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软暴力,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其实质是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的人。
――(中国)孙云晓
【经典事例】
“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7岁的杨帅早就盼着能到游乐场好好玩一下了,特别是游乐场新增加的摩天轮和云霄飞车,他一想到那刺激的游戏场面,心里就直痒痒。
儿童节当天,妈妈带着杨帅来到游乐场。尽管这里好玩的游戏有很多,但妈妈却认为一些游戏对于7岁的儿子来说太危险了。至于杨帅想玩的云霄飞车,妈妈更是严令禁止他去。
杨帅羡慕地看着其他孩子大笑与尖叫,内心直为自己不能去而遗憾。忽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可供攀爬的架子,他心想:这个应该可以玩吧。于是,杨帅趁妈妈不注意,跑到了架子旁边。可就在他快要爬到顶端的时候,忽然妈妈一声大喊:“小心!别掉下来!”杨帅被妈妈吓了一跳,手里一滑,一下子从架子上摔了下来。
妈妈心疼地对杨帅说:“让你别乱跑、别乱动,摔了吧?摔坏没有啊?过来让妈妈看看。”
其实那个架子不算高,杨帅不过是摔疼了屁股。但是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她拽着杨帅离开了游乐场,并说:“以后这么危险的地方再也不来了!”杨帅耷拉着脑袋,他觉得这真是个无聊的儿童节,他一点也不快乐。
【智慧点拨】
对于一个本来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父母的一些溺爱性话语不但对孩子起不到鼓舞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故事中杨帅的妈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父母的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了不少探索与体验的乐趣。
其实,父母的保护本来应该是为了不再保护。父母应该通过对孩子的指引与教导,让孩子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避让危险。但很多父母的话语中,却体现出来不同的意味。比如一些过分的赞扬,一些不合孩子实际的褒奖,甚至一些过度呵护孩子的关心,这些其实都是父母溺爱孩子的表现。这些溺爱的话,让孩子的确是受到了保护,但是父母过于注重表面的安全,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心理需求。无条件的溺爱,也会让孩子产生反感,阻碍他的成长。
所以,父母不要总对孩子说溺爱的话,父母的爱应该是包容与鼓励,应该是给孩子以推动力的,而不应该变成孩子的保护伞,更不能成为阻挡孩子进步的障碍。
【参考建议】
父母热爱孩子,这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爱也要有度,溺爱的话若是说出来,就不是对孩子的爱了,而是对孩子的害。在溺爱的话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将不会勇敢面对这个世界,他的未来发展将会受到影响。
1.不要夸大孩子的成绩。
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父母要给与赏识与鼓励。但是,父母也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对孩子的优点与成绩,夸奖也应该有个度,不能过分夸大。
上小学4年级的关慧跟妈妈说,老师在挑选升旗手,她很希望自己能够被老师选上。
妈妈信心十足地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学习又好,体育也不错。你肯定能选上旗手,别人都不如你。”
听了妈妈的话,关慧却没有露出笑脸,反而有些不知所措。她在想:要是自己没选上,是不是就不是最棒的了呢?
可见,过分夸大的表扬,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使得孩子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若是他发现自己并不如想象中那样优秀,就有可能产生自卑、嫉妒等负面情绪。而且,父母超出实际的夸奖,还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是真心在夸奖他。另外,夸大孩子的成绩,也有可能会让孩子滋长虚荣心,也不利于他的成长。
2.减少不切实际的安慰。
孩子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父母应该及时给与安慰。但是,父母应该注意的是,给予孩子的安慰应该要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比如孩子对于自己的相貌、身高等方面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多作关注。若是孩子体重偏重,或者身高偏低的时候,父母应该从正面进行鼓励,让孩子通过多做运动或者其他方法来努力改变现状。父母应该首先理解孩子的不快,切记不要一时心疼孩子,就直接给孩子以不切实际的安慰。
3.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有很多父母疼爱孩子,看见孩子要自己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说:“你太小,我帮你。”或者说:“别动,你弄不好。”父母的确是出于爱与担心,但是这样却剥夺了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这也就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父母一些不必要的帮助反而会阻碍孩子智慧和性格的发展。
所以,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多做些他愿意做且也能做到的事情,即使失败了也无所谓,父母要让孩子在挫折中培养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
4.对孩子不要过分关切。
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心都是很强盛的,这本也无可厚非。但父母也要注意,过分的警告或者关心,过多地阻止孩子做一些事情,反而会更容易让孩子遭遇挫折。因为父母如此的说法,就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一定会失败。”这样就会使孩子变得懒于动手、害怕失败、习惯依赖,从而使他失去充分发展与成长的机会与权利。
【金玉良言】
孩子的世界与思想都很单纯,往往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父母的话语也可能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要丢掉溺爱孩子的话语,不要让孩子生活在这些错误的语言环境中。父母要为孩子的成长与成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