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26404100000013

第13章 智、仁、勇

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摘自《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22页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摘自《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29页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62页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02页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56页

子墨子谓骆滑厘,曰:吾闻子好勇。骆滑厘曰:然我闻其乡有勇士焉,吾必从而杀之。子墨子曰:天下莫不欲与其所好,度其所恶。公子闻其乡有勇士焉,必从而杀之,是非好勇也,是恶勇也。摘自孙诒让《墨子闲诂》卷一一《耕柱第四十六》诸子集成本

勇,志之所以敢也。摘自孙诒让《墨子闲诂》卷一一《经上第四十》诸子集成本

勇,以其敢于是也命之,不以其不敢于彼也害之。摘自孙诒让《墨子闲诂》卷一一《经说上第四十二》诸子集成本

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摘自孙诒让《墨子闲诂》卷一《修身第二》诸子集成本

(晋)狼睥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死而不义,非勇也。共用之谓勇。”摘自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20—521页

(襄公曰)“……夫仁、礼、勇,皆民之为也。以义死用谓之勇,奉义顺则谓之礼,畜义丰功谓之仁。奸仁为佻,好礼为羞,奸勇为贼。”摘自《国语·周语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5页

吾(晋太子申生)闻之:“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摘自《国语·晋语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91页

(孟子对齐宣王曰)“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版第31页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93—194页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90页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欲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共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礼恭而意俭,大齐信焉而轻货财;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而废之,是中勇也;轻身而重货,恬祸而广解苟免。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01—402页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然唯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很,猛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而持义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9页

(公孙弘)上书曰:“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摘自《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52页

然(项)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王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摘自《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38—239页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摘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前出塞九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5页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摘自《全唐文》卷五五七韩愈《五箴并序》中华书局影印本

勇多于仁谓之暴,才多于德谓之妖。摘自皮日休《皮子文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6页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者一。一则诚也。止是诚实此三者,三者之外,更别无诚。摘自程颢、程颐《二程集》《遗书》卷二上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页

知之明,信之笃,行之果,知仁勇也。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臧武仲知也,孟公绰仁也,卞庄子勇也。摘自程颢、程颐《二程集》《遗书》卷一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39页

勇怯岂有常哉?亦在夫勉之而已矣。卫太子蒯聩为赵简子右望,郑师自投于车下,及战,郑人击简子,中肩,太子救之以戈。郑师北,太子复伐之,郑师大败。勇怯变于须臾之间,所谓勇可习也。摘自吕祖谦《东莱外集》卷六《杂说》四库全书本

向来所论智仁勇,终恐难分轻重。盖三者天下之达德,通圣贤常人而言之也。在圣人则智也仁也勇也,皆生知安行也。在贤人则智也仁也勇也,皆学知利行也。在常人则智也仁也勇也,皆困知勉行也。恐难指定智为学知利行,勇为困知勉行。龟山之说终不免有疑也。摘自吕祖谦《东莱别集》卷七《与朱侍讲》四库全书本

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摘自朱熹《四书集注·中庸》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36页

夫人之所以与天地并立为三者,以其有是气也。孟子终日言仁义,而与公孙丑论一段勇如此之详,又自发为浩然之气,盖担当开廓不去,则亦何有于仁义哉!气不足以充其所知,才不足以发其所能,守规矩准绳而不敢有一毫走作,传先民之说而后学有所持循,此子夏所以分出一门而谓之儒也。成人之道,宜未尽于此。故后世所谓有才而无德,有智勇而无仁义者,皆出于儒者之口。才德双行,智勇仁义交出而并见者,岂非诸儒有以引之乎!故亮以为学者,学为成人,而儒者亦一门户中之大者耳。秘书不教以成人之道,而教以醇儒自律,岂揣其分量则止于此乎?不然,亮犹有遗恨也。摘自《陈亮集》卷二○《书·又甲辰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81—282页

盖闻心有所忧,当儆於事;事有所害,当慎於为。故愚人畏病,而常病;智士防危,而不危。摘自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八《拟连珠》四部丛刊本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已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摘自钱琦《钱公良测语·由庚》丛书集成本

君心如逝水,一往不复旋。谁能万里浪,安坐驾此船?伤哉一何愚,由我不由天。仁者固有矜,智士乃自全。摘自陈献章《白沙集》卷五《感事》四库全书本

胆欲大,见义勇为;心欲小,文理密察;智欲圆,应物无滞;行欲方,截然有执。摘自薛碹《薛文清公从政录》丛书集成本

见善不能勇为,见恶不能勇去,虽终身从事于学,无以有诸己。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摘自胡居业《居业录》卷二丛书集成本

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无过之谓仁。学名无遽言仁,先为其智勇者而已矣。好问好察,改过不吝之谓上智;饰非拒谏,自以为是之谓下愚。故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下愚者必自以为聪明才智之人。惟自以为聪明才智,故忠言必不可入,故曰:“不移”。呜呼!下愚者吾得而见之矣,所为上智者,竟何人哉!摘自《陈确集·别集》卷二《瞽言》一《近言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26—427页

血气之勇不可有,有则足以偾事;义理之勇不可无,无则难已卫道。摘自张伯行《困学录集粹》卷五丛书集成本

孔子以君子代表实行道德之人格,孟子则又别以大丈夫代表之。夫所谓大丈夫者,以浩然之气为本,严取与出处之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不为外界非道义之势力所左右。即遇国厄,亦且引以为磨炼身心之药石,而不以挫其志。盖应时势之需要,而且及义勇之价值及效用者也。其言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又曰:“志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又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怫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此足以观孟子之胸襟矣。摘自《蔡元培哲学论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天下成功之速奚恃乎?恃乎人之见义勇为而已。摘自《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4页

勇有狭义的、广义的及急遽的、持续的之别。暴虎冯河,死而无悔,临难不苟,义不反顾,此狭义的、急遽的者也。成败利钝,非所逆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广义的、持续的者也。前者孟子所谓小勇,后者所谓大勇,所谓浩然之气者也。摘自蔡锷《蔡松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84年版第1246页

古人论将有五德,曰智、信、仁、勇、严。取义至精,责望至严。西人之论将,辄曰“天才”。析而言之,则曰天所特赋之智与勇。摘自蔡锷《蔡松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