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穷者无畏——穷人的问题与出路
2622200000004

第4章 个性缺陷: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人们往往想尽快致富。这种心理,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但是很多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希望以专业的知识作为自身发展的工具,而不是以个性。常以一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我的工作绩效是最好的解释。”也就是说:“你不妨以客观的立场来评定我的工作绩效吧!我相信你会感到高兴,说不定还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尽管他们心里多少也明白,虽然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喜爱,但在工作上仍得拿出一些具体的成果来让别人评价。然而,个人的偏好以及急功近利的希求已将他们加速推上另一条路:他口口声声说要当经理,事实上,他倒很有可能变成一位熟练的业务人员或促销人员。

如果这时他们能洞察到底关键是什么,情形也许就会不同。当人们自以为他们是采取一种以成果或以工作为导向的方式求发展,而实际上所采取的却是一种完全相反的个性导向的方法时,在他们的事业生涯中,就免不了会遭遇到一些危机。事实上,许多小挫折也是由于他们对这观念的认识不清。

一、“我这个人,天生就是做大生意的料”

一个学工程的人,如果把加强工作技能放在第一位的话,他极有可能走上生产与管理的路子;但倘若他迷恋于个人魅力的话,就会不知不觉地走上一条通往销售及促销的路。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玩的是什么牌,那倒并不重要,因为你只要打任何一张牌,别人都得有反应。但如果你不想等别人经过仔细评估后,才来赞美你的工作,那么就让你的个性显现出来。

我们试以学工程出身的泰勒为例。

由于泰勒的协助,他所在的公司一共做成了6笔兼并的生意。因为生意这么好做,公司知名度也提高不少,高阶层人士也就乐得反复运用这种策略。然而,在这方面搞了4年之后,泰勒开始觉得吃不消了。于是,他想再回到管理岗位上。

有能力帮助他的当然是他的朋友班杰明,尽管过去4年来两人接触的机会不多,但班杰明仍然和往常一样喜欢他、赏识他。当泰勒请求他协助时,他说:“我一定要看到你重回到正途上。”班杰明仍然觉得泰勒是一位充满前途的年轻人,他说:“在公司里,我实在帮不上你什么大忙,公司的规模太大了,相对的,升迁速度也就比较慢,不过我知道一家规模较小的消费产品公司正在征求一位总裁。”泰勒当时高兴得要跳起来欢呼,他迫切想要得到那份工作。

泰勒的风度以及说服魅力,是使他坐上这个职位的一大本钱。

当时,他说:“面谈时我表现得实在很好,只可惜我不能以面谈为生。”主持面谈的两位先生都很喜欢他,但却都有点保留,其中有一位告诉班杰明说,泰勒没有什么管理经验,而且拿不出实际的绩录来。

班杰明试图安抚他们,他不断描述从前听过泰勒所说的话,告诉他们:“他能替你们创造出奇迹来!”这句话出自班杰明之口,实在不是他的一贯作风,也实在是很高的赞誉。次日,泰勒就被录用了。

在以后的两年间,泰勒的生活充满了刺激与无休止的工作。上任三星期后他表示:“我得激发公司每一位同仁的士气!”他拓展产品线,增雇业务员,也把广告及公关的预算增加十倍,并且打算进行一连串的新投资。他不断地用一句话来说明他的策略:“我们要成长。”

回想起来,他在公司灌注的哲学,其实是:“我们必须拿得出一点东西来——不管是产品或是服务,尽力去讨好每一个可能的顾客。”

在泰勒所定的大方针引导下,以后26个月中,公司几乎在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上都下了一番功夫。此举使公司的财务与生产部门同仁深感不安。

第二年,泰勒气愤地说:“这些人都是傻瓜,他们的眼光都只停留在手中的铅笔上,根本谈不上什么远见。”

在当年年底,由于经济萧条,公司的资金很快就用光了,泰勒进退两难地说:“这些投资很快就会回收的,你们等着瞧吧!”

他甚至又完成了一次小规模的股权收购交易,并笑着说:“我以此为荣,没有我,你们永远没法办到,这次‘本垒扣’可算成功了。”

但是用来进行收购的资金只会使原来的负债压力更加沉重。在下一次董事会会议时,原来和谐的气氛就被一种憎恨的情绪所取代了——泰勒被炒了鱿鱼,公司也被迫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你根本不是一个管理者,你是一个破坏者!”在众人面前,董事长向他咆哮道。泰勒崩溃了,他说:“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我是你们唯一的希望呀!”泰勒的说服魅力显然地在经营赤字中消失了。

“他们只是不停地嘲笑我。”他告诉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10年过去了,但泰勒仍然无法从自尊受创的痛苦中恢复过来。更糟的是,他对这惨剧的认识又不正确,因此至今错误愈滚愈大,如同当时他愤怒地说:“那是我最后一次替没钱又想做大生意的公司办事了。”

泰勒的这种个性缺陷,只能使他成为一个“没钱又想做大生意”的穷人。

二、“我干吗要适应他们,我有我的原则”

我们再看看另一位年轻人哈特。他的个性缺陷是顽固冷酷,从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我需要时间来考虑这问题,”哈特做事总是慢条斯理,每次作个决定,都要经过详细的思考,也因而常常被人批评动作太慢。“他作个决定似乎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即使是件小事也一样。”他的女朋友说。但从没有批评他鲁莽或冲动。而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则称他胆小如鼠或懦弱,但这些字眼都没能刻划出他这个人。

他拿到企管硕士学位后,加入一家大型化学公司,对于所担任的职位还相当满意,待遇不错,升迁机会又好,他认为这是运气:“还不错,我不需要从最基层干起。我并没期望这么好。”由于哈特主要兴趣是管理,在校时所有能修的有关管理的课程都修过了。因此,他很希望能学以致用。“我相信在这儿有很多我能做的事”,他在开始工作时说。

几个月以后,他首次遭遇到了麻烦。他被邀请加入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评估公司作业报告的流程。哈特说:“高层管理人员看不到想看的资料。”这是问题所在,因为公司太大,在世界各地都有业务,所以必须综合各种专业人员的技术来作一次有效的评估。

不幸的是,这让老板有机会拿哈特和委员会内其他成员作比较,在评估计划开始后一星期,大家不禁为哈特处理事情速度之缓慢大皱眉头。“喂喂!哈特兄,快点吧!”他的顶头上司以一种友善却严肃的口吻说。

哈特非但不因此而心生警惕,反而憎恶地说:“速度!这里大家都只要求快,每个人都恨不得今天交待的事情昨天就做好了。”

这个委员会被赋予的任务使得讲求效率这件事益发重要。虽然制定决策所需的资料的确送达管理层了,但总是太晚送达,失去时效。在那样的情况下,哈特这种小心谨慎,事事讲求方法的处理方式,就显得不够灵活。有一位委员讽刺地说:“如果你有坏消息而不想很快地传出去,不防告诉哈特。”

哈特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离开委员会,也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主要是因为后来他加快脚步,跟上其他成员。“只要我有心想做,我就能办到,”哈特当时说,看得出来他觉得很厌恶,“但那并不表示我喜欢这么做。”

往后5年之间,他升了两级。

有一次老板在会谈中,告诉他升迁的消息时说:“你的工作成就很好。虽然有时速度稍慢,但结果都很好。”

哈特却认为在另外一家化学公司里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能够有他所谓的“自己的发展天地”,因此就跳槽了。当时他31岁,再次得到一个比期望中还好的职位,“我实在很喜欢这里,”在干了几个月后,他说:“这地方很适合我。”但是,干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同事及上司并不怎么喜欢他。

如果在哈特进新公司后两年中,举办一次“最佳人缘奖”比赛,他必定敬陪末座。这倒不是他的能力比不上同事,但不容置疑的,其他经理们都认为哈特和别人不一样。

我们听听哈特昔日同事的说法,这位老同事从前的办公室就在哈特邻近不远,他说:“哈特经常发脾气,如果你拿东西给他看,那就完了!因为他压在那儿根本不看,不看就是不看,你等待的时间连蜘蛛都己结好网了。”

另一位同事则说:“他顽固得很,也很冷酷。我认为他是个大笨蛋。”

对自己在这10年中工作表现的看法,哈特倒是很直率。32岁时他说:“我不会让任何人逼我去适应他们。”33岁时,有一次他在电话上反问别人:“我耽搁得太久吗?”接着又说:“喔,那太不幸了,他们得等啦!”顿了一下,又重复他常说的话:“这是原则问题。”或许是吧,但是他这种原则把他的事业都搞垮了。从31岁到44岁之间,他并无太大的进展。许多年轻的小伙子早就轻易地超越了他。他则是怒气冲冲问:“这些人有什么我没有的条件?”

显然,哈特的个性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以至于他和周围同事的关系闹得很僵,也决定了他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