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与孩子有效沟通的100个好方法
26068700000032

第32章 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但实际上,他们常用自己的行动来抵消自己的言语效果,让孩子认为父母是说一套、做一套,不必对父母的话认真。孩子希望父母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如果每位父母都能这样,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只有父母做得好,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才能树立起威信,才能与孩子沟通好,才能教育好孩子。实际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教之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行为往往会比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本)池田大作

【经典事例】

曹志上小学6年级,奥数学得非常好,但是一直痴迷于网络游戏,经常跑到同学家或网吧,一玩就忘记了时间。

爸爸曾向他许下诺言,如果能在奥数比赛中考第一名,就给他买一个笔记本电脑。这对于爱玩电脑的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经过努力奋斗,曹志果然没有让爸爸失望,考了第一名。可是当曹志兴奋地让爸爸兑现承诺时,爸爸却犹豫了。

爸爸考虑到孩子迷恋电脑游戏,如果给他买一个笔记本电脑,无疑更助长了他玩游戏的行为,权衡利弊之后,没有给他买笔记本电脑,只是买了一个MP4敷衍了事。

曹志对此非常气愤,认为爸爸没有履行对自己的承诺。于是,为了报复“爸爸”,变得堕落了,上课不再认真听讲,而是整天抱着MP4听歌。从此,成绩一落千丈。

【智慧点拨】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让他有良好的表现,采用曹志的爸爸的做法,向他许下丰厚的物质奖励。而当孩子做到时,父母又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不能兑现,相当于给了孩子希望,最后又亲手把希望之门关上了,结果换来的只是孩子的失望和叛逆。所以,承诺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办到,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试想父母说话不算数,那么孩子还会对其他人信守诺言吗?而且当他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的时候,教育如何落实?曾有位母亲警告自己的孩子,再说谎话就用针把他的嘴缝上。试问:如果孩子再说谎,这位母亲真会用针缝上孩子的嘴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这样不仅不能停止孩子撒谎,更不利于他诚信品格的养成。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也不是故意给孩子开空头支票。一种可能是因为父母确是忙,抽不出时间履行承诺;另一种可能是父母只是说着玩,完全没当回事,认为孩子年龄小,忘记了;最后一种可能就是,承诺只是改变孩子某些不良行为的临时措施,可能当场奏效了,可是事后却无法收拾残局了。

父母可不要小看孩子,他能辨别是非,他也渴望得到尊重。如果父母不能杜绝以上三点,那么父母最好不要对孩子许下诺言,以免最后换来的只是孩子的失望。

【参考建议】

古人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为现代父母做出表率,说到要做到。如果父母只是单方面教育孩子要遵守诺言,自己却对孩子言而无信,教育从何谈起?所以,父母一定要留意自己说过的话,千万不要给孩子留下一个说话不算话的坏印象。

1.对许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父母要明白,许诺不是为博得孩子一时欢心而说的大话。因为这样只能偶尔刺激孩子完成当前的某项任务,或者取得一次进步,而不能激励孩子不断进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品德。只有言行一致,才能让孩子信服。父母一时兴起许下的诺言往往容易忽略,不利于和孩子建立信任的关系。同时,父母也不要因为一时气愤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话。

2.不轻易对孩子许下诺言。

许诺可以作为鼓励孩子的一种手段,但长期使用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尤其是父母忙或者资金不足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时,父母就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许下诺言后,父母最好将承诺记在记事本上,提醒自己及时兑现。

另外,父母也最好不用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太多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变得贪婪。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精神世界逐渐丰富。精神奖励更有利于促进其精神需要,从而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所以,父母要多注重精神层面上的奖励。

3.承诺不能兑现时,要主动向孩子道歉。

父母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可能也不得不对孩子食言。但是父母要认识到这一错误,勇于向孩子道歉,阐明不能兑现的原因,求得孩子的谅解,并寻找适当时机履行诺言,做出一些补救措施。比如,买份小礼物表示歉意,表明诚意,让孩子知道食言只是父母的无心之举。

【金玉良言】

言出必行不单单是指兑现对孩子的承诺,还包括平时脱口而出的很多话。比如,“下次再剩饭,就给你留着,让你下次吃”,结果自己把孩子的剩饭给吃光了;“下次玩具不收拾好,就全扔掉”,最后父母把孩子的玩具收拾好了。这样的行为都是父母说话不算话的表现,说多了,孩子会对这些话习以为常,不以为然。所以,父母要么就不说,要么就言出必行,适当地“狠”下心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