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913年围绕着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问题接连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大利益之争,它们干预这场战争成为必然。对战争的干预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也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接上了导火线。
巴尔干曾受土耳其统治数百年,到19世纪,希腊、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摆脱了土耳其的奴役,赢得了独立,但阿尔巴尼亚、新帕托尔、马其顿、色雷斯等地仍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希、塞、门、保四国,为了把土耳其驱逐出巴尔干,于1912年春夏结成了“巴尔干同盟”。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保、塞、希也相继在17、18日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给予土耳其统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权,并要求土军撤出巴尔干。土耳其政府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接口实。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相继对土采取军事行动。这样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战火点燃了。罗马尼亚则保持中立。
四国联军以优势兵力迅速击溃了土军。希腊占领了萨罗尼亚,塞尔维亚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北部、新帕托尔以及马其顿的一部分;保加利亚占领了马其顿东部和色雷斯,并向君士坦丁堡进逼,阿尔巴尼亚发动起义,宣布独立。
俄国为了削弱土耳其,扩大自己在巴尔干的势力,便支持塞尔维亚。奥国害怕塞尔维亚取得亚得里亚海的入海口而强大起来,就动员军队,分别在奥塞边境和奥俄边境集结,进行威胁。德皇威廉二世答应援助奥国,甚至不惜为此打一场全欧规模的战争。法国则表示,如果俄国同奥国开战而德国参加的话,法国将履行法俄同盟的义务,援助俄国。英国也表示,如果俄国同德奥发生战争,英国不会保持中立。列强关系紧张,形势危急。只是因为俄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德国对英国决心支持俄国也有顾虑,各国才同意把问题提交国际会议。
1912年12月,在伦敦同时举行了两个会议,一个是塞、保、希、门4国同土耳其的和平会议,另一个是英、法、俄、德、奥、意6国驻英使节会议。使节会议对和会施加了影响,德奥支持土耳其,协约国支持巴尔干同盟国家。经过激烈争论,1913年5月缔结和约规定: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绝大部分都划归巴尔干同盟国家;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但它应受大国监督。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了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长达500年的封建统治。
1913年6月,在《伦敦和约》墨迹未干之际,塞、希、门、土、罗5国反对保加利亚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了。这是由巴尔干同盟各国为争夺领土而引起的王朝战争。巴尔干各国统治集团在分配战果时发生争吵,罗马尼亚也向保加利亚索取土地,作为它在第一次巴尔于战争中保持中立的报酬,土耳其也乘机参加反保阵营,以要回失地。保加利亚势孤力单,迅速溃败。8月问在布加勒斯特签订了和约。马其顿的大部分划归塞尔维亚,希腊得到了南马其顿地区和色雷斯的一部分,南多布鲁加归罗马尼亚;亚德里那堡重归土耳其。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使巴尔干各国进行了新的组合。