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出心里话,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责任,而且还是一种令人快慰的事。
――(英国)王尔德
【经典事例】
一位母亲晚饭后带着6岁的女儿出去散步,忽然母亲问女儿:“如果现在我们口渴了,而我们又没有水,但你的书包里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
女儿想了想,回答:“我会一个苹果咬一口。”
母亲听了有些吃惊,她以为这表现出了女儿的自私。但母亲仔细看了看女儿,孩子却是一脸的真诚。母亲想,她需要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还是听一听孩子的心里话吧。
于是,母亲耐住性子问女儿:“为什么呢?”
女儿说:“我要把最甜的那个给妈妈吃呀!”
母亲听到这儿,眼眶有些湿润。她不禁庆幸,自己让孩子说出了心里话。不然,若是只听见前半句,那她也许会彻底误会了女儿,而且她的误解恐怕也会伤了女儿的心。
【智慧点拨】
孩子的想法是不能由成人随便推测的,就如故事里的女儿的想法。其实大部分的成人在听见这个女孩第一句话之后,恐怕都会有“孩子真自私”,或者“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之类的想法,但谁又能懂得孩子真正的意图呢?就连她的母亲最初也误解了她。但是这位母亲却又是理智的,她选择了倾听。也正是在母亲的引导下,孩子才说出了那样贴心的话。
其实孩子的心理都没有那么复杂,父母若是想要知道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就需要引导孩子自己说出心里话。若是父母只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告诉孩子要如何做、不要如何做,甚至限制孩子的行动,孩子就有可能不愿意向父母说出他的内心所想。而孩子的表达需求若是无法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开口。时间长了,孩子的性格甚至也会发生改变。
相反,能够说出心里话的孩子,他的内心就不会有感情堆积,更不会因为无法抒发情感而产生心理问题。不可否认,可以自由表达内心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孩子。
因此,父母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孩子,让孩子能自己说出来他想要说的内容。
【参考建议】
孩子的想法总是让人难以捉摸,因此,父母只有通过引导,让孩子说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讲出他的心里话,父母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1.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
许多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就是因为孩子不相信父母。他害怕父母会对他的心里话有轻视,他更害怕父母会对他的内心想法感到不满,对他的心里话提出批评。
因此,父母要尽量保持温和的态度,即使是在听到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话或者行为,父母也不要暴怒或者训斥甚至打骂孩子。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信任与理解,孩子才愿意将自己的心事与父母分享。
不论好事坏事,父母都应该用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毕竟,孩子还在成长,成长期不犯错的孩子根本没有,所以父母要有包容的心态。只有信任,才是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
2.不要妄自猜测孩子的想法。
有时候,孩子刚说出来话语的前半段,父母就根据自己的判断妄自推测,自以为是地认为一些事情就该是自己想的那样子。父母这样的自我猜测,会让孩子的表达失去意义。而在这之后,父母有可能会再也听不到孩子的心里话。
所以,父母不要由自己的思想来判断孩子的思想,毕竟每个人与每个人对与事物的认知与判断都不尽相同。而且孩子的思想也会不尽成熟,父母也没必要非要将孩子的想法揣测成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耐心听完孩子的话,并且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来了解事情的真相。
3.正确对待孩子的心里话。
当孩子的心里话讲给父母以后,父母也要与孩子产生情感上的互动,对于孩子的开心喜悦的情绪,父母要一起分享,而对于孩子的悲伤、烦恼、愤怒等情绪,父母也要帮助孩子来排解。
这就要求父母正确对待孩子的心里话,既不能过于重视,让孩子感觉父母像在审问,也不能过于轻视,就好比是听了段笑话。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会让孩子受到打击,从而减少与父母畅谈心中故事的次数。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并且也要适当地表达情感。
4.在孩子说出心里话后要帮忙解决问题。
孩子成长道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有些困难孩子总是不肯说出来。可是从实际来看,孩子又的确是需要父母伸出援手的。所以,父母在倾听孩子心里话的时候,要注意思考与辨别,在面对孩子的求助时,要及时给出帮助与指导。
另外,父母也要注意,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抱有诚恳的态度,切记不可用指责或者轻视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问题。只有贴心的父母,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跨越障碍,帮助他健康成长。
【金玉良言】
心里话是孩子内心最直接的表达,它可以反映孩子的喜怒哀乐,可以暴露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提供孩子成长的信息。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让他能够主动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所想,父母只有通过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