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在形容人或物的高、长时,有高耸耸、长条条等词,叠字除表示形态外,也表示程度。
"耸",言高貌,"耸耸"表很高。"条",泛指一般长条形物体,孔颖达疏:"言草茂而木长也。"条.长也。"条条"就是言长。
4.ABB式叠字有时分得不是很细,既可表形态,又可表持续,还可表程度的增加。
①如在描述食物的口味时,常用酸叽叽、酸咪咪、甜咪咪、麻格格、苦茵茵等词。
"叽",《说文》:"叽,小食也。"《正字通》:"叽,即少食,古小少字通。"以此分析,"叽叽"在形容酸的味道时,意指浅尝一口而描摹酸味,并伴随着持续状态。
"咪",一义同"咩",羊鸣;一义为象声词。"咪咪"在形容味道时,更多注重脸部表情。既表形态,又表持续。
"格格",在这里则表示一种程度的增加。"茵",从草,一义"嫩草"。"茵茵"叠字取其淡淡原味。"苦茵茵"表微苦,不浓。
②在表说话方式时,有直杠杠、阴悄悄、阴缩缩等词。
"杠",《说文》:"杠,床前横木也。"《方言》卷五:"床,其杠,北燕、朝鲜之间谓之树,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杠。""杠杠"是典型的表形象的叠字,以物喻说话方式,直观而通俗。"直杠杠"表示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又有说话一直都如此之意。
"悄悄"言行动诡秘,不声不响;"缩缩"言将身体尽量收束成一团,表形又表持续。
有些汉语方言如闽南话,在"ABB"式中叠字只作补足音节之用,语义不强。而青川方言"ABB"式叠字摹状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且很多叠字都由字本义或引申义转化而来,形象生动,直观豁达,有极强的表义功能,至今仍为民间广泛使用,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语言现象。
(二)"摹状"与言语表达其实,叠字不仅涉及语义问题,还涉及语音、语法等问题。青川方言叠字"摹状"的特点和语义的理解固然重要,但仅凭语义,仍不能全面准确地知晓这类方言叠字。民间在口语交流时有丰富的表达方式,赋予了这类叠字更深更有意味的含义。
一类:ABB式叠字音长的变化在"ABB"式叠字的口头交际中,音长是一重要特点。这类叠字,有很多延续着一条共同的规律,即:一类:ABB(注:一表短声,--表长声,以下同)如:瘦一筋一筋--(的),疯一扯一扯--(的),光一生一生--(的)等。这类叠字的"短一短一长"音长现象更多地见于抒发内在情绪。当人们要极力描述一种情态时,往往加入主观色彩来表达,为了突出情绪,将长音放在第二叠字上。
二类:ABB如:打一漂一漂一,肥一滚一滚一,干一耸一耸一,齐一j:}、一扑一等。这类叠字的音长特点是"短一短一短",更多地见于直观描述状态所用。
三类:ABB如:打一趱--趱一;撬一棒--棒一;溜一边--边一等。在口头交际中,也有少量的将长音放在第一个叠字上,构成一种"短一长一短"的音长规律,表示一种肯定。2.ABB式叠字音强的变化一般说来,长音也就是要突出的强音,"ABB"式叠字更多的将强音放在第二叠字上,听来婉转、夸张、传神,重点突出。如下表:方言叠字音强、语义比较青川的方言叠字在摹状时,常常将第一个叠字轻读,将第二个叠字重读,并有变调。如:死灭[31]灭[55](的),老格[31]格[214](的),涎哒[31]哒[52](的)等。调值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丰富的变化,也造成了这类方言词在口语交际中的抑扬顿挫,产生了非常形象的摹状效果。二其它类叠字构词。
(一)AABB式(AA式)此类叠字又称完全重叠式,一般有AA式或AABB式。1.AA式叠字词(1)词的构形重叠:此类词只是在其语形上保持一致,即A+A式。A+A中的叠字词义基本相同,词性仍保持不变。如:爷一爷爷、婆一婆婆、攘一婕嫔、凼一凼凼、根一根根、竿一竿竿、苗一苗苗、弯一弯弯、坑一坑坑、芽一芽芽、葱一葱葱、洞一洞洞、沟一沟沟、壳一壳壳、筋一筋筋、踏一踏踏(地点)、毛一毛毛、脚一脚脚、达一达达(父亲)、帮一帮帮(帮子)、要一耍耍(不认真)、棒一棒棒、盒一盒盒等。A+A式叠字和单用时,词性不变。
(2)词的构词重叠:此类词不仅在语形上保持一致,而且构词时在词义上有两种变化情形。一为在原A的基础上词义转移,二为变成重叠式名词(此情形中的A多为非名词性词语)。如:面(面粉、面条)一面面(粉末)、子(种子)一子子(小颗粒状物)、抽(从事物中提出,吸,打)一抽抽(抽屉)、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一杵杵(矮、短的东西)、拐(转折、骗)一拐拐(手脚等处的关节)、巾(一种纺织用品)一巾巾(小而絮烂之物)、眼(眼睛)一眼眼(小洞、小孔)、刷(涂抹、清除)一刷刷(刷子)等。
(3)叠字前加语素构词:称呼父之兄时,常用伯伯等,并可在前加。大"、"二"等语素表示排行,如大伯伯、二伯伯等;称呼父之弟时,常用爸爸、叔叔等,并可在前加"大"、"二"等语素表示排行,如大叔叔等,或可单呼;称呼父之姐妹时,常用婊攘、姑姑、达达等,并可在前加"大"、"二"等语素表示排行,如大婊攘、二姑姑、三达达等。既显亲切,又分辨明显。
AA式叠字词具有一定的表义功能,为此学界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从表义功能上说是相同的,即它们都表"少量"义。构形重叠是从形态变化的角度说的,构词重叠则是从词汇学的角度说的。就构形重叠而言,每一种形态变化都表达一种语法意义,而相同的构词方式表示有相同的词汇意义的一类聚合,虽然构形重叠与构词重叠是不同性质的重叠,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表义功能。
2.AABB式叠字词
AABB式叠字词是汉语构词和构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青川方言中,此类词是经常出现的。AABB式叠字词能在原词(基式A或B或AB)的基础上产生某种派生意义。即,要么跟它原来的基式A或B或AB相比,在显示意义的"量"上具有了叠加的效果,这是重叠带来的语法意义。另一种则是因重叠而在原基式A或B或AB的基础上表示出一种程度的增加,而最主要的是通过字的重叠来"摹状",从而表达丰富的语义。
我们可看看青川方言的这类AABB式叠字词的具体表现类型,由于此类型的叠字词较多,这里分别举几例说明。
(1)指称事物的AABB式:巾巾吊吊:古人言"巾",实则指的是一种织品。《说文》:"巾,佩巾也。"林义光《文源》云:"按:象佩巾下垂形。"据此有多种引申义,如:手巾、头巾(冠的一种)、布等。而"吊"在古代则表示多种意义,《说文》:"吊,问终也。"并引申出追悼、慰问、怜悯、落、悬挂等义。"巾"、"吊"单用,最多只能显示出织品、悬挂等义,而将之重叠,则有"形容很多条状物悬挂、零乱貌"之意,一来增"量",二可状物。脚脚爪爪:"脚"和"爪"的词义一直很固定,"脚"为"人和动物的行走器官","爪"为"鸟兽的脚趾或趾甲",也指人的手指等,使用时的量常为一双(只),而"脚脚爪爪"则可表示量的增加,言手、脚多。
旮旮(ka5skass)角角:"旮"指角落,与"角"同义,但"旮旮角角"则可泛指所有的角落,词义叠加。
(2)描述精神状态的AABB式:登登然然:《说文》称"登"为"上车也。"段玉裁注:"引申之,凡上升日登。"并引申出升、增加、中选、进入、踩、腿脚向脚底方向用力等义。"登登然然"用叠字构词,表明事已定夺,心里亮堂,充满信心之貌,较单用显得更加传神。
嘻嘻哈哈:孔颖达疏:"嘻嘻,喜笑之貌也。"颜师古注:"嘻,强笑也。"今言"嘻"多指笑貌。"哈"为一象声词,也指笑声。但"嘻嘻哈哈"则丰富了表义功能,除表示高兴、笑貌外,还描摹了笑声不断的情态。
美美实实:"美"、"实"单用,只能表示"好"和"实在"之意,叠字词的运用,则还兼有满意、扎实、狠狠的等义,表示出一种程度的增加。
(3)表述动作的AABB式:悄悄咪咪:"咪"同"咩",本指羊咩。《龙龛手鉴·口部》云:"咪"同"咩"。《篇海类编·身体类·口部》则称:"咩,羊鸣。"咪咪,是一个象声词,也指猫叫声或唤猫声。组成叠字词后,表示动作、声音极细微、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