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仿生试验
26235500000008

第8章 “基因”打退棉铃虫

我国是棉花生产大国,每年栽种面积在470万公顷以上。可是,每年棉田防治害虫的费用也是惊人的,高达70亿人民币。

过去控制棉花害虫主要施用化学杀虫剂。开始的时候,效果不错,但是由于长期使用,造成昆虫对杀虫剂产生了耐受性。现在常规的剂量甚至更大剂量的杀虫剂,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住虫害。不能再用化学农药,必须考虑其他的途径了。

科学家发现Bt毒蛋白对棉铃虫有毒杀作用。科学家设想,能否利用生物新技术即转移基因的技术,培育出能抗虫的棉花呢?

他们首先人工合成能杀虫的毒蛋白基因,叫Bt毒蛋白基因。然后把Bt毒蛋白基因转入到棉花植株的细胞里去。这样棉花植株细胞就能产生杀虫的毒蛋白。当棉铃虫的幼虫吃了这些植物的叶子,便被毒死,从而起抗虫的作用,这种棉花叫做抗虫棉。

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抗虫棉,已进行了10年的大田试验。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是世界上获得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

1996年秋天,在河北省的衡水召开了抗虫棉现场会,来自五湖四海的100多名学者、专家汇集在一起进行现场考察。

自1992年以来,衡水的400万农民就开始和棉铃虫开展抗争。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喷洒杀虫剂,一次又一次地赤膊上阵抓虫,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

后来他们种植了抗虫棉,看到了种植棉花的曙光。

专家们在500多亩抗虫棉地里,看到棉花枝繁叶茂,结铃累累,棉桃竞相绽放,有的即将吐絮;而在与抗虫棉试验基地隔垄相望的一块方圆几百亩种植普通棉籽的棉田里,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植株叶片千疮百孔,空头棉竟占了半数以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鲜明的对照使棉农们口服心服,他们认识到农业的发展要靠科技,今后一定要种抗虫棉。

抗虫棉不是无虫棉。目前,培育的抗虫棉对危害严重的第二代棉铃虫威力最大。如果到了第三、第四代棉铃虫严重发生期,还是喷一些药的。其次,抗虫棉只抗棉铃虫,还不抗棉花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培育抗虫棉,推广抗虫棉,是我国棉花生产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少年朋友们,为了取得棉花更大的丰收,你们长大后愿意加入培育更好的抗虫棉的行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