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与孩子有效沟通的100个好方法
26068700000060

第60章 学会借事或情景与孩子交流

非正式教育是一种典型的终身过程,每个人通过日常经历,通过来自周围环境的教育影响和教育资源,即家庭、邻里、工作场所或闲暇活动、市场、图书馆及大众传播媒介习得各种态度、价值观念、知识和技能。

――(法国)雅克?哈拉克

【经典事例】

8岁的儿子因为看了一部名叫《象棋王》的动画片,从此迷恋上了下象棋。于是,儿子便吵着要爸爸教他下棋,爸爸欣然同意。

摆好棋盘与棋子,爸爸开始耐心地教儿子认识棋子,以及如何走棋子。后来爸爸开始给儿子讲起了实战开局中的第一招“仙人指路”的口诀:“马走日,象走方,大炮隔山打,车是一杆枪,小卒一去不返乡……”

儿子听到这里咯咯地笑了起来:“爸爸,为什么别的棋子随便走,小卒却不返乡了呢?”

爸爸却十分严肃地回答儿子:“在战场上,战士冲锋陷阵,都是勇往直前,绝不回头的。若是回了头就是逃兵,而逃兵也往往没有好下场。所以,小卒都是具有一去不返的英雄气概的。”

儿子听后,不再笑了,而是静静地开始思考。爸爸的话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他不但学会了下棋,这一番话对他的未来成长也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智慧点拨】

下棋,可以算是一种娱乐。但故事中的父亲却用下棋这件事适时地对儿子进行了一场人生的教育,儿子不但学会了眼前的下棋这项娱乐项目,更重要的是,父亲的那番话也让儿子明白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借事或情景的交流,可以说让孩子受益匪浅。

借用正在或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借用正身处的情景,来对孩子讲明白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的交流能够寓教于乐,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而且事实鲜明,形象具体,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孩子对于这样的交流也更乐意接受,而父母也能更好地对孩子开展教育。

而父母的“善假于物”,也能体现出父母的深刻内涵,会让孩子更加尊重甚至崇拜父母,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所以,父母要学会借用日常生活中或学习中的一些事情以及场景,让孩子“身临其境”,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建议】

孩子涉世未深,他的思想也尚不成熟。因此,父母讲的一些大道理孩子也许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也就更不能很好地按照父母的教育去做。而借助一些就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或孩子正在经历的情景,父母可以就此来“借题发挥”,从而让孩子有真实而深刻的体会。

1.抓住有利时机。

事情的发生与情景的出现终归不是永久保留的,所以父母借事或情景与孩子交流,一定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因为,只有在时机之内,父母所想要表达的意愿与想法才会具有针对性。孩子也才能根据情景、事件进行联想与思考。

若是时过境迁,再拿曾经的境况来与孩子沟通,就有可能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在旧事重提,或者是老生常谈,孩子容易产生排斥的情绪。这样,是起不到沟通与教育作用的。

2.对事情与场景要有所选择。

用当时发生的事情来与孩子“就事论事”,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来与孩子根据情景进行评说,通过引申来让孩子增长知识、学懂道理。这的确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但是,父母也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就事论事也要有所选择。千万不要对所有事以及所有的情景都要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能所有事情都对孩子上纲上线,也不能所有事情都要讲出一堆大道理来。如此时间长了,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十分唠叨,同样的话若是一直说,反而会显得?嗦,教育意义便也被掩盖了。

3.避免“无事生非”。

所谓“无事生非”,就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说教不仅空泛,而且还将毫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孩子尽管是在听从父母的教育,但这样会让孩子口中驯服,心中却依然倔强。这样的沟通交流,不会产生太大的好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反效果,与父母的教育初衷不相吻合。

所以,父母要尽量避免“无事生非”,言辞要有根有据,只有让孩子将话听进去,他才能从心信服,也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思想。

4.善用表达技巧。

其实,沟通就是父母与孩子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就是双方信息与意见的交换。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善用表达技巧,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容易理解父母的话语,而父母的一些教诲也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比如说,父母在引用一些道理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讲些空泛的话,很抽象的语句会让孩子听不懂,也起不到教育的意义。还比如父母在为孩子作比喻的时候,也要运用恰当、比喻贴切,牵强附会的说法只能让孩子一头雾水,更加不能领会父母要表达的意思。

【金玉良言】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仅靠单纯的说教与表决心是不够的,这样的对话不仅苍白无力,而且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孩子也多半不会记住父母的教诲。而借用一些孩子或父母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事情或情景,来让孩子有一个立体真实的感受,则更有利于他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