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26404100000012

第12章 节俭、励行(2)

啬于己不啬于人,谓之俭,啬于人不啬于己,谓之吝;啬于人并啬于己,谓之爱。俭者,君子之德也,爱与吝,小人之事也。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

李元衡《俭说》云:贪饕以招辱,不若俭而廉;干请以犯义,不若俭而全节;侵牟以聚仇,不若俭而养心;放肆以逐欲,不若俭而安性。摘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20页

人莫不有所业,有所业便可生财,以为一岁之用。又必坚忍操持,则一岁如是,明岁又如是,积之既久,自有盈余;即无盈余,亦不至于冻馁矣。凡子孙众多者,必欲使之各执一业,业成而知节俭,又何患焉。摘自钱泳《履园丛话》七“所业”条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89页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书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传称骄奢淫佚宠禄过也。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摘自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卷五清光绪鸿文书局刻本

凡多欲者不能俭,好动者不能俭。多欲如好衣、好食、好声色、好书画古玩之类,皆可浪费破家。弟向无癖嗜之好,而颇有好动之弊。今日思作某事,明日思访某客,所费日增而不觉。此后讲求俭约,首戒好动,不轻出门,不轻举事。不特不作无益之事,即修理桥梁、道路、寺观、善堂,亦不可轻作举动,多则私费大矣。其咨则仆从宜少,所谓食之者寡也。其次则送情宜减,所谓用之者舒也。否则今日不俭,异日必多欠债,既负累于亲友,亦贻累于子孙。摘自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卷四《书赠弟六则》清光绪朝鸿文书局刻本

天下厚利,不可久居,纵欲必至亡身。摘自《刘光弟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页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摘自金景芳《周易讲座》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5页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摘自《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44页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9页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3页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3页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48页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62页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62页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96页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52页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6页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0页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84页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3页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00页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00页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00页

凡山陵之高,非削成而崛起也,必步增而稍上焉;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必陂池而稍下焉。是故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积下不正,必极黄泉之深。非独山川也,人行亦然。有布衣积善不怠,必致颜、闵之贤;积恶不休,必致桀、跖之名。摘自王符《潜夫论》上海古籍1978版第164页

谁能无过,改之为贵耳。此非为伤事业,亦自损性命,世中比比?皆汝所谙。……此自是可节之物,但嗜者不能立志裁割耳。晋元帝人主,尚能感王导之谏。终身不复饮酒。汝既有美尚,加以吾意殷勤,何至不能慨然深自勉励,乃复须严相割裁,坐诸纭纭,然后少止者。摘自《宋书》卷六一《武三王衡山王义李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摘自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卷三华东师大1980年版第165页

王猛有君子之德三焉:其事上也密,其接下也温,其临事也断。摘自王通《中说》卷上《天地篇第二》丛书集成本

(唐)太宗问特进魏徵曰:“朕克己为政,仰企前烈。至于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四者常以为称首,朕皆庶几自勉。人苦不能自见,不知朕之所行,何等优劣?”徵对曰:“德、仁、功、利,陛下兼而行之。然则内平祸乱,外除戎狄,是陛下之功。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之利。由此言之,功利居多,惟德与仁,愿陛下自强不息,必可致也。”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君臣鉴戒第六》上海古籍1979年版第86页

(唐玄宗曰)违道慢常,义无私于王法;修身效节,恩岂薄于他人!期于帅先,励我风俗。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四玄宗开元二十五年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830页

大时不齐,大信不约,大白若辱,大直若屈。此四者,先圣之格言,后学之彝训。有国者,酌之以行化也;立身者,践之以修己也。摘自顾学颉《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00—1001页

言而无益,不若勿言;为而无益,不若勿为。余久知之,病未能行也。摘自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七四《无益》万有文库1937年版

学之之博,末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摘自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22页

专做时文的人,他说的都是圣贤之话。且如说廉,他且会说得好;说义,他也会说得好。待他身做处,只自不廉,只自不义,缘他将许多话只是就纸上说。廉,是题目上合说廉;义,是题目上合说义,都不关自家身己些子事。摘自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44页

某窃闻士之行己笃实为先,吏之临民廉洁为本,二者既亏,虽小有材亦不足贵矣。摘自真德秀《真文忠公文集》卷一二《申将宁国府南陵县尉汪相如罢职事》四部丛刊本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推此言也,苟无常行,便是小人。摘自魏象枢《寒松堂集》卷一○《庸言》丛书集成本

人心动物也,习于事则有所寄而不妄动。故吾儒时习力行,皆所以治心。摘自颜元《颜习斋集》卷二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不励行谊,而惟慕富贵,安得有真人品?摘自张伯行《困学录集粹》卷一丛书集成本

自修身立家以至莅官立朝,动有矩度,一介不取以贞其操,直道而事以遂其志,懔然树乞墦垄断之防,泊然守陋巷箪瓢之素,其所守者正,其所见者真,皆出于躬行心得之素。摘自张伯行《正谊堂续集》卷四《松阳讲义序》丛书集成本

洒扫应对与精义入神,事虽有精粗而理则无二。致用功之序,必先为洒扫应对之事而后可为精义入神之事。虽精义入神大有功夫在,然不能不以小学为基。子夏所言,盖谓教人当以其渐,即孟子盈科后行、成章后达之意。摘自杨名时《四书札记》卷二《论语》四库全书本

水之澜,日月之明,盖即夫子所谓一以贯之之一也,知圣人之盛德大业皆其存心纯密之所为,便知求道必须自迩及远,自卑及高,由小造大,由浅入深,此是有渐处,即是有本处。卑迩者,高远之基本也,浅小者,深大之基本也。盖性至命必始于孝弟,穷仁知化,由通于礼乐。精义入神,不离于洒扫应对,此成章后达之说也。摘自杨名时《四书札记》卷四《孟子》四库全书本

怠之祸人,甚于贪酷。贪酷有迹,著在人口。阘冗之害,万难指数,受者痛切肌肤,见者不关疴立痒,闻者或且代为之解曰:官事殷忙,势不暇及。官遂习为故常,而不知孽之所积,神实鉴之。夫民以力资生,荒其一日之力,即窘其一日之生。摘自汪辉祖《学治说赘》勤怠之分条丛书集成本

不知最大多数人之幸福,乃积最小少数之人而成之。苟任其私利自图,则以一二人之举措,遂淆全国之听闻。涓涓不塞,流为江河,殊可惧也。今与诸公约:嗣后倘有假公名以遂私图者共摒弃之。我等仍当力求振作,互相规箴,勿使满清末造之积习再见于今日。同胞幸甚,民国幸甚!摘自《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