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名流趣话
26053700000018

第18章 秦汉时期(8)

小孔融的寥寥数语,令李元礼不禁暗中啧啧称奇,从此对他刮目相看,视为奇才。后来孔融长大后,李元礼力排众议推荐他为京都大学之师,并视之为忘年之友。

但孔融很喜欢逞口舌之快,当孔融正在和李元礼谈话时,碰巧太中大夫陈炜前来造访。李元礼的门人将刚才孔融的表现,绘声绘色地告诉了陈炜。陈炜一向老成持重,听后以略带轻视的口吻说:“小时候聪慧的人,长大以后未必如此。”

孔融立刻反唇相讥道:“想来太中大夫小时候一定是十分聪慧的啦!”陈炜昕了气得顿时脸色发白,从此之后,他心中充满了对孔融的厌恶感。

孔融锋芒太露的言语,为他多舛的人生命运埋下了沉重的伏笔,直至最终被曹操无情地杀戮。

若以气节论,孔融可谓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不畏强权。早年刚刚踏入仕途,他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陈对罪恶,言无阿挠。”董卓操纵朝廷废立时,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结果由虎贲中郎将贬为议郎。后来在许昌,孔融又常常发议论或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的一些措施。

建安九年(204),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刺,还问此事出何经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当时连年用兵,又加上灾荒,军粮十分短缺,曹操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连作书加以反对。后来曹操用言语表示欲取代汉献帝而自立,目的是想试探一下谁会反对,而孔融又第一个站了出来明确反对,话语中还有讥讽之意。曹操便有杀他之意,后来找个借口,将他满门抄斩。

华歆退礼为做官

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作为汉臣,他却支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举动,还一心地助曹操打击汉朝皇族、外戚和宦官势力,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残杀了汉献帝的皇后等人,为曹操父子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生也因此享尽荣耀。华歆为人八面玲珑,眼光锐利,善于明察时局,但为官也较为清廉,处世方面还是有些可取之处。

华歆在孙权手下为官的时候,处事严谨,而且为官清廉,具有很高的声望。他平日都在府里勤于政务,回到府中总是大门紧闭,谢绝宾客。当时曹操正在官渡与袁绍交战,为了想称雄天下,他极力招揽人才,因十分欣赏华歆的才华,就向汉献帝上书举荐华歆,并请汉献帝下诏让华歆进京为官。

在华歆即将离开东吴前去许都赴任的时候,前去为他送行的人竟然有几百人,有些是很亲近的朋友和亲戚,有些是一般的相交,有些是曾经受过华歆恩惠的人,还有一些人根本就不认识,因此送礼的人有些是出于感情,还有些有其他的目的。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大家送给他的饯别礼物大多数都十分厚重,有的甚至价值百两黄金。华歆很感激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毕竟自己另有高就之时,这些客套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当面一一拒绝,一定会使朋友和其他人难堪。于是华歆对于朋友们和其他人送给他的礼物一概全部收下,但是暗地里却在每件礼品上都标上了送礼者的姓名,以便将来在适当的时候退回。

启程赴任之时,华歆把所有送他礼物的亲戚朋友和其他人都请来欢聚一堂,设宴款待,宴罢将要启程之时,华歆把所有的礼品都拿出来集中到一起,微笑着对他请来的宾客和朋友说:“我很感激诸位的情谊,为我送这么好的礼物,我也都十分的喜爱,因此我把大家的礼品全部收下了。但是前去京都,路途遥远,而礼品又实在太多,我实在难以带走,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吧?”

看到这个情景,大家都立刻明白了华歆的用意,谦让一番后,便纷纷取回各自赠送的礼品。从此以后,大家便更加钦佩华歆为官的清廉。

蔡文姬弦断知琴音

蔡文姬,名蔡琰,是东汉末年著名女琴家、女诗人,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她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家大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

后来蔡邕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人掠去,这年她才23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35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校尉董祀。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与蔡文姬同时代的丁庾在《蔡伯喈女赋》描述了她的婚姻: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曜(yao)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di6n)。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400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400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杜夔听钟辨清浊

汉末音乐家杜夔(kuI),字公良,他“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汉灵帝时任雅乐郎。汉末天下大乱,杜夔依附荆州牧刘表,与孟曜合作“为汉主合雅乐。”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前,曹操平荆州,任杜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令其创制雅乐,《魏志》记载“夔总统研精,远考诸经,近采故事,教习讲肄,备作乐器,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也”。因此,杜夔对于因长期战乱而散失的古乐的恢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黄初年间(220—226),杜夔任太乐令协律都尉。当时有一铸钟工柴玉,心灵手巧,所铸之钟多为达官贵人所喜爱。一次,杜夔令他铸钟,觉得他铸的钟“声均清浊多不如法”,多次令他重铸,柴主反说杜夔“清浊任意”,两人都到曹操那儿告状,曹操经过反复试听,确定是柴玉妄作,就打发他去喂马了。但曹丕却喜欢柴玉,因铸钟一事对杜夔耿耿于怀。他登基后,在一次宴会上令杜夔“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于是帝意不悦”。杜夔遂被黜免以死。

杜夔也是一位出色的琴家,据《琴史》《琴议》记载:杜夔最擅长演奏的是《广陵散》,嵇康就是从他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此曲的。他所传的旧雅乐四曲《鹿鸣》《驺(zou虞》《伐檀》《文王》到了晋代时还有人能弹奏。

司马懿装病骗曹操

司马懿(yi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祖父,在世时是魏国重臣权倾天下。他之所以成功,也来源于他善于伪装的处世之道。他很善于以假象示人,故意迷惑对方,使其放松戒备,然而他却在暗中行事,等时机成熟后就可以实行其计划了。

司马懿出身于士族地主家庭。在曹操刚刚掌权的时候,曾经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那时候司马懿嫌曹操势力太小,不愿意投其麾下效命,但是又不敢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瘫病。但这下却引起了天生就疑心过重的曹操的怀疑,他便派了一个刺客深夜闯进司马懿的卧室去察看,没想到司马懿预料到两种的这一招,知道躲也躲不过去,便真的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看上去像是真的得病了。

但这个刺客当时并不真的相信,就拔出佩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出要劈下去的样子。他以为司马懿如果不是风瘫,一定会吓得出声。司马懿也真有一手,只瞪着眼望了望刺客,身体纹丝不动,刺客这才相信,便收起刀走了出去。

可是,一向深知曹操为人的司马懿,知道曹操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过了一段时期,他就让人传出消息说风瘫病已经好了。等曹操再一次召他的时候,他就会应召。曹操也正是用人之际,听说司马懿病好了,便召他前来做官。这时的曹操怎么也没想到他辛辛苦苦窃来的东西最后竟被这个人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