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用人术
2610500000019

第19章 智慧品德用人术(3)

公元623年,突阙族首领之一契必何力同母亲姑臧夫人率本部落千余家迁到河洲,归附唐朝,唐太宗把他们安置在甘、凉二州,并授契必何力"左领军将军"之职。

何力骁勇善战,又有远见卓识。隋末唐初青海及西域东南部的若羌、且未一带的吐谷浑经常作乱。何力率精锐轻骑兼程疾驰,奋力杀敌,救出了薛万钧兄弟,消灭了吐谷浑叛军。

听到胜利的消息,唐太宗非常高兴,特派使者到前线慰劳壮士。薛万钧为骗取皇上的封赏,竟然编造谎言来诋毁何力。

契必何力回朝之后,向皇上描述了战斗的详细情况,唐太宗十分生气,就要下令解除薛万钧的官职,让何力代任。何力坚决推辞说:"皇上若因此而撤薛将军的官职是不合适的,各少数民族不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会认为皇上重视胡,而小看汉人,产生轻视汉人的心理,臣以为这不是安邦定国的举措,请陛下三思而行!"

唐太宗听从了何力的建议,仅将薛万钧调为玄武门职工,执掌屯营事务。

公元641年,唐太宗让契必何力探视他在凉州的母亲,以示朝廷的关怀。谁知到那里,其部落大部分都欲脱离唐朝,何力诚恳地规劝他们:"唐帝给你们这样大的厚恩,怎么可以叛逆呢?"

那些叛党说道:"你的母亲、兄弟已归顺首领薛延陀了,你为什么不去!"

何力说:"我的弟弟契芯沙门孝于母亲,我忠于君,不能跟你们去!"

叛党强行将何力带到薛延陀部,薛延陀西师威胁何力说:"现在你只有两条路,要么随我反唐,要么自寻死路。"何力听后,拔出佩剑向东方大呼:"岂有唐朝烈士向叛贼屈服的道理,天地日月可鉴我忠于大唐的忠心!"说完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以此表示忠唐的决心。西师欲要杀死何力,被其妻苦苦劝住。

在何力被困期间,有人说何力已经背叛朝廷。唐太宗说:"何力忠心耿耿,绝不会背叛我,今后不准在我面前言何力背叛之事。"过了不久,有使者从薛延陀部来,报告了何力感人肺腑的忠烈行为。

唐太宗听后,十分感动,立即命令兵部侍郎崔敦持符节火速赶往薛延陀部,把亲兴公主嫁给他,换回何力。

公元647年,何力逝世,唐太宗封他为辅国大将军、苏州都督,葬在昭陵的旁边,这是封建时代给予臣子最高的荣誉和奖赏了。

79.用人需要大气度

"吾任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是曹操攻占冀州时说的一番话。冀州曾是汉末割据群雄之一的袁绍的老巢。官渡一役,袁绍大败,郁郁而终。冀州被曹军攻破后,前往袁绍墓前设礼祭拜,而且"再拜而哭甚哀"。祭奠完毕,曹操对部下说:"当年和袁绍起兵,袁绍曾经问他:"如果不成功,我将南据黄河,北守燕、代之州,兼拥有沙漠腹地,南向以争天下。你依靠什么继续你的鸿图呢?""上面那句话便是曹操对袁绍的回答。袁绍、曹操各自依地域、经济、军力与智力,而最终曹操战胜袁绍,掌管了北部中国,何也?

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国时,诸葛亮以天时、地利和人和来分析汉末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的情况。刘备占的是"人和"。但他却未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就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出师未捷身先死"。刘备政治集团为什么失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个史实至少证明了一个问题,即光靠"人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是刘备人才太少。

与此相反,尤为可贵的是曾国藩无论是办团练之初,还是人困兵危的"未发迹之时",甚至在身兼封圻的显达之后,都始终把网罗人才作为成就大事的第一要义。在办团练的时候,他时时谍府县,托朋友,"招致贤俊","山野有智之士,感其诚,虽或不往见,皆为曾公可与言事。而国藩逢乡里士来谒,辄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毕其说,言可用,则其斟酌施行;即不可行,亦不加诘责。有异等者虽卑幼与之抗礼,故人人争磨濯,求自效,一时中兴人才,皆出其门"。

谈到网罗人才,战国时期的齐桓公可谓是不择手段,他那种不计一切代价重用人才的气魄可称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说苑·尊贤》载,在齐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前,重用管仲。而管仲先是提出地位不够尊贵,齐桓公便拜他为上卿;继而又提出生活不富裕,齐桓公遂将齐国一年的租税收入赐给他;既富且贵以后,他又嫌自己与国君的关系"疏而不亲",齐桓公则尊称其为"仲父"。于是,管仲便充分施展他的杰出才干,在齐国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宏图伟业,使齐国成为春秋时的第一霸主。

曹操以"任用天下智力"为自豪,而曾国藩却以"招致贤俊"为口号,两者表现不同但用意相同,这大概也是两位乱世枭雄成功的共同之处吧。

80.国有勇者始能安

勇敢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远离了战争年代的人们不再以勇敢作为美德来要求自己,但今天的世界恰恰更需要勇敢的人去对付那些歪门邪道和贪婪的小人。

古人指出,一个国家使用了勇敢义臣,那么朝廷就不会出偏差;信任敢于直言相谏的人,那么皇帝的过错就不会长期得不到改正。同样,如果正直的人得到重用,这是国家安定的标志;奸邪之人得到重用,这是国家混乱的根由。所以公正的勇敢者可以正自己,弃邪人。

三国时诸葛亮善用勇人,他对战斗中英勇杀敌的将士予以奖赏,对临阵怯战、胆小怕死的将士予以处罚,处罚又公正严明,不论贵贱,深得武将信赖。

诸葛亮还将勇将分为如下几类:

(1)行动敏捷、气概豪迈、善操兵器,固守阵地者,为"步将";

(2)能攀高山,行险地,善骑兵,会射箭,进攻冲在前,撤退走在后者。为"骑将";

(3)气盖全军、小仗打得认真,大仗打得勇猛者,为"猛将";

(5)对贤士能虚心请教,接受他人的意见,宽厚而又刚强,勇猛而又多谋者,为"大将"。

对于军中勇士他也按性格和技能的不同,把手下兵卒分为六大类:

(1)好斗乐战,敢于进攻顽敌者,为"报国之士";

(2)气盖三军,身强力壮,勇猛善斗者,为"突阵之士":

(3)健步如飞,奔跑似马,为"搴旗之气";

(4)善骑善射,箭无虚发者,为"锋先之士";

(5)拙于骑而善于射者,为"飞驰之士";

(6)善于使用强弩,尽管射程不远但百射百中者,为"攻坚之士"。

可见,诸葛亮不单是能知手下勇士的"斤两",了解他们脾气、性格、能耐,还能因其材而选择之,因其能而使用之,就像一个深谙马性的驭手。

81."忍"字为高

"忍"是以自己示弱伪装迷惑敌人以争取胜利的方法。自古以来,政治家用示"忍"以谋生存。

自然界中,龙可称得上是天地之间威力较大的动物了,但龙如此强大,还是要经常的隐藏自己。所以龙在日常的活动中,根据情况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其实就是"忍"之计啊。

韬晦之计是在自己力量尚不足,羽翼尚未丰,战机尚未到时,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减少将来对手现在对自己的发现和谋害,从而保存自己,以待今后再战的计谋。

三国时,"刘备装怯"就是忍术的一种。历史记载:曹操一向嫉恨刘备。曹操曾经随便地对刘备说:"现在天下的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罢了,像袁绍这些人,不值得计算在内。"当时刘备正吃饭,一惊之下把筷子掉到地下,就在这刹那天上雷声滚滚,刘备随机应变地说:"圣人说"迅雷风烈,必有大变"。这说法很有道理,这雷声的威力,竞至于吓得我失落了筷子。"

相传曹操因为刘备酒后怕雷、居闲时种菜而看轻刘备,认为他是个"无胆无识的人",刘备的这种韬晦之计终于使他从曹嫉恨中平安脱身。

用计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是丰富多彩,特别是那些面对君王之威,深陷官场险恶之中的官吏来说,他们如果不懂得一二种韬晦之计的话,是很难保全自己的性命的。下面就简取历史上的几种加以举例说明:

其一,"忍"可以保身。燕王部属葛诚被建文帝收买,骗朱棣入京(南京),建文本想将他扣留,但一时找不到借口,便又放他回了燕京。燕王一回,立刻装疯卖傻。有一次出门几天不回,后来有人找到他,见他睡在泥淖里,把他扶起来,他还大骂:"我好好睡在床上,干吗要搞我出去?"他在暑天穿着皮袍围着火炉还浑身打抖,说天气太冷了。

其二,"忍"可避祸。在国民党抓壮丁时,有些青年农民将自己的右手食指砍掉,抓兵的见没有食指,无法扣动枪的扳机,便没有抓他,从而躲避了战死的厄运。

82.德行用人有窍门

聪明的上司在用人时一定要有容人的大度,对于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可以宽容的让他选择,而对于能为我所用的人才,不要计较他的出身、缺点和仇怨。从前尧帝把天下让给许由,而许由不愿意接受逃走了,但是尧帝却不强求他,后来终于得到了舜帝这样的优秀人才;试想如果尧帝心眼狭窄,不能够宽容对待许由,那么天下人才怎么能够投到尧帝的旗下呢?舜帝这样的杰出人才就更不可能慕名而来了。

运用人才的着眼点在于才尽其用,而不要去追究人才的过去和缺点,举贤不避仇就是成功运用人才的最好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因犯政敌管仲代替自己做宰相。而桓公说:"管仲他在以前战斗时射我一箭,这还不算,他的箭中居然带钩,可见他是存心要置我于死地,这支箭我还保留着,像这样的人吃他的肉都不会满足,难道还能够用他为相吗?"鲍叔牙说:"为人臣下的人,都是各为其主的。今天您若重用他,他将一心一意为您谋天下,岂能以一个人仇恨而拒用一个天才呢?"鲍叔牙一而再,再而三,终于说服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管仲对齐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官制进行了一番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春秋时,楚王大宴群臣,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宠姬妃嫔统统出席,务要尽欢。席间奏乐歌舞,美酒佳肴,饮至黄昏,兴犹未尽。楚王命点烛继续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人敬酒。

忽然一阵怪风,吹熄了所有蜡烛,漆黑一团,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座附耳对楚王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赶快叫人点起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忙命不要点烛,却大声向众人说:"寡人今晚务要与诸位同醉,来,大家都把帽带折断痛饮。"

于是各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点烛,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王不给他出气,楚王笑说:"此次宴会,目的在狂欢,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是大煞风景,岂有宴会原意?"

许姬听完,方服了楚王的用意。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会"。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数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逼郑的首都,使楚王声威大震,这位将后来承认他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个人。他因楚王施恩于他,不究他的错,而发誓毕生孝忠楚王,成为一员忠将。

现代社会中,老板对下属,应该量才任用,要求他们养成廉耻之心,鼓励他们加强道德修养,而对他们的微小过失则有所容忍和掩盖,这样做是为了保全他人的体面和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