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2634300000102

第102章 8000年前人类社会生活的展现

在整个发掘过程结束后,发掘者在对贾湖遗址发掘资料进行室内整理时,在一些红烧土块上惊喜地发现了几枚稻壳的痕迹,之后又发现了几例。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被确认为是栽培稻。贾湖遗址发现人工栽培稻的遗存,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关于栽培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农业起源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由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早期稻作遗存最多的国家,又是丰富的野生稻资料的传统分布区,因而中国栽培稻起源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往我们总以为黄淮流域的稻子是从长江流域传来的,北方是不产稻子的。而地处淮河流域的贾湖遗址发现了古时栽培稻的实物,无疑在稻作起源和环境考古中给了人们一种新的认识。

贾湖先民所处的生态环境表现为树林、草原和湖沼共存,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2℃。大片的低湿洼地和丰富的野生稻资源,为发展稻作农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遗址中随处可见的大量鱼骨、蚌类、龟鳖、扬子鳄、丹顶鹤以及菱角、水蕨、莲等水生、沼生动植物,说明当时这里有丰富的水热资源。从出土遗物分析,贾湖遗址发掘出土有大量的生产工具,其中有农业工具、狩猎工具、生活用具和加工工具等;从质料上分,有陶、石、骨、角、牙质等;从功能上看,狩猎工具比例最高,如骨镞、鱼镖等,农具次之。这说明除了稻作农业之外,狩猎和捕捞业在经济生活中仍占相当重要的地位。

贾湖遗址发现的房基有45座,有半地穴式和平地起式两种。房子面积小者不足5平方米,大的如多间房子者有20多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到了中晚期,出现了中心性的大房子,很可能有中心广场一类的迹象,在遗址的南面,还发现有壕沟。这说明当时的聚落布局有了一定的规律性,有了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发现的349座墓葬中,绝大多数为坚穴土坑葬。中晚期的墓葬大体上可分为6个墓葬群,而且已有了公共墓地。这使我们对公共墓地出现于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的看法,再一次得到更新。墓向以西为主,葬式上分一次葬、二次葬、一次与二次葬的合葬和迁出墓四类。从墓葬的分布情况来看,贾湖在长达1000多年的连续发展中,已形成了中心聚落,且这个中心聚落至少分为几个群。先民们长期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贾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