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我国的战国时期,丝绸产品已经不再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了,它逐渐普及到了民间,民间富裕的家庭,也能够穿丝绸制成的衣裳。
由于丝绸的普及和平民化,织、绣、染的技术,都有了空前的发展,从而为汉代大规模地开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商周时期,丝绸的花纹还仅仅限于单调的几何图纹。但是,在战国时,丝绸的花纹已经突破几何纹的单一局面,表现形式多样,形象趋于灵活、生动、写实、大型化。和商周时期的图纹不同,战国时期的丝绸图纹,也已经不再注重原始的图腾、巫术和宗教的含义。
在战国时期人们制作的丝绸上,纹样穿插、盘叠,或者是数个动物的合体;或者是几株植物体共生,色彩丰富、风格细腻,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因为龙凤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所以,在战国时期的丝绸上,出现了大量的龙凤图案。在我们马山楚墓中出土的大量龙凤花纹的丝绸,就是当时龙凤艺术的集中表现。丰富的想象,加上随心所欲的变化,使其与在明清时期服饰上的龙凤,有着天壤之别。
战国时期的龙凤极其苗条、秀丽,有着锋利的爪子、如花的尾巴和羽毛,经常与花藤枝蔓相缠连。而后世的龙凤,则已成为皇权的象征,威猛而高贵。
战国时期的大几何纹均以早期的小几何纹作为骨架,再填以小型的几何纹,因此,纹样较为复杂,循环度也大,织造起来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