地、毫无忌讳地把话说出来。也作“直言无讳”。

◎成语出处

《晋书·刘波传》:“臣鉴先徵,窃惟今事,是以放肆狂瞽,直言无讳。”

◎成语故事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交战,史称淝水之战。在战争中,前秦军表现出外强中干的特点,节节败退。晋孝武帝大喜,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到北方镇守,统率淮北各军。可是此时的刘波身染重病,因此闭门不出。

接到天子命他北上的诏书,刘波感到非常为难。他的身体很虚弱,这使他不能在平定北方的行动中建立功勋,可是他又不能说“皇上,你的任命错了”。因此,刘波的内心非常矛盾。

刘波想了一阵,还是觉得不能贻误国家大事,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自己的真实意见,供朝廷进行参考。他边写边想,如今自己身染重病,皇帝就是看到奏疏龙颜不悦,也不便责备他这个病人。

他写道:“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再联想到如今的时势,因此暂把戒律放在一边,放肆地、直率地、毫不隐瞒地把所想到的话都讲出来,希望您能采纳我的意见。”

在奏疏中,刘波不但指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还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治国之术,以及怎样任用人才都写在上面。

没想到刘波的病越来越沉重,等到他写好奏疏以后,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自惭形秽

◎成语释义

自己觉得不如别人,因而感到惭愧。惭:惭愧。形秽:形态丑陋、不体面。

◎成语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成语故事

晋朝时,骠骑将军王济长得非常漂亮,性格也很好,没有武将的鲁莽之气。他虽在军队里任职,却喜欢研究经书,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人们见他文武双全,都很佩服他。

可是王济的外甥卫玠生得比王济还漂亮,眉目清秀,别人看了都有进入仙境之感。王济也常对别人说:“人们都夸我长得美丽,可是如果把我跟外甥一比,就立刻分出高低上下。外甥好像珠玉一样,我就如同顽石,我们俩相差得实在太远了。”

有一次,卫玠赶着羊车进城去。他经过市场时,人们都围住他看。大家都说,卫玠长得真美,就像是白玉雕成的一样。

卫玠不但长得漂亮,还对玄理方面颇有研究。他和别人讲玄理时,说起来总是滔滔不绝。听众都称赞他讲得透彻,研究得精深,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释义

本意不在此,而是另有所图。

◎成语出处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成语故事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当滁州太守时,写了一篇《醉翁亭记》,成为传诵千古的著名文章。滁州州署在今天的安徽省滁县。滁县西南有一座山,叫琅琊山,景色非常美丽。

琅琊山上有一眼泉水,非常清甜,人们都管它叫“酿泉”。泉旁的亭子是一个和尚修的,欧阳修称之为“醉翁亭”。欧阳修常和友人在此亭喝酒聊天。他年纪已经很大,没有多少酒量,一喝就醉,所以自称醉翁。

其实,欧阳修喝酒,一不是贪图美酒的香气,二不是贪图下酒菜的美味,而是为了更好地观赏风景。借着微微的醉意,人们会产生景色奇美的幻觉,有助于身心的愉悦。欧阳修唱酒的乐趣,在于借助醉眼,欣赏一山一水一世界的朦胧美感和无穷韵味。

■暗送秋波

◎成语释义

指暗中眉目传情。秋波,旧时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明亮。

◎成语出处

罗贯中《三国演义》:“吕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

◎出处译文

“吕布非常高兴,不断地用眼去瞄貂禅,貂禅也用眼神回应。”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纷争,朝中大臣太师董卓夺权,“挟天子以令诸侯”,骄横得不可一世。

当时司徒王允决意除掉此贼,于是想出美人计,王允有一歌伎,名貂蝉,天生丽质。王允有意让貂蝉与董卓的养子吕布相爱,王允让貂蝉为吕布陪酒,酒间貂蝉对吕布“秋波送情”,弄得吕布魂不守舍。

后王允又让貂蝉与董卓见面,并许配董卓。为此,吕布为貂蝉与董卓结下冤仇,最后杀了董卓。后人有诗赞王允道:“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