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喜欢爱他的人……也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会努力听话,不惹父母生气。
――(苏联)捷尔任斯基
【经典事例】
10岁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妈妈一愣,有些吃惊,也有些迷惑,她不知道她应该怎样来回应孩子。因为,孩子从来都没这样说过。最后,妈妈问女儿:“你发生了什么事吗?还是说有别的原因?”
女儿一听,撇了撇嘴,只说:“这是今天老师留的作业,要我们回家都对父母说声‘我爱你’,还要我们对这件事情写一篇感想。”说完,女儿回了自己的房间。
妈妈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她忽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很久没对孩子说过“爱”字了。工作的繁忙,生活的艰辛,许多人已经不再关注自己的感情,甚至失去了表达感情的意愿。而孩子,不仅需要物质生活,她也同样需要父母对她的爱啊!若是自己不表达出来,孩子又怎么能知道呢?
于是,妈妈敲门走进了女儿的房间,微笑着对孩子说:“宝贝,我也爱你。”
女儿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一脸的感动表情,她立刻扑进了妈妈的怀里……
后来,女儿的感想作文被老师打了“优秀”,老师的评语是:“你有一个好妈妈!”
【智慧点拨】
有些话,如果不说,永远不会被人知道;有些情感,如果不表达,也将会随着时间而被遗忘。故事中的母亲,及时反省,并用一句“我爱你”,让女儿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她的这种做法,父母要好好学习。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许多父母认为,爱孩子天经地义,用得着说得这么明白吗?中国传统观念里,人们都讲“含蓄”,在说话或做事的时候,并不把情感全部表达出来。而长时间下来,一代又一代的父母也都很好地延续了这个传统。于是,父母都疏于向孩子表达爱意。其实,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只有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才能更好地与父母进行沟通,他也才能更好地去爱父母。
就如曾有人这样描述:“不要羞于对孩子表达你对他的爱,也不要以为孩子小,无法理解你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可以从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感觉到你对他的爱。”所以,父母应该大胆地对孩子说出爱意,让孩子有一个真实的爱的体验。
【参考建议】
很长时间以来,不少父母都认为,既然是家中的长辈,那就应该有长辈的权威与尊严,即使是对孩子有很深刻的爱,也应该保留几分。而还有不少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就已经是对孩子表达爱了。其实,这些想法都有些偏激,父母需要注意。
1.用真切话语抚慰孩子的心灵。
父母一些感情真切的话语会使孩子感到莫大的满足。比如,在孩子完成一件他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可以说:“你很棒!我爱你,孩子!”而当孩子感到伤心失望的时候,父母则可以鼓励他:“我和你一样伤心。但是,我爱你。你要记住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其实,现在的孩子对于父母说的话都十分在意,这些话也往往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真切感情,多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意,以此来抚慰孩子的心灵,让他的身心保持健康与快乐。
2.别让距离成为爱的阻隔。
有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分离,这段距离或长或短。父母要注意,即使是与孩子相隔开,也要记得及时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千万不要让距离变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阻隔,否则不仅阻隔了亲子交流,同时也会阻隔亲子感情。
所以,就算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也可以运用电话、网络或信件等各种手段,表达对孩子的关心,给他更多的精神支持,鼓励孩子的进步。要让孩子知道,距离并不会阻隔父母对他的爱,父母的爱也会一直陪在他的身边。
3.教孩子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位老师说:“在适当的时机向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意,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当父母的爱向孩子表达出来的时候,孩子就能从中得到认可,感觉到骄傲,由此,他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增长。
同时,父母也要鼓励孩子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要孩子也要能开口说出他对父母、对他人的爱。一旦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将来他走向社会,或者组建家庭,也会敢于并乐于表达自己的关爱,从而可以帮他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关系。而且,这也将是一种爱的传递。
4.表达爱也要适度。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把心用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知心姐姐”卢勤也说:“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伞,视孩子为消极,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由此可见,父母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也要适度,若是将爱转换成不停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或者代替孩子做所有事情,这样的行为就会变成溺爱。
【金玉良言】
父母对孩子的爱,若是不说出来,孩子可能不能准确地体会到。只有让孩子知道父母爱他,他的内心情感才会得到满足。父母的爱,表达与实际行动同样重要,只有这两者同时做到了,孩子才会得到父母传递的完整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