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引领青少年的100个风景名胜故事
26350000000058

第58章 云冈石窟

四万余人开凿,历经60多年,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这就是云冈石窟——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其规模之宏大,工匠之多,据说连当时的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佛教徒都参与了云冈石窟的艺术创作。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精雕细刻。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菩萨、佛、弟子和护法等;有风格古朴、形式多样的仿木结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优美、线条精致的装饰纹样;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箫、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纵观群佛,在这绵延1千米的石雕群中,满目都是石雕,它们形态各异,蔚为壮观。群佛中有的居中正坐,眉目传神;有的击鼓或敲钟,音犹在耳;有的手捧短笛载歌载舞;有的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的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这是我国古代人民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云冈石窟根据武周山山势的自然起伏,自然地分成东区、中区和西区三大部分。第1~4窟为东部,第5~13窟为中部,第14~45窟为西部。还可根据雕刻时间的不同,分成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石窟为16~10窟,是云冈石窟中的精华;中期石窟为1~15窟,这些洞窟内部出现了中心塔柱。中心塔柱即在石洞中央凿出方形柱子,柱身上再雕满小佛,出现了佛殿,出现了连环画一般的佛教故事。值得指出的是第5窟和第6窟,这两窟不但供奉着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而且刻满五彩斑斓的佛经故事。每一平方米的墙壁上,都密密麻麻刻着小佛,更有唱歌跳舞、使枪弄棒的各路神仙,使传统的、一派严肃的仙境,充满了剑拔弩张或欢声笑语。云冈石窟第5窟中央的坐佛最为高大,有17米,它的膝盖之大,可站立120人,一只脚背上就容得下12个人;晚期石窟为21~45窟。晚期北魏迁都洛阳,主要的石窟工程转移到龙门,大同地区依然有一些贵族及佛教徒,为了祭祀而继续开凿。这一时期的造像,规模比较小,相对来说比较杂乱,其特点是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洛阳龙门雕刻十分接近。

1500年前,人类的各族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凿云冈石窟——我国最大的古代石窟,现在,这一杰作已成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史、佛教史和艺术史极为珍贵的史料。北魏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开凿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精华必看

云冈石窟中的第16至第20窟又叫“昙曜五窟”,由北魏和尚昙曜主持修建。这是云冈石窟中最早的五个洞,都是马蹄形,气势磅礴,具有浑厚、淳朴的西域情调。

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当时刚刚传入中土,所以“昙曜五窟”受到印度、波斯甚至希腊等西方艺术的影响,每尊佛像体积大,但在细节上不做处理,仅仅在佛像的胸部与肩部刻出一些半圆形的密集纹路,代表衣服的褶皱。这种做法基本上是对印度佛刻的仿效。

走进第16窟,窟内墙壁呈椭圆形,主像是释迦牟尼立于莲花座上,高135米,昂首挺胸,气度非凡。周围石壁上还雕有千佛和佛龛,这些佛像或英俊清秀,或肃穆端庄,或披千佛袈裟而立,或合十而坐。

进入第17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佛龛,是后来补刻的。

第18窟主像也是三世佛,正中的释迦牟尼佛身披千佛袈裟,高155米。东壁上部的弟子群雕刻技法熟练,堪称杰作。

第19窟主像仍是三世佛像,窟中的释迦牟尼坐像高168米,是五大雕刻像中最用心、用力制作的一个。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座身高8米的坐像,据说这样寓意为一个是过去佛,一个是未来世界的弥勒佛。

第20窟的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就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正中的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这座佛面相方圆,细眉长目,双耳垂肩,双肩厚实,具有犍陀罗造像的风韵和印度佛像的风格,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深度体验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在这偏山僻壤里会有如此丰富的雕刻艺术。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我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随着云冈石窟的“重新现身”,它已逐渐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如织的游人,穿梭在如织的佛像群里,100个游人定会有100种收获、100种感悟。欣赏石窟,欣赏的是艺术和心情,不管是历史知识丰富的还是带着纯游览、观赏之心欣然而至的游客,都无须掩饰自己: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可以任凭思维跳跃,畅想与之相似的阿富汗卡米扬大佛、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尽情百感交集;单纯看景、看佛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尽管让一尊又一尊或大或小、形态各异的佛像在眼前放映,可以惊叹佛像之大、色彩之丰富、年代之久远,然后在每个佛像面前留下美美的照片。因山西的地势较高,东南面又有山岭阻挡海洋气流,故较邻近的华北平原气温低,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春季的风沙很大。因此,到云冈石窟旅游的最佳时间应在每年的5~10月。

延伸阅读

自开凿以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加上解放前又遭到人为破坏,故毁损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1400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派专家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是,一定范围和程度的保护措施仍然不能完全挽救饱经岁月洗礼的石窟。近年来,云冈石窟遭到自然风化的侵蚀越来越严重。专家认为,水与岩石长期而缓慢的相互作用,是造成云冈石窟逐步被自然风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影响云冈石窟保存的水患主要有三种:窟顶渗水、冲刷外壁雕刻的雨水和空气凝结水。云冈现有的45个主要洞窟中,有渗水记录的就有21个。云冈石窟开凿在砂岩之上,除了渗水腐蚀窟内雕像外,周边居民生活燃煤、相距500多米的矿山和储煤场所产生的污染源也侵蚀着石雕造像,使其过度风化甚至产生石窟岩体裂隙并坍塌。事实证明,如果不对沙砾岩质的云冈石窟进行有效保护,这些石佛会在不久的将来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