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
26405600000022

第22章 壬辰卫国战争

16世纪80年代,日本以武力统一全国后,便开始了对外扩张。当时集大封建领主和大军阀头目于一身的丰臣秀吉(1536~1598年)执掌着全国的军政大权,他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混乱,决定通过武力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进而称霸东亚。

1592年初,日本最高当政者丰臣秀吉组建了22万人的军队,建立了拥有数百艘舰船和9000名船员的舰队,分批向朝鲜沿海进发,开始了壬辰(壬辰年)战争。

第一批部队(1.8万人)分乘350艘舰船,于1592年5月25日在釜山登陆。数量不多的釜山守军和居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因众寡悬殊,城市终为日本人攻占。在南部沿海登陆的第二批部队(2.2万人)经庆州、熊川和新宁数城向北推进。几乎与此同时,第三批部队(1.1万人)在洛东江口登陆,占领了清元城,并向春川山口推进。在这几批部队登陆之后,日本将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全都调往朝鲜。朝鲜封建统治集团由于朋党之争,对侵略者无力组织抵抗。数量不多的政府军接连失利。日本人击溃了朝鲜的一支8000人部队的抗击,夺取了全宁山口,在忠州城又击溃了另一支朝鲜部队,迅速逼近汉城(京城)。7月初,日本人兵不血刃入汉城,日军占领汉城以后,继续向西北和东北进攻,在临津江一带遇到朝鲜军队的坚固防御而受阻。日军使出军事计谋,佯装撤退,将朝鲜军诱出工事,接着进行反冲击将其击败。日军占领了开城和平壤。到此,朝鲜国土大部分沦丧。朝鲜人民在非占领区普遍组织了人民义勇军——“义兵”(“正义之师”),开展了游击战争,突袭敌人的要塞和兵营,特别是在夜间,隐蔽潜入敌宿营地进行骚扰,进行防御战斗,烧毁粮秣仓库和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在围攻要塞和城市时,朝鲜人组织了特别突击队,并使用了“飞击震天雷”,以杀伤敌有生力量。为援助被日本围困在要塞里的守卫部队,朝鲜人经常对敌人的后方进行出其不意的引诱性突击。

国王李昖在爱国朝臣和军民抗倭热潮的推动下,要求中国援助。中朝唇齿相依,故决定援朝抗倭。同年秋派以陈嶙为总兵、李如松为副将的5万余大军赴朝抗倭。翌年1月,朝鲜爱国官兵在明军的协同支援下,一举收复西京、开城、汉城,日军退守南部沿海一带,整个北朝鲜解放了。

水军将领李舜臣统率的朝鲜水军的行动卓有成效,曾多次重创敌舰队,粉碎了日本陆海合击的计划。日本入侵前,朝鲜水军共有4支独立舰队,其中有两支在战争刚一开始就损失了。只有李舜臣统辖的有85艘战舰的舰队,在陆军的支援下抗击日本舰队,在先后几次战斗中,击沉日舰40多艘。1592年7月9日,在李玉金的第四舰队的协同下,李舜臣在南海岛以北的泗川湾,击毁日本大型战舰12艘。在这次交战中,朝鲜人首次使用了覆盖铁板的战舰——“龟船”,此种战船不易被敌炮火击伤,且配有强大火力,又具有高度机动性。此后不久,李舜臣统率了整个朝鲜水军,对日本舰队进行了多次连续突击。1592年11月,李舜臣在釜山地区又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次,他们发现釜山地区聚集了日本的主力(470余艘舰船)后,李舜臣命令自己的舰船开向那里,龟船航行在第一线。朝鲜水军在一天之内将日本人遗弃的100艘空船焚烧殆尽,当战斗发展到陆上时,朝鲜人发觉日本人拥有骑兵优势,便退到船上返回了基地。朝鲜的游击队、政府军和水军通过共同努力将敌人逐出了汉城。先后击沉日舰300多艘,打败了日军水陆并进的计划。

日军遭受重大打击之后,以和平谈判为幌子,企图赢得时间为新的入侵做准备。1597年初,日本重新开始进攻,但未得手。这时,中国政府认识到日本的危险性,遂派出了14万军队入朝援助朝鲜军队和人民义勇军作战。此时,朝鲜水军也得到了加强(已有5000余人)。日军撤向釜山,后被封锁在朝鲜南部一些港口。1598年10月18日,李舜臣统率的水军在露梁津湾截住了500多艘企图从朝鲜运走残余部队的日本军舰,朝中水军与侵略者展开激战,击沉日舰450艘,歼灭日军1万多人,日军彻底战败。在这次海战中,李舜臣击毙日军大将,打退多艘包围明军的日舰。明军70岁的老将邓子龙战舰起火,李舜臣在前往援救时身中流弹。李、邓两位名将都在这次海战中牺牲,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