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种最大限度的过问,会使儿子不能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有时长大成为一个毫无主见的人,既不能作出任何的决定,又不能做任何的冒险和勇敢行为的人,而有时候适得其反,在某种程度上服从你们的压力,然而,奔腾着的,要求出路的力量有时爆发起来,结果演成家庭的乱事。
――(苏联)马卡连柯
【经典事例】
上小学1年级的林雅是个乖巧的孩子。在她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林雅不再上幼儿园,而是被送到姥姥家里让老人帮忙照看。林雅的姥姥是个心细的老人,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就连喝饮料插吸管的事情她都会代劳。
后来回到家以后,林雅重新进入了幼儿园,父母却发现林雅的依赖心理极强。而幼儿园的老师说,林雅在幼儿园也是如此,老师不说让她干什么她就不知道干什么。父母每当让林雅作出选择的时候,她经常犹豫不决,半天也下不了决定。
后来孩子进入了小学,父母决定帮助林雅改正这个毛病。在以后的日子中,父母对林雅的行为不干涉也不催促;遇到吃饭穿衣的问题,父母就要她自己选择喜欢的,等等。父母尽量让林雅自己的一切事情都自己决定,而他们只是在一旁给出合理的指导。
最终,在父母的“自主教育”下,林雅改变了以往的坏习惯。她变成了一个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有自己个性的思维、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以及有自己正确的判断的孩子。
【智慧点拨】
对于孩子的犹豫以及过于依赖,林雅的父母的做法值得学习与借鉴。父母要对孩子不过于强迫也不单纯顺从,锻炼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这样在他长大成人后才能立足于社会,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若是父母忽视了孩子自我决定的权利,很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导致他做事没有主动性,还有可能对于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产生应付差事的心理。如此一来,孩子极容易养成懒散松懈的习惯,他的动脑思考能力以及判断分析能力也都将因得不到锻炼而有所退化。更有甚者,孩子因为不能自己做决定,还会产生叛逆的心理,最终使得父母与孩子不能很好地沟通,孩子甚至公然反抗父母。
所以,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内心意愿,帮助他理智且清晰地认识自己,让他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兴趣、习惯等等条件来作出最合理的决定来,并同时鼓励他按照决定去努力。
【参考建议】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对于有些父母来说,可能不会很容易,这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其实自己做决定是孩子必须要学会的,父母只需要好好引导他就是了。
1.不强迫孩子,尊重他的意愿。
许多父母都从自身角度出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孩子的未来,并且也要求孩子必须遵守。无论父母的这个意愿是否符合孩子的特点,也无论这个意愿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只要是父母喜欢以及时代潮流所需要的,这些父母就会强迫孩子接受安排。
其实,这样的安排不但对孩子理想的建立与实现有害,而且对他的心理健康也没有好处。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会有逆反情绪产生,若是压抑得太久,也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造成影响。因此,父母不要强迫孩子,既不要强迫孩子改变决定,更不要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决定。父母要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尊重孩子的自我意愿,只给出孩子合理的建议与意见,让孩子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进行自我抉择。
2.要对孩子有信心。
父母不要看孩子年龄小,就认为他的想法幼稚而“不靠谱”;当然更不要自我认为孩子没什么经验,就自作主张地去代替孩子决定。对孩子有信心,才是对孩子最大、最好的支持。
对待孩子自己作出的决定,父母要抛掉“杞人忧天”的行为,而应该是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并且提出相应的指导。哪怕是最终孩子的决定导致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父母也要给予他信心与勇气,让他吸收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日子里改正,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3.宽容看待孩子的错误决定。
有时候,孩子的决定也许不会考虑周全,他的决定可能只是他自己的一时兴起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用。对于这样的错误决定,父母应该宽容看待,尽量不要对孩子的错误决定横加指责,也不要对孩子因此而犯下的过失冷嘲热讽。父母若是有不正确的态度,那么孩子就会失去自信,失去自我决定的勇气。父母的宽容才能鼓励孩子改正错误,继续前进。
4.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决定。
这里的引导,不是指要父母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引诱”孩子,让他顺从父母的安排。而是要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孩子的意愿来帮助孩子考虑事情的利弊,指导孩子深思熟虑,让他学会综合考虑所有事情,然后最后再作出正确且合理的决定。
同时,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一旦作出了决定,就要切实按照决定去执行。父母要让孩子做到“言而有信”,同时做事也要有头有尾,以此培养孩子严谨的习惯与态度。
【金玉良言】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成长。未来的路终归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走,而未来的许多选择也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分析、辨别,并最终作出适合自己且不影响他人的决定。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引导他能正确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